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觀點 | 可持續創造價值的重要性

買賣虛擬貨幣
創業者尋求透過協調分配資源來驅動公司發展,以便讓公司產生具有吸引力的長期回報。投資者在市場上尋找價值相對被低估的股票以獲取未來預期的上漲。兩種情況的角度不同,但能否可持續創造價值都是首要考量因素。什麼是可持續創造價值?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公司的財務回報規模超過公司的投入成本。不僅要考慮投資回報,還要考慮相較於公司的投入成本,增資投資要投多少?只有當一家公司的投資回報覆蓋投入成本時,公司業務的增長才能創造價值。其次是公司在多長時間內的收入能覆蓋投入成本。這一概念也被稱為衰退率、競爭優勢期、價值增長持續期。可持續創造價值與更流行的可持續競爭優勢概念有何不同?一家公司必須具備兩個特徵,才能聲稱自己具有競爭優勢。首先,公司必須創造出或有能力創造出超過投入成本的回報。
其次,公司必須能夠獲取高於競爭對手平均水平的利潤回報。由於我們關注的是公司可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我們想了解一家公司相對於投入成本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其相對於其競爭對手的盈利能力。可持續的創造價值是罕見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更是罕見。競爭生命週期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家公司的競爭生命週期來視覺化可持續創造價值的過程。

公司的競爭生命週期通常分為四個階段:

1. 創新階段。在初創公司身上通常會發現投資回報率的大幅增長和重大的投資機會。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回報率不斷上升的階段,通常企業上市前都處於這一階段。

2. 收益遞減階段。高回報吸引競爭加劇,通常導致企業所產生的經濟回報向投入成本回落。在這一階段,公司仍能獲得超額收益,但是投資回報率下降,投資需求也變得溫和,資本進入和退出速度都減慢。

3. 成熟階段。這一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市場接近競爭均衡。因此企業只能獲得行業平均的利潤水平,行業企業的相互競爭狀態也導致企業的總回報率不高。企業被投資需求繼續趨緩。

4. 低於預期階段。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和技術創新變革導致企業只能獲得低於投入成本的回報,這個時候企業不得不進行重組。這個時候公司可以透過剝離資產、改變商業模式、降低投入水平或出售自己的業務來提高企業的回報。再或者公司可以申請破產以便重組業務或清算公司資產。

從統計學均值迴歸的理論表明,當出現一個遠離平均值的結果之後就會出現一個預期值接近平均值的結果。

公司業績均值迴歸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純統計解釋,如果企業連續兩年的現金流投資與收益率(CFROI)之間的相關性不理想,那麼就會出現均值迴歸。

我們這樣想:在公司管理層控制去經營業務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包括選擇要競爭的產品市場、產品定價、投資支出和業務的整體執行。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有些因素超出了公司管理層的控制範圍,例如巨集觀經濟的發展、技術變革和客戶群體的變化。所有這些不可控因素都會推動企業出現均值迴歸。如果年復一年的現金流投資與收益率(CFROI)高度相關,迴歸到平均值的過程就會很慢。如果CFROI不穩定就會導致兩者的相關性低於此,那麼企業業績平均值迴歸的速度就會很快。

公司業績均值迴歸的第二種解釋是,競爭會將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推向資本的機會成本,這是基於直觀的微觀經濟理論,其理念是產生高經濟回報的公司將吸引願意接受較低迴報的競爭對手。最終競爭過程將推動行業回報率降低到資本的機會成本,企業必須找到方法來抵禦這些強大的競爭力量,以實現可持續的創造價值。

對均值迴歸率的研究也能幫我們揭示一些重要的觀察結果。

首先,一家普通公司能夠維持超額回報的時間正在縮短。這一現象並不僅僅發生在高科技公司領域,在許多行業中也都很明顯。持續創造價值期的縮短也反映出企業對於資訊科技的獲取和利用程度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企業必須做出更大的創新。

其次,投資絕對回報水平和投資階段與衰退率正相關。相對於投資時已產生高回報的公司也會給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提供一個吸引投資的機會。企業成功的同時也播下了競爭的種子。

為什麼可持續創造價值如此重要?

首先,投資者只為創造價值買單。下面的圖是自1961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走勢,這個圖能夠提供投資者願意為創造價值支付多少的一個指標。我們透過對標準普爾500指數四個季度的運營淨收入相較於股本進行資本量化並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價值模型。然後我們發現,任何企業的股價高於穩態值的原因都因為企業達到了預期價值創造的水平。

圖中顯示,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只有25%企業的價值達到了預期的價值創造水平,與過去50年相比,這一數字很低。自2010年以來,隨著收益回升和利率始終保持低位,標準普爾500指數中企業達到預期價值創造水平的比率一直低於歷史平均數35%。


更重要的是,持續創造價值對實現目標價值最大化是最重要的。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公司試圖瞭解其產品的市場和行業競爭格局,以便獲得經濟利潤最大化。投資者試圖瞭解企業今天的估值是否能恰當地反映未來的價值,以及企業估值的預期是否可能上調或下調。

公司管理者和投資者使用競爭生命週期進行戰略分析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目的。公司試圖創造高於投入成本的回報,而投資者則試圖發現價值窪地。如果公司的股價已經反映出了公司可持續價值創造的前景,那麼投資者應該注意風險並調整預期市場回報。

我們花很大的精力試圖去了解公司如何以及為什麼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能夠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創造,但我們要知道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的目的是尋找價值窪地,修正公司的目標預期。下圖表述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創造預期的修正過程,這就是市場預期與公司競爭策略之間的聯絡。


是什麼決定了公司的命運?

經營富達麥哲倫共同基金(Fidelity's Magellan Community Fund)十多年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打趣道,投資者最好購買一家業績好得讓傻瓜都能經營的公司,因為一個公司遲早會被傻瓜經營。林奇的評論迴避了一個重要問題:什麼決定了一家公司的財務回報?我們不是在問是什麼決定了一家公司的股價,而是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看一組資料。下圖顯示了全球68個行業的現金流投資與收益率(CFROI)和資本成本之間的差價,根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的定義,使用了過去5個財政年度的回報中值。樣本包括5500多家上市公司。我們看到,有些行業的經濟回報率利差是正的,有些是中性的,有些是不賺錢的。


圖表的下半部分展示了現金流投資與收益率(CFROI)和三個行業的投入成本之間的差距:一個創造價值,一個價值中性,一個破壞價值。圖表表述的中心觀點是:即使是最好的行業也會有破壞價值的公司,即使是最差的行業也有在創造價值的公司。一些公司違背了所在行業的經濟規律,財務分析便會展現出來。行業並不能決定公司的命運。

在一個高回報的行業中尋找一家創造價值的公司,或者在一個低迴報的行業中規避一家破壞價值的公司是遠遠不夠的。找到一家能夠保持高績價值創造的好企業,需要對行業和公司的具體情況有透徹的瞭解。

撰文:Michael J. admin@chaindaily Suisse
編譯:Mike | 校對:Kerouac
出品 | 加密鯨聞(ID:cryptowhaleu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