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不為取而代之,只望革命創新

買賣虛擬貨幣

編譯:鴕鳥區塊鏈

來源:outlier ventures

哈魯資本提供支援

眾所周知,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DeFi是點對點電子金融工具系統,基於區塊鏈,任何人都可以發行、轉讓和擁有金融工具。隨著以太坊網路的逐步成熟,數字資產行業相繼誕生許多DeFi專案,這些專案發行ERC20代幣,還推出各種型別的金融工具。

最開始,比特幣作為傳統金融系統的替代品而出現,但是其本身的功能缺乏(比特幣本身就是功能)使其難以建立複雜的金融工具,而以太坊的智慧合約讓複雜金融工具的建立變得相對容易。

雖然閃電網路確實向比特幣開放了小額支付用例,但實際上,它不適合使用完整的智慧合約功能建立的各種工具。DeFi專案建立雖然可能會使用EOS,Cardano,Dfinity等其他網路以及具有智慧合約功能的許多其他網路,但目前,以太坊已然成為市場領導者,因為它擁有最大份額的核心技術開發人員和許多ETH持有者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開放式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雖是兩個不同的術語,但也可能會在某個時期相融合並具有相似的屬性。開放式金融指向銀行服務的捆綁銷售,支援API初創公司在有限的地理區域內提供利基服務。它們需要完整的反洗錢 / KYC,並且通常以B2C為重點。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金融通常是偽匿名,可能會受到審查制度的限制,為迎合全球市場,並且由於其執行在未經許可的公共區塊鏈上而使其更加透明。當去中心化交易所被駭客入侵時,它將顯示在可驗證的公共分類賬上。與被要求更新常規執照並遵守每個地區法律政策的開放式融資專案相比,去中心化金融理論上可以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當然,與加密貨幣領域內所有事物一樣,這仍然是合法的灰色地帶。

01

什麼是DeFi?

為了符合去中心化金融的定義,一個專案必須具有以下屬性:

1.抵制審查:代幣的保管、轉移和交易不能被少數負責維護網路的玩家所限制;

2.可程式設計資產:在產品上處理的資產應具有去中心化網路上常規代幣的所有本地屬性;

3.匿名: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式應該能夠利用Web 3.0標準進行交易簽名和身份驗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反洗錢/ KYC的需求,進而使金融工具面向更廣泛的使用者;

4.透明且去中心化:DeFi專案中資產的當前託管人應始終能夠透過區塊鏈驗證,其託管應僅涉及智慧合約和錢包。DeFi產品中不應有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的錢包。在智慧合約存在的情況下,該合約程式碼應該是開源的;

5.未經許可:與開放式金融不同,去中心化金融應允許任何人建立應用程式,而無需獲得大型央行等監管機構的批准。

只要具備以上屬性,就可以將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式定義為一種防審查、透明的工具,該工具能實現在無許可的環境中轉移、保管和交易可互換或不可替代的代幣化資產,幾乎不需要身份驗證。去中心化金融與常規意義上的開放式金融有所不同,因為開放式金融中的大部分堆疊嚴重並依賴於傳統銀行實體,這些實體要求強大的反洗錢/ KYC要求,並且很大程度上屬於政府機構的監管範圍。

為了繪製DeFi市場藍圖,這些屬性或者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模糊。像Tether這樣由中央監管的美元代幣就不能真正被視為去中心化金融,但它仍在當前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樣,與Dharma Plex之類的替代品相比,Nexo是相對中心化的借貸實體。但是,就流動性和代幣發行而言,該平臺的金額最高,因此已被包括在內。而需要大量反洗錢 / KYC或直接在銀行許可權範圍內工作的專案(例如JP Morgan的銀行間資訊網路)已被排除在外,因為它們不像比特幣那樣具有廣泛的包容性。由於涉及嚴格的監管要求,在證券發行方面,這條界限變得更加模糊。就像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個頻譜,去中心化金融的專案範圍從完全包容到具有一定進入壁壘。考慮到這一點,應該指出的是,並非市場藍圖中提到的所有專案都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它們是朝著建立更具包容性、透明和高效的金融生態系統邁進的一步。

