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區塊鏈是數字時代生產關係的革命?

買賣虛擬貨幣

摘要: 在數字時代,規模化是降低社會總成本、做大蛋糕的關鍵。實現規模化的根本方法就是用邊際收入=邊際成本的“免費邏輯”進行產品的大範圍快速推廣,產生裂變效果,形成規模化後再獲得應有利潤,這樣最符合經濟學原理。

打破BAT三座大山區塊鏈是網際網路的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勢,在數字時代,人工智慧提升生產力,區塊鏈重塑生產關係,而物聯網則是拓展生產資料。 

1. 數字時代,壟斷代表著數字資源的集中,讓資訊傳遞和交易更加高效,是“把蛋糕做大”的最佳方式;

2. “蛋糕做得大”,並不意味著“蛋糕分配得好”,必須制定更加合理的切分蛋糕的標準,才能減少直至避免社會分配過程中出現浪費和不公;

3. 在數字時代,需要區塊鏈來引領生產關係的變革,原因是:

 1)數字資產(及無形資產)成為人們的重要財富之一,需要新的產權制度來界定邊界;

 2)市場實體的邊界逐漸模糊,公司和使用者相融相生;

4. Token投放的“免費邏輯”:token作為未來平臺的權證,可以有效幫助企業聚集社羣,讓使用者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投資消費者”,讓使用者從單純的“口碑傳播”,轉變為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推廣傳播,從而加速生態化平臺的形成;

一、數字時代,各個行業為何終究走向壟斷?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普及,人們在以過去百倍、千倍的速度生成和傳輸著資料,推開了數字時代的大門。大大小小網路中的光速流動的資訊,大大降低了社會生產生活活動中的資訊交換成本和交易成本,世界變成了“地球村”。這一改變,讓人們可以24小時聊著QQ和微信、無論天南海北都可以上淘寶購物、出門前就可以叫好滴滴專車……數字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的生活既方便快捷又具有較高的價效比。

然而,當各個行業的壟斷形成時,我們逐漸發現巨頭的面目也變得沒那麼可愛:

——即時通訊無時無刻不在監聽抓取著你我的資料,自己估值千億卻剝奪了每位使用者擁有自身產生的資料的價值;

——電子商務平臺在促成買家賣家交易之餘,卻透過高額“交易手續費”“廣告推廣費”壓榨著當初為它打天下的無數小商家;

——移動出行終成壟斷之際,就撕掉了溫情脈脈的補貼面紗,曾經的“高價效比”口號終究抵不過巨頭鼓鼓的口袋。

這些現象不是偶然,而是數字時代的必然——在數字時代,資訊的流通使得規模效應大大增強(參與的人越多,每個人平均收益越高、平均成本越低),這意味著,壟斷代表著數字資源的集中,讓資訊傳遞和交易更加高效,所以說數字時代下各個行業的壟斷是一種必然,是提升整個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說,是“把蛋糕做大”的最佳方式。

然而,“蛋糕做得大”,並不意味著“蛋糕分配得好”,這也就帶來了諸多問題。

二、壟斷預期下,社會、使用者和創業者的窘境(www.jsunbit.com)

追尋著獲取壟斷利潤的目標,無數創業者跳入了各行各業的紅海中——從百團大戰到網約車大戰,再到共享單車大戰——歷史一遍遍重演,每個行業內的角鬥士,在資本鼓手的激勵下,用高額補貼、瘋狂推廣,企圖能夠快速佔領市場,獨享壟斷的紅利。誠然,每個行業最後都能有殺出重圍的巨頭誕生,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說,前期過度競爭帶來了資源浪費、社會秩序混亂,從共享單車大戰可見一斑;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巨頭最終靠規模效應獲得的收益,尤其是每個使用者貢獻的資料的價值,並沒有惠及每個人,反而都裝到了資本的口袋裡;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早期“從0到1”的過程變得極其艱難,使用者會提防著你變成壟斷的惡龍,同行看到預期的壟斷利潤會跳下來將藍海殺為紅海,最終創業者只能投靠資本或BAT巨頭的懷抱。

說到底,這些現象的出現還是在於人們渴望利用數字時代的規模效應“將蛋糕做大”,卻不知道該利用怎樣的工具制定更加合理的切分蛋糕的標準,使得社會分配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浪費和不公。

三、區塊鏈——“將蛋糕分好”的利器

有人指責區塊鏈技術“沒有創造新的價值”“只是財富的轉移”,沒錯,進一步而言,區塊鏈技術並不能像人工智慧一樣直接提升生產力,但是這並不代表它沒有價值。相反,歷史上每一次生產關係的革命都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和整個時代的發展。

