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經濟全景與未來:Fintech進化引擎(下)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供應鏈資金融通的曙光

供應鏈金融一般是指利用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援為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相關的金融信貸服務,即中小企業在經營流程中使用信用去支付應付賬款等。這一領域近年迅速崛起,反映了與傳統對公信貸不同,相較大中型企業,供應鏈金融更側重能夠在掌握整條供應鏈上的相關商務、資金、物流資訊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快捷方便的資金信用服務。根據相關測算,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左右。

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資訊傳遞的速度劣勢與透明度欠缺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難以低成本快速融到資金。主要原因如下:主要資金方即銀行高度依賴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控貨和銷售能力,出於資訊不透明難以穿透的風控考慮,銀行往往僅願意對上游核心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保理業務,這導致了供應鏈末端供應商和經銷商,即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不僅使得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市場受限,更可能使得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因為融資受限影響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從而傷害整個供應鏈。根據製造業巨頭富士康的測算,其一級供應商的融資成本可能是5%,而二三級供應商的融資成本為10%-25%乃至更多,且鏈條越末端的企業,融資金額也越小。

另一方面,當下的商業匯票、銀行匯票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工具和支付手段,使用場景受限且轉讓難度較大。在實際操作中,銀行對於簽署類似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往往非常謹慎,甚至要求核心企業的法人代表去銀行當面簽署,造成流轉操作難度極大。而區塊鏈驅動的數字資產可以有效最佳化上述流程中的諸多弊端。

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典型解決方案中,各級供應商、經銷商、物流企業、銀行等機構均可接入區塊鏈平臺,透過使用分散式的共享賬本,既可以透過對核心企業相關交易的多級追溯與確權推動資金高效流轉,又能夠清晰獲知各相關企業的風險與經營狀況的真實資訊,從而降低貸款不良率降低金融風險與操作成本。區塊鏈上資訊的公開共享還將顯著降低各環節之間的協作成本與信用風險,商務資訊、物流、資訊流的有效整合,有利於協同效應的出現,提高全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區塊鏈+徵信:解決“資訊孤島”,實現資料確權

徵信是依法收集、加工自然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資訊,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資訊諮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徵信記錄了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個人未來的經濟活動,這些行為體現於個人信用報告中,就是人們常說的“信用記錄”。徵信系統的建設對信用風險的防範和信用交易的擴大有著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整個經濟的執行效率。清華課題組曾釋出報告,據其測算,2012年徵信系統改善了4986億元的消費貸款質量,為銀行帶來801.6億元的收益,拉動了約0.33%的GDP增長。

但當前徵信體系“資訊孤島”問題嚴重,資訊歸屬錯位。目前我國在徵信領域實行牌照制,個人和企業的徵信市場主要由政府背景的信用資訊服務機構和社會徵信機構主導。隨著資料量和徵信維度的增加,各個徵信機構只能在某一方面做到專業,例如芝麻信用有著較多的支付資料,但缺乏騰訊徵信的社交資料,在公共部門的資料也略顯不足。導致同一個客戶可能在多個徵信機構有著不同的徵信資料,存在著嚴重的“資訊孤島”問題,單靠某一個徵信機構的資料無法將某一個客戶的徵信完全展現出來,導致片面的決策和風險。且當前徵信體系的資料歸屬錯位。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資訊應歸個人和企業所有,但在現有的徵信體系中,相關確權資訊所有權歸屬於徵信機構,由此帶來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

區塊鏈+徵信可以透過系統各節點的資訊共享,構建完整的“信用評價體系”,根據個人行為對信用的影響程度高低(例如信貸資料影響較高、非信貸資料影響較低)來評估個人的整體信用水平,並根據聯盟機構對信用評價的貢獻分配信用使用方查詢資料產生的收益,從而解決“資訊孤島”問題。

