朱嘉明:《量子時代和數字經濟2.0 》推薦序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經濟學家朱嘉明教授為韓鋒博士新著《區塊鏈國富論》作序。本公眾號特此刊出,分享給各位讀者。

“沒有人預測到在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量子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曲線,與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difi曲線,呈現出交集的態勢。但是,這一切實實在在發生了,確實在改變人們傳統的財富觀念,改造財富結構,重塑財富形態。”

——朱嘉明

正文:

韓鋒和他的團隊新作《區塊鏈國富論》即將付梓,同時英文字也即將在美國出版,書名為《the wealth of quantum era》,翻譯為中文是“量子時代的財富”。對此相當欣慰,並願意為中文版的《區塊鏈國富論》做推薦序言。

《區塊鏈國富論》書名,將“區塊鏈”和“國富”連線在一起,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需要回答為什麼“區塊鏈”可以導致和創造新的“國富”?對此,本書確實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數字經濟和量子時代互動的新時代,就是新的資料財富共識的時代,“量子力學大資料實在觀”將全面取代“牛頓力學小資料世界觀”,財富不再是物,至少不僅僅是物,財富成為信用資源演變的一種形態,而支援和實現全球信用共識的就是區塊鏈。所以,現在需要更新“財富”的傳統觀念,“財富的概念是否能跟上時代,能決定一個人的生存狀況和社會地位,甚至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

作者引用了亞當·斯密,哈耶克和複雜經濟學創始人布萊恩·阿瑟。布萊恩·阿瑟的思想與亞當·斯密,哈耶克是相通的。從整個人類財富共識的歷史上看,大部分時間財富共識是是靠去中心化的自由市場達成的。只是布萊恩·阿瑟認識到,雖然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分工的持續延伸和擴大,以及交易的龐大、分散和隨機,但是,市場最終可以成為計算的物件,一個計算體,一個非中心化的運算體系,“從這種角度來看,經濟成為了一系列事件中程式性地發展的系統,它變成演算法驅動的。”布萊恩·阿瑟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區塊鏈,但是,區塊鏈就是一種程式化的演算法結構,可以為高度複雜經濟活動的提供技術性信用基礎。

在2008年之前,提出財富就是一種非中心化的“信用共識”,儘管人類經濟史可以提供很多證明,人們還是很難接受的。第一代網際網路 tcp/ip 協議,建立了資料大規模的無障礙的流通基礎結構。更為重要的則是私鑰簽名技術的突破,為解決了資料的所有權奠定了底層技術基礎。2008年比特幣的誕生,證明了以區塊鏈所支援的“信用共識”可以成為財富的基礎,甚至直接成為財富。中本聰的歷史地位“在於發現了一個真正可以去中心化的模式來發行貨幣——就是比特幣,利用一個分散式的計算來達成財富共識”。“比特幣樹立了人類達成財富共識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進一步分析,比特幣就是基於區塊鏈的一種財富形態,滿足了本書所提出的“財富共識”的六個基本條件:(1)資產確權;(2)全網記賬資訊公開;(3)交易大規模化;(4)符合全球極客價值觀;(5)錨定總量有限稀缺和全網挖礦算力;(6)非中心化的分散式計算。

本書特別希望讀者注意到 “去中心化金融defi達成財富共識”,依靠分散式計算提供現在銀行體系提供的金融服務,達成新的財富共識,特別是“以太坊上 defi 生態”。“這一波 defi 的興起,讓人們看到了區塊鏈去中心化計算世界中,對應銀行服務的各種功能應用開始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像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的銀行業為全球形成新的財富共識的巨浪已經看到端倪,這一次的舞臺,是全球數字經濟”。本書還試圖解讀ipfs現象,提出filecoin很可能是未來建設新網際網路web 3.0的賽道上的“為去中心化儲存的標杆”。

無論如何,作者提出的“資料資產化浪潮”概念,以及對“全球區塊鏈財富共識的熊牛週期”分析,是有前瞻意義的。在作者看來,比特幣從幾美分到數萬美金(2018 年),是一個財富共識的形成的過程,人們最終習慣了期間的熊牛和牛市週期性波動。“歷史上形成黃金這樣的財富共識幾乎需要上千年,但比特幣幾乎十年就完成了,所以這是一個全新的財富共識時代”。

在《區塊鏈國富論》的第六章,集中討論了什麼是牛頓力學的實在觀和量子力學的實在觀。在作者看來,牛頓力學侷限性:“牛頓力學認為宇宙是由孤立原子構成的,原子除了相互作用沒有其他內在聯絡,原子會確定性的處於時空的位置,而且運動遵循確定性的軌道,軌道由牛頓三大定律決定的”。牛頓力學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後來法國著名的數學家拉普拉斯,把牛頓力學拔高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拉普拉斯妖”的理念為中心化思維,即“相信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明大腦”提供了理論依據。如今,工業革命已經遠去,人類繼進入後工業化社會之後,迅速進入資訊社會,數字經濟成為主要經濟形態,所以,牛頓力學的實在觀需要,也必須為量子力學的實在觀。因為量子力學的實在觀,不僅僅是某種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應該是未來我們理解整個宇宙世界的基礎。不僅如此,“量子的實在觀和大資料能為我們揭示傳統牛頓力學無法揭示的那部分原來看不見的整體關聯的世界,這為未來全球財富共識的新形式,展開了極為廣闊的空間”。那麼,何謂量子力學實在觀?作者認為:量子力學的核心就是非定域整體性,代表現象是量子糾纏的存在。

