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lout 是一個匿名開發團隊的專案,很早之前就獲得業界關注,不過都是一些負面的評價,比如,知名毒舌評論人 the block 研究總監 larry cermak 就直言不諱地稱其「或為騙局」。而根據團隊匿名創始人之一的說法,此次釋出的融資訊息也不過是為了粉碎「謠言」,有了這一大批頂級的投資機構的背書,可大幅提升專案的可信度。
然而,大牌機構的背書的效果並不理想,反而引來更多非議和質疑,獲得了更多質疑,被認為「相比 bitclout ,臭名昭著的 bsv 看起來都會更靠譜一些。」;雖然希望靠名人炒作獲得光環,但大 v 0x_infinitum 公開表示「千萬別買我在 bitclout 上的代幣,一點用都沒有,誰買誰**。」事實上,bitclout 未經允許就私自將推特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釋出在平臺上已觸犯法律,去中心化交易所 radar relay 產品負責人 brandon curtis 透過律師事務所 anderson kill 向社交網路 bitclout 創始人 nadar al-naji 發出法律警告,稱後者未經同意就使用了其肖像。
3 月 23 日,一個名為 bitclout 的社交網路平臺透露背後投資者名單,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明星加密基金,包括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 (a16z)、social capital、tq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winklevoss capital、arrington capital、polychain、pantera、dcg (coindesk 母公司)、huobi、variant 等。
那麼,bitclout 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其執行機制是什麼?又為何引發群起而攻之?
bitclout 到底是什麼?
根據 bitclout 釋出的官方白皮書,bitclout 是一種新型的基於區塊鏈的社交媒體,和普通的社交媒體不同,其上的賬戶可以發行自己的社羣代幣(類似於 roll 或 rally)。由於代幣供應由自動做市商(如 uniswap 或 curve)控制,並採用聯合曲線定價,這意味著這些代幣很大程度上可被投機拉盤。
這正是開發團隊背後想要實現的目標,陡峭的聯合曲線可最大限度的抬升社羣代幣的價格,激發 fomo 情緒投入更多資金買入 bitclout 上的代幣。
化名為 diamondhands 的 bitclout 團隊成員坦誠道,bitclout 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創作者本身作為一種資產類別進行投機,而非內容本身,這是 bitclout 和其他加密社交媒體的區別。 diamondhands 稱,「如果你有一個可以投機的創作者,那麼你可以進行長期投資。相反內容本身則不具備這樣的長期價值。」
實際上, bitclout 希望透過名人效應吸睛,幫助其變現,為了迅速轉化使用者,bitclout 更是採用了極其激進的方式,直接將一些大 v 使用者的推特賬戶極其釋出的相關內容移植到了自己的平臺上。
具體來說, bitclout 會為一些大 v 推特使用者預留賬戶,預留的意思就是說自動為其建立好賬戶,使用者只需啟用即可。使用者要做的是釋出一條 bitclout 推文,即可完成啟用認領該賬戶。完成啟用的賬戶即是驗證賬戶,會在個人資料旁邊顯示一個藍色勾的標誌。此外,bitclout 還為這些賬戶保留一定數量的代幣,其價值與粉絲數量成正比。目前 bitclout 大約自動生成了 15,000 個推特大 v 賬戶。
也就是說,對於那些粉絲數眾多的大戶,就算並未認領賬戶,也會發現,自己已經有一個 bitclout 賬戶,如果粉絲數不少,它還會自動為你發行一筆價值可觀的社羣代幣。想想,有多少人能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不去認領賬戶。如果使用者認領賬戶,並開始在這些平臺釋出內容,bitclout 的目的就達到了,透過這種方式轉化一名大 v 賬戶,同時,大 v 的明星效應又會吸引更多粉絲進駐該平臺。
另一方面,即使這些大 v 賬戶並未進駐該平臺,交易者同樣可以交易這些代幣。透過這種方式,bitclout 最大限度放大了名人效應和投機屬性,以提高使用者轉化。
bitclout 「騷操作」遭非議
雖然有豪華投資機構背書,並且採用如此極致的名人效應和投機屬性,然後大 v 並不買賬,並且遭到了幾乎一致的質疑和非議。
james prestwich 稱,看到居然有這麼多風投基金和大牌企業支援這種有毒甚至是非法的專案感到震驚。 創始人 nadertheory 拒絕承認是自己創立的,並且拿別人的名聲和品牌來推廣自己的代幣,這是不道德的雞賊行為。總之,這是一個騙局,本質是讓後入場的投資者為早期投資者接盤來獲利。
0x_infinitum 則呼籲不要購買自己的 bitclout 社交代幣,一點用都沒有,誰買誰傻。
事實上,bitclout 遭到質疑的騷操作包括以下這些:
首先,bitclout 的網站並不公開可見。
開啟網站,映入眼簾的是以下一行小字。想要訪問網站必須要有密碼,潛臺詞翻譯一下就是需要買幣才能訪問。這會讓崇尚去中心化精神的加密朋克們多少有些意外。
其次,買幣的方式也很詭異。
