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使能的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資訊治理

買賣虛擬貨幣


主題分享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供應鏈金融面臨的挑戰;第二,區塊鏈技術的挑戰;第三,基於區塊鏈的差異化資訊治理。

1

供應鏈金融面臨的挑戰

最近這些年產業的供應鏈發展得很快,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發展得很快,發展快最直接的標誌就是產業的場景,從原來的單點開始走向了鏈條,即上下游。而且最近這些年我們的產業供應鏈又從鏈條走向了網路化、平臺化。

在場景的變化之下,對今天的供應鏈帶來了新的挑戰,就在於我們同時面臨著資訊稀缺與資訊過載。一方面真正有效有用的資訊往往伴隨著場景日益複雜化以後很難獲取,比如說真正的信用質量、供應鏈的運營質量是很難獲取的。隨著場景複雜化之後帶來的問題是資訊過載,我們面臨的資料和資訊太多了,以至於我們不知道什麼資訊有用,什麼資訊無用,什麼東西是高質量的,什麼資料是低質量的。

由於資訊稀缺與資訊過載的同時存在,給今天的供應鏈帶來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產透明遇到的挑戰,二是資金的清晰性遇到的挑戰。

資產的透明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底層互動的客觀化,即所有的交易能不能客觀的來體現資產的狀態。二是末端業務的自治化,即供應鏈之間的資產能不能做細顆粒度的管理。對大多數金融機構和供應鏈金融來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今天很多的信用管理和風險管理都是基於概率論,沒有基於對於細顆粒度資產的客觀管理,所以資產的透明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資金的清晰性主要從債項結構客觀化和主體信用自治化兩個方面來看。債項結構的客觀化很難表現出來,因為我們的商業社會是異構的,當我們遇到一個複雜場景的時候,今天不是所有產業企業資訊化程度都很高,即便上了一些資訊化的系統,系統又是異構的,由於這樣的狀況就必然造成債項結構客觀化很難實現。那麼我們究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供應鏈金融面臨的根本問題。

那麼建立數字信任就變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防範兩種狀態,一種是信任盈餘,過高的估計一個技術帶來的作用。技術本身不能帶來信任,比如說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不是就一定能帶來信任?不一定。因此過高估計這叫信任盈餘。

另外一個問題是信任赤字,又過低估計了技術產生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個理性合理的技術應用?這變成我們今天面臨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2019年高德納提出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度模型,他認為所有新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往往經歷5個階段,一是萌芽期或者匯入期,二是過熱期或者是狂熱期,三是低谷期,四是復甦期,五是成熟發展期。他認為目前區塊鏈正處於狂熱期向低谷期轉移的階段,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考慮的,我們怎麼樣建立有效的數字信任?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技術不能帶來信任,資訊和資料本身也不一定能夠帶來信任,只有集合了產業場景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所謂的信任鏈。今天我們的供應鏈金融更需要的是信任鏈的建立。

信任鏈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產業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一定要解決三鏈問題。

第一個是可信交易鏈,產業當中交易主體是多元的,交易的維度是多維的,怎麼能夠保證交易本身的真實性?這是需要解決的。但是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因為它涉及到了今天很多的基礎設施,比如說合約都不標準。還涉及到發票,交易過程中大量的函證,如果這些基本的標準都形成不了,可信交易鏈是很難存在的。可信交易鏈建立了?是不是能解決信任鏈問題?不可以。

第二個是可信資產鏈,在業務過程中涉及了大量的資產,有的是原材料,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裝置,在資產轉移的過程中,如果可信鏈不能夠建立的話,也會對金融構成巨大的挑戰和威脅。

第三個是可信行為鏈,我認為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可信交易與可信資產的對應性問題。比如說在今天的供應鏈金融當中為什麼融資、艙單、質押大量的金融機構不敢做?我們的貨權和物權是統一的嗎?它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不一定是統一的。這就導致了人物之間有時候難以一一對應,一旦做下去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二是行為發生的可信問題,這個交易和這個資產從何而來,因何而去?這個行為過程不能加以確認的話金融也會出問題。

未來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可信交易鏈、可信資產鏈和可信行為鏈,這三鏈不能融合所有的技術都是空中樓閣。這就是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裡面需要踏實去思考的問題。

2

區塊鏈技術的挑戰

區塊鏈技術本身有很多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挑戰和情景。首先在技術方面,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硬分叉和跨鏈交易的底冊規則如何統一。這會制約區塊鏈的發展,因為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是網路化的,不是鏈條化的。

另外,在資料安全方面儘管有分散式記賬,安全加密等等特性,但是在隱私保護上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不可能每一個企業都願意把自己的資訊穿透出去。

另外,當我們有主導方對資料進行控制的時候,會導致其他參與主體產生信任風險,並不是說提供了一個區塊鏈平臺,提供了一個超級帳本我就相信你的真實性,反而會降低參與者分享資料的意願,這可能是要需要思考的管理性問題。

在組織變革方面的問題,供應鏈金融很複雜,涉及到很多複雜的金融活動,比如說它可能涉及到支付清分,也有可能涉及到運營資金借貸,更有可能涉及到金融資產交易,需要考慮跨組織流程的更新與機制建設問題,這一點往往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社會最難成立,我們的要求是能跨組織合作,能夠形成共識機制。

技術的共識容易達成,在中國最難達成的是商務共識,剛才我們講到的合約,函證,艙單運單標準化都不能實現,共識機制談何所有。

區塊鏈技術對一個企業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要求高,有比較高的運營成本,還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儲備,我們的供應鏈金融當中有很多是中小微企業,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或者人才去幹這些事情,這就進一步阻礙了技術應用的發展。當然還有監管問題。我只是想告訴大家還是要回歸到一個產業的場景中去考慮治理問題。

