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 BTC 錨定幣發行:如何形成安全、高效、易用的錨定幣?

買賣虛擬貨幣

文| 蔣海波編輯 | Tong出品 | PANews

從小眾到主流採用,比特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市值已經超越了Facebook等網際網路巨頭。雖然沒能成為中本聰設想的“點對點支付系統”,但在價值儲備這條路上卻越走越遠,正在加入越來越多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並向著“超主權貨幣”這一方向發展。

受限於比特幣網路可程式設計性的不足,比特幣這個最古老、共識最強的加密貨幣在自身網路中的應用卻很有限。BTC錨定幣的出現為比特幣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透過這種形式可以擴充套件到以太坊等圖靈完備的區塊鏈上,作為最具共識的底層資產參與繁榮的生態建設。

比特幣網路仍是最安全的區塊鏈網路

比特幣網路是最早出現的區塊鏈,從鏈上資料看,比特幣仍然是如今最安全、共識最強的加密貨幣。根據Glassnode的資料,截至7月18日,比特幣活躍地址約為64萬個,持有大於0.01 BTC的地址有900萬個,每天鏈上轉移117萬BTC,約等於369億美元,相當於玻利維亞一年的GDP,2020年GDP超過這一數值的國家也只有94個。

比特幣的每一輪新的牛市都伴隨著更多的使用者湧入,也可以說正是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造成了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本輪牛市正是由大型機構的採用所推動的。2020年10月,國際支付巨頭PayPal宣佈進軍加密貨幣市場,允許使用者使用PayPal的線上錢包購買、出售和持有比特幣和其它虛擬貨幣。幾乎在同一時間,新加坡星展銀行宣佈推出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並支援BTC等加密貨幣的交易。此後,特斯拉、美圖等公司開始購買比特幣。比特幣也逐漸從小眾走向主流採用。

比特幣的巨大波動讓很多投資者難以接受,但隨著更強大的機構買家逐步進場,比特幣的波動性正變得越來越低。根據BitPremier統計的資料,從2010年到現在,比特幣的30天波動性整體呈下降趨勢。即使是去年3.12期間,波動性也不如2010年-2014年間。波動性的降低也讓比特幣能以一種另類資產的身份被機構所配置。因為比特幣與多數主流資產之間並沒有相關性,持有一部分比特幣能夠增強機構一籃子資產的多樣性。

縱觀比特幣的發展歷程,在遭遇了無數次危機之後,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共識越來越強。2017年8月1日,部分礦工在比特幣區塊高度478558處執行硬分叉,BCH誕生,此後BCH又分叉出BSV,他們都稱自己為“真正的比特幣”,但與比特幣的價格之比卻不斷走低。2014年,歷史上曾經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MtGox因為被盜竊價值4億美元的虛擬貨幣而倒閉。2017年9月4日,中國交易所因監管而開始出海。

“任何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各種監管、駭客攻擊等都沒有擊倒比特幣,反而使比特幣成為最安全的區塊鏈網路。而Altcoin(Bitcoin alternative,比特幣代替品)卻更容易遭到安全問題,比如2018年位元黃金BTG遭到的雙花攻擊,導致交易所遭受1.1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現如今BTG價格只剩下不到2017年高點的10%。

BTC優質資產的價值應得到更多應用

BTC作為最優質的加密資產本應該得到廣泛應用,但因為比特幣網路本身的可程式設計性不足、出塊時間長、區塊容量有限,才限制了BTC的日常使用,曾經被視作希望的閃電網路等擴容方案也發展緩慢。而隨著以太坊生態的繁榮,BTC作為一種優質資產開始在以太坊上的DeFi應用中廣泛使用。目前,在以太坊上發行的比特幣錨定幣已超過比特幣總量的1%,這一數字仍在持續增加。

將BTC作為一種跨鏈資產引入別的區塊鏈對其它公鏈、持幣使用者和比特幣網路本身都有好處。

對其它公鏈的好處

比特幣的高市值、高流動性、低波動率對於任何公鏈來說都是一種優質資產,因此比特幣錨定幣作為底層資產,在以太坊上的借貸協議中廣泛使用。對於其它缺乏資產的公鏈,比特幣的引入更加重要。

資產型別的增加,也使DeFi樂高的堆疊更加安全。在去年3.12之前,以太坊上的資產還比較單一,行情波動大時導致大量資產被清算。在MakerDAO中,大量使用者需要DAI來償還借款,DAI的溢價一度升至20%以上。倘若可以透過抵押更多種類的資產來借入DAI,則可以增加借貸協議的反脆弱性,隨著WBTC等跨鏈比特幣的應用,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對持幣使用者的好處