目前,DeFi生態系統中最大的單一用例是穩定幣。在這些因素中,如果我們因其中心化而對 Tether打折,那DAI往往會佔據絕大多數市場。鑑於出現了許多其他相關產品,我們大致將其分為發行、交易和所有權三個類別。

1.發行

從傳統意義上講,發行是指建立新資產(例如代幣化債務),然後可以根據需求進行交易,轉讓或使用。在理想的世界中,發行的障礙應該很少(例如:以太坊上的ERC20代幣),並且有關發行、供應和轉讓的細節應該可以公開驗證。ICO代幣的發行已成為一個顯著趨勢。

2.交易

在這種背景下的交易涉及到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能夠使被標記的資產進行交易。利基代幣工具,如衍生品或獨立平臺的預言機(例如:Numerai Erasure,CDX借貸交易),將被視為交易而不是發行,因為這些資產是其交易平臺所固有的。

3.所有權

在我們的定義中,所有權指的是能夠透過基於貸款的產品保管代幣資產或其增長的解決方案。允許發放貸款的產品可以同時屬於發行方和所有者,這取決於使用者是誰。對於接受貸款的個人來說,這將是一個發行平臺。對於提供非託管貸款(如Dharma協議)的個人而言,它將被歸入所有權類別,因為該產品是一種在沒有中心託管的情況下增加代幣持有量的機制。類似於銀行提供年利率的定期存款。

1.發行

儘管在過去兩個季度中,對有形資產(例如區塊鏈上的REIT)進行標記化一直是重點關注的領域,但目前的趨勢表明,需求主要來自可交易的虛擬資產的建立。2017年的加密貓現象是人們對發行新虛擬資產的興趣增加的原因,這些新虛擬資產從市場對虛擬資產的認知中獲得需求。我們將看到穩定幣在“發行”中繼續占主導地位,並且隨著Tether和DAI的牽頭,明顯的權力法則顯而易見。此外,隨著Facebook和Coinbase可能進入匯款領域,發行以法定貨幣為支撐的數字資產可能成為未來幾個季度該行業的核心關注領域。mobwar和Farmville這類帶有NFT代幣的社交遊戲的復興並非不可能。這將極大地促進個人對虛擬資產的開放,併為現有的、廣告驅動的企業提供一個可供探索的替代商業模式。

1.1穩定幣

在上面給出的去中心化金融定義的約束範圍內,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不需要中央銀行實體的演算法穩定幣是唯一真正去中心化的代幣。對資產、大宗商品或法令支援的任何要求都可能在此過程中帶來巨大的去中心化元素。如果穩定幣的發行者(例如USDC)可以規定兌換美元的條件,就不能稱它為去中心化。儘管法幣支援的ERC-20代幣可以用於建立DeFi應用程式,但支援這些貨幣的資產託管的中心化性質使其具有很高的風險。隨著Basis的突然關閉,MakerDAI已能夠佔領大部分市場。市場上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基於DeFi的產品都建立在DAI之上。

未來,我們將看到穩定幣的兩種廣泛表現。一個將由交換協議(例如Terra)領導。這些代幣的主要目的將是為交易員提供一種穩定的替代品,並對沖銀行服務被切斷的風險。數字原生穩定代幣還將有助於切斷網際網路業務中的中間商,這些業務會給銀行和外匯匯率帶來鉅額利潤。像Groundhog這樣的公司已經建立了支援這些支付的訂閱層。我們還可能會看到Facebook和vKontact等社交網路之間的競爭,以建立區域穩定的代幣來實現平臺上的購物體驗。Instagram讓使用者可以從平臺上購買的舉動是一個早期的嘗試。

