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頻發,加密資產託管距離機構入場還有多遠?

買賣虛擬貨幣

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金融機構被長期的低迷市場嚇退了。

春節期間,一條“比特幣交易所創始人去世”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各大傳統媒體如吉林日報、財經網、鳳凰財經等也相繼報道該新聞事件。

一個國外交易所事件受到國內媒體廣泛關注,由此可見,加密貨幣在國內目前的影響力。

新聞事件本身並不複雜。加拿大QuadrigaCX創始人Gerald Cotton患病離世,而他手上掌管了客戶冷錢包,且是唯一知道私鑰的人。

據加拿大當地法院的證詞顯示,QuadrigaCX持有約26500 BTC(9230萬美元),11000 BCH(130萬美元),11000 BCHSV(7.07萬美元),35000 BTG(3.52萬美元),近20萬LTC(650萬美元),及約43萬ETH(4600萬美元),總計1.47億美元。

Gerald自己甩手離世了,但客戶們卻非常著急,這麼多加密資產搞不出來。

現在,大家希望開啟Cotton的電腦找到相關訊息,但是,Cotton的老婆表示,請了一位顧問嘗試恢復電腦內容,可惜目前進展不太樂觀。據悉,接下來如果客戶加密資產還是找不到,QuadrigaCX交易所可能會被賣掉用於償還欠客戶的加密資產。

小辣椒認為,實際上該事件反映了加密行業目前發展面臨一個瓶頸,即加密資產託管還未建設完善,投資者資產管理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風險。這也導致了大量資金徘徊於加密世界門口,不敢大規模入場。

那麼,眼下加密行業資產安全到底處於什麼樣狀況?又有哪些因素阻礙加密資產託管發展完善呢?



急需完善的基礎設施

“有一些token fund管理人拿著LP的幣買房、買車、還用信用卡。還有專案方拿到了基金投資後轉身就去新加坡買房。”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是去年ICO火熱時,專案方、投資機構常見的亂象。

除了內部失信問題,外部不確定性也是行業重要的安全隱患。

單就交易所為例,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交易所事故導致的加密資產丟失超過16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中心化交易所“暴雷”這幾年呈逐年上漲趨勢發展。

據 TokenInsight《交易所行業 2018 年度報告》顯示 ,2018 年是交易所資金被盜最為嚴重的一年,僅上半年被駭客竊取的加密資產價值總額就超過 7.31 億美元,超出 2017 年被盜總額的 3 倍以上。

近5年交易所被盜資金情況

為什麼交易所安全問題頻繁呢?這還要從交易所交易機制講起。

據火幣研究院的報告,使用者在操作介面發起充值請求,交易所會分配不同的轉入地址(稱為“分配錢包”)供使用者充值數字資產,這個地址與交易所地址系子賬戶與主賬戶的關係,並設定了子賬戶資金自動歸集到主賬戶的功能,即使用者轉入分配錢包的數字資產會自動轉至交易所的錢包地址,實現託管,其中大部分數字資產在冷錢包儲存,一部分在熱錢包,以應對廣大使用者隨時的提現需求。

而當使用者發起提現請求時,操作由交易所錢包主賬戶直接來確認執行,大部分情況由熱錢包直接轉出,到使用者提現的目標地址,一部分則需要呼叫冷錢包。

熱錢包端面臨駭客侵擾,冷錢包端則曝露在交易所內部管理風險下,像QuadrigaCX創始人cotten意外離世的案例就是交易所潛在的bug。

雖然最近有文章表示,cotton生前曾對外宣稱自家交易所使用過多重簽名的冷錢包技術來保護客戶資產,但他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無從證實。

小辣椒認為,如果加密資產安全還靠個人信用背書,而不從機制上杜絕這類問題發生,那麼加密行業永遠難以發展壯大。



現有解決方案

針對加密資產安全問題,眼下行業主要有以下三類:

認證託管機構+多重簽名方式

建立去中心化交易所

建立去中心化託管機制

顯然,只有第一種方式屬於中心化,另外兩種屬於去中心化。小辣椒認為,儘管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加密行業安全問題,可是,現階段技術發展不完善(去中心化交易所效率就很低),且使用者進入門檻較高。另外,使用者除了需要資產保管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服務。

小辣椒認為,接下來“認證託管機構+多重簽名方式”將會是加密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其中,這一賽道又大約分為兩股力量,一股是加密行業新生的創業公司,比如coinbase、BitGO等;另一股是傳統市場的大型機構,像富達、高盛等。

在很多國家無論哪股力量都需要獲得美國證監會機構批准,拿到相應牌照才能入場。相關公司在為機構客戶提供加密資產託管服務獲得了金融部門的許可,它將定期接受美國監管部門嚴格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稽覈,還要接受財務審計和月度資訊披露等等。

二者差別在於像富達、高盛等頂級機構會影響傳統資金入場,例如基金公司、家族辦公室、退休養老金、捐贈基金等,釋放出積極利好訊息。

據公開報道顯示,管理著7.2萬億美元客戶資產的美國投資公司富達,數字資產已獲取了自己的首批客戶,並計劃於2019年3月全面上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的大型機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目前未見到他們入場的訊息。

去年11月,高盛一位高管表示,該銀行暫時無法從地方金融當局獲得批准,在這一段時間內,有關數字資產的法案仍懸而未決,機構提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還存在一定風險。他說道:

“託管是一項絕對必要的基礎性工作。託管是一個整體整合系統的一部分,需要不同部分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確保安全。從資產交易到轉移,再到長期儲存等過程中,你必須能夠信任該鏈中的所有不同部分。”



盈利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上,除了合規性、技術性阻礙外,盈利前景不明確也是這些大型機構入場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金融機構被長期的低迷市場嚇退了。

2018年全年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大幅下跌,全年下跌87.76%。其中,TOP30數字貨幣市值下跌83.62%。從年度行情來看,市值TOP30數字貨幣的縮水略低於整個加密市場的下跌。

目前加密貨幣行業市值不到8000億人民幣,抵不上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和傳統資管相比,簡直九牛一毛,以我國市場為例,截至2018年,銀行業資管規模超過140多萬億人民幣。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如此孱弱的市場賽道,能養活多少託管機構?此前很多傳統投資銀行巨頭想入場,後來紛紛減慢了速度,打起退堂鼓就不難理解了。

“由於華爾街在加密貨幣熊市期間一直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比特幣的應用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加密投資公司BlockTower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說道。

另外,盈利模式單一也是阻礙傳統大型機構入場的又一因素。目前加密資產託管人的盈利方式仍舊主要侷限於託管費和資金劃轉交易費,和傳統託管銀行已經發展出來的豐富商業模式還相差較遠。

傳統資產託管涉及的商業業務管包括,確保使用者資產在中央證券存管機構賬簿中體現;完成和監控使用者交易所涉資產、資金的交付;完成股息、利息的收繳,代為行使投票權;投資核算,淨值評估,基金持有人登記;融資融券、流動性、資金敞口服務;代為分配股息、利息,資金支付服務等多種功能。

“如果ST(證券型通證)能讓市場快速火爆起來,那麼加密資產託管可能迎來機會,但是從目前進展來看可能比較困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ST現在需滿足傳統金融合規性要求,比如交易時間控制在美東時間9:30至下午4點之間。

tZERO專案是首個合規ST交易平臺,該專案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道:

“監管放心tZERO前進原因是,我們的方法是漸進式的,獲得區塊鏈的一些好處,但不會全面爆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