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幣圈知識付費的探討

買賣虛擬貨幣

提到知識付費,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他們是自媒體時代興起之初的扛鼎者,也是該領域的先行者,經過多年努力,成為當下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付費領軍人物。不過成也IP、敗也IP,在羅振宇們越來越紅火之際,其商業化也越來越倚重人物影響力變現,知識付費也越來越偏離內容本身。

早在2015年,羅振宇第一次舉辦跨年演講。當時正值雙創熱潮,羅振宇回顧商業熱點,展望未來的商業趨勢,點燃了無數網際網路從業者、投資人等高知群體內心的一把火。

5年過去了,當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退去,回顧變得越來越平淡,未來也越來越難以預測。於是羅振宇的演講內容開始逐漸雞湯化。

就拿前兩天的跨年演講來說,民眾更需要大咖們去預測“下沉市場”、“產業網際網路”等時代機遇,再不濟電商直播、電子煙等小風口也行。但羅振宇依舊在臺上宣揚“人的網路就是財富放大器”,這一套永不過時的人情世故理論。

不是愛學習的人少了,而是很多人都意識到,無論是羅振宇還是吳曉波都有認知盲區,碎片化學習很難改變命運,懷著知識朝聖心態的人也就越來越少。現如今,他們無不將自己置於“擺渡人”位置。他們包裝碎片化知識,售賣給“信就有”者。估計連他們自己都已不再看好這些“知識藥囊”,更何況大眾使用者群體呢?所以大眾已不再相信羅振宇們。

知識付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從網路中對商學院的評價,可窺一二:

在商學院,你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吃上紅燒肉,這比鄧文迪自費買飛機頭等艙要划算的多;

在商學院,你可以憑錄取證書傍上馬雲,這比花幾百萬找巴菲特吃頓飯要經濟實用。

但是動輒幾十萬的學費,是絕大多人都難以承受的高昂成本。但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羅振宇們完成了一次“商學院下沉”。在這裡,你也能接觸到大佬,雖然是隔著網路;藉助學員或會員的標籤,也能形成高知的身份標識;一系列不能錯過的認知升級,也能在朋友圈形成高逼格的印象。

其實在幣圈,知識付費也是存在的。就比如芥末圈,或者那些大V們自組的社群,他們所進行的有償服務,其根本都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個形勢罷了。

在我看來,知識付費還應以內容為上。就以幣圈為例,大V們所給出的分析、建議,其實都應歸屬為內容,而非服務。簡單來說,內容是先給予後收取,服務恰恰相反,是先收取再給予。

一個順序的顛倒,卻道出了兩者的本質區別。

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仍在發展之中,但傳統知識付費之路已越走越窄,而幣圈的新型付費模式卻有無限生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