徵信資料的歸屬問題在區塊鏈模式下也將得到妥善解決:個人所產生的信用行為記錄由機構向區塊鏈進行反饋,並在個人的“賬簿”上進行記錄,向全網廣播,透過共識機制進行記錄,信用查詢時,則需要經使用者許可才能查詢個人資訊。

區塊鏈+資產證券化(ABS):資訊上鍊公開透明

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援,透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援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過程,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援,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資產證券化服務機構在流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需對市場上資產提供風控、定價、產品設計、發行、存續期管理等多項服務。典型的ABS場景包括購房抵押貸款等等。

當前的ABS 存在的最大問題即是由於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等原因,難以穿透證券權益實際代表的底層資產:投資人缺乏有效手段識別和確保標的資產真實性,且若中介機構出現問題,賬款償還的後續問題往往沒有妥善的善後方案。加之ABS 產品設計的資產品類越來越多,複雜度不斷加強,各種風險疊加,已造成對投資人利益的侵害。

以區塊鏈技術中的智慧合約功能,可以有效實現對ABS 底層資產實時監控,並簡化管理流程:當觸發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內建以程式碼形式儲存的清算條款將被自動強制執行,從而避免人工清算時的難以強制執行的問題;藉助智慧合約,ABS可以最大限度實現如自動對賬等的自動化管理流程,縮減管理成本。

這一領域中京東白條 ABS已取得一定實踐成果: 2018 年 6 月,“京東金融-華泰資管 19 號京東白條應收賬款債權資產支援專項計劃”設立,並在深交所掛牌轉讓。京東金融將 ABS 雲平臺開放給各方技術團隊一同對區塊鏈底層技術進行完善,與華泰資管和興業銀行共同建立了多方獨立部署的聯盟鏈,在基礎資產上實現資料保真和實時共享,實現了資訊的高效透明傳輸,降低了信用風險,並且在專項計劃層面將逐步加入自動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最終實現 ABS 產品全鏈條上的技術升級。

區塊鏈+電子票據:跨越空間廣泛落地

電子票據是區塊鏈發展賦能實體經濟的前沿領域。稅務發票和以醫療收費票據為代表的財政票據,可以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易追溯的特性,實現電子票據的防篡改、交易溯源等等。傳統電子票據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收票信任問題:受限於開票主體和收票主體之間各自獨立,雙方無法直接獲取與對方有關的交易細節,由於技術原因導致的票據和資訊真假難以識別也困擾著電子票據的使用者。現階段稅務部門等監管主體並不能完全掌握開票主體的交易行為,這給虛開虛抵、偷稅漏稅等現象留下了生存空間。同時發票領用、抄稅上傳等手續繁雜,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效率。

區塊鏈電子票據與傳統電子票據的優勢在於分散式存放且可追溯。每一個相關方都將接入分散式賬本,稅局、開票方、報銷方即可共同維護區塊鏈並參與記賬。從申領、開票、流轉、入賬、報銷等環節,存證和票據狀態完整可追溯,極大限度上解決了各主體間的信任問題。且區塊鏈上的票據系統可以為不同型別的機構設定不同級別的許可權,只有稅務機關、社保部門等主節點才有全量資料,其他節點只能檢視與自身有關的資訊。

對於開票方和收票方來說,透過資料實時上鍊和智慧合約實現的發票自動配額,訂單、物流、資金流等資訊都被自動寫入區塊鏈,相關交易細節公開透明,來檢驗發票真偽,將顯著提高財務運營效率。對於稅務局等監管部門來說,透過對發票各環節的實時狀態監控和相關交易資訊的掌握,可以有效保證了發票的真實性,減少偷漏稅問題。

2018 年 8 月,由騰訊提供技術支援,深圳市稅務局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截止 2019 年 8 月,深圳市已開出超 600 萬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累計開票金額達 39 億元。針對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部署,騰訊提出了“主鏈+側鏈”的分散式架構方案:全國分為幾大區域,由主鏈進行互聯,進行全國資料的共識、共享;區域內的各省市可以自主搭建側鏈,負責本地資料管理;國家稅務總局作為一個主鏈的超級監管節點,負責對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的全域性管理。各省市的發票資料資訊可互查互訪,節點的運維工作下放至各省市,相較於傳統的全國統一資料中心更易於管理。

