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能否接棒DeFi,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

買賣虛擬貨幣

9月25日,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區塊鏈產業研究中心教育主管宋婷做客深鏈學堂線上沙龍,圍繞“NFT能否接棒DeFi,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這一主題進行分享。以下為分享實錄,深鏈財經略有整理。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流動性挖礦逐漸偃旗息鼓,DeFi概念也有趨冷的跡象。

悲觀者認為,DeFi熱潮的結束意味著牛市的結束,但也有很多玩家認為,NFT(非同質化通證)將成為接棒DeFi熱度的不二人選。

事實上,行業內關於NFT的討論一直甚囂塵上,作為一個早已有之的區塊鏈概念,NFT能否順利接棒DeFi,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在與DeFi結合的過程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新玩法?讓我們來聽聽兩位專家怎麼說。

以下是提問環節:

深鏈財經:自2017年加密貓遊戲爆火以來,NFT就一直在持續發展中,但很多人其實並不太瞭解,能否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NFT的概念和應用,以及目前NFT的發展所處的階段?

曹寅: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也叫做非同質代幣,之所以叫非同質代幣,主要是為了和ERC20同質代幣做區別。它的特點在於每一個代幣都是獨立的、不可分割的,每一個代幣都是不一樣的。NFT代幣最典型的應用是基於ERC721的加密貓,每隻貓都是不一樣的,和DeFi裡面的ERC20代幣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因此特殊性,使得NFT特別適合藝術品、遊戲資產等有稀缺性的資產協議標準。

宋婷:曹老師已經講得非常好了,我補充一小點,就是NFT和NFT之間不一樣的、本身不可分割,這就提供了將更多文化內涵寄託在Token上的可能。在加密貓出現之後,加密社羣有人把表情包悲傷蛙pepe也作為NFT上鍊了。這也啟發了後來加密貓和兔斯基限量NFT的合作。

由於區塊鏈的發展依託於社羣,因此表情包文化也成為了彰顯社羣文化的手段。無論從數字貨幣早期的狗狗幣,還是今天MEME菠蘿,還是UNI的襪子,他們選擇的都是“有趣”、“好玩”的文化象徵。後者兩種既體現了社羣文化特點,也具備遊戲性,增大了彼此共識,還很好玩。

深鏈財經:影響NFT市場發展的核心因素有哪些?目前發展又受限於哪些因素呢?

宋婷:從加密藝術品的角度出發,當我們談論加密藝術NFT的可能時,可以先對標傳統藝術的基礎設施。加密藝術一方面增加了傳統藝術品流通的渠道和能量,這一點是巨大的增量;同時也試圖重新定義向web3.0進發的時代,哪種藝術品最能代表當代科技文化。NFT藝術品遇到的瓶頸和阻礙傳統藝術資產在金融市場流通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社羣非常小眾。而且,最核心的是,藝術品的資產性還沒有被完全釐清。對於這點也很難由單方(比如單一企業)推進就完成,需要更多、更豐富基礎設施的完善。第二點,NFT需要在新環境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去助力快捷可信金融支付這一token的本質屬性,並且更多思考自己何以成為“價值”的寄託物。不然NFT不會長久、紮實地發展,儘管它可能在社會文化史上有較重要的意義。

深鏈財經:NFT的價值共識一般是怎麼形成的呢?比如遊戲道具或者藝術品,都是透過什麼方式形成價值支撐的呢?

曹寅:NFT本身是一個容器,裡面裝了資產,它才是決定價值支撐的重要本質。在這裡面,可以裝很多不同的資產,比如數字藝術品、個人ID、金融資產等,這些不同的資產背後的價值支撐、估值邏輯以及面向的市場都完全不同。我個人研究加密藝術品會多一些,加密藝術NFT利用ERC721的標準以及以太坊的不可篡改、有且唯一的性質,為數字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區塊鏈行業中的開發者每天都在持續開發一些新的技術或工具,藝術家可以期待未來將出現很多展示、拍賣甚至遊戲的平臺,他們可以趁著區塊鏈的創新浪潮,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一方面NFT使得藝術品具備稀缺性、不可篡改性、永久性。另一方面,得益於智慧合約的應用、大規模互動的應用,使加密藝術品具有社交性和互動性,這是常規藝術品所欠缺的地方。

深鏈財經:現在NFT領域的使用者量其實是比較小的,以目前市場熱度較高的情況而言,NFT領域過去一週的成交量不到400萬美金,這個數字多少有些不盡如人意,那現在也有出現一些像Aavegotchi和MEME這類NFT+DeFi的專案,在二位看來,NFT是否有必要和DeFi聯合?