對於比特幣的持幣使用者而言,透過跨鏈的方式在其它鏈上使用比特幣能有效降低成本並增加使用場景,使用比特幣錨定幣有多種優勢:

轉賬成本更低,在網路不擁堵的情況下,一般比特幣網路中的轉賬成本約為5美元;而以太坊中Gas Price為10 GWEI的情況下,ERC20代幣的轉賬成本約為1美元。Solana、Polygon、Harmony等其它鏈上的轉賬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交易確認更快,比特幣的出塊時間約為十分鐘,以太坊約為十三秒,而新興公鏈能在幾秒鐘之內完成交易確認。

作為抵押借貸、交易、衍生品、債券等協議中的優質資產,例如可以透過抵押比特幣錨定幣借出穩定幣等資產。

可以幫助持幣使用者獲得收益,這在比特幣網路中無法實現。

對比特幣網路本身對好處

對於比特幣網路本身,跨鏈比特幣也能增加比特幣的共識。

跨鏈意味著比特幣能被更多網路上的使用者所接受,增加BTC的持幣使用者。根據以太坊區塊鏈瀏覽器上的資料,WBTC的持幣地址目前有33046個。

有利於鞏固比特幣的價值儲存地位。原生比特幣都質押在比特幣網路中,並不會影響比特幣的價值儲存作用,且能透過其它網路獲得收益,並將收益轉換為更多的比特幣資產。

有利於增加比特幣的實際效用。比特幣的出塊速度慢,在比特幣網路中難以得到應用,交易上鍊可能需要10分鐘,等待6個區塊確認大約需要1小時。透過錨定幣的形式更有利於比特幣的實際使用,以太坊等區塊鏈的交易確認速度更快,可以在三分鐘內完成10個區塊確認。

BTC錨定幣的發行方式

比特幣錨定幣是發行在非比特幣網路中,且價格錨定原生比特幣的一類代幣。當前使用較多的比特幣錨定幣包括WBTC、HBTC、renBTC、sBTC、oBTC、pBTC。截至7月19日,僅在以太坊上發行的比特幣錨定幣就達到了262642枚,他們的發行方式各不相同。

跨鏈 VS 合成

根據鎖定的底層資產,可將比特幣錨定幣分為跨鏈和合成兩種實現方式。

跨鏈

以這種方式實現的比特幣錨定幣,其原生比特幣也1:1的鎖定在比特幣網路中,然後在其它區塊鏈上鑄造錨定幣。當前使用最廣泛的幾種比特幣錨定幣都以這種方式實現,如WBTC、HBTC、renBTC。

合成

透過這種方式生成的比特幣錨定幣並沒有真正的BTC作為抵押,只是透過抵押其它代幣來“模擬”鑄造等同於比特幣價值的資產,如sBTC和xBTC

兩者的比較:透過跨鏈方式實現的比特幣錨定幣,在比特幣網路中有真正的比特幣作為抵押品,這個過程不會產生額外的比特幣,只是資產透過1:1的對映到其它鏈上。而透過合成方式生成的比特幣,底層並沒有原生比特幣作為支撐,只能依靠較低的資金使用率,以流動性更低、波動性更大的Altcoin進行抵押,這樣既造成資金使用率的低下,又不能保證足夠安全。從這個角度上說,以原生BTC進行抵押的方式更加合理。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以跨鏈的方式發行比特幣就必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資金的託管。使用者的原生比特幣都需要1:1地質押在比特幣網路中,而這些比特幣必須要有人來保管,並向使用者發放收到原生比特幣的“憑證”,我們通常稱這類人為“託管方”。託管方保管資產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中心化

在以中心化的方式發行的比特幣錨定幣中,託管工作由單一主體完成,如發行WBTC所需的抵押品都由BitGo託管。根據維基百科介紹,BitGo由Mike Belshe和Ben Davenport於2013年創立,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數字資產信託和安全公司。

去中心化

不受單一主體控制,由一個分散的去中心化網路完成託管工作。比如renBTC中,就由Ren虛擬機器(RenVM)進行資金託管,這些虛擬機器也被稱為暗節點。tBTC中透過系統隨機選擇建立和管理BTC錢包的簽名者來確保去中心化託管。

