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霸權 | 美國印錢,世界買單?史上最強鐮刀怎麼破

買賣虛擬貨幣

書接上文(《4%霸權 | 杜羅夫兄弟小傳》),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帕維爾·杜羅夫(Pavel Durov)透過公開信宣佈暫停 TON (Telegram Open Network) 之後,各大交易所的 GRAM 期貨價格應聲大跌,跌幅超過 90%。

隨著 TON 的終止,帕維爾推出了一項補償計劃,為 TON 投資者提供了兩種選擇:立即返還 72% 或 12 個月內返還 110%。

據《福布斯》俄羅斯 5 月 16 日報道,據稱,大多數 TON 投資者決定儘快收回投資,選擇退款 72%。

出於對美國潛在訴訟風險的擔憂,TON 的投資者們紛紛選擇了退出離場。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 80% 的投資者準備退出該專案並獲得退款。在這其中,就包括 TON 最大的投資者之一 Disruptive Era 基金。

隨著 5 月 25 日,Telegram 撤回了針對美國聯邦法院凍結 Gram 代幣發行和分銷禁令的上訴。眾多投資人已紛紛作鳥獸散,曾經募集 17 億美元的區塊鏈明星專案 TON,也最終迎來了末日的鐘聲。

未來的區塊鏈江湖中,TON 僅僅是一個傳說。

撼山易撼美元霸權難

之所以選擇暫停 TON 專案,其實帕維爾在公開信中也有所闡述:在金融和技術方面,我們仍然依賴美國。美國可以利用對美元和全球金融體系的控制權來關閉世界上任何銀行或銀行帳戶。它也能透過對蘋果和谷歌公司的控制從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刪除應用程式。

也就是說,如果強行推出 TON 和 GRAM,那麼其個人和團隊的銀行賬戶資產,Telegram 這款軟體和帕維爾都可能遭殃。

當帕維爾寫下這段文字時或許 Facebook 的前車之鑑依舊曆歷在目。

其實,早在計劃發行 Libra 1.0 之前,扎克伯格便已經是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常客,當 Libra 計劃推出之後,更是被美國監管機構一再刁難,其發行計劃也是一拖再拖。

美國的“肉食者”大老爺們透過各種大棒,不斷的打壓著不聽話的後來者。

曾有人戲言“美國現在的政治結構就是以猶太、基督教為基礎的財閥權貴集權制,即財權由猶太人代理,軍權在基督徒權貴手中,二者之間通力合作排除異己。所有挑戰者,都將被既得利益者們視為眼中釘。”

要知道在各位大老爺的眼中“挑戰者”絕不僅限於美國國內,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同樣也在積極地尋找著潛在的對手,並竭盡全力的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從取代英鎊到二戰中的德國,從冷戰時期的蘇聯,到 80 年代的日本。上述的國家紛紛成為了美國的手下敗將,現如今,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美國再次將手中的屠刀對準了我們。

相信各位看官都已經有所瞭解,5 月 20 日,就在帕維爾敗下陣來的幾天之後,美國參議院就透過了一份關於強化中概股審計的法案(S.945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table Act)。

該法案規定,任何一家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要求,將禁止該公司的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該法案還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們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

訊息一出,中概股應聲大跌。

其中,歡聚時代下跌 12.02%、前程無憂下跌 12.08%、迅雷下跌 6.63%、老虎證券下跌 6.67%、趣頭條下跌 7.17%、陌陌下跌 9.33%、搜狐下跌 9.33%、搜狗下跌 6.62%。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法案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證明公司不受中國政府控制。雖然該法案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透過,並由特朗普簽署才能成為美國的法律,但大量中概股已經感覺到了陣陣寒意。

而法案的發起人共和黨參議員 John Kennedy 毫不諱言,這項法案尤其是針對中國而設立。他還在推特上表示,“我們不能讓外國企業對於美國退休基金的威脅植根於證券交易所之中。”

此外,為了讓自己的提案獲得更多的票數,他在參議院陳詞如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長期致力於保護美國股民免於被美國公司欺詐。但荒謬的是,我們竟然給予中國公司可乘之機來利用這些將退休金和助學貸款投入股市的美國公民,只因我們沒有堅持審查他們的賬務。”

伴隨著一系列不和諧的音符,近期,已有大量中概股傳出考慮從美退市的訊息。對此,證監會迴應稱:從法案以及美國國會有關人士的言論看,該法案的一些條文內容直接針對中國,而非基於證券監管的專業考慮,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無獨有偶,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門再次宣佈對華為採取限制措施,要求全球市場任何使用美國軟硬體技術的半導體制造商,都要在美國許可的情況下和華為合作,這意味著遏制華為的行為已經從美國本土升級到了全球市場。關於華為是否能夠繞過監管,美國能不能靠技術真正的遏制華為,我們下回再說。

總之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打出了組合拳。

奠定霸權僅靠美元?

