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比特幣”暴富機會在哪裡?

買賣虛擬貨幣

這是知乎上一位讀者的提問。

這是個老生常談,但卻總是能讓人血脈噴張的問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類對財富的追求彷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

而當造富神話隔三岔五地出現在我們身邊,尤其是當一個機遇不是造就了個別,而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神話時,那就更加讓人垂涎。

比特幣就是如此

從2009年問世之初的一文不名,到勉強有人願意用1美元買1500枚比特幣,再到2017年一枚比特幣漲到2萬美元。在短短的8年時間,比特幣保守估計都漲了3000萬倍。

這個財富漲幅秒殺世間一切股票、房產、賭博、軍火、毒品…等人類歷史上所有能想到的合法和非法的交易。

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所以現在,只要有人提起暴富,不提比特幣都不行。

我們拿身邊最熟悉的例子來說,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親歷的機遇在近些年無疑就是房地產了,再往前就是下海經商,繼續往前就是改革開放。這些機遇都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每個機遇也都創造了一批典型的時代富豪。

然而像比特幣這樣的歷史性大機遇確實不多,但這樣的大機遇也並不是大多數人都能看到的。

比特幣算是資訊科技的分支,它最早出現在密碼學相關的論壇,而密碼學又是計算機和數學的交叉學科。這樣小而專的領域是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資訊渠道中所不可能接觸到的。

因此這注定比特幣在誕生的早期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接觸到。

那麼現在我們憧憬找到下一個類似比特幣這樣機遇,該從什麼渠道去看呢?我們不可能每一行都去看是不是有這樣的新機遇,而且就算真的看到了下一個機遇,如果我們不具備對機遇的理解力,我們又怎麼能抓得住呢?

所以資訊渠道這一關,就導致絕大多數人是和歷史性機遇絕緣的。

假如我們非常幸運,真的看到了下一個歷史性機遇。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首先我們回顧歷史,已經抓住機遇的人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幣圈前輩李笑來的經歷就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也非常有啟示意義。

2011年,李笑來第一次在推特上看到關於比特幣的訊息。當時,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已經超過1美元。

他震驚了,“什麼東西,居然比美元還貴”。他開始看比特幣,第一遍沒看懂,但他不放棄而是反覆看,直到6 個月後才弄懂。在這個似懂非懂的過程中,他開始買比特幣。

他一邊買,比特幣一邊漲,他不僅不賣,還繼續買,最後總共花了差不多1.31萬美元買了2100個,每個的均價在6美元。

後續開始挖礦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過挖礦失敗,經歷過幣價的大跌。而幣價大跌對他的煎熬最殘酷----在2013,2014年,當幣價在熊市中跌到谷底時,也在苦苦煎熬。

他經歷了數次失敗,並且在幣價跌到低谷,財產可能清零時也沒有放棄比特幣。

在這個過程中,他在2011年就遇到了比特幣,但初次接觸,他並沒有看懂。那個時候比特幣的價格說實話也不貴,才1美元,但也不算便宜,畢竟那是個根本看不見的東西,在很多人眼裡和空氣差不多。

對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又看不懂的東西,他沒有選擇視而不見,而是鍥而不捨地研究。在他研究的過程中,他持續投入買這樣一個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

在他一邊買的過程中,比特幣的價格還在一邊漲,從他入手時的1美元漲到均價6美元。但他一直不賣死死地攢在手裡。

任何交易市場中80%的人恐怕今天買了明天一漲都會賣,明天不賣後天漲了也會賣,能一直拿在手裡無視上漲的誘惑而不賣的交易者相當罕見。

實際上和李笑來同期看到比特幣這個機遇的人也絕不僅僅他一人,而真正握住這個機遇的是極少數。根本原因不是有沒有機會,也不是看不看得到機會,而是機會在眼前,把握不住。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即便看到了這樣的歷史性機遇也不可能把握得住?因為人性的貪婪、認知的淺薄、利益的誘惑等一系列干擾因素導致絕大多數人在中途就被甩下車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