兩者的比較:中心化的託管方更可能發生單點故障,如資產被盜甚至主動竊取使用者,去中心化的託管方式才是趨勢,也更符合區塊鏈的精神。

鑄幣上限 & 清算風險

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錨定幣發行中,為了維護資金安全,防止託管方作惡,除了使用者需要1:1抵押原生比特幣之外,託管方也需要質押資產才能進行工作。託管方通常質押的都不是比特幣,而是其它Altcoin,因此可能需要超額抵押。

在已有的方案中,renBTC選擇以REN代幣作為節點的抵押品,其中的暗節點需要註冊並質押10萬枚REN代幣作為抵押品。tBTC以ETH作為抵押品,抵押金額不少於託管資產的1.5倍。而Synthetix中,合成資產的整體質押率更是高達588%。這就意味著生成的BTC錨定幣數量受到抵押品的限制,同時超額抵押也會造成了資金的極大浪費。

根據7月15日CoinMarketCap的資料,當前REN的市值為3.26億美元,renBTC的市值已經超過REN。Ren的官方文件顯示,理想的renBTC的抵押率在300%以上,只要不低於100%就能保證資產安全,但現在renBTC的抵押率已經小於100%,RenBTC的發行量可能已經接近上限,且可能存在安全風險。

隨著比特幣錨定幣需求的增加,鑄幣上限的問題會越發嚴重,已經有多個協議在尋求降低抵押率,增加資金使用效率。如Synthetix在2020年8月透過提案將抵押率從700%降低到600%,oBTC也在近期尋求將抵押率從125%降低至115%,投票已在SnapShot上舉行,並獲得了94.17%的支援率。

當前的託管方式還面臨一個問題,節點質押的山寨幣波動性更大,當質押物在短期內大幅下跌時可能就無法依靠質押來維護網路的安全,託管方可能聯合作惡竊取使用者質押的比特幣。

比特幣錨定幣的理想屬性

如上所述,理想的比特幣錨定幣應有原生比特幣作為鑄幣使用者的抵押品,採用去中心化的形式發行,資金利用率和鑄幣上限足夠高,清算風險足夠低。PANews認為,比特幣錨定幣的理想屬性需要包括:

公平:完全去中心化的資產託管,託管人之間權重相同存在於隨機網路中且可隨時自由進出,防止託管人的單點故障,使得託管方不能盜取系統內的原生BTC資產。

安全:鑄幣使用者的抵押品為原生比特幣,只是在新的網路中1:1地完成對映,永遠無脫鉤風險。

抗審查:不用進行KYC,任何人都可以建立、兌換和使用比特幣錨定幣,無論他們的身份是什麼,或是身處在哪個司法管轄區。

鑄幣容量高:不因自身機制設計而限制比特幣錨定幣的鑄幣數量,應儘可能大的保證可鑄出比特幣錨定幣數量。

資金利用率高:在網路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託管方的抵押率應儘可能低,抵押資產的價格應足夠穩定,增加資金利用率。市場上大部分BTC錨定幣的總質押率均在250%以上(sBTC:600%,tBTC:250%),總質押率越高,資金效率越低。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DeCus提出了一種新的去中心化的跨鏈鑄幣方案。

首先,託管方的抵押品為BTC資產,初期為WBTC,後面逐漸擴充套件到包括自身鑄造出的跨鏈BTC在內的跨鏈BTC上,理論上可以容納將所有BTC透過抵押鑄造為跨鏈BTC。

根據Conflux研究總監楊光博士的一篇SCI論文,形成了高效的託管模型,建立了一個可自我調節的託管網路。託管方甚至不需要足額抵押,就可以保證整體網路的安全。

根據DeCus的重疊分組方案,隨著網路的成熟,託管方越多,抵押率將隨之降低。

這就形成了DeCus的三個核心優勢,即完全去中心化;託管人的質押率低(質押率約20%),資金利用率高;使用者與託管人質押的均為比特幣,無清算和脫鉤風險。同樣,DeCus的跨鏈BTC也能保持更快的交易確認速度、更便宜的轉賬費用等其它區塊鏈帶來的優勢。

此外,DeCus還計劃將跨鏈BTC進行拆分,以方便使用。現如今的1 BTC價值過大,DeCus將發行比特幣的拆分幣SATS,1 BTC = 1億SATS,SATS和BTC之間能夠隨時按固定比例進行互換。因為有鑄幣使用者質押的原生BTC以及託管方質押的跨鏈BTC,SATS將足夠安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