1.2 債務市場

這裡的競爭在於提供的利率和流動性。由於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交易者和貸款機構選擇使用提供最高利息的平臺,利率結算可以用代幣(例如:ETH)或美元結算。像Compound和Dharma這樣的平臺目前可以提供象徵性的固定利率,這對那些希望在低風險情況下增加代幣金額的大額代幣持有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債務平臺的興起為債務市場增加了新的複雜性。我們很可能看到,企業家在債務市場(以低利息購買代幣計價的債務)和以獲得的押注利息進行套利。像Vest和Staked這樣的押注專家將同時提供託管服務和利息,從而與債券市場競爭市場份額。隨著時間的流逝,市場效率將導致押注和基於債務的收益以代幣形式趨同。基於代幣的債務市場還具有將區域利率變化的市場聚集在一起的權力。例如,Nuo.network受到日本的高度關注,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低至0.2。考慮到代幣在全球範圍內的移動速度,投資者可能會將貨幣從低通脹率市場轉移到代幣,並以高於銀行利率的方式發放貸款。曾有人嘗試以區塊下降的形式建立標準的跨平臺代幣貸款利率。

1.3 證券、保險和NFTs

在物聯網驗證或更好的預言機問世之前,DeFi中的保險可能不會興起。當前,透過與Smart Valor等平臺的持續合作,大部分牽引力已在Harbor和Polymath內部獲得。安全代幣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地區監管機構並對他們表示贊同,然後我們才能看到它們獲得實質性的吸引力。Abacus和Open Finance network從監管角度看具有相對優勢,在競爭中有一定的優勢。NFTs尚未成熟,隨著區塊鏈構建的遊戲平臺的發展和AR/VR應用的出現,我們可能會看到NFTs成為這個生態系統的核心元件。目前,金融應用程式的大部分價值仍在證券內。也可以說DeFi的這一部分具有相對較高的中心化屬性,這是因為它依賴於發行的中央實體。STOs治理結構的變化將結合區域監管監督、連鎖治理和分散所有權的優勢。然而,這將取決於監管機構採取行動的速度。法國、瑞士和新加坡目前在透明度方面領先。

2.所有權

從2016年印度的非貨幣化運動到委內瑞拉當前的貨幣形勢,可以公平地說,個人擁有可立即贖回價值儲存工具對其未來至關重要。考慮到交易所被駭客入侵的次數,市場可能會對在不失去監管的情況下支援金融服務的產品產生興趣。它可能涉及跟蹤一籃子代幣的價格(例如:Set Protocol),不需要沒有中間人(例如:xDAI,本地以太坊)或獨立儲存。大致來說,我們將其歸類為錢包、資金管理和支付網路。

2.1錢包

當前,Metamask是Web 3.0錢包的首選。它與瀏覽器整合的便捷性使其成為DeFi使用者的首要解決方案。MyEtherWallet由於與硬體錢包(即ledger,Trezor)整合而具有相對優勢。諸如Balance和Trust這樣的新型錢包在很大程度上強呼叫戶體驗是一條護城河,但瀏覽器整合的缺乏也意味著Metamask可能會在基於移動應用程式的DeFi產品成熟之前,一直保持錢包數量上的主導地位。此外,像Opera和Brave瀏覽器提供的瀏覽器內錢包的出現將會把數百萬從未聽說過代幣的新使用者帶到生態系統中。這些錢包將極大地促進NFT(不可替代代幣)在諸如遊戲等消費類應用中的使用。

2.2資金管理

就吸引基金經理建立開放式、可跟蹤的投資組合的交易量而言,ICONOMI一直是領導者。但是,該專案基本上屬於中心化範疇。Rigoblock是目前以去中心化方式工作的著名競爭對手,這家初創公司與Ethfinex正在進行合作,個人可以在Ethfinex上交易並展示在rigoblock上列出的公共投資組合。SET協議提供了一種類似的方法來建立一籃子代幣並允許個人購買代幣。去中心化資金管理領域的另一個關鍵角色是Melon Protocol。該協議允許管理人員為鏈上對沖基金、一籃子代幣、追蹤器或ETF自定義規則,以使任何擁有代幣的人都能進行投資。規則集由智慧合約強制執行。

大多數中心化基金幾乎沒有可驗證的持股、業績、費用和風險管理證明。Melon協議提供了一個單一的儀表板,該儀表板使個人可以驗證所有這些特徵以及更多儀表板具有鏈上智慧合約證明的支援,並使投資者能夠自己託管自己的資產,而不必信任第三者。在下一個牛市週期進入市場之前,社會交易可能不會興起,而個人需要tradingview等工具來分享其投資組合的表現。下一個牛市週期還將見證“社會交易”元素,這些元素連線到個人的錢包以進行投資組合跟蹤和身份識別。Settle.finance是一個早期的示例。

