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買的股票漲的最好,買什麼什麼不漲

買賣虛擬貨幣

買什麼什麼不漲今天早上看到了三聚環保和華僑城A的年報,粗看了一眼,都在意料之內。只是我沒想到今天兩個股票的走勢的確很出乎意料。華僑城A尚可,跌了2.6%,但三聚環保就沒這麼走運,一度跌停,收盤也跌了6.4%。持股的幾個股票中,永輝超市和中國建築紅了,但不足以彌補三聚環保的下跌。昨天有人問我:何必堅守在三聚環保上呢?你的關注股組合收益挺好,為什麼不按關注股建一個分散組合呢?欸,我也不是神仙,並不知道哪個股票短期內會漲的更好。按我以前的優良傳統,基本是買哪個哪個漲的少,不買的都是好股票。下面是這個關注股組合的收益率走勢:

具體股票如下。這裡面大概只有瀚藍環境我沒寫過,寫得最多的大概就是持股的這幾個了,歐亞集團最近我也沒太關注,但一直有持股。山東藥玻自我關注之後已經漲了好幾倍了,從寫文章開始也快翻倍了。東方雨虹從寫文章開始也漲了70%。即便如隆基股份和瀚藍環境也漲了20%,歐派家居大概持平。

不好意思給大家看自己的持倉股的淨值,總是那麼不忍心看。

其實走勢變成這樣,主要就因為三聚環保這一支:

一路下跌從不回頭。創業板的註冊制來了

我看了一下,卓越新能今天跌的比三聚環保還要厲害一些,一度大跌了16%,收盤也跌了超過9%。有些人說,石油價格下跌會使影響生物質燃油的銷售。我想很多人可能是過慮了。三聚環保只是要發展生物質燃油,但尚未開始生產。即便開始生產,生物質燃油主要出口歐洲,其新增比例是由當地的法規確定的。而疫情期間的出行減少,生物質燃油的需求固然減少,但其價格卻要受到邊際成本的制約。如果你的邊際成本比競爭對手低出許多,那麼這中間的差距就是你的利潤安全墊。又能有什麼影響呢?

真正有影響的怕是創業板的註冊制。創業板的註冊制有以下幾個看點:

一是漲跌幅從10%提高到20%,和科創板一樣了。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也是不設漲跌幅限制的。

二是個人投資者設定了准入門檻,開通前20個交易日賬戶日均資產不低於10萬元,並且參與證券交易要滿24個月。但存量投資者可繼續交易。

三是上市條件放寬,允許特殊股權結構和紅籌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並且退市也不唯盈利指標了。

我看很多文章的解讀都說有利於藍籌股,有利於貴州茅臺,格力電器這種傳統藍籌股。畢竟註冊制意味著大放水,創業板股票稀缺性消失,未來資金會更加聚焦在藍籌股上。

我不這麼看。我覺得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設定了投資者的准入門檻之後,對進入創業板的投資者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過限制並不是太厲害。上游的資金來源減少(雖然並不大),而下游的股票供應增多了,的確會讓整個盤子的估值有下調壓力。

但同時,我們應該知道創業板本次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什麼?還是為了讓那些真正具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能夠得到融資,能夠快速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援而發展壯大。也因此,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其實也為後續的板面發展指明瞭方向,即聚焦真正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後續會被越來越多地挖掘,進而提升估值。

酒企的業績冰火兩重天

昨天我在的等僑城A年報的時候,順便看到了貴州茅臺的一季報,不出所料,果然又是高增長。剛掃了一眼五糧液的,毫無意外的高增長。1月和2月的文章已經提到了,中國的高階白酒主要都被用來投資了,而不是被喝掉了。如果真被喝掉了,那麼今年一季度,消費場景都已經消失了,試問緣何高階白酒的銷售還能逆勢增長呢?對於那些中低端白酒中投資價值較小的白酒,其業績更能說明真實的消費情況,順鑫農業業績下跌,老白乾也下跌。葡萄酒也一樣,張裕A也下跌。黃酒的古越龍山一樣下跌。這些酒還沒有被炒作,業績更多反映了真實的消費需求。即便是所謂的高階消費品,營業收入也一樣是下滑的,看看東阿阿膠就知道了。

