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長春:全球性穩定幣放大公共風險

買賣虛擬貨幣

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指出,全球性穩定幣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可成為系統重要性監管物件,在法律、監管、風險控制等問題解決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穩定幣

【財新網】(記者 張宇哲

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特別是個人匯款仍然存在速度慢、收費高、路徑複雜等一系列問題,全球仍有17億人無法獲得銀行和金融服務。隨著科技創新,為解決前述問題,加密資產應運而生,但加密資產也面臨著格波動大,多被作為投機資產等棘手問題。穩定幣透過與一組資產進行掛鉤來穩定幣值,想借此推動全球支付安排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普惠的方向發展。

  隨著Facebook推出Libra方案,全球性穩定幣的討論也成為了今年各國央行關注的焦點。在11月10日的第十屆財新峰會上,對於全球性穩定幣對金融市場、貨幣體系以及社會體系的影響,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推演和解讀。

  穆長春認為,全球性穩定幣對公共政策和監管形成了諸多風險:比如法律確定性、治理、反洗錢、反恐融資、反大規模殺傷武器監管、支付系統安全、市場穩健、個人隱私與資訊保護、消費者/投資者保護、繳稅合規等挑戰。“如果穩定幣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將放大其對於公共政策產生的挑戰和風險,也可能產生新的挑戰和風險。”

  此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亦在此次財新峰會表示,跨境支付的成本問題並不是由於技術問題所導致的,而主要是由於監管和制度成本高造成的。穆長春亦稱,新技術與新支付工具的引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前述問題。

  穆長春建議,應對可能存在的監管漏洞進行全面評估,以最高標準對穩定幣進行監管,並推出新標準。私人部門開發穩定幣需遵守國際及不同國家法律法規,滿足來自監管、治理結構及風險管理的最高標準要求,明確參與者對穩定幣的權利和義務,清晰界定治理結構和投資規則,並充分披露。

  在他看來,全球性穩定幣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可成為系統重要性監管物件,“在法律、監管、風險控制等問題解決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穩定幣”。

  穆長春認為,如果人民幣不可兌換,就會和弱勢貨幣一樣,必然受到全球性穩定幣的侵蝕。唯一有效的應對,就是保持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籃子中的地位,爭取繼續提升成為強勢貨幣,才能抵禦住全球性穩定幣的挑戰。

如何拆解“巨獸”

  穆長春介紹,根據此前參加國際會議與libra團隊交流的情況看,目前全球性穩定幣尚處早期,設計框架沒有確定,資訊也不充分,無法評估當前法律和監管框架是否適用於全球性穩定幣監管。

  他打比方說,就像一頭巨獸,牽巨獸的人也說不清或者不想說清這頭巨獸到底是什麼動物。“這就必須按照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對這頭巨獸進行拆解。當然也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要在加強金融監管和保護創新之間保持平衡,不能在拆解的過程中把好動物給錯殺了,但也不能把猛獸放出去傷人。”

  至於拆解的路徑,穆長春舉例說,全球性穩定幣整體框架可以歸類為支付系統,而發行、託管和交易環節又可以歸類為存款吸收類機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穩定幣本身又可以歸類為電子貨幣。

  針對系統重要性全球性穩定幣監管,有一些業務可以適用國際上已推出的標準。比如CPMI-IOSCO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FATF關於虛擬資產的標準、反洗錢等框架、BIS對銀行的加密資產敞口審慎標準、IOSCO的貨幣市場基金操作規則、ETFs交易原則、客戶資產保護、加密資產交易平臺監管、跨市場合作等。

  但穆長春同時強調說,穩定幣拓展至全球範圍,將進一步放大相關風險,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可能是現有監管框架無法全面覆蓋的。“應不斷完善現有支付體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務。各國央行也應在各自法律轄區內對於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s)成本和優勢進行評估。”

全球性穩定幣為什麼會放大風險

  “穩定幣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將放大對公共政策的挑戰和風險。”對於這一結論,穆長春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第一,全球性穩定幣的應用會削弱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由於全球性穩定幣的發行者一般為大型科技公司,網路效應將導致更高的市場集中度,削弱金融市場競爭,同時,穩定幣的閉環體系可能會抬高市場準入門檻。

  第二,全球性穩定幣生態系統存在信用、期限和流動性錯配及操作風險,可加劇國內貨幣金融部門的脆弱性、加劇危機的跨境傳導。穆長春指出,全球性穩定幣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運營者的信譽,一旦出現風險事件,做市商能否穩定幣值是存疑的。另外,抵押資產儲備不透明、相關的權利和義務界定不清,治理不善,比如儲備資產未獨立託管,持有人無法贖回,也會引起擠兌。

  第三,如果全球性穩定幣用於支付,一旦出現系統中斷,會導致市場金融波動並影響實體經濟活動。如果用作價值貯藏,幣值下滑將引起持有人財富收縮,同時,銀行與相關金融機構如果持有穩定幣也會遭受損失,由於沒有存款保險保障和最後貸款人機制,在發生擠兌的情況下這些金融機構損失更大。另外,全球性穩定幣儲備資產規模較大,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發行機構為應對贖回請求,不得不甩賣資產,將引起金融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也會導致託管銀行出險。在市場承壓時,如果穩定幣成為法定貨幣的替代,將衝擊國家貨幣主權。

對貨幣政策體系的影響

  穆長春還指出,全球性穩定幣一旦推出,會對貨幣政策傳導產生影響。

  如果全球性穩定幣廣泛用於價值貯藏工具,居民及企業將持有用穩定幣標價的資產,國內貨幣政策對這部分資產的收益率影響有限,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將處於弱勢。如果全球性穩定幣支付利息,那麼利率是由籃子貨幣所決定的,利率則應是籃子貨幣利率加權平均,這將進一步削弱本國貨幣政策傳導,這對本幣不在籃子貨幣中的經濟體影響更大。

  在弱勢貨幣國家,全球性穩定幣將在更大範圍內成為支付和價值貯藏工具,即使不支付利息,也將嚴重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和鑄幣稅收入。這與美元化還不一樣,在全球性穩定幣化情況下,無法透過雙邊磋商來解決,使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穆長春稱,如果全球性穩定幣和本幣自由轉換,穩定幣利率將影響本國記憶體貸款利率的確定,進一步削弱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

  如果持有人在類存款賬戶中長期存放穩定幣,銀行端個人零售存款規模減少,銀行對批發性融資的依賴性增強,而相比個人零售存款,批發性融資對利率更加敏感,銀行存款來源穩定性下降,引發銀行惜貸,長期貸款更受影響,加劇融資難和融資貴,放大貨幣政策傳導的問題。

  如果穩定幣作為價值尺度進入信貸市場,代替本幣進行借貸,將實現穩定幣的貨幣創造,那麼利率將以穩定幣進行標價,國內貨幣政策對借貸雙方的調控能力下降,則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將進一步被削弱。

  如果穩定幣作為國際資產儲備。全球性穩定幣的使用將提升全球對穩定幣籃子貨幣資產的需求,引起非籃子貨幣國家資本外流,抬高這些國家的市場利率,而壓低籃子貨幣國家利率水平,造成優質資產荒,影響各國公開市場操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