——大航海時代的荷蘭,創造性地發明了“股份制”公司的思路,讓民間資本可以參與到航海探險中,一改只有王室參與的舊習,讓荷蘭一躍成為“海上馬車伕”;

——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透過用籬笆劃分草場的邊界,開啟了產權革命的程序,為資本主義的誕生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讓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改變了“大鍋飯”模式,讓中國人民脫貧致富,走入接下來四十年的盛世輝煌。

所以說,只有蛋糕分得好,才能讓大家在最開始有齊心協力將蛋糕做大的慾望。如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讓無數平民推起小推車跟隨參軍打仗;商業上,創業公司透過期權和股權,讓早期員工分享公司發展的紅利,這些都說明了生產關係的重要性。

那麼,在數字時代,我們為何認為需要區塊鏈來引領生產關係的變革呢?(www.jsunbit.com)

第一,數字資產(及無形資產)成為人們的重要財富之一,需要新的產權制度來界定邊界。

過去人們只注重有實體形式的物質財富的分配,誰家的地、誰家的牛,這些最容易理清產權的歸屬和界線;現在的人們注重賬面財富,債券、基金、股權,也有相應的法律條文規定;然而在數字時代,數字資產逐漸成為人們最重要的財富之一——你的行為資料、你的信用評價、你的人脈網路、你的智慧財產權——這些很難透過傳統方法來量化安排,而公開、可信、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恰恰適合數字資產確權,是時代的選擇。

舉個例子,我們在雜湊世界裡構建了一個與真實世界一樣的虛擬世界,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遊戲中土地的資產確權,無論是管理員還是其他玩家都無法更改土地的所有者資訊、影響其租金收益、干涉其土地交易,這就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遊戲運營商的黑箱操作模式,直接保證了產權的永久性及其獨一無二、自由交易的特性,更加公開公平。

第二,市場實體的邊界逐漸模糊,公司和使用者相融相生。

在數字時代和網際網路經濟中,傳統的“生產者-消費者”思維逐漸被淘汰。比如,滴滴的車主不是滴滴的員工,但是滴滴生態中最重要的部分;淘寶的商家雖然是淘寶平臺的客戶,但是也為淘寶貢獻著最多的利潤。

公司因為使用者的規模化而獲得利潤,使用者因為公司的平臺化而降低成本,二者相融相生,本應共同享受規模化“蛋糕做大”的收益,然而冷酷的現實讓我們頻頻看到使用者在幫助公司成為巨頭後就被扔在一邊的慘狀。究其原因,其根源在於,傳統期權股權的利益分享模式制度成本太高。試想,滴滴可以和自己的早期員工每人簽訂期權協議,但是能和2400萬車主一一簽訂嗎?成本太高,從執行上不現實,因此只能透過前期的補貼行為低效率地“預支讓渡”一部分收益給早期使用者。

而區塊鏈的token機制則更可行、更高效。透過token機制,讓去中心化技術主動約束平臺方的權利,並透過token升值將規模化帶來的收益分享給早期參與者,從而實現共同富裕。

四、區塊鏈時代的“免費邏輯”

透過上面的論述,我們發現區塊鏈作為數字時代生產關係的變革者,其背後的社會和經濟涵義是異常豐富的,也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數字時代,規模化是降低社會總成本、做大蛋糕的關鍵。實現規模化的根本方法就是用邊際收入=邊際成本的“免費邏輯”進行產品的大範圍快速推廣,產生裂變效果,形成規模化後再獲得應有利潤,這樣最符合經濟學原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軟體的“免費邏輯”是讓使用者下載安裝不收費,這是因為使用者下載軟體對於企業來說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邊際收入也就是定價應該也設定為零,這樣最有助於推廣,例如360的防毒軟體免費戰略、騰訊QQ的免費戰略都證明該戰略的成功。

類似地,大部分網際網路硬體的營銷策略是讓使用者只支付生產硬體成本的價錢(而不是將其免費送給使用者),這也符合我們所說的邊際收入=邊際成本的“免費邏輯”。

而在區塊鏈時代,token投放的“免費邏輯”是什麼呢?我們意外地發現token投放的邊際成本竟然為負!也就是說企業把token送給你,企業反而還應該向你付錢!這是什麼道理呢?根源在於token作為未來平臺的權證,可以有效幫助企業聚集社羣,讓使用者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投資消費者”,讓使用者從單純的“口碑傳播”,轉變為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推廣傳播,從而加速生態化平臺的形成,來讓眾多使用者瞭解並參與進來。這,才是區塊鏈時代的“免費邏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