曹寅:目前,加密藝術收藏的社群是非常小的,藏家有限,作品數量也有限。從收藏家的角度而言,一週400萬的交易量已經是天量了。所以,加密藝術市場的基礎較低,但是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密藝術本身具有強大的價值支撐,同時在和DeFi的結合或未來與遊戲的結合,使得加密藝術更快出圈,但是個人覺得現在可能時候未到,更多的在於底層的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出早期的收藏者人群。而NFT和DeFi的結合,還有待時間考驗。

宋婷:我認為,第一不僅要看存量,也要看成長速度和凝聚共識的加速度。第二,NFT的非標特性造成的資產模糊和“容器”屬性決定了需要盛放社羣內容(無論“社羣”場景是藝術的、還是遊戲的),可以在DeFi市場可以有更多活力。是因為DeFi是目前資料和信任即金融的時代,依託技術的,關於人與人之間組織關係最先進探索。藝術家、藏家和藝術品關注者的關係被融入進DeFi中。

深鏈財經:有使用者擔憂說“DeFi+NFT”的組合,可能會導致使用者進入生態的困難度更高,請問這點怎麼看待呢?二位是怎麼看待這種憂慮呢?

宋婷:對於NFT+DeFi的結合會導致進入生態難度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拉新和增加黏性是兩個問題。我最贊成的NFT形式是基於共識、能再凝聚共識的價值寄託物(一部分價值就由凝聚共識所帶來),後發於社羣並服務社羣。如果大家期待看到NFT能帶來甚至引領市場增長,前提必須是NFT+其他生產要素的資產模式釐清且穩固,驗真完成,目前沒有看到。“創新性”是NFT值得關注的寶貴特性,“基本面”仍舊是NFT現狀的硬傷。基於社羣、從社羣而來,回過頭來能夠有效凝聚社羣共識的NFT(使用文化+經濟手段),在目前看來就比其他NFT更棒。但以後也應更棒。這樣非標NFT才能夠為更多投資者創造收益。非同質的特點決定了對NFT的金融操作也比其他資產更難以標準化,既是創新優勢,也是難迎接大流量的劣勢。個人意見,大家看長遠,一定會發展起來;看現在,有活力,但發展還很早。

曹寅:NFT作為一種不可分割的代幣標準,在DeFi中的確有一些應用需求,比如保單等,但這些屬於非常非常小眾的資產門類。如果要加密藝術,或者類似於收藏品的東西要和DeFi結合,就屬於更早期了。現在DeFi很多都是超額抵押的,其中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市場價格發生劇烈波動之後,底層抵押的NFT是否還能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被及時清算?這點目前所有的NFT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現在市場上有些專案在做加密藝術品或NFT的抵押品進行抵押借貸,個人認為現在有點操之過急了。可能當NFT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時,能線上下的拍賣行拍賣了,或者有了一批專門的NFT收藏者,NFT作為一種加密藝術的收藏門類,得到了主流的藝術支持者的認可,屆時NFT和DeFi的結合才有意義。

深鏈財經:YFI的創始人之前在推特中說,NFT不應該等同於稀缺性,而是應該去探索在期權、債券、保險這些領域發展的可能性,對於這個觀點,您怎麼看呢?

曹寅:這點我是同意的,NFT不僅僅侷限於加密藝術品、收藏品、卡牌的形式,而是應該把NFT當成一種純粹的非同質的金融資產的代幣標準來進行探索。DeFi是DeFi,加密藝術是加密藝術,加密藝術規模大了之後,自然而然會有DeFi的需求,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很多專案,非常生硬的把加密藝術、收藏品和DeFi結合起來,用流動性比較差的加密藝術、收藏品做DeFi的抵押借貸,甚至做加密藝術的swap,都有點拔苗助長了。對於保單、供應鏈金融資產上鍊、房地產資產上鍊,可以考慮使用NFT作為容器,這些資產之間有很強的不可分割性和同質性,和NFT的Token標準比較適配。

宋婷:首先,NFT比同質Token具備更多結合物理世界的想象力。其次,在物理世界裡藝術品本身是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品類,因為它具備收藏價值與金融價值。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託、藝術品保險等,本來就是傳統藝術市場裡存在重要基礎設施,共同影響藝術品金融市場發展。良性的藝術品基金構成中,要有20%收藏目的的穩固基金(可能是來自家族基金等的長線投資),短期投機基金最多在20-40%間,所以傳統藝術市場能夠總體穩固。如果加密藝術市場沉澱下來了這麼多“長線”的錢,它就具備基於此發展債、期權、保險的可能。如果短線心態投機者佔主流,那麼行業基礎設施就沒法做好支撐其他開發的準備。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