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央行規劃CBDC三大實驗場景!技術成熟尚需7年

買賣虛擬貨幣

官方資料指出,臺灣央行已於今年9月底啟動第二階段“通用型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預計2年內完成,目前正與外部技術團隊協作,初步規劃將推行三大型別的“試驗場景”:大額交易的款券同步交割(DvP);境內消費支付與轉帳;跨境小額匯款。

臺灣央行續稱,在DvP 試驗場景中,預計將聚焦於法人的債票券等有價證券交易,以CBDC 試驗DvP 作業的可行性。另外在跨境小額匯款試驗場景當中,則將先著重於改善跨境小額匯款流程中涉及國內現金收付的不便與成本;涉及跨境及境外部分則保留現行機制。例如,外籍移工可直接將CBDC 付給辦理跨境小額匯款的業者,無需再透過超商或代收機構收付現金。

臺灣央行表示,以上大致涵蓋通用型CBDC 主要的應用範圍,後續將持續跟相關業者溝通具體需求與細部流程等,以規劃出能解決「現行支付痛點」並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展望未來,臺灣央行表示,CBDC 不以營利為目的,規劃將比照現金,讓一般民眾在日常交易上無需負擔手續費,並著重於提升使用者體驗,儘可能降低使用門檻,並支援離線交易;同時減少商家系統整合的負擔,以利推廣CBDC 普及使用。

臺灣央行曾提醒,上述試驗計畫僅為針對CBDC研究的過程,並不代表已確定要發行CBDC,但未來仍將持續評估試驗結果,如可行才會規劃進入下一階段,即進行先導試驗。對此,臺灣央行最近在專案報告中補充道,在決定推出CBDC前,必須在各方面都經過深入且審慎的探討,確保最終發行CBDC的決定已取得社會共識,

未來如決定要發行CBDC,可能需配合修法,惟須待CBDC 具體的設計架構與運作流程等確定後,才能進行修法程式。

區塊客此前報導,「通用型CBDC平臺」未來設計上將以「中心化系統部分結合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為基礎,由央行維護CBDC的「核心帳本」,並運用DLT儲存交易資料。同時,該平臺還將採行「雙層式運作架構」,仰賴包括銀行或非銀行等中介機構,向使用者提供開立CBDC錢包與支付相關服務。

國內業者:CBDC 技術成熟還需7 到10 年

為利於試驗計畫推動,臺灣央行今年8 月舉辦CBDC 研究計畫線上說明會與書面調查,彙整與會機構回覆意見後,臺灣央行發現,國內業者認為:

DLT 雖有其效益,但並非完全適用於CBDC,而且尚需7 到10 年以上,CBDC 技術才會成熟。

臺灣央行表示,就DLT 對CBDC 的效益部分,與會機構意見較為分歧,多認為DLT 去中心化的獨特性質為最大的效益,另有不少與會機構認為,可程式化與加密技術等亦有助於CBDC 的發展;不過,與會機構多認為CBDC 不一定要使用DLT。

不過,無論是否使用DLT,目前CBDC 技術仍有待時間的發展,僅少數受訪機構認為,CBDC 技術3 年內就能成熟;認為需4 到6 年時間的與會機構約佔三分之一;至於對CBDC 技術發展保守看待,預期需7~10 年與10 年以上者,合計超過半數。

目前臺灣國內電子支付仍有不少痛點,像是支付市場的碎片化、互通性不佳、使用上有門檻、手續費成本考量、不能如同現金般離線使用等,但總體而言,臺灣業者對CBDC 的未來發展抱有期望,希望CBDC 能改善目前國內電子支付的痛點,期待CBDC 能作為數位現金,具備良好的互通性,以促進市場的自由競爭,提升支付效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