金融科技公司擁抱區塊鏈技術

步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發展快速,技術能力快速提高。頭部金融科技公司例如螞蟻金服、中國平安等的營收和利潤規模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使得高強度的技術投入成為可能,並在部分領域(例如移動支付)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由此類金融科技公司開發的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和產品,已逐漸應用於大陸地區內外的部分市場(例如螞蟻金服的全球匯款業務、基於平安金融科技技術的香港金管局貿易融資平臺)。

國際上金融企業在區塊鏈方面的佈局,則兩手並重,一方面是投資區塊鏈初創企業, 2015 年起國際主流金融機構例如富達資管等紛紛開始區塊鏈相關的投資;另一方面是在開源架構或自建架構基礎上的區塊鏈業務實踐。上文介紹的區塊鏈賦能金融科技的跨境支付、貿易融資、ABS、電子票據等領域成為國內外金融科技公司重點發力的領域。

國際主要金融公司區塊鏈實踐一覽:

· JPMorgan:跨境支付領域推出基於Quorom的銀行間資訊網路平臺用於解決跨境支付合規問題;在貿易融資領域與加拿大國家銀行等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測試債券發行等;

· 花旗銀行:與Nasdaq合作,使用分散式賬本實現跨境支付自動化處理;參與IBM LedgerConnect貸款抵押品管理平臺的試執行;

· BOA:申請區塊鏈相關專利達53件,涉及風險監測,交易驗證等方面;

· 高盛:使用基於區塊鏈的支付結算服務CLSNet;使用BDS區塊鏈平臺備份交易結算記錄及其金融網路所管理的資產轉移等。

在區塊鏈科技平臺層面,國際間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透過建立自己的技術團隊,結合已有的開放式區塊鏈架構平臺,實現自身業務升級增效和外部賦能,並最終形成技術輸出的路徑。

大多數企業採用開源區塊鏈框架為底層協議開發自己的區塊鏈專案,目前主流的框架包括基於公有鏈的比特幣(例如使用 Omni Layer 協議)、以太坊、以及基於聯盟鏈的HyperLedger Fabric 和 R3 Corda 等。

HyperLedger 是全球首個面向企業級應用場景的開源分散式賬本平臺,由IBM 公司主導開發,於 2015 年底移交給Linux 基金會併成為開源專案,目前已發展至多個子專案,其中子專案 HyperLedger Fabric已成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聯盟鏈開發框架。Fabric 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包括可信供應鏈、資產存管、商務合同、積分交換平臺、商品身份溯源、食品安全等。與比特幣、以太坊等公有鏈使用 PoW 共識機制不同,Fabric 的成員需經授權認證後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區塊處理效率、大幅減少了資源消耗;且Fabric採用了模組化的架構,共識演算法、密碼演算法、成員服務等均被封裝成相對獨立的模組,可根據業務場景需要進行替換、即插即用。

HyperLedger旗下聯盟超六成成員為科技公司,以技術為驅動開發應用場景更廣,包含金融、醫療、製造業、物聯網等。目前已經研發了5類分散式賬本平臺,共通特點是建立開源、分散式賬本框架和程式碼庫,以支援各個企業商業交易降低實際操作成本。除了FABRIC(模組化架構,允許即插即用)之外,HyperLedger旗下還包括SWTOOTH(以PoET為共識演算法的模組化平臺)、IROHA(簡單基礎架構平臺)、BURROW(支援許可的智慧合約機)、INDY(建立和使用獨立數字身份的工具、程式碼庫和可以重用的元件)等。