2.3支付網路

少數新興公司特別強調提高付款的速度。xDAI是POA網路上的一個專案,可提供DAI的穩定性和Web 2.0速度。類似地,儘管Matic網路非常中心化,但它也要求即時付款。現在談新興的支付網路還為時過早,尚且無法確定明確的贏家。DeFi中的支付網路可能需要像Stripe這樣的服務,該服務允許個人在一端使用常規方式付款(例如信用卡),在另一端提供代幣(例如DAI)。這帶來了與欺詐和外匯滑點相關的高度風險,但它有能力提高數字先行網際網路公司的收入。隨著支付網路的成熟,以代幣為基礎的第三方託管系統也將創造出以前不可能的新時代商業模式。

3.交易

DeFi生態系統有別於主流金融的一點是,在DeFi生態系統存在洗錢等交易。與轉換交易請求相關的費用(例如:IDEX訂單上的Gas支出)可能使偽造訂單和操縱市場變得更加困難。但同時,這也帶來了訂單結算速度較慢以及訂單簿可能較薄的巨大缺點。Ethfinex僅ETH代幣的市場交易量就達9500萬,其次是Omisego,相比之下,交易量僅為200萬就顯得微不足道。去中心化生態系統中的市場流動性和套利仍在增加,我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代幣價格的市場效率,就像我們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所做的那樣。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在實現這種過渡中將會發揮關鍵作用。就像1980年代傳統金融經歷了數字化時期一樣,我們將目睹採取去中心化交易渠道,拉近市場,減少貿易壁壘以及提高市場運作透明度的舉措。在傳統銀行業務出現“拆包”過程的地方,協議開始發展以自行提供完整的銀行服務。理想的情況是個人可以在單個平臺上交易,借貸和持有代幣。MarketProtocol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

3.1 DEX

去中心化交易之所以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其關鍵原因是即時託管和無提款限制的元素。經歷過MtGox駭客攻擊,並且長時間等待交易所驗證其反洗錢 / KYC文件的交易員,他們寧願選擇去中心化交易所,也不想使用中心化交易所,哪怕在嚴格控制貿易的地區,去中心化交易也將是首選。

隨著USDC,DAI和USDT等穩定幣的出現,交易者更願意將其資本收益記入穩定資產中,並透過P2P機制轉換為現金,而避免完全向政府報告。我們將透過DEX看到的另一方面是無需政府幹預的貨幣轉換的出現。涉及現金的點對點機制可用於將貨幣轉換為以太幣,然後可以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購買穩定的與美元掛鉤的代幣。以太坊原生DAI的整合指出了這種可能性的發生。在印度這樣通貨膨脹率高達6%-7%的地區,這將是規避政府限制兌換美元的一種途徑。

然而,DEX流動性和使用者體驗目前仍然令人擔憂。目前DeFi的領導者目前仍是中心化交易所,這些交易所會對其自身的運營發起“去信任”的變體。Binance和Bitfinex有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產品。也有人擔心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的搶先交易正在興起。

3.2衍生品、借貸和預言機市場

目前,我們仍然處於衍生品、借貸和預言機在交易中興起的最初階段。DyDx和CdxProject目前正處於產品上線的初始階段。DyDx允許個人投資者購買保證金多頭和保證金空頭代幣,而CDX則允許建立信用違約借貸,使交易者可以對沖被駭客入侵的交易所。Nuo有一個功能齊全的非託管保證金交易平臺,該平臺使用其他使用者提供的準備金來幫助個人進行槓桿交易。像Augur和Gnosis這樣的預測市場目前正遭受著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意識的挑戰。雖然像Veil和Guesser這樣的專案試圖讓這些工具更容易使用,但它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Numeraire使個人能夠建立各種各樣預言機,這也證明其當前的資料科學家社羣具有開創性。

