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姚輝亞:已建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臺

買賣虛擬貨幣

微眾銀行創新產品部負責人姚輝亞表示,微眾銀行非常專注科技金融領域,在區塊鏈領域搭建國內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臺。將區塊鏈應用在仲裁機構等場景,效果顯著。

來源:鏈得得

鏈得得注:“2019鈦媒體IT Value全球數字價值峰會”於8月8日至9日在海南三亞進行。在9日上午的主題分享中微眾銀行創新產品部負責人姚輝亞,就騰訊微眾銀行的分散式開放策略做出詳細分享。

當他談到區塊鏈以及分散式資料架構時表示,微眾銀行非常專注科技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領域,已經做了大量的嘗試。就時下銀行金融領域極為受關注的“開放銀行”理念做出案例解剖,並闡述了分散式技術的基本趨勢和區塊鏈開源平臺的實踐心得。

主講人:微眾銀行創新產品部負責人姚輝亞
地點:三亞,2019鈦媒體IT Value全球數字價值峰會
時間:2019年8月9日

本文由鏈得得編輯獨家整理髮布,以下為演講全文:

銀行業這兩年被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就是“開放”。從技術應用來講,過去集中化技術是主流。這兩年從我們自身角度來講分散式技術也逐漸在發展。自己的例子來看,微眾銀行做的銀行核心系統是全分散式的架構,不再基於過去的集中化技術方案來搭建了。另外,在分散式技術領域這兩年談得比較多的。

區塊鏈也是比較典型的分散式技術的整合。這些技術的應用不斷在推動,它帶來了一些商業模式變革。過去一些集中化的,以壟斷型發展的模式,也出現了多方協作的情況。

現在的共享經濟已經有這種趨勢和苗頭了,我比較喜歡用外賣的例子,過去叫外賣或者做外賣行業,在上班的地方餐廳在發傳單廣告,如果我們叫外賣就打電話給他,他接到以後做,做好以後送上來。現在再看外賣行業完全不一樣了,你透過平臺來叫單,商家接單,接單以後他有半成品,幾分鐘可以做好,是快遞公司搶單送來,簡單一件外賣事情已經從一方參與變成了多方參與,多方參與和協同效益已經出來了。

在未來分散式商業的發展,多方協同變得越來越普及和廣泛,當然了,共享經濟中還有平臺方式存在,相信未來透過技術也會取代或替代一部分中心化的平臺作用。

所謂的分散式技術給銀行業帶來了什麼變化,這兩年我們講開放銀行,其實開放銀行利理解為,分散式商業理念和模式在銀行業落地的體現。我們看銀行業的發展,過去的銀行中,如果大家做金融行業或者做銀行,一個很大的體會是過去做一件事情,我都是以產品為中心,為流程為中心,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喊以客戶為中心,做著做著最後變成了看看怎麼樣把產品做完,怎麼樣能夠透過我的流程,所以我們講了很多年以客戶為中心,但是最終我並不覺得銀行業做得很好。再看看其他行業,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理念變得非常普及和廣泛,廣為人知,從自己的體驗上來講也是如此。

過去銀行以自己為中心,以產品和流程為導向,在未來這個模式也會得到改變,變為什麼,變為所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哪裡?過去銀行在哪裡,我們希望使用者去哪裡,未來以使用者為中心,應該是使用者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跟在哪裡。這幾年不管是電商平臺,買東西可以分期,買旅遊產品、買酒店的時候可以分期,買車可以分期等等,這種趨勢越來越廣泛。銀行把服務嵌到合作伙伴的場景中,使用者消費的時候可以完成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廣泛,這是銀行業這兩年談得比較多的開放戰略。

微眾銀行主要是做幾事情,把產品設計做得到極致,這依託著我們的資料分析能力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科技平臺。當年還沒有開放銀行的時候,微眾銀行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連線者,現在看來這個理念跟開放銀行的理念非常契合。

回到今天的主題,開放銀行的定義,很多來賓不是銀行業的人,外界或者國際上對開放銀行的詞彙有了定義,從狹義上來講就是API的概念,透過API的形式把銀行的模式輸到場景端。更廣泛的定義是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可能更巨集觀一些,涉及到多方,跟合作伙伴、員工、第三方開發、金融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建一個生態,在生態系統中共享我們的演算法、資料等等。

微眾銀行是怎麼理解開放銀行的?我們把開放銀行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重叫開放平臺,這個好理解,如果大家熟悉微眾銀行的產品,比如微車貸,我們跟賣車的平臺合作,當你買車的時候可以勾選一個分期或者貸款的服務,就會拉起微眾銀行的API,我們微眾銀行就可以完成風險評估。幾分鐘內告訴你可不可以享受金融服務,這是開放平臺的概念。

第二重是開放創新的模式,所謂的開放創新是把我們積累技術能力給其他的合作伙伴,我們把能力給合作伙伴,他們搭建類似的生態,開放創新更多來源於原來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矽谷公司,他們在做開放創新,把自己的專利、智慧財產權給到生態的合作伙伴,或者社羣的合作伙伴,降低合作伙伴或者社羣參與者的創新門檻,原來依靠自己的創新變成了合作伙伴也可以創新。

第三重是開放協作,我們在自己建立一個創新生態以後,透過開放創新,幫助合作伙伴建立他的生態,在生態和生態之間可以透過技術手段,把生態串起來,又有很多新型創新形式出現,實現所謂的協同創新。

