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盛行其實是央行們惹的禍

買賣虛擬貨幣

兩年前,比特幣還被認為是屬於自由主義者和計算機極客的邊緣技術。如今,比特幣和以太幣等其他加密貨幣正在獲得主流的認可。然而,主流群體這樣做是由金融投機推動,而不是出於私密貨幣和通縮交換媒介的需求。在美聯儲加息之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格(如以太幣和達世幣)立即出現下跌。具體來說,比特幣價格下跌了大約16%,而其他加密貨幣價格下跌了大約25%。不過比特幣的價格在18個小時內又反彈回了前一個高點。


比特幣價格走勢


加密貨幣對美聯儲加息所作的反應表明,在主要法定貨幣的價值不斷稀釋的背景下,加密貨幣被視為避險投資。正如筆者在4月份為《福布斯》澳大利亞版專欄所寫的那樣,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的需求在一些法定貨幣貶值的國家會有所上升,例如印度和委內瑞拉。去年11月份,在印度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Unocoin,比特幣的價格暴漲至818美元(/個),而美國交易所內比特幣的價格只達到709美元。同樣在委內瑞拉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Surbitcoin,比特幣賬戶數量從2014年的450個飆升至2016年的8.5萬個。


美聯儲加息會減少比特幣需求


但是,如果美聯儲繼續提高利率,那麼市場對於加密貨幣的需求就可能會降低。理由是當美聯儲停止印重新整理的貨幣時,流入房地產、股票和加密貨幣等資產的新增資金就會減少。因此,投資者對於抗通脹類資產的需求就會下滑。


比特幣通脹


與比特幣正在經歷通縮的共識相反的是,事實上該貨幣當前的通脹率約為4%。之所以比特幣能夠讓投資者用來對沖央行的擴充套件性貨幣政策,原因在於比特幣需求增長的速度要高於比特幣供應增長的速度。根據弗蘭克(Frank Shostak)在2002年作出的定義,通脹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而到了今天,通脹一詞則指的是價格的普遍上漲。


如果按照原始定義,那麼比特幣就屬於通脹貨幣。然而,正如筆者在2017年《In Gold We Trust》這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新制比特幣的供應會逐漸跟不上可預測的通脹率。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將新制比特幣的流通比作是泊松過程(一種累計隨機事件發生次數的最基本的獨立增量過程),這意味著到2020年比特幣將出現顯著的通脹。每過四年,新產出的比特幣數量就會減少一半。上一次“減半”發生在2016年6月。因此下一次“減半”將發生在2020年。通脹率inverse StFR也表明比特幣的產出數量會逐漸減少。比特幣的StFR目前為25年;然而它的StFR將會增加到大約56年。這意味著比特幣的StFR在未來五年內應該會超過黃金。在2009年1月3日之前,比特幣還沒有誕生。因此,那時比特幣的StFR是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採礦量迅速下降導致StFR逐漸增加。到2024年,它的StFR大約為119年,也就是每十分鐘只能開採出3.125個比特幣。


如果按照通脹的新定義,比特幣會因為每單位的購買力逐漸增加而出現通縮。


當筆者在2014年開始投資比特幣時,一輛特斯拉Model S售價7萬美元,換算為230個比特幣。如今,一輛特斯拉Model S仍然售價7萬美元,但換算下來只要28個比特幣。今年6月11日,比特幣的價格在2300美元徘徊兩週後於當日重新整理歷史高點。此外,隨著該技術的不確定性下降,比特幣當前的400億美元市值預計將進一步上漲。由於比特幣的價格資料只涵蓋了過去六年,因此基本上無法對其作統計分析。


風險評估


艾爾斯伯格悖論表明,人們更偏愛概率分配已知的結果,而不是概率分配未知的結果。對比特幣風險和收益的估計誤差可能會對其價格產生負面的下行壓力。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比特幣的瞭解會“更有經驗”,這可能會降低不確定性並壓低比特幣的價格。


美國的經濟衰退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而距離2007年/08年金融危機爆發已經過去十年了。如果經濟無法應對利率上漲,而美聯儲被迫扭轉加息的決定,那麼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格可能會作出積極的反應。雖然美聯儲主席耶倫在作出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後,加密貨幣的價格出現大跌,但它們都在一天內全面回升。這種快速反彈凸顯了一種尷尬,即市場缺乏能夠讓投資者安全積累財富的資產。歐洲的負利率和發展中國家的法定貨幣流通禁令仍然推動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需求。雖然比特幣最初被嘲笑是“程式猿”的錢和從事非法活動的渠道,但投資者已經開始看到,從投資組合多元化的角度來看,這種技術有潛力成為財富管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轉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