當全世界都把“美元霸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難道“美元霸權”的實現,僅僅靠美元就可以麼?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

我們的故事要從 1944 年講起。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確定了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憑藉戰後擁有全球四分之三的黃金儲備和強大軍事實力,建立了以美元為中介的金匯兌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金融系統,當時與會各國達成共識,美元跟黃金以固定價格掛鉤,35 美元可以換取 1 盎司黃金(真·美金無疑)。

但這其中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吃美國這一套,就比如戴高樂就高度懷疑美國人在偷偷印美元(老一輩革命家果然睿智),所以堅決要求美國按照承諾把自己手裡的美元換成黃金。

雖然百般不樂意,但當時的美國還是捏起鼻子換了。得手之後的戴高樂到處宣揚,逢人就說美國黃金快沒了,這一下不得了在戴高樂的奔走呼號之下,很多國家紛紛效仿。

但美國豈能吃此等啞巴虧,接下來熟悉的劇本出現了,1968 年 5 月法國發生了一場“顏色革命”,戴高樂黯然離場。

誠然,佈雷頓森林體系有效的促進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我們熟悉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也應運而生。

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這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自身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最終於 20 世紀 70 年代走向崩潰。

雖然佈雷頓森林體系沒能持續,但為了進一步對世界上的國家進行控制,美國又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藉助現如今大名鼎鼎的 SWIFT。

SWIFT,全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於 1973 年成立於比利時。

最初由北美和西歐 15 個國家的 239 家銀行發起,是國際銀行同業間非營利性的合作組織,旨在為其會員銀行提供全球支付清算等服務。

截至目前,SWIFT 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間支付清算組織,為全球超過 200 個國家和地區的 11000 多家銀行和證券機構等提供服務,支援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實時支付清算系統。

然而有趣的是,儘管 SWIFT 一直宣稱其秉持嚴格中立的立場,但美國對SWIFT 具有巨大影響力,或者說掌控力。

我才是Swift本尊

首先,是組織上的掌控力。

美國及其盟友們佔據了 SWIFT 多數董事席位,主導協會決策。在日常運作中,SWIFT 由董事會進行管理,董事會設有 25 個席位,每個席位每隔三年會輪換一次。

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英國、瑞士各擁有兩個董事席位,其他會員國最多僅有一個董事席位,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董事席位。

其次,是資訊上的掌控力。

目前,SWIFT 在全球一共有四個資料中心,它們分別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弗吉尼亞,以及位於瑞士的備份中心,和一個因安全因素未向外界披露的災備恢復中心。

“911 事件”之後,美國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案》(IEEPA),要求 SWIFT 共享資料。這下 CIA 等傳統情報機構可算是樂開了花,原先需要靠 007、傑森·伯恩們才能得到的金融情報,現在坐在空調房裡動動手指就能實現了。

此舉是否遏制了恐怖主義我們無從得知,但在監視、制裁許多得罪了美國的國家方面可謂效率奇高。

最後,是貨幣上的掌控力。

美國對 SWIFT 的掌控與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息息相關。儘管美元的國際結算地位有所下滑,但仍居主導。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一旦被美元清算體系隔絕,也就無法參與美元的跨境支付結算活動,這將影響到大量的國際貿易活動尤其對於一些以出口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換取美元外匯的資源型國家更是如此。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近些年來,美國透過 SWIFT 對其它國家發起的金融制裁可謂屢見不鮮。

甚至在 2004 年,美國專門成立了恐怖主義和金融情報辦公室,這世界上唯一一個設在財政部的情報機構,用於收集金融情報,為金融制裁和金融外交提供支援,在將金融作為武器方面,美國真是發揮到了極致。