房子,還是房子

中午時又看到國泰的一個報告,在分析央行之前釋出的居民家庭負債情況。這個我之前就說過一次。按這個報告,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戶均擁有住房1.5套。其中,96%的家庭擁有住房,這個比重比我想象的要高出許多,一套房的佔比為58.4%,兩套房的為31%,三套及以上的佔10.5%。說實話,這個比例,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很低的數字。

居民負債率為9.1%,低於美國。我們知道,房價上漲的動力之一即來自於居民上槓杆。居民上槓杆買房,房價上漲,然後推高房價,增厚資產,被動降低負債率,多麼完美。

但中國居民的債務收入比為1.02,已經超過了美國的0.93。但國泰在報告中在估算中國居民的家庭收入時我就感覺似乎是有點過於高估居民收入了。

上面用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家庭人數來計算得到13.6萬這樣的數字,按人民幣匯率1:7計算,則為1.9萬美金。中國人真有這麼有錢嗎?我之前貼過一個美國的家庭收入:

美國的戶均人口為2.55人,中國大約為2.8人,中國略高於美國。上面的美國家庭稅後收入中位數大約在4萬美金上下。而美國家庭的稅前收入中位數大約在6萬美金上下。

下面是日本的。2016年日本家庭收入中位數為442萬日元,較上年增長3.27%。不過這個屬於稅前收入。按當前日元與美元1:107的匯率,計算得到日本家庭的稅前收入中位數為4.13萬美元。

再來看看兩國的人均GDP差異。中國的人均GDP剛過10000美金,而美國已經達到6.5萬美金,日本大約為4萬美金。

從上面美國和日本的人均GDP和家庭收入中位數的資料來說,他們的稅前家庭收入中位數基本與人均GDP相當。而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美金,相當於7萬元人民幣,家庭可支配收入就達到了13.6萬。難道中國人的工資水平真有這麼高嗎?我不是很相信。

如果以美國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60%左右),那麼中國人的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大約在4.6萬元左右(中國家庭人口略多,係數乘1.1)。這與我的感受相近。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家庭的債務負擔是不是就有點重了?

買股之後就裝死不動

我想到哪裡寫哪裡。在最後,寫寫自己持股的感想。十幾年前還年輕時,那時候我還沒有足夠的耐心來持股。那時候和現在一樣,往往是買入的不漲,不買的漲的歡。最後自己忍無可忍賣掉,那些不漲的終於也忍不住上漲了。我只剩下後悔。

經過好多次的痛定思痛之後,我現在還是專注在基本面的研究上。我記得永輝超市漲到9塊的時候,就有人問我:永輝超市可以拋了吧?短期漲幅過大,有回撥壓力。我說:我不動。他賣了。今天我看永輝超市已經11.2元了,今天又有人問我:永輝超市估值太高了,可以賣了吧?我說我不動。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折騰,憑自己的感覺來買賣股票。我在8塊的時候才買入,如果僅僅上漲了1塊就已經過高了,那隻能說一開始買入就是個錯誤。在基本面沒出現重大變化之前,就一直拿著吧。我不知道股價明天會怎麼走,關心這些用處不大,我們只需要關注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變化即可。

哦,對了,我看到有人對著華僑城A的每一個樓盤在計算它的盈利空間。實際上我是沒怎麼去計算過的。也有人問我中國建築的PPP到底有那些專案,每個專案的盈利情況。公司沒披露,我怎麼可能有呢?再說,即便我有,我也沒心思一個一個去看。我固然關注公司的發展,但我們還是需要吧眼光放在那些主要的方向上,這個方向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還在嗎?公司的估值太高了嗎?公司的業務還有發展空間嗎?把握了這些東西,就長期持有了。

我的微信公眾號:豬先生666,碼字不易,多謝轉發。

要開戶的後臺給我發“開戶”即可,要加我微信的也發“開戶”,上面有我微訊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