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遨遊:比特幣對沖基金鯊魚與鯨魚的“饕餮盛宴”

買賣虛擬貨幣

雖然加密貨幣正逐漸引發華爾街交易員的廣泛關注,但不可否認,這仍是一個相當瘋狂的逐利市場,受制於一小群大投資者的虛妄幻想。

比特幣正在重蹈覆轍。3月中旬,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金融市場遭受重創,加密貨幣價格暴跌50%,低至約4000美元。不過從目前來看,該價格已經反彈至約11200美元。經驗豐富的加密貨幣觀察員曾多次目睹投資人們從恐懼到貪婪的心態鉅變,而且他們明白,這勢必會帶來慘痛的後果。

比特幣價格首次超過五位數是在2017年,當時比特幣引發了一場投機狂潮,不過這場狂潮幾乎從一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導致比特幣價格在12個月裡暴跌80%。今年2月,比特幣升至1萬美元以上,但隨即就被急速擴散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扼殺了所有反彈的希望。許多人依靠大量舉債來支撐他們的交易,從而使得隨之而來的加密貨幣兌現狂潮雪上加霜。好幾家加密對沖基金就此宣佈破產。

比特幣正在重蹈覆轍

這次的情況會有什麼不同嗎?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削弱了其作為可靠的價值儲存手段或安全避風港的地位。從目前來看,其價格水平仍較此前近2萬美元的巔峰時期低43%。不過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觀點看來,這就是“恐懼心理的累積”,是投資者們對於短期金融市場悲觀情緒的一種表達——轉向投資加密貨幣。加密貨幣也是有粉絲的。

隨著各國央行和政府花費數萬億美元抗擊經濟衰退,黃金價格飆升。不僅如此,一些紐約知名人士也開始大肆宣揚比特幣,認為它可以對沖通惡性迴圈的通貨膨脹以及隨之而來的貨幣危機。因為比特幣是由演算法控制的,其供應量有限,只有2100萬個。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今年5月,億萬富翁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稱讚了比特幣的“稀缺溢價性”,並表示為了在當前利率低下的金融環境中維持自己的資產價值,他已經挪出了1%至2%的資產以比特幣的形式持有。除此之外,“量化之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旗艦基金專案Medallion已經於今年4月獲得了投資比特幣期貨的許可。

價值的意義

比特幣為金融災難提供保障的表達(幾乎就像“印鈔機的轟鳴聲一樣”)是有一定邏輯的。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7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近期激勵措施推動的股市反彈中,71%的基金經理人認為股票被高估了。分散資產類別並轉而投資黃金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病例再次激增的情況下。所有的基金經理人都在被迫從一個一切都在上漲的金融市場上尋找牟利的機會,如果比特幣能像2017年經歷的那樣以10倍的價格突飛猛漲,那麼持有一點比特幣或許還能起到“傻瓜保險”的作用。據研究公司Kaiko稱,從目前來看,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比黃金和股票更大,與黃金和股票的關聯度也更低。正因為如此,它才吸引了一些渴望冒險的對沖基金,這些基金恰恰就是依賴市場波動為生的。

眾所周知,黃金習慣於不按照銀行家的預期行事。而相較於黃金,比特幣的不可預測性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題就在於,這樣的不可預測性究竟有多危險。人們對比特幣的需求是投機性的和情緒化的,無關貨幣的基本職能,因為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實現將虛擬貨幣用作日常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比特幣的供應量不僅從演算法上被壓縮,還會被人為壓縮。據研究公司Chainalysis估計,大約60%的比特幣已經被囤積起來,還有20%的比特幣已經“遺失”或者尚未開採出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大鱷(以及試圖與瓊斯等人並駕齊驅的短線交易員)重返比特幣的汪洋,他們將加入比特幣“鯨魚”們的逐利大軍。所謂“鯨魚”,就是指專門以數字貨幣的形式持有財富的大型加密貨幣投資者。這些個人投資者的市場動向往往會衝擊股價。

後疫情時代,比特幣的財富分配

在謀取了暴利之後,部分比特幣鯨魚可能會開始逐步尋找兌現的機會。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持有1000至100萬個比特幣的投資者已經佔據了比特幣總供應量的42%。

正如我在Bloomberg Opinion的同事、專欄作者亞倫•布朗(Aaron Brown)去年所言:“我不相信他們(比特幣鯨魚)有無限的耐心,如果比特幣實際意義上的用途得不到顯著增長,他們估計會悄悄撤退,轉而去追逐其他有前景的技術。”到目前為止,市場的波動情況相當浮躁。去年,比特幣出現了一次的大規模的交易,從而導致價格驟降了10%。當下一次拋售襲來時,一些對央行刺激政策持嚴厲批評態度的對沖基金或許也只能寄希望於得到救助了。

文章來源:小鏈財經

翻譯: Celia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