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區塊鏈的兩個誤區

買賣虛擬貨幣

誤區一: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

這個提法源於英文單詞Decentralized,會被認為是區塊鏈的核心特徵。很多時候都被翻譯為“去中心化”,但更準確的說法,應當是“分散式”。

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沒有提及Decentralized,而是提到了Peer-to-peer(P2P),也就是點對點。所謂“點對點”,是指任何個體與個體之間,可以直接進行互動和連線,不用透過其他中介。

萬向集團的董事長肖風曾表示:“區塊鏈的核心是分散式而不是去中心”。分散式,指賬本資訊的公開,從而大大削弱了中心機構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中心完全消滅。

我們所認為的中心化問題,是權力、資源和財富的集中,而區塊鏈的分散式,是緩解中心化的弊端,用技術提供工具,約束中心作惡,亦或是增加作惡的成本。

關於絕對的中心和去中心,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

專案方一直都是中心化的,但由於代幣是上鍊的,失去了很多作惡的機會,這種約束讓參與者和投資者更加放心。同樣,各種規則和機制也可以上鍊。在傳統的中心化場景裡,專案方修改規則和資料,使用者並不知情,但在區塊鏈的共享形態裡,作惡變得更難。

從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來看,頭部聚集是難以避免的,更多的資源會掌握在更少數人的手裡。為什麼?同樣是效率問題,做事更專注更有持續性的人,掌握更多的資源,這本身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資源也需要被效率化,給懶惰的人會讓資源變得無效。

中心化常常被看作是不好的、腐朽的,但大多數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中心化。想要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生產力,中心化是提升效率最好的方式。

中心化可以看作是一對多的一種方式,相比點對點,能減少生產關係過程中的摩擦,才能加速生產力。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就好比說投票,如果要經過每個成員的同意,這看似很公平,但效率是極慢的。

當每項決策都為了去中心而讓過程變得繁瑣,這顯然不符合人類的發展趨勢。

所以,更具實際意義的去中心應當如何理解呢?它是一種多中心化,利用分散式削弱資訊之間的隔閡,在保證效率的同時,更好的保護各方的權益。

這或許才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想狀態。區塊鏈不是萬能的,社會更高層面的中心化,本來就不僅僅是技術能解決的問題,二八原則永遠存在。

區塊鏈能做的,是儘可能打破中心統治的壟斷地位,而不是徹底的顛覆。

誤區二:最大的誤區其實是未知。

為了寫文,經常需要看一些資料。可以這麼說,關於區塊鏈的資料其實並不多。更可怕的是,你很難去驗證這些資訊的準確性。

關於某個相關話題,常出現互相矛盾的觀點和看法。

比如,

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

鏈遊是不是偽命題?

這些都可能不好回答,就是因為未知性。

區塊鏈作為新興行業,更作為底層技術鋪墊,自帶金融屬性,便自帶紅利。在任何一個蠻荒地帶,色彩一定是灰色的,但未來會演變成什麼顏色,是很難猜測的。

很多人會根據前期所看到的,就對它的未來下了同樣的定義。

這叫眼見為實。如果這麼看待,目前的區塊鏈,成績並不好看。

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一個傳銷人員碰見一個區塊鏈從業者,聽了關於區塊鏈的介紹後十分驚訝:同行呀,幸會幸會!

當然,自從10.25區塊鏈得到國家的認可之後,這種觀念會慢慢散去,但是區塊鏈到底能幹什麼?效率能提升多少?在沒有大規模在to c端的落地,提升消費者對它的感知之前,這種未知性一直都存在。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說在事實和邏輯面前,到底信哪一個?

關於區塊鏈有多好,我也看過太多對它的讚譽。但越好,就越理想化。

資訊的全面公開化、掃除中心惡勢力、追本溯源、變革生產關係和商業模式,似乎無所不能。這些都是基於技術的潛力,對區塊鏈未來的一種設想,這就是一種邏輯上的推演。

前段時間雙十一,看著快遞員面對這些成堆的快遞,在物流的各個環節,目前在效率方面依舊有很多問題,在很多消費者看來,是低效的。

去超市購物的時候,買單也是排著一條長隊。看著收銀員的手忙腳亂,我深知,在這方面,也無法達到真正的高效。

也包括銀行櫃檯。

我們所處的現實生活,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存在效率的問題,我們也都吐槽過。

想讓區塊鏈一下子來顛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曾經的無人超市,似乎反響都不太好,這種購物效率的提升,似乎沒有贏得市場極其正面的肯定。

在人性面前,技術到底會如何落地,也更不會像簡單的邏輯推進那樣,從a到b,距離最短即可。

所以,關於區塊鏈最大的誤區是什麼,是每一個確切的關於區塊鏈的答案。

趨勢會告訴你,這可能會是確切的。

但隨時要準備好被現實打臉的準備,因為技術由人而生,因人而發揚光大,但人性是複雜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