本書的第七章的標題是“從分散式計算思維看財富共識的達成和計算”。第一節討論的是“麥克斯韋妖元計算能夠抑制複雜系統的熵增”,所提出的問題尤其深刻,最有創意的。1871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針對熱力學第二定理,為探測並控制單個分子的運動所假設的物理學的妖(maxwell's demon)。一般認為:“麥克斯韋妖”的假想實驗,是對熵增原理的直接挑戰。從表面上看,“麥克斯韋妖”在現實世界無法實現。但是,如果將“麥克斯韋妖”理解為一個典型的“計算”過程,熵減可以實現。作者介紹了孫昌璞院士等撰寫的一篇論文《量子資訊啟發的量子統計和熱力學若干問題研究》,提出“麥克斯韋妖”機制和蘭道爾原理(landauer's principle),就是一種普適的元計算機制,如果以太陽作為外源驅動耗散,可以克服量子非定域不確定性,達到熵減。也就是說,假定整個宇宙就是個量子計算機,內中有太陽這樣的確定能量驅動並同時耗散熱量,可以透過計算實現局域有序低熵世界,其中最根本的計算機制則是來自“麥克斯韋妖”。


於是,作者如此推理:“比特幣區塊鏈的挖礦系統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分散式麥克斯韋妖計算系統。每個礦工的礦機就是麥克斯韋妖,它們在為全網記賬的同時,透過計算在天文數字般的隨機數(二的上百次方)中找到那個正確解。雖然這種麥克斯韋妖的過程要耗散很多能量,但是計算出來的共識才能在全球支撐比特幣的市值(不像銀行只能相信一家中心化機構,全球共識很難算出來)”。

作者從量子力學的高度,重新詮釋“麥克斯韋妖”,提供了一種從量子科學到區塊鏈,再到“信用共識”財富之間的思路,甚至框架。按照這樣的思路和框架,自然會重新理解夏農的資訊熵概念,為什麼越是不確定的訊號碼集含有更多的資訊。解讀夏農需要引入維納教授的看法,熵增原理,實際上就是能量資訊序降低等級的過程。

人類渴望一個低熵世界。而迄今為止的人類經濟活動,一切技術進步,恰恰是不斷強化的增熵過程。這樣的狀況需要緩和和結束。量子時代,麥克斯韋妖元計算,區塊鏈是否是一種希望和可能性,需要更多的理論和實證支援,但是,區塊鏈如果具有“減熵”,而不是“增熵”的功能,那將是區塊鏈所包含的革命意義所在。

我2019年11月30號在華南理工大學就講過:"量子時代是指量子科學和量子技術影響和改變了其他科學技術學科"。韓鋒後來說,他的"量子時代"的概念是受我啟發。其實,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領域,韓鋒是少有的清華量子物理博士生背景,在量子科學專業中浸濡多年,這無疑有助於他將量子科學和數字經濟的結合和融合。韓鋒在本書中關於量子時代的特徵闡述:量子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有了量子整體實在觀,相應的必需透過大資料描述這個世界,大資料同時層展了經濟社會中原來被原子世界忽略的所謂"看不見"的關係關聯、創意理念、社群願景、未來價值等,透過區塊鏈和加密確權等技術,變成未來量子時代的財富。因為量子技術和區塊鏈的發展,產權模糊的數字經濟1.0將急速升級為明確資料產權的數字經濟2.0,這是大勢所趨。應該說,不管是1.0還是2.0,主角都是大資料,這是量子整體實在觀的大資料描述,遠遠超越牛頓力學的小資料實在觀。韓鋒在後記中補充介紹了和撫州政府合作的信用預言機的情況,祝願他們在數字經濟2.0的實踐開啟新的局面。

最後,在量子科學和量子技術的演變背後,依然是哲學問題,是所謂的“決定論”,還是“非決定論”。韓鋒認為:愛因斯坦和玻爾關於"上帝是否仍骰子"的爭論其實殊途同歸。愛因斯坦在1933年牛津大學的演講中明確的提出了量子存在的本質是"非定域性",其實非定域存在的整體是"決定論"的,就像波函式作為量子的整體性描述是由薛定諤方程"決定的"(這一點和牛頓力學方程能決定原子執行軌道並無本質區別),但我們對波函式進行測量時,是定域的,得到的是大資料統計分佈結果,這是隨機的,是"非決定論"的。

我本人想說的是:沒有人預測到在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量子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曲線,與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defi曲線,呈現出交集的態勢。但是,這一切實實在在發生了,確實在改變人們傳統的財富觀念,改造財富結構,重塑財富形態。

如果說本書有哪些值得改進的方面,那就是有些章節敘述過於個人化,文字顯現繁雜。故作者在未來修訂中,要有意識的追求表達的簡潔和精練,寫作其實也是一種藝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