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11月,Uniswap官方就暫停了用流動性挖礦產出UNI的方式。然而,市面上一個叫UmiToken的錢包裡,仍然允許質押USDT,獲得UNI代幣收益,年化收益率達60%。而想要參與,需要先向繳納500 USDT,作為挖礦啟用費。
UmiToken號稱是基於加密貨幣冷錢包的流動性挖礦平臺,為普通投資者提供DeFi投資入口,由專業團隊幫助使用者管理資產,至於團隊成員是誰,並未明確公開。
有安全審計團隊透過使用者提供的充值地址發現,使用者充值的「門票錢」和用於質押的USDT都會進入到普通的地址中,質押資金歸集後劃轉到了UniswapV2資金池中,以LP的方式做流動性。分發給使用者的UNI也來自一個普通地址,但這些UNI的來源不明。
本質上,UmiToken是一個以錢包形式包裝的中心化加密資產管理平臺,以收費的形式代使用者挖礦,但客戶端顯示的收益率遠高於在Uniswap上質押交易對所得UNI手續費收益率。由於平臺團隊成員資訊不明,執行方式中心化,業內人士提醒,這樣的資管平臺存在多重風險。
參與流動性挖礦需要支付500USDT「門票」
3月25日,UNI從35美元跌到28美元后,一個彙集了200名UNI「礦工」的社群裡,使用者彼此安慰,「手裡有現貨,跌了不怕,會回來,跌了我們挖的個數增加了。」
他們正在透過一個叫UmiToken的錢包,質押USDT參與挖礦,挖出的收益是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的治理代幣UNI。
UmiToken錢包號稱是基於加密貨幣冷錢包的流動性挖礦平臺,旨在為普通投資者提供參與DeFi投資,讓使用者一鍵輕鬆託管,使用者充值的本金可以隨時贖回,收益則要在申請贖回後一天到賬,錢包由「比特幣和萊特幣社羣發起人」打造。
與市面上的去中心化資管應用不同,在UmiToken上參與挖礦是有門檻的——使用者完成註冊後,必須往錢包提供的一個所謂「合約地址」充值500 USDT,才能「啟用」挖礦賬戶,然後使用者才可將自己的USDT充值至錢包提供的另一個地址參與挖礦。
也就是說,想要利用UmiToken參與流動性挖礦,得先交500 USDT的「門票」。按照該錢包的規則,使用者如果贖回資金不再挖礦,這個門票錢是不退的。
「要挖礦需要另外投錢,」UmiToken使用者曹蔚寧(化名)證實了「門票」規則的存在,他在1個月前入場,投入了8萬美元參與,據其提供的截圖顯示,目前他已獲得211個UNI收益,按照30美元價格折算,價值約6000美元。他說,他參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UmiToken安全,但又表示,「我也不太懂,看好就幹」。
UmiToken首頁顯示,該錢包提供的挖礦專案是以太坊鏈上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目前有且僅有這一個專案,年化收益率可達60%。
官方宣稱,使用者在UmiToken錢包參與挖礦的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錢包方為Uniswap提供流動性獲得的UNI代幣,另一部分是前期社羣發展時,新成員加入後加權的平均收益,即老使用者邀請新使用者參與,被邀請者獲得的部分收益也會分給邀請者。
使用者趙晉(化名)在投入1600 USDT挖出4個UNI後,決定退出,哪怕損失了500 USDT的「門票錢」,他也決意不再參與。原因之一是他在挖礦的過程中偶然得知,Uniswap早已經停止了UNI的挖礦產出,「這個錢包給分使用者的UNI哪來的呢?」他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的確,去年11月17日,Uniswap官方經過社羣投票,停止了UNI代幣的流動性挖礦,目前僅有一些UNI代幣的流動性池可向流通性提供者分發手續費獎勵,但這個收益率相比此前的流動性挖礦低得多。
此外,趙晉發現,UmiToken平臺使用者集中的一個社交群裡,經常有不懂加密資產、流動性挖礦的人在諮詢,「有些看上去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
趙晉僅挖出了4個UNI,按照UmiToken錢包的規則,他未達到最低提現額即5 UNI,因此收益無法提取。白扔了500 USDT的啟用費後,他毅然退出了UmiToken的挖礦服務。
Uniswap停礦 錢包何來UNI分發使用者?
Uniswap已經停礦了,UmiToken分給使用者的UNI何來?