和目前主流的 ido、ibp 的眾籌模式不同,bitclout 採用了一種十分老派的集資模式,透過向 bitclout 傳送 btc 兌換 btclt,然而當你購買 btclt 後無法換回 btc。截至 3 月 18 日已募集近 2705 btc。這不由得讓人想起 2017 年發幣潮時期廣泛流行的「將錢打到一個地址,然後收到代幣」的詐騙局。
在推特使用者 hsaka 看來,臭名昭著的 bsv 看起來都會比 bitclout 靠譜一些。
不過,其匿名團隊成員表示,只要 btclt 上架交易所後就可以交易,建於 bitclout 一眾投資人當中有主流交易所,這意味著上所可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bitclout 聲稱為了去中心化,採用匿名模式,不過,有人推測其創始人其實是 nader al-naji ,nader al-naji 是 basis 創始人兼執行長,此前在谷歌、d. e. shaw 擔任開發工程師。
區塊鏈研究人員 lumi 認為,bitclout 這種激進的經濟激勵模式可能會導致為了獲得財富而詆譭某人名聲的行為,「實際上你只需要先開一個空頭倉,然後設法破壞某人聲譽就可以了。」
推特使用者 ma/ya zehavi 認為,bitclout 是利用加密專案孕育貪婪和機會主義的溫床。戴著去中心化面具實則是為了掩蓋其反烏托邦社會結構的實質。有些想法看起來很酷,但越想越覺得會發展成為黑鏡某一集中所預言的那樣為現實生活帶來可怕的後果。
不過,bitclout 而最受質疑的還是直接挪用使用者的內容來賺錢,已經造成侵權。
stephen palley 釋出推文譴責,認為 bitclout 未經允許拿自己的名字、喜好和聲望來獲利。並希望立即下架自己的賬號。
此外,去中心化交易所 radar relay 產品負責人 brandon curtis 透過律師事務所 anderson kill 向社交網路 bitclout 創始人 nadar al-naji 發出法律警告,稱後者未經同意就使用了其肖像。anderson kill 稱,nadar al-naji 違法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民法典》第 3344 條(保護自然人的姓名、肖像、聲音和簽名等)和第 1798 條(保護個人隱私權)。根據 anderson kill 發出的檔案,bitclout 由 nadar al-naji 建立和控制,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建立並出售 nft,使用了約 1.5 萬個推特 kol 和名人的名字、名與以及肖像。
ideamarket
bitclout 這種模式,讓人想起另一個名為 ideamarket 的平臺。
和 bitclout 類似,ideamarket 也是一個基於社交賬號的資訊市場,與真實股票市場一樣,使用者需要使用真金白銀為各個社交賬號投票,從而建立一個資訊的理想市場,這個市場無需信任中心化的第三方媒體,而是由市場投票產生。
ideamarket 創始人 mike elias 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首先,由市場產生的資訊市場可以改善資訊市場的正確性,而不會被「敘事的中央銀行」媒體公司完全控制。
其次,ideamarket 上使用者需要使用美元對各個賬號投票,意味著,買粉獲得信任這種惡意市場行為代價昂貴。 而 ideamarket 上靠買粉提高信譽度都是公開透明的,這反而有利於市場的透明度。
最後, ideamarket 希望能為有敏銳嗅覺的投資者帶來收益,即透過識別和佈道未被充分認識到的創意獲得收益,mike elias 認為這會引發「智力淘金熱」。
和 bitclout 激進的冷啟動相比, ideamarkt 更是一種穩步小跑的方式。ideamarket 於 2019 年首次推出,目前已在以太坊主網上釋出。和 bitclout 一樣, ideamarkt 上的每一個賬號都有自己的個人代幣,隨著購買的代幣數量越來越多,其價值就變得更高。
與豪華背書的大牌基金相比, ideamarkt 的投資機構也要小眾得多,投資人包括 mechanism capital、hartmann capital 管理合夥人 felix hartmann、the lao、web3 foundation 技術教育者 bruno skvorc 和 dao 愛好者 philip silva 。
ideamarkt 的開發也是一種穩步小跑的方式,從最初僅支援推特到目前開始整合其他的平臺,包括 substack,ideamarkt 在第 9 輪 gitcoin 捐助活動賞金計劃中釋出了新增整合 gitcoin grants 市場的任務。此外,ideamarkt 在 第 9 輪 gitcoin 捐助活動 賞金計劃有高達 10 項的賞金任務,獎金總額 24,000 美元。
無論是從立意出發點、願景、透明度還是 ethos, ideamarkt 和 bitclout 都有明顯的不同,前者發起於草根,秉承更加開放透明的理想主義願景(此處無貶義),開發整合也更多采用了群體協作,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創始團隊很佛系,默默耕耘近兩年已慢慢開始有一些起色。而來勢洶洶的 bitclout 則更加幣圈化,大牌基金投資者的背書,採用了更加激進的投機機制吸引投機者的參與,更加老派的集資模式,然而,理想歸理想,從本質上看,ideamarkt 仍無法擺脫投機家們的操縱,至少目前來看,ideamarkt 還離打造一個具有可信度的去中心化理性市場的目標還十分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