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聚合器Booster躥紅 機會與風險並存

買賣虛擬貨幣


heco生態鏈上的tvl「王冠」一度易主。

4月16日,一個名為booster的defi聚合器平臺以25億美元的總鎖倉價值,用25小時的時間站上了heco鏈上應用tvl排行榜的首位,一度超越了去中心化交易所mdex。當時的defibox資料顯示,以太坊、heco、bsc三大鏈上共計有34個活躍的收益聚合應用,booster的tvl可以躋身前三,頭兩名分別是bsc鏈上的pancakebunny和以太坊上的instadapp。

booster快速吸引資金進入的原因與其支援「存款多挖」和「槓桿挖礦」兩個功能相關。除了3個挖取平臺治理代幣boo的常規流動性礦池外,目前,使用者往該平臺存5種主流資產後,不僅可以挖得boo,還可以挖另一個應用代幣filda;此外,還有10個槓桿挖礦池可以產出boo和mdx。

也就是說,booster協議目前與heco鏈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mdex和借貸協議filda做了組合,聚合支援交易、挖礦和借貸服務,因此可以產生除了boo之外的挖礦收益mdx和filda。

這樣的組合無形中增加了使用者的收益豐富性,但槓桿挖礦產品的風險性仍值得使用者警惕,其中既包括金融衍生品天然的清算(強平)風險,還包括被槓桿放大的滑點損失。已經有使用者被defi產品固有的滑點損失「絆倒」,而虧損了一半本金。

「lp槓槓挖礦,影響收益的動態因素較多,玩之前,一定要看懂規則。」微博上,名為defi100的博主提示,使用booster類的槓桿產品,需要注意滑點損失、借款成本和借貸風險。

蜂巢財經發現,原本提供最高8倍槓桿挖礦的booster目前將槓桿上限調整到了3倍。該應用的開發者表示,團隊繼續打磨風控的同時也會加強對使用者的風險提示。


booster調低槓桿率 收益率最高1200%



蜂巢財經發現,目前booster的槓桿挖礦頁面上,usdt-husd可使用的槓桿倍數已經從8倍調低到了3倍,每個槓桿挖礦頁面都提示,「開槓杆會產生0.3%的交易所手續費以及對應的滑點成本,請謹慎選擇槓桿倍數。」

「對於滑點問題,booster團隊非常重視,團隊表示在市場使用者充分了解booster的產品前,我們暫時做了槓桿率的調整,從產品上幫使用者把控一下風險,5月初,我們也會加入雙幣借貸功能及對接更多低滑點的穩定幣兌換合作方,這樣就可以儘量降低使用者的滑點損失。」booster的開發者同時強調,使用者在使用槓桿產品前,一定能仔細瞭解booster的礦池引數、費率、清算等規則,切勿因市場呈現的高收益率而著急入場。


截至4月23日,booster上的10個槓桿挖礦池中,除了husd/usdt池的收益率為52.46%外,其餘9個lp池的收益率均在100%以上,mdx/usdt池的收益率達1212.37%。booster的lp清算池已經有148個倉位,風險率在80.24%到93.66%之間,「運轉了一週,各個清算池目前沒有出現過一次清算。」

booster調整槓桿率或與4月16日上線後的使用者反饋有關。當日,有使用者在社群稱,質押了100萬usdt並使用8倍槓桿投入husd/usdt礦池後,遭遇了約50%的,「我解除了槓桿挖礦,只返回了一半。」

有其他使用者算完漲後猜測,「大概率是爆倉了。」再加上還款和需要支付的利息,「剩下也就大概50萬。」

而根據booster官網顯示的清算規則,「當行情出現劇烈波動時,使用者保證金不能償付平臺手續費+存款使用者利息總和(1+n)%時,即風險率達到100%,將會觸發還款爆倉。」當日,booster的清算頁面顯示,husd/usdt的數十個lp資金池,風險率均未達到100%。

虧損使用者真的是因為爆倉而導致本金縮水了50%嗎?