R3是為數不多執行多次實驗操作驗證的區塊鏈聯盟之一,目前其已完成對超過5種不同區塊鏈技術的測試,實驗物件即是參與成員,來評估分析每次智慧合約對金融產品的發行、交易和贖回等過程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工作為推出為金融領域打造的區塊鏈分散式賬本平臺—Corda,實現跨境支付等方面的應用;實施監督觀察者節點機制(Observer Node Functionality)保證節點工作高效透明,對監管友好。

中國主要金融科技公司實踐

阿里巴巴-螞蟻金服:2018 年 8 月,阿里雲宣佈推出企業級區塊鏈服務BaaS平臺,以實現跨企業、跨區域的區塊鏈應用。阿里雲 BaaS 目前提供自研螞蟻區塊鏈、 HyperLedger Fabric、企業以太坊 Quorum 三種區塊鏈技術框架。阿里雲與螞蟻金服積極與政府,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目前已有包括跨境支付、電子票據、供應鏈金融、零售、司法、交通物流等領域在內的數十個專案落地。當下,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合計已申請獲得322項1h29專利型別的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名列全球第一。

騰訊-微眾銀行:騰訊於2015年成立了專項的區塊鏈團隊,並在2018年4月騰訊雲推出區塊鏈服務 TBaaS,為使用者提供一鍵式區塊鏈部署服務,並可提供業務通道管理、智慧合約管理等多項功能,目前已經在供應鏈金融、遊戲資產、數字政務等多個場景實現落地;2017年12月,微眾銀行所在的金鍊盟推出 BCOS的金融分支版本 Fisco BCOS 平臺。金鍊盟全稱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Fisco),是以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例如安信證券、包商銀行、成都鏈安等為主要參與成員的區塊鏈聯盟,截止 2018 年底,已覆蓋超過32個城市共117家企業。

中國平安-平安壹賬鏈:平安集團旗下金融科技平臺壹賬通利用自研的 FiMAX S3C 區塊鏈框架,已在貿易融資、ABS、供應鏈金融、再保險等領域部署了多個區塊鏈用例。FiMAX 具有高吞吐量、準實時性和高效接入國密演算法的特點。與傳統 BaaS 上鍊服務不同的是,壹賬鏈採用 BNaaS 多賬戶組網模式,支援離線部署,這會讓客戶更為迅捷地開放他們自己的區塊鏈網路,或加入其它開發網路。2018 年年報顯示,平安集團透過金融壹賬通打造全國最大的商業區塊鏈平臺,為國內外超過 200 家銀行, 20 萬家企業及 500家政府和其他商業機構提供服務。金融壹賬通已於2019年12月3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趣鏈: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6 年,主要區塊鏈產品有自研的區塊鏈底層平臺Hyperchain,該平臺是國內第一批透過工信部標準院與信通院區塊鏈標準測試並符合國家戰略安全規劃的區塊鏈核心技術平臺;分散式資料協作網路 BitXMesh,為企業提供資料儲存、資料共享等服務;以及BaaS平臺FiLoop,提供區塊鏈部署、監控、運維等服務,幫助使用者實現業務快速上鍊。其代表性應用案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聯合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內首條養老金聯盟鏈;浙商銀行區塊鏈企業應收款鏈平臺,2018年累計業務規模達1400億等。

機遇與挑戰並存:行業前景展望

儘管區塊鏈技術能夠廣泛應用於多樣化的場景,然而目前對於大型公鏈來說由於技術效能、安全性隱患、政策監管等問題仍然無法大範圍落地。如下侷限性廣泛存在於現存的區塊鏈生態中:

· 併發能力有限、資源消耗過大:比特幣區塊鏈目前平均每10分鐘才能有一個新區塊、1個小時後才能確認交易,無法滿足高頻小額金融交易每秒萬筆以上的交易要求;英國電力資費對比公司PowerCompare的研究表明,比特幣挖礦年平均耗電量已經超過159個國家的年均用電量;

