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支付手段的屬性,比特幣正變成純粹的“商品”?

買賣虛擬貨幣

“全球礦工都在等待比特幣減半時刻的真正到來。”

來源:區塊鏈情報速遞;作者:行者;原標題:《V神激辯比特幣數字黃金屬性,或自始和黃金的對比就是謬論?》;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立場,該內容旨在傳遞更多市場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近日,比特幣開發者Zack Voell(扎克·沃爾)聲稱,比特幣曾經是,現在是而且永遠是數字黃金。但此說法,卻遭到了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神的強烈反對。

V神對此反駁道:“我於2011年加入比特幣這片土地,那時我記得一個明顯的氛圍,即比特幣首先是一種P2P現金,其次才是黃金。”

他還表示,最開始比特幣創造的初衷就是作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並且中本聰在2008年釋出的比特幣白皮書中對於比特幣的描寫也體現了自己的說法。

白皮書的第一行內容就是:“一種純粹的點對點版本的電子現金將允許線上付款直接從一方傳送到另一方,而無需透過金融機構。”

V神對於比特幣一直是數字黃金的說法給予了否定,但並沒有否定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屬性。只是對於比特幣的定論的先後順序提出了質疑。那麼為什麼關於比特幣和數字黃金的關係如此被看重?中本聰最開始的期許是怎樣漸漸被改變的?

中本聰認為的比特幣在逐漸消失

2008年,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即將席捲全球。

當“華爾街鉅子”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倒閉潮接踵而來,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轉為商業銀行,風光無限的“華爾街投行”畫上了永久的句號。以美國為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摧毀傳統金融的最後一道防線。

時勢造英雄,當時還完全不為人知的中本聰意識到背靠政府權威執行的世界正在崩塌,帶著對自由主義的推崇,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世界正在到來。

對於這個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本聰稱之為“區塊鏈”。在創世區塊中,中本聰曾寫下了這樣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中本聰對於比特幣抱有很大的期待,他想創造一個不被監管絕對自由的金融體系。在《中本聰文集》中,就有關於中本聰對於比特幣在零售支付方向的看法。中本聰認為節點賽跑令比特幣在技術上適用於零售支付。

在創造比特幣的時候,中本聰彷彿已經書寫好了比特幣的未來。

Civic執行長Vinny Lingham也曾表示,“我一直認為中本聰最初打算將比特幣用於付款,而不是價值儲存。就是說,他離開了比特幣,所以現在無論是好是壞,社羣都處於控制之中。”

在比特幣發展的數十年中,它的推動者給了他不同的定義,也漸漸偏離了中本聰最初定義的軌道。

據woobull圖表顯示,這是比特幣與M1和M2美元貨幣存量的貨幣流通速度之間的比較。比特幣流通速度是一種分析比特幣在數字資產經濟中正在流通的速度的指標。透過用M1和M2貨幣供應繪製比特幣的流通速度並進行分析,其中M1等於“近似現金資產”價值,M2等於“近似現金資產”和“流動性非現金資產”。

根據圖表很明顯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來,比特幣已介導了接近M2美元的貨幣存量,而不是M1,這表明它已被主要用作儲蓄或投資,而不是用作支付工具。

而“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這一敘述也似乎已經“接近死亡”。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目前比特幣更多的被作為投資或者儲蓄,但就如V神所說,比特幣首先還是一種P2P現金,其次才是黃金。

那麼目前被更多的人稱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和真正的黃金又有什麼區別呢?

比特幣和黃金為什麼總被相提並論?

第一點,兩者都是貨幣,但又都不是貨幣,因為它們可以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所以可以被稱為貨幣。

但根據定義,貨幣是作為交換媒介和被廣泛接受的流通支付手段。黃金被歸為商品貨幣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資本主義早期。黃金其實和任何貨幣都沒有直接掛鉤。

比特幣雖然正在成為一種無論線上下還是線上都可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很多國家也接受了這樣的方式,但它仍然沒有被全世界廣泛接受。

第二點就是黃金是商品,但比特幣不是,黃金是能在商業中使用的基本商品或硬資產,並且可以作為生產其它商品的材料。比特幣雖然可儲存,但它不是物理的,不能真正地被感覺和持有。

第三點比特幣與黃金都具備相應的避險屬性,比特幣和黃金都是罕見的,或者有固定發行量的,它們的價格存在波動性,都能作為對那些缺乏法定貨幣和貨幣政策的信心的替代投資品。

黃金能被做為避險資產是我們都知道的,因為它已經獲得了全世界的共識,認為它是有價值的,但比特幣的避險屬性是怎麼來的?它為什麼被稱作“數字黃金”呢?

為什麼比特幣會被稱作“數字黃金”?

其實,在比特幣的發展歷史中,曾多次超越黃金的價格,因此才有了“數字黃金”之稱。而現在很多人認為比特幣也有很強的避險屬性,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稱比特幣為“數字黃金”。

那什麼是避險資產?避險資產指的是隨著市場變化,價格不會波動太大的一類較為穩定的資產,譬如黃金、美元等等。

比特幣是如何被人們逐漸納入避險資產的考量範圍的呢?

早前就有人把比特幣和黃金進行了相關性調查,資料顯示,比特幣和黃金之間的相關性為0.496,甚至在某些特定時刻飆升至0.827。(相關係數為1表示資產以完全同步的方式移動,而-1表示它們以完全相反的方向移動)。根據資料得出,比特幣與黃金移動方向相同並且越發接近。

而在這個經濟動盪的時期比特幣的以下幾點屬性也是完全可以吸引到客戶投資的。

比特幣交易不需要第三方認證,區塊鏈與其網路本身保留了所有交易的公開記錄;比特幣目前能夠擺脫世界各國政府或銀行系統的控制;比特幣使用者可以用計算機或移動裝置進行瞬時交易;比特幣是世界公認的貨幣,可以用於在一個國家內訂購另一個國家的商品。

並且比特幣的發行數量是有限的,相比黃金感覺更加稀缺,況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同了比特幣的存在。也許比特幣暫時還不能算穩定的避險資產,但是可以當做避險工具來避險本國貨幣貶值的可能。

雖然目前比特幣在避險屬性上還達不到黃金的級別,但有一點,比特幣在防偽方面其實比黃金做的好。黃金要證明不是假的,還需要很複雜的技術裝置和專業人士,普通老百姓難以辨別真偽,相比之下比特幣更有優勢。

這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原因,全球金融都在大幅動盪,美國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4萬,大家都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當大家瘋狂購買黃金進行避險的時候,黃金作為罕見物品肯定不能同時滿足大量的人進行購買,而在接下來的金融市場中比特幣很可能成為黃金的替代品,被大家購買來進行避險。

正常情況下,黃金確實是有比較好的避險屬性。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流動性比較枯竭的時候,黃金其實也起不到真正避險的作用。所以避險屬性這種東西,是一個類似神秘程式碼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太迷信,還是要具體分析。

比特幣誕生於社會動盪時期,其本身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埋下了自身的避險優勢。在時間的沖刷下,隨著比特幣被更多人認可,加上政策對比特幣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支援,比特幣在未來或許能夠成長為真正的避險資產,當然我們也不能忘掉比特幣的另一個屬性就是它可以用於支付。

也許不久的將來,比特幣和黃金就能成為旗鼓相當的存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