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在連續46天交易撐在42,000美元以上後,從9月21日開始表現疲軟,連跌三天,累計重挫13%,不但抹去自8月6日以來的漲幅,更在北京時間今(22)日約清晨5時30分,一度跌至39,612美元,失守4萬美元大關。歷史走勢顯示,先前的下跌週期足足花上79天,才重新站回重要的42,000美元水準。
這是比特幣自8月來首度跌破4萬美元關卡,主要是投資人擔心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領域的批評愈來愈多。
交易人士轉而聚焦聯準會貨幣政策登場,預料會議將表明是否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收購刺激計劃。
比特幣的表現與全球市場小幅回升的表現脫鉤,讓投資人開始質疑加密貨幣監管增加,是否就是影響這波下跌走勢的原因。
美國證管會(SEC)主席Gary Gensler在參加華盛頓郵報主辦的一場視訊會議中,重申美國證券法規讓證管會對數字代幣有很大的監管權,他還把穩定幣稱為用來在賭場牌桌上賭博的工具。
律師Grant Gulovsen表示,即將來臨的監管陰影,預期會產生短期的下跌影響,因為在任何市場中的投資人都討厭有關哪些產品和服務將獲准放行不確定性。
對於判定這場小規模熊市週期是否結束,則必須留意42,000美元關鍵水準,這個下跌週期,是從馬斯克在5月12日批評比特幣挖礦耗能所引發的。
為了有效衡量專業投資人對可能進一步價格崩跌的風險定價,投資人應該觀察25%的delta斜率,也就是比較類似買權與賣權的比率。當保護性的賣權溢價高於類似風險的買權時,斜率就會變成正值。
如果斜率在負7%至正7%之間通常被視為是中性的,換言之,當下跌的保護成本較貴、也就是指標高於這個區間時,通常就代表是一種恐慌指數。
上圖顯示,比特幣期權交易人士從7月25日以來一直維持中立,當時該指標跌破7%數值。然而,近期下跌走勢,又導致短期的期權交易人士進入恐慌模式,使得指標數直達到9%。
期權市場顯示投資人欠缺信念
若要剔除這種期權工具的外部特定性,應該還要分析永續期貨市場。
和定期每月合約不一樣的是,永續期權價格非常類似一般的現貨交易。這個功能讓散戶比較輕鬆,不需要計算期貨溢價,或在接近到期時親自調整部位。
這種產品引入融資利率,以平衡交易所的曝險,當做多的買家要求更多槓桿時,交易所會向他們收取費用。然而,當走勢逆轉,空方過度槓桿時,資金利率變為負值,他們必須支付費用。
上圖顯示比特幣的融資率持續轉為負值,例如,每8小時收取0.05%利率,相當於每週收取1%利率,而這應該不會迫使任何衍生品交易者平倉。
期權市場的資料證明了25%delta選擇權斜率轉正的恐慌指標。衍生品市場的買家欠缺信念,可能是與最近的監管疑慮相關,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迫於監管壓力,取消加密貨幣貸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