例如,透過分析 SWIFT 和 CHIPS 資料,美國發現澳門匯業銀行與朝鮮之間存在交易。基於這一調查結果,2005 年 9 月,美國指責澳門匯業銀行參與“洗錢活動”,並根據《愛國者法案》311 條款,將其列為“高度關注洗黑錢銀行”,對有 52 個朝鮮客戶及其 2500 萬美元存款的澳門匯業銀行進行制裁。

此次制裁導致澳門匯業銀行發生大規模擠兌,2005 年 9 月 16 日至 20 日,匯業銀行約有 3 億澳門元存款被提走,佔該行總存款量近 10%,無奈之下,澳門特區政府只得接管匯業銀行。

除此之外,被制裁的還有伊朗、朝鮮、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曾幾何時,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曼德克爾(Sigal Mandelker)就宣佈:SWIFT 已切斷與被制裁的伊朗金融機構的連線,其中包括伊朗央行。

雖然隨後伊朗央行就釋出宣告稱:SWIFT 只是“銀行間訊號系統”,SWIFT 禁用不會對伊朗銀行賬戶、外匯結算產生影響。

儘管伊朗方面始終“死鴨子嘴硬”但被制裁無疑大大的傷害了伊朗本就羸弱不堪的經濟,不少跨國石油巨頭都紛紛放棄了在伊朗的生意。

面對 SWIFT 肆意揮起的大棒,就連美國的西方傳統盟友都已忍無可忍。

2019 年 1 月 31 日,德國、法國、英國發表聯合宣告,宣佈建立“支援貿易往來工具”(Instrument for Supporting Trade Exchanges,簡稱 INSTEX),用於與伊朗商貿結算,避開美國製裁。

2019 年 11 月 30 日,INSTEX 繼續擴容,成員除了創始會員國德、英、法三國,又加入了比利時、丹麥、芬蘭、挪威、荷蘭和瑞典六個歐洲國家。未來,隨著 INSTEX 的快速擴容,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的金融霸權地位。

除此之外,金磚國家之間也正在打造名為“金磚支付”的統一支付體系,消費者有望藉助專門手機應用,在金磚國家內實現跨國跨幣種支付,跟 INSTEX 類似,簡化跨國支付程式,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與此同時,2015 年,中國自有的國際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執行,截至 2019 年 4 月,全世界已經有 865 家銀行加入了該系統。

中國也在不斷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領域結算範圍,2018 年底,中國對外貿易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規模已經達到了 7 萬億人民幣。2019 年前 11 個月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 28.5 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四分之一用人民幣支付,而不是透過美元結算。2018 年 3 月 26 日,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上市,令中國去美元化之路朝前邁出了一大步。

但即便如此,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據 SWIFT 釋出的報告顯示,美元的交易使用率大大超過其他貨幣。

2017 年 10 月資料顯示,美元交易使用率 39.47%,為第一大支付貨幣;歐元使用率 33.98%,為第二大支付貨幣;英鎊、日圓、瑞郎和加元位列第三到第六位。2018 年 2 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所佔比重 1.56%,貨幣排名僅位列第七。

區塊鏈大有可為?

“指望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結算地位,增強話語權,繼而在 SWIFT 內部合縱連橫,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缺乏實際意義。”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張岸元曾經對 SWIFT 表達了失望,在他看來,在對方指定的條條框框下,永遠不可能戰勝對手。

面對美國的金融制裁,對於應該採取何種應對方略,張岸元進一步指出:“SWIFT 是電報電話時代的產物,網際網路時代一定會有與之相適應的國際支付清算系統。我們不確定由我國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性質,但能夠確定,未來顛覆 SWIFT 地位的,一定是區塊鏈的加密貨幣支付清算體系。技術總能提供新的可能性。”

但我們相信,張岸元博士所提到的區塊鏈,一定是以人人可參與的公有鏈為基礎的。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其《科技金融前沿:Libra 與數字貨幣展望》公開課中提到,如果 Libra 作為一種穩定幣推行成功的話,這意味著 Libra 的創始協會,既要扮演 Libra 的中央銀行的角色,同時也可能會演變成一個私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且在私營部門裡,他會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影響力更大。

儘管目前標誌著自由的 TON 幾近胎死腹中,但隨著 DC/EP 以及其他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我們似乎看到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舊的那部分正在崩潰,新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而區塊鏈在這其中將扮演什麼角色,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