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狀況頻發,去中心化做合約會是未來嗎?

買賣虛擬貨幣

交易所狀況頻發,去中心化做合約會是未來嗎? 最近交易所的狀況不少,先是fcoin跑路虧空10000個btc至今下落不明,緊接著又是幣安系統問題維護,一時謠言四起,坊間更是傳聞其有做空動機,一是屢屢成為“空軍提款機”讓人懷疑:

二是今天主流裡面BSV幾乎沒怎麼跌,而它早已被某安下架,你說這不是巧了嗎?

不過鑑於一姐都這樣說了:

雖然這話聽著有點迷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但還是說下,bsv主要還是他家開個什麼大會,本來人家能飛的,沒想到被整體市場按住了起飛的翅膀,不要誤會哈。

不過因為最近的種種,也有不少人在考慮,是不是意味著我應該把幣全都轉到錢包?是不是應該配置點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幣?或者是不是對於管不住手的朋友也可以考慮使用完全由智慧合約掌控的槓桿合約產品,減小被扎針的概率?

最近我們其實也發了一些關於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文章,很多人說不是很理解defi。

其實defi就是對應於我們平常使用的中心化交易平臺的一個存在,像我們使用的這些交易所在海外也有個稱謂——Cefi(中心化金融),畢竟現在的交易所它都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不只是交易,還有資產託管、理財、各類金融工具服務等等。

而defi發展到今天,基本上你們在普通平臺使用的功能,它也都可以透過智慧合約協議來實現,那是不是意味著這是一個沒有徐護士打針的平臺,豈不是。。?

很抱歉,這就像我們雖然會認為呼籲大家提幣到錢包是好的,但實際上因保管不當、意外丟失的概率很可能是大於某一家平臺game over的概率一樣,defi離韭菜們的希望也還差得遠。

還記得我們前幾天說的那個故事嗎:用8美元擼到36萬美元只需13秒,你信嗎?

這個事情在那個bxz平臺前天又發生了一次,擼掉的金額更大,2300多個eth,同樣的平臺,同樣使用了那個閃電貸模式,只是換了角度,之前是壓制Uniswap平臺的幣價,然後在另一個平臺做空套利。

這次是拉昇了關聯bxz的另一個去中心化平臺Kyber中的sUSD的價格(這個應該是類似於穩定幣),因此比實際多借貸出了將近一倍的eth。

因為這兩次“駭客”事件也不乏被海外網友戲稱:

2008中本聰:我解決了電子現金雙花問題,不想再看到債務危機。

2020Defi:在?我這有300萬,一個區塊的時間,隨便借。

當然,這事兒還是不能讓“閃電貸”背鍋,主要還在於bxz平臺自身的喂價漏洞,選擇更好的價格機制和適當提高些門檻就能解決。

而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並無法預知未來還會有什麼問題出現。

最近這個“閃電貸”也引起了海外很多人對目前最大的defi平臺——MakerDAO的擔憂。

MakerDAO是雙幣制,一個是透過抵押以太可以獲得的穩定幣DAI來槓桿和借貸,另外一個幣MKR,相當於這個“去中心化央行”的股份,除了有治理權益之外,使用DAI服務的都需要用MKR來繳納利息,且這部分會被銷燬, MKR 持有者相當於在以回購的形式獲得不斷的利息收入。

對它的一個擔憂是,他家的治理系統是允許決策者來執行任何操作的,而對決策者的治理只取決一個比較簡單的投票系統,誰票數多誰勝出。

而根據maker的治理資料,很有可能只需要40000枚MKR(大概2000萬美金),就可以讓系統做出你想看到的那個決策,哪怕它是將系統裡抵押的上億資產都移到你的名下這種致命的決策。而且,之前為防止出現駭客問題,治理系統無法及時應對,此前對任何決策投票並沒有留時延限制。

該資料參考文章:

https://medium.com/coinmonks/how-to-turn-20m-into-340m-in-15-seconds-48d161a42311

MKR總量100萬,有那麼幾個大戶持倉是在這個數位之上,但之所以多年穩定運營,這其實和比特幣算力大戶從不會想著發動51攻擊一個道理,系統變好帶來的長期經濟利益是遠高於搞臭它的,損人不利己不是傻嗎。

但現在有“閃電貸”了,幾乎無成本可以借到大量的籌碼,所以。。

而且MakerDAO是以太上面最大的defi平臺,如果它一旦出現任何較嚴重的問題,eth這個價格。。不堪設想。

不過,不用太擔心,之所以閃電貸出現兩個月了,沒有駭客下手,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目前defi的發展還沒有太猛,可以透過閃電借貸的各大平臺中的流動性可能僵僵巴巴能湊個16000MKR,離4萬距離還遠。

另外貌似也看到MakerDAO在對他們的治理方式做一些改進提案,應該還是會對提案加一些必要的時延,所以這個事情目前已經被扼殺在搖籃裡。

不過,上面那篇參考文章中其中提到了一句話,我覺得也是需要引起注意:

目前這些defi平臺也不是全然無問題,相比中心化平臺,你只需要信任那一兩個人或是團隊,現在大多去中心化平臺,你不僅要信任團隊能在你歲月靜好的時候負重前行,比如上面說的這個makerdao問題,如果它存在治理機制,可能還要防範大戶倒戈帶來的潛在風險。

所以可能重要的不是孰優孰劣,而是凡事考慮一個度,既不要完全依賴某個中心化平臺,也不要覺得只要去中心化就是解藥。

結語

其實投資也是這樣,需要有一個度,太悲觀賺不到錢,太樂觀又容易被FOMO情緒帶了節奏,今天也是想說像defi、哪怕是測試還不到一週的voice,這些鏈上應用,其實問題都很多,需要多一分謹慎,但從好的方面來看呢,這也意味著我們還在一個早期,上不上車這種問題真的不用太過糾結。

另外雖說這兩天跌的有點那啥,但牛市徵兆也都還在出現:交易所出問題、暴漲暴跌、出現致富效應。。emmm,只是這次第一波致富的可能是“駭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