這是趙晉心裡的關鍵疑點。他說,曾見有其他人在社群裡問過這個問題,社羣裡有人回答,UmiToken開發團隊跟Uniswap開發團隊有合作,從Uniswap官方拿到的額度。
這樣的答案更讓趙晉覺得不靠譜,「這種靠關係拿額度根本就不符合Uniswap公開的UNI代幣分配規則。」
Uniswap官方資料顯示,UNI總量10億枚,60%分給社羣;團隊成員和未來員工擁有約21.266%的份額,分4年解鎖;早期風險投資人和顧問分別有18.044%和0.69%的份額,同樣分4年解鎖。
UNI分配細緻
去年9月,該DEX以空投的形式為老使用者釋放了1.5億UNI,已經佔了社羣部分15%,剩餘的45%由4個資金池透過使用者貢獻流動性的方式產出(即流動性挖礦),這樣的產出方式在去年11月停止。
不過,「老礦工」曹蔚寧認為,Uniswap只是有幾個礦池不能挖了,但它裡面有上千個礦池,「早啟用早拿收益,再說了,還有手續費可以賺。」
但對Uniswap流動性挖礦收益和LP手續費收益的區別,曹蔚寧似乎並不太明確。
的確,UNI的產出停止了,使用者仍然可能獲得以UNI表現的手續費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手續費部分的UNI收益率在Uniswap中十分低。
在Uniswap上,使用者以LP身份拿到的手續費交易量、幣價的變化而變化。3月25日,Uniswap的LP手續費收益最高的ETH-UNI交易池裡裡,資產價值1.8億美元,24小時手續費收益約為11.04萬美元,摺合年化收益約為22%。
按UmiToken所說,使用者的UNI收益部分來自錢包方為Uniswap提供的流動性收益,那麼,錢包方是Uniswap的LP,在UNI停礦後,僅能獲得UNI手續費收益,而Uniswap給到LP的手續費收益年化最高僅為22%,遠遠達不到UmiToken客戶端顯示的年化60%。
此外,UmiToken是否全部將使用者質押的USDT放到了Uniswap中參與挖礦也是一個疑問。此前流動性挖礦爆火後,外界曾質疑一些中心化的交易所在未經使用者授權後,將使用者資產拿去參與DeFi的流動性挖礦。
後來,業內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為避免使用者擔憂,在上線了DeFi代挖服務後,採用了更通行的辦法,即在產品中明確可支援的DeFi挖礦應用以及相關資金池的收益率後,獲得使用者線上授權才提供服務。
UmiToken也是在使用者交了500 USDT的門票後,提供了使用者授權挖礦的頁面。
安全審計機構Peckshield派盾根據使用者提供的質押USDT的地址核查發現,該使用者轉入UmiToken的資產,的確是轉移到UniswapV2池提供流動性了。不過,先是被彙集到一個以0xdac開頭的普通地址上,這個地址再將使用者資產轉移到UniswapV2池提供流動性。獎勵的UNI收益歸結到了0x2F5開頭的地址。
派盾表示,目前該錢包仍能正常將UNI返給使用者,未發現異常,不過這些UNI到底是否全部來自在Uniswap上做LP,還是透過其他交易所購買,暫不清楚。
蜂巢財經就UNI的來源向UmiToken提供的官方郵箱聯絡團隊發問,對方未予回覆。
警惕中心化資管平臺暴雷風險
一個事實是,UmiToken將使用者資產彙集到一起,再轉入Uniswap提供流動性,然後將收益彙集到一個地址,分發給使用者,這樣的運作方式其實是中心化資產管理平臺的慣常操作模式。
UmiToken與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DeFi代挖服務基本相同,可以節省鏈上操作的手續費。但區別是,UmiToken要收500 USDT的門票錢。
事實上,去中心化協議DeFi的誕生,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中心化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資產保管安全性等問題,讓使用者可以自管資產,自主選擇交易、借貸、投資等金融服務,降低中心化平臺因倒閉、跑路等風險造成非使用者原因的虧損。
派盾也提示,在UmiToken這類中心化資產管理和投資平臺上,使用者將資產轉移到平臺後,無法掌握自己的資產流向。一旦中心化平臺出現跑路,或平臺將使用者資產轉移到其他地方等風險,使用者的資產便難以追回。
業內一家去中心化資管服務商提示,一個平臺如果單純將資金轉移到Uniswap做LP,實際收益遠低於許諾給使用者的年化率,這種狀況不可能長時間維持,因為平臺大概率會處於持續虧損中,不排除後續用新使用者的資產去支付早期使用者的收益,如果一旦發生擠兌,平臺便無法提供足額的資產兌付給使用者。
加密資產市場類似的暴雷事件已經數不勝數,Plustoken最為臭名昭著,這也是一個以加密資產投資平臺包裝的專案,最終關停跑路。Plustoken案以數字貨幣傳銷案被中國公檢法部門定性,參與者們過百億資產打了水漂。
去年11月, Plustoken團隊陳波、丁贊清、彭一軒等14名被告人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二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判決書顯示,PlusToken平臺沒有任何實際經營活動,以網際網路為媒介在我國及韓國、日本等國傳播。該平臺以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為名,對外宣稱擁有「智慧狗搬磚」功能(即同時在不同交易所進行套利交易,賺取差價),實際並不具備該功能。
PlusToken也曾要求參加者透過上線的推薦取得該平臺會員賬號,並繳納價值500美元以上的數字貨幣作為門檻費才能開啟「智慧狗」,獲得收益。
UmiToken本質上是一箇中心化的託管平臺,在Uniswap停礦後,依然宣稱可以提供給使用者60% 的年化收益率,且參與者需要「門票」。在安全審計團隊和DeFi玩家看來,這樣的運作方式存在風險,需要參與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