· 安全性隱患:目前比特幣的前四大礦池算力之和佔比已經超過50%,使得網路受到“51%攻擊”的威脅日益加大。對於聯盟鏈和私有鏈而言,弱中心化架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安全性;此外,業內已經發生若干起駭客攻擊事故,給使用者造成了很大損失;

· 標準尚未統一、監管政策不夠完備:目前國內外在區塊鏈領域還沒有通用、統一的標準,將產生後續的各種應用相容性和互聯互通問題,不利於整體效益的提高。國內外的重要聯盟如HyperLedger、R3、ChinaLedger、BCOS等等都致力於開發統一的標準,我國工信部在2016年10月制定了國家區塊鏈技術標準技術路線圖。

政策與態度:合法有序,擁抱創新

總體而言,各國對區塊鏈技術高度重視,一方面保持鼓勵支援、積極探索的態度;另一方面加快制定規範準則,作為有效監管依據;以八個字總結:合法有序,擁抱創新。

前景展望:技術融合、智慧合約將是未來趨勢

區塊鏈作為對傳統資訊科技的升級與補充,其發展將與其他新興資訊科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當前區塊鏈仍處於發展初期,不僅需要政府、行業聯盟、企業合作制定技術標準和共識機制,更離不開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支援。

· 5G:大型公鏈的每秒交易吞吐量有限、交易確認時間長,除了比特幣技術開發公司Blockstream主導的側鏈和閃電網路技術外,未來5G網路大範圍商業化應用落地後將大幅提升資料傳輸速度、減少網路擁堵,大型公鏈的效能將得以提升並逐漸適用於每秒上萬筆交易的商業應用場景;

· 物聯網:當前區塊鏈技術僅能解決鏈上的信任問題,但對於鏈下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幾乎無能為力,尤其需要數以億計的IoT裝置進行資料採信上的配合。物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後,鏈下資料的觀測、採集、處理、傳輸、更新都將實現自動化,真實性和準確性得到有力保證,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也將得到擴充套件;

· 人工智慧:工作量證明機制被詬病浪費了大量電力與硬體資源,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成熟若可以結合雜湊計算,從而將其轉化為應用於深度學習的矩陣計算,將顯著創造更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從尼克薩博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智慧合約概念,到2015年以太坊在區塊鏈上實現智慧合約,智慧合約技術成為了區塊鏈歷史發展中上最具革命性潛質的應用。縱觀歷史,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實質上是工業與技術革命推動的縱向發展與世界經濟全球化推動的橫向擴張的交錯縱橫。工業革命推動了分工專業化和生產規模化,最終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與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全球化則是各行業產業鏈的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在世界範圍內實現分工協作的最終表現。

在Web2.0中,人們利用網路搜尋資訊和資料相比之前有了極大的效率提高,但仍須依託物理世界中的公司等組織形式來建立信任、組織生產和分工協作。而在未來的Web3.0價值網際網路中,素未謀面的人們透過區塊鏈來完成以上任務並以寫的形式完成協作首度成為可能。透過智慧合約的廣泛運用,區塊鏈也有望從“信任機器”升級成為經濟產業浪潮的核心“引擎”。

參考資料
1. 袁勇, 倪曉春, 曾帥等. 區塊鏈共識演算法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 自動化學報, 2018, 44(11): 2011–2022.
2. LAMPORT L, SHOSTAK R, PEASE M. The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J].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Systems, 1982.
3. CryptocurrencyAlgorithms[EB/OL].[2019-03-27]. https://cryptorival.com/algorithms/.
4. OMETORUWA T. IBM and Maersk’s Struggles Cast a Shadow Over Private Blockchain[R].
5. 徐忠, 鄒傳偉. 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R]. 2018.
6. Blockchain Takes Manhattan[EB/OL]. Bloomberg, 2018. (2018).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8-11-12/blockchain-takes-manhattan-video.
7.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 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R]. 2018.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