3.3 自動化做市商

儘管去中心化交易所消除了對託管代幣的中心化實體的信任問題(禁止進行智慧合約轉移),但是流動性方面的挑戰仍然困擾著他們。代幣可以在不同的交易所以可變價格出售,而且可能沒有處理大額訂單所需的必要流動性。DeFi生態系統緩解這種情況的一種方式是透過自動化協議(例如0x)以及最近的工具(例如Totle)。Totle的應用程式目前允許個人建立一個由多個代幣組成的籃子訂單,並透過少量的點選在大量的交易所中轉。代幣的訂單在不同的交易所進行結算,新的ERC20代幣又被轉移回使用者。使用metamask來簽署交易使與多個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複雜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其中一個例外是Uniswap。

Uniswap採用自動化做市商,擁有外匯儲備,只需支付一小部分交易費(0.3%)。隨著諸如Cosmos和Polkadot之類的互操作性協議日漸成熟,跨鏈DEX交易很快將變得普遍。在中心化交易所捆綁的代幣、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個人託管和儲備之間,協議層將會有一個缺口,該協議層可以在借貸、交易與理想甚至抵押之間的套利成為可能。Kyber與MyEtherWallet的集合提供了錢包內交換,這是自動化做市商對改善客戶體驗做出巨大貢獻的一個示例。

02

未來

在未來,散戶將不希望使用多個平臺進行交易。使用者將主要集中在入口點(例如交易所)和錢包(例如balance.io)周圍。考慮到這些專案的開源性和去中心化,每個專案都將能夠相互連線,以實現在同一平臺內交易,儲存現有資產、保險等。我們正在看到Trust Wallet提供的與Dapps互動的早期變體。諸如Morpher.io和Abra之類的平臺已開始將諸如權益與代幣之類的傳統工具結合起來,這將在世界偏遠地區的散戶獲得外國資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非金融監管平臺可能會為了隔離各經濟體而增加的複雜性消除監管機構,並允許沒有必要工具(如專業銀行)的散戶投資者獲得大宗商品、外來資產、衍生品、外匯甚至股票。

初步瞭解DeFi平臺的未來情況:

資料來源:Morpher

DeFi生態系統的整體價值可能約為10億美元。現在,其中大部分價值來自MakerDAO。考慮到該公司總市值達到1730億美元,如果我們以象徵性的市值作為衡量標準,它只佔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到1%。但是,金融去中心化化是標記產品被常規使用的少數例子之一。它具有將“實用程式”恢復到實用程式代幣的能力。去中心化金融有能力推動那些在2013年被認為可能實現但由於規模挑戰和波動性而難以實施的應用程式。

穩定幣、支付系統和借貸平臺的出現可以為全球企業家提供機會,並在提高透明度的同時使金融市場更緊密。儘管這些系統存在很大的系統性風險(例如DAI被困於以太坊,用於購買ETH),但它們為那些在2008年用CDO將整整一代人置於危險境地的銀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說明其中任何一個都是明顯的贏家。但現在就說DeFi不會為生態系統帶來價值可能還為時尚早。

400年前,當企業家們四處奔走尋找新機會時,發行股票是一種讓個人分享新企業風險和回報的機制,它使創造財富的手段變得民主化。10年前,中本聰釋出比特幣程式碼時,他建立了一個金融體系,以確保個人財富的主權仍在他們自己手中。

去中心化金融是它的漸進演變。它有能力使我們的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消除不必要的中間商,帶來可觀的成本效率,並向迄今仍未得到充分服務的社羣開放機會。就像網路一樣,它最初將迎合少數特權使用者,但其好處將傳遞給服務不足的一代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可能永遠無法獲得貸款或無法在國外進行付款。如果零工經濟和全球化等巨集觀趨勢將繼續向前發展,那麼實現這一目標的金融基礎設施將就位。

藉助去中心化金融,我們可以真正做到這一點。當中本聰釋出比特幣的白皮書時,恰逢銀行處於另一輪救助的邊緣。去中心化金融建立在他的願景之上,即給與透過辛苦投資和儲存的個人尊嚴、主權和透明度。這不是反銀行機構,這是親消費者的選擇。而在建立它的過程中,並不是在破壞政府或銀行的權力,而是賦予普通人在一個世紀甚至幾個世紀沒有選擇權的生態系統中擁有選擇的權利。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