當日23時,微博博主「defi100」專門針對booster進行解析稱,大額開倉會產生巨大的滑點損失,「比如,100usdt本金,選擇8倍的usdt-husd,交易量放大8倍,可能會產生高達25萬的滑點損失。」

上述微博博主解釋,利用booster這類槓桿挖礦產品時,會涉及到一次性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所(mdex)收取0.3%的swap手續費,滑點損失,以及booster收取的0%-0.05%的開倉費。而使用者從資金池大額撤回時,也會有不少的swap手續費和滑點損失。

在這樣的defi規則下,如何避免高額的滑點折損?

「最好小額分批建倉。」博主「defi100」指出,開倉後,會按倍數借入資金,交易量放大,也會放大滑點;此外,借款也是有成本的,因為存款利用率提高後,利息成本會加速增加,扣除利息後的收益有可能是負的,「建議關注平臺的利率變化,瞭解利率模型」;還要注意的是貸款風險——當借入資產發生價格波動時,平倉並歸還借入資資產時,會產生借貸損益,「要注意借款的方向。」

正如博主「defi100」和booster的開發者提醒的那樣,使用者在使用槓桿工具挖礦前,需要結合defi市場詳細瞭解所用產品的利弊。



20餘智慧合約搭「積木」為使用者增收

由於主打「聚合器」、為使用者增加收益,heco鏈上的booster必然會融合生態內收益情況較優的應用協議,比如目前被整合進booster上的mdex,它是heco鏈上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而另一個應用filda則是heco鏈上最受歡迎的借貸協議。

強強組合下,booster在4月16日上線當天,快速吸引了使用者和資金的進入,運轉26小時後,投入其中的加密資產總鎖倉價值(tvl)達到了25億美元,超過了heco鏈上一直以來的tvl冠軍mdex。

這些是使用者可在前臺看到的資料,而在booster的後端,儘管目前只融合了mdex和filda兩個應用,但需要20多個智慧合約的相互排程。

當前,booster的產品邏輯是支援加密資產的存、借和流動性挖礦和槓桿挖礦。其中存、借整合了filda,槓桿挖礦整合了mdex。

目前,booster提供hbtc、eth、wht、usdt、husd的存款,使用者存入這些資產時,可以獲得boo和filda兩種資產的收益。這是因為booster的智慧合約也會將使用者資金存入到filda上供給流動性獲得收益,同時,借款使用者借的資金同樣來自於filda,booster相當於一個提供額外收益boo的服務方。

在booster的流動性挖礦池目前提供boo/usdt、wht/boo兩個lp產boo池,以及boo的單幣挖礦池。而在booster利用槓桿配資挖礦時,可以獲得boo,當借款進入到mdex挖礦時,又可相應獲得mdx。這也是booster「聚合收益」的概念來源,據悉,該協議未來將搭載更多的鏈上應用,以豐富使用者的收益來源。

當booster作為聚合器服務方為使用者提供借貸、槓桿工具時,它將收取一定的費用。這也是booster的商業模式。


booster的資金費率公示

從該專案官網提供的文件資訊看,booster明確列出了各個服務的費率、涉及槓桿產品的清算及風險保證金規則、代幣分配和回購銷燬的資訊、合約關鍵錢包地址,透明性和清晰度較高,這些都是使用者在使用前需要詳細閱讀的關鍵資訊。

booster官方資訊顯示,boo的總量為1億,其中挖礦產出80%,首周每週產出266萬boo,每兩週減產15%,第16周後到第80周,每週產出85萬boo。總量剩餘的20%中,有10%用於團隊激勵,以伴產的方式釋放;有6%屬於早期投資人,分6個月線性按天解鎖;剩餘4%用於運營生態及社羣,80周線性按天解鎖。

booster同樣採取了回購銷燬機制為boo進行通縮。官方明確,平臺收入的入金手續費、復投手續費、槓桿收益手續費的90%都將用於回購銷燬boo,平臺資金費、交易挖礦產生的手續費同樣會用於回購銷燬。