3

基於區塊鏈的差異化資訊治理

區塊鏈究竟要做什麼?區塊鏈的目的仍然是服務於供應鏈當中的資訊治理,不同場景下的供應鏈資訊治理的要求的不一樣決定了區塊鏈應用具有差異性。

在考慮區塊鏈能動下的使能下的資訊治理的時候一定有三個原則需要考慮,一是成本與收益的均衡問題,區塊鏈的確能夠帶來很多好處,一旦實施成本過高,必然影響到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問題。二是風險與可控的均衡問題,一方面透過區塊鏈去控制風險,另外還要考慮會不會產生新的風險問題。三是靈活與穩定的均衡問題。

我們需要從幾個方面來思考,第一個場景訴求。供應鏈金融的場景結構和狀態以及它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是我們在建立資訊治理的時候第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管理的問題不能脫離管理的背景去談技術。

第二個是數字效力的問題,所謂數字效力的概念,在供應鏈金融實施過程中,資訊數字化戰略的姿態和試圖建構的體系是什麼?這是數字效力試圖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建立區塊鏈資訊治理的時候需要考慮的。第三個技術手段,滿足供應鏈金融這個價值訴求的技術組合是什麼?

換言之,資訊治理一定是三個方面來構成的,一是你的戰略意圖,你的場景訴求。二是你所想搭建的這樣一個責任體系,你的一種姿態狀態是什麼?三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技術手段和資源手段的結合體是什麼?

正是基於此,我自己提了一個區塊鏈應用的治理框架,這個治理框架裡面涉及到兩個大的維度,你的價值訴求是什麼?你到底想幹什麼?

從具體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中來看,區塊鏈在應用過程中的驅動力可能會有兩大類,一類是交易正偽,不能否認,在供應鏈運營和供應鏈金融當中存在著大量的資訊不對稱,怎樣透過區塊鏈技術防偽,保證交易本身要素的真實性,這是今天在供應鏈金融中應用區塊鏈的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力。

二是超越了正偽的概念,流程自動化的問題,怎麼樣讓運營資金的交易過程更加高效執行?

三是區塊鏈應用的範圍問題,不能否認在今天的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當中應用是區域性的,比如說今天很多企業談論的圍繞核心企業所謂的供應鏈金融,這種供應鏈實際上是一種區域性供應鏈,它仍然是以某一個龍頭企業和它的上下游為基礎的。

當然還有一種是網路化的,它的涉及面更加廣泛,正是因為這兩個不同的場景就會決定區塊鏈的資訊治理,我把它稱之為構型1234。透過不同的構型,區塊鏈的應用和對技術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構型1當中,嚴格意義上它服務的供應鏈金融場景相對是簡單的,它的資訊治理,核心的管理權仍然是龍頭企業,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被動反映型,協助龍頭企業來強化對它上下游資訊治理的要求,所以戰略上是反映型的。結構上是支援型的,它起到的作用只是資訊資料的觸達問題,這時候可以用現在最傳統的區塊鏈技術幫龍頭企業建立這套體系,這就足夠了。

相反,隨著場景不同,可能資訊治理的方式會發生改變,比如說構型2,一旦供應鏈運營和金融場景涉及到了網路化的問題就複雜了,哪怕你服務於某一個龍頭企業,它的複雜性在什麼地方?因為它涉及到了大量的要素,可能既涉及到了信用證,又涉及到合約,又涉及到了發票、倉單,它的維度多元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加需要前設性的資訊治理,可以幫助龍頭企業更好的識別可能發生的現金流狀況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是趨前攝性的戰略姿態。區塊鏈技術的提供者往往跟企業之間是夥伴關係,需要共同設計業務流程,共同設計在這個要素當中的標準,並且部署在相應的節點來部署區塊鏈技術。資訊化所起到的作用在於什麼?不僅僅是觸達而且是幅度。觸達的概念是我需要的資訊能夠實時獲得,而幅度是它的要素資訊是多維的。

顯然在這個時候我們技術的應用就不可能完全靠區塊鏈,這時候需要一些中繼鏈、ai、iot等等要素來支撐場景。因此,伴隨著不同的供應鏈場景可能我們需要去思考究竟建立什麼樣的資訊治理機制?而這種資訊治理機制當中,區塊鏈究竟在哪個地方能發揮作用?這是今天要讓區塊鏈從擺脫狂熱期向理性發展期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究竟供應鏈金融需要建立什麼?未來我們產業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一定要建這套體系,這個體系的後臺有兩個,一個是it系統,還有一個是資源整合和管理系統,因為資源整合和管理系統不搭建的話,供應鏈就不存在。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5箇中臺特別重要:

第一個是技術中臺,這裡麵包含兩類技術,一是中臺本身所要求的技術,比如說devops、雲原生等等,還有業務場景中的技術,比如說區塊鏈、移動互聯。

第二個是建立在資訊化治理基礎上的資料中臺,最重要的是後設資料管理,如果說後設資料出了問題,那麼只能叫垃圾進垃圾出。還有資料治理,隱私與區塊鏈技術所要求的分散式之間怎麼樣去平衡,這就涉及到資料治理。

第三個是ai中臺,包括模型演算法、智慧工場以及數字孿生。除此之外,還有組織中臺和業務中臺。

在這個基礎上服務於場景,也就是多樣化的供應鏈金融,為了保證整個過程是事實的,是透明的,是各種資訊可以多方交合的,並且可追溯的,一定要建立一個供應鏈控制塔,當然也有人稱之為中樞塔。當整個數字構架建立了,我們的供應鏈金融才是一個可持續、可穩定發展的供應鏈金融,不會像今天大量的炒作概念,以至於有人認為是p2p的疑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