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還是買比特幣,華爾街如何“蠱惑”老百姓?

買賣虛擬貨幣

華爾街那些“有錢人”不是為了美元而工作,而是為了可以用美元來購買的“有形資產”和“心理資產”。

譯者|chaindder 編輯:宋宋

來源|AMBCrypto

4月14日晚,兩張在社群中流傳的截圖顯示,中國農業銀行正在對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錢包進行內部測試。該跡象或表明,全球第一個由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即將迅速落地。

誰能從法定貨幣中受益?印製法幣的中央銀行?投資法幣的商業銀行?受理法幣的企業?還是持有法幣的我們?

對於這些問題,目前可能還無法找到合理答案,但在經濟衰退臨近、全球中央銀行都在竭盡全力確保市場復甦之際,這些問題又看似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不應該用“一維”的眼光來看待公開市場運作,而是應該考慮能夠影響市場的各種因素,多元化地看待問題。

當面向銀行的貨幣政策變化(包括量化寬鬆和降息)和麵向公民的貨幣政策變化(比如“直升機撒錢”)混合在一起之後,我們發現這種做法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增加經濟和市場中的美元數量。然而,問題就在於此。廣義上看,美元會流向銀行和普通公民這兩類不同實體,每類實體都可以訪問不同資訊源,並據此做出投資決策。

銀行家、對沖基金經理和其他金融專業人士已經意識到美元存在供應量過剩和購買力下降的問題,所以他們會把(作為刺激而非流動性)收到的每一美元都劃入到具有真實價值的資產類別裡。但是,普通百姓並不知道。

由於資訊不對稱,普通百姓很容易感到困惑,尤其是美國許多媒體和政客都刻意迴避、甚至隱匿美元貶值的現實。所以,普通百姓可能只會囤積自己所收到的美元,甚至將囤積美元看作是一種“正和”(positive-sum)順差,而沒有考慮貨幣不斷增發所導致購買力下降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和普通百姓之間的鴻溝或許將進一步加劇。

最近《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一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也在暗示美元增發可能會對普通百姓不利,他甚至認為由於資訊缺口,可能會導致更多資金流入到比特幣。

羅伯特·清崎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元會如何死亡?”而且還自己作出了回答:

“事實上,美聯儲是不會破產的,但是人們會對美聯儲和美元失去信心。而一旦信心失去,遊戲就結束了。”

“富爸爸”為什麼看漲比特幣?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正在竭盡全力增發貨幣,以遏制該病毒帶來的經濟影響。美聯儲已經超速運轉,增發了數十萬億美元,以購買債務並向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來救助企業。

實際上,人們對這種刺激手段的關注並沒有被忽視。舉個例子,羅伯特·清崎在最近的一條推文中就直接詢問“美聯儲是否破產”,聲稱美國國會近期透過的新冠疫情救助法案給美聯儲提供了數十億美元。這位著名的金融教育家補充說,考慮到這一點,他認為“購買更多黃金,白銀和比特幣”是明智的。

羅伯特·清崎的這些觀點背後的理論是,與可以透過權力隨意印發的法定貨幣不同,貴金屬和比特幣是稀缺的。此外,正如他本月早些時候所說的那樣:比特幣是“人民的貨幣”。

對比特幣有何展望?

儘管羅伯特·清崎已明確表示相信美聯儲的行動將為比特幣帶來福音,但是比特幣反彈的位置似乎依然難以捉摸。

對於這個問題,BitMEX執行長亞瑟·海斯(Arthur Hayes)做了一些解答。《加密交易者文摘》(Crypto Trader Digest)是亞瑟·海斯及其團隊定期撰寫的通訊,在最新一期中,亞瑟·海斯解釋說,他認為比特幣到2020年底仍有望達到20,000美元。

亞瑟·海斯提到唯一的催化劑是美聯儲“陰謀”刺激,因此他預計這些刺激手段將引起通貨膨脹最終有利於黃金和比特幣: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轉變,這就是美聯儲和政客將所有工具投入到這個問題上的原因。我重申,這是通貨膨脹的,因為更多法定貨幣會流入到實物商品和勞動力供應不斷減少的世界裡。”

有些人甚至更加樂觀,例如Chamath Palihapitiya(Facebook早期高管之一,也是Social Capital執行長)在最近對Morgan Creek Digital的Anthony Pompliano的採訪中解釋說,他認為隨著美聯儲增發更多美元來擺脫經濟衰退,比特幣預計可以達到“數百萬美元”。

羅伯特·清崎認為華爾街那些“有錢人”不是為了美元而工作,而是為了可以用美元來購買的“有形資產(企業、房地產、股票)和心理資產(知識和金融教育)。他最後總結說:

“有人說,一個人死亡,其實是另一個人的新生。不過存錢!買黃金、白銀、比特幣。或者買一個更好的東西:知識。”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