我舉一個例子,拿開放平臺來講,剛才提到的車貸產品,還有社交產品中的微利貸,還有智慧零售,這是零售商的小程式,原來你的零售商超市要想成為他的會員,過去發一個小卡片,每次買東西就帶著,現在都數字化了,給你的會員號仍然沒有意義,我們把銀行帳戶取代會員卡號,可以輕鬆讓你的會員號變成銀行卡號,每次動支都需要使用者會員,還可以把積分、優惠券繫結在帳戶背後,能夠實現更多的增值服務,這是開放平臺的例子。透過開放平臺,銀行業也實現把原有的場景延伸到其他使用者消費場景中。

現在做得比較多是開放創新,剛才我提到一點,我們微眾銀行從成立到現在馬上五年了,這五年當中,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原創事情。我們做的產品跟過去銀行業做的產品不太一樣,從產品設計、使用者體驗、產品形態,過去傳統的金融服務形態上非常不一樣,意味著原創性,需要自己做,自己做的時候我們積累了一能力,我們可以看一下自主創新方面的資料,我們的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達到9.8%,IT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到14.8%,銀行金融服務行業大概是7.3%的水平這還是國際的數字,我們的數字達到了兩位數,在投入比上是非常高的。


我們的IT人數佔比也非常有特色,我們科技人員的佔比從成立至今是一半以上,上市銀行的IT只有1%—8%的個位數的水平,這也是非常有特色,我們在自主創新上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做這事情。從結果上來看,比如專利,到目前為止我們累計提交的科技專利量達到了600以上,這跟銀行業相比是令人驚訝的,全球銀行發明專利的排行榜,居然在全球第五的水平,前四名有兩家國內銀行,有兩家美國的銀行。

回到開放創新上,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IP、軟硬體方面的科技能力給到我們的合作伙伴或者社羣,一方面是回饋,我們成立銀行的時候搭建系統的時候,我們也基於開源的技術架構在銀行業系統上。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把這些能力給到合作伙伴,降低他們的創新門檻,依靠他們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我們微眾銀行非常專注科技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領域,我們做了大量的嘗試。比如拿AI來講,我們做了機器人客服、機器人催收等等。在區塊鏈領域我們成立了一個金聯盟,搭建了國內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臺。

我們自己的銀行核心系統基於私有云的架構搭建。我們把這些計算機能力開源,大家也可以看到在人工智慧領域,基於隱私保護的機器學習的平臺,泛AI,包括分散式計算、儲存引擎,都已經拿出來開源。我們希望把這些沉澱拿出來,讓社羣夥伴或者其他合作伙伴降低創新成本,也希望看到基於這些能力他們做出更多的創新。

在區塊鏈領域上做了一些創新,我們應用了很多區塊鏈在業務場景裡。我們也給合作伙伴,比如仲裁機構和法院,做司法聯盟鏈,有非常直接的應用效果。過去我們做一次仲裁處理成本非常高,時間也很長,大概幾個月的時間。不管是透過法院訴訟還是透過仲裁,成本上和時間上都很難承受。對於微眾銀行又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貸款金額都非常小,比如個人貸款,可能平均8千,企業貸款戶均20多萬,這麼小的貸款額度,如果用傳統的方案解決,我們成本吃不消,我們跟法院搭建了司法聯盟,把效率提升得很高,從數月完成到現在只需要7天,成本降到最低50塊,這讓我們做數字金融更可持續。

做開放銀行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挑戰和應對,我們也需要相關的應對,原來銀行是相對閉環的生態體系和系統,你做安全是做網路層面、基礎層面做好,防止出現基礎問題。透過構建開放的生態,你面對的挑戰完全不一樣,我們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服務給我們的使用者,這麼多環節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帶來問題。所以我們也要做好端到端的檢測,不能只顧自己,可能需要一起把每個環節都做好。

當你觸達場景,和場景端合作嵌入的時候,一定做到可持續性和服務型,你的連線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為這些平臺大部分是網際網路平臺,比如做車、電商。在網際網路行業敏捷是很重要的能力,他們可以做到很快的迭代能力,如果你跟他一起合作做一家銀行,你的速度很慢,還是遵從原來的月度和季度釋出的機制就無法合作。連線的效率也變得很重要,我們接入合作伙伴的過程也使用了聯盟鏈、API等方式應對。

金融行業比較強的業務領域的風險,你的合作伙伴出問題了,你的入口在他那裡,你怎麼辦,使用者怎麼處理,所以我們在合作伙伴的准入、制定業務的營業計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關於隱私保護,國內講的開放銀行概念和國外講的開放銀行概念有很大不一樣,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外更多的是在講資料的共享,比如我有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做帳戶聚合,背後可以藉助銀行,使用者授權下可以透過銀行拿到資料以後,聚合以後展現給客戶,或者幫助客戶做更多的服務。

在國內我們的政策是比較嚴格的,目前為止還做不到銀行對外分享資料,更多的是能力的分享,我們把風險評估能力、帳戶能力嵌入在合作伙伴的生態裡。

大家可以看到,現代法律立法對於隱私保護、資料安全有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要求,那怎麼做好使用者的隱私保護?

我們在機器學習方面用了聯盟學習的方法,或者透過搭建區塊鏈平臺的方式實現可信的資料調換。這是我們的敏捷文化,是否能夠適應新型開放銀行的生態,剛才我舉了一個例子,我們的合作伙伴、網際網路平臺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對於我們金融行業的抱怨,他們發版本隨時可以發,那你們能不能做到,他們產品創新速度也非常快,過去銀行業的組織架構的方式,我們對於容錯和試錯的態度跟網際網路行業非常不一樣,未來開放銀行想做好,從銀行的角度來講,你怎麼樣搭建敏捷性組織,能夠跟合作伙伴步伐一致,怎麼樣能夠摒棄原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更多的透過協作的方式服務好我們的使用者,這點尤其的重要。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