未來將發展成為跨鏈聚合平臺



booster協議與mdex、filda搭起「defi樂高」後,兼具了交易、挖礦和借貸功能,而其主打的槓桿產品,初衷是為小資金使用者增強資金利用率。

「其實整個產品的設計都來自於defi市場的痛點。」booster的開發者說,他們從今年1月就開始籌劃產品,在這之前,團隊成員以量化行業背景為主,接觸defi後發現,隨著defi市場上的公鏈、應用和資產越來越多,使用者也進入了眼花繚亂的世界。

在defi市場中,質押、借款、交易、挖礦是集中需求,但也暴露出一些共同痛點,「比如,找到一個深度、安全、高收益兼具的資金池,比如,小資金使用者怎麼能把收益最大化,再比如,鏈與鏈間的資金跨轉流動很麻煩。」

深入這些痛點後,booster的開發者也在摸索解決方案,希望能用一個產品、一個介面逐步使用者參與defi時的不便,併為資產增值。而defi的可組合性為聚合器應用提供給了基礎便利。

圍繞合約中樞,開發者根據借貸、dex、礦池、收益這4個主要場景設計產品邏輯,借貸、dex、礦池都是可搭建「協議積木」的部分,透過搭建最大程度的放大使用者的收益,也是booster主要考慮的產品之一。

booster的四大中樞策略


入金是使用者參與defi收益中的第一步,目前市場上的使用者除了存入自有資金外,為了放大收益,也會利用借貸應用借款投入到挖礦池中。booster整合filda後,設計了槓桿工具,希望能為小資金使用者帶來投入與收益的正向放大作用。

一個問題是,無論是中心化市場還是去中心化市場,槓桿增加了投入產出比的時候,也放大了風險,如何風控將考驗booster的設計能力。

開發者介紹,booster風控包括智慧合約本身的安全性,市場波動帶來的清算風險控制,以及防範人為操作市場的風險。

「在智慧合約安全上,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為了能多次檢驗我們的程式碼,請慢霧和靈蹤安全分別作了審計,保證合約的堅固性。」booster的開發者說,相對智慧合約的安全性,清算風險和人為作惡的防控更有挑戰性。

在衍生品市場上,清算風險絕大多數情況下由市場的劇烈波動相關。「所以我們在呈現可支援的槓桿礦池時,僅保留了市場上的主流資產,它們的流動性和價格波動率相對來說比小幣種的更低。」


booster還制定了一套安全措施,即chainlink報價與mdex價格之間設定了幣價波動值,即當二者價格偏離正常閾值時將會觸發價格保護,避免使用者因為被預言機攻擊或者閃電貸攻擊帶來損失。


此外,他們設計了風控中心這樣的中樞合約。當這些主流資產的市場行情出現劇烈波動時,使用者保證金在不能償付平臺手續費+存款使用者利息總和(1+n)%時,即風險率達到100%,將會觸發還款爆倉。使用者訂單將會進入風控中心。

此時,角色為「狩獵者」的使用者將成為清算觸發器。booster允許有能力的使用者幫助訂單償還借貸及平臺手續費,使用槓桿的借款使用者訂單將會被強制清算(平倉),剩餘保證金中的an%會成為「狩獵者」的獎勵。

狩獵者一般是兼具資產量和機器人工具的使用者,他們的存在將為存款池提供保障。booster以獎勵的方式鼓勵高能使用者把「defi技能」用到產品健壯性中。

在booster的清算中心中,也存在中心化衍生品平臺裡常見的「風險保證金池」,用於彌補過度穿倉為存款使用者帶來的損失。當某個借款訂單出現過度穿倉,借款使用者留存的保證金無法償付借款本金時,booster風控中心將會透過合約,從風險保證金裡支出相應的資金以保障存款使用者的權益。


booster在不斷跟進市場夯實風控的同時,將大力投入到跨鏈中樞的開發中。作為聚合器,「booster的核心目標是希望構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來打破defi的侷限性,同時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用者操作成本,降低使用者風險,讓dex、借貸、礦池、資料服務等結合在一起,共建成為綜合性defi聚合平臺,接下來booster進行多鏈部署,並開放通用接入協議,讓更多合作方更便捷的接入。」




你使用過槓桿挖礦產品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