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在區塊鏈創業浪潮下少走彎路?

買賣虛擬貨幣

我是一個加密貨幣行業的風險投資者。這意味著,我每天都要和加密貨幣行業的企業家們見面會談,聽著他們的推銷,然後對這些產品進行評估。在這個行業工作,你首先會意識到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在即興發揮。(我是這樣的,但我認為那些創業者更是如此。)

與大多數行業相比,加密貨幣技術幾乎在以光速發展。但是,我們在這個行業裡所做的工作,至今還沒有一個好的藍圖作為參考。我們不知道這個市場會有多大,不知道如何對這個行業裡的公司進行評估,不知道應該關注哪些度量指標,甚至也不清楚這些產品是否真的有價值。除了比特幣(Bitcoin),此外沒有任何 IPO 或經過充分驗證的成功案例。於是,這就要創始人和投資者自己去弄清楚,摸著石頭過河。這樣的必然結果是,在加密貨幣這個行業中出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公司,我想這點你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

所以,我決定為建立一家加密貨幣創業公司來寫下這個指南。我曾在一家加密貨幣創業公司工作過,還與別人共同創立了一家加密貨幣創業公司,但本文中我的大部分建議都來自於對該領域中許多比我更成功的創業者的觀察。當然,這不會是一個詳盡的指南,任何文件都不應該作為一錘定音地決定是否建立一家公司的依據,但請把本文當作一位風險投資者考察一家創業公司的發展軌跡時的參考大綱。

下面讓我們從頭開始說起。

如果你想建立一家加密貨幣公司

在你繼續往下讀之前,請首先問問你自己:你對加密貨幣的瞭解是否足以建立一家加密貨幣公司?

當我想嘗試自己第一個加密貨幣創業想法時,那時我對整個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瞭解真是少得令人尷尬。我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意識到,我實際上知之甚少,而我最初的創業想法是多麼糟糕!

如果你對加密貨幣的技術、文化、產品和這個行業的歷史並不是很熟悉,那麼你應該先花點時間學習一下,而 最快的學習方法是加入另一家加密貨幣創業公司。 在任何行業中,在實際戰場上操練永遠是最好的教育。這也正是我所做的事情,我當時加入了一家叫 21 的創業公司,現在這家公司叫 Earn.com。

在學習階段,請如飢似渴地去閱讀、參加各種技術會晤、閱讀時事通訊、盡情擺弄各種科技,讓自己充分地沉浸在技術社羣中。

假設你現在已經非常熟悉這個行業,你明白加密貨幣是怎麼一回事。但在開始加密貨幣創業之前還有第二個考慮:你自己是技術人員嗎?

如果你自己並非技術人員,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想建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你需要一個技術合作夥伴來共同創業。因為和加密貨幣打交道還是需要深厚的技術功底,而且一個單打獨鬥的非技術背景創業者很少能贏得投資。當然,找到合夥人的最好方法也是尋找在另一家創業公司共同工作過的夥伴。幸運的是,之前為了深入學習你已經這麼做了。

至於組建一個團隊,最好的團隊是由朋友或以前一起工作過的同事組成。記住,所有公司失敗的第一大原因就是聯合創始人之間的決裂。如果你和合夥人之間沒有建立起足夠的信任,你們就不太可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團隊,並最終創立一個偉大的企業。

也沒有必要一步跨太大,直接創辦一家公司!還沒為公司級別的承諾做好準備之前,不要輕易使之公司化。更合情合理的安排是,首先從一個小專案或諮詢工作開始和你的合夥人一起磨合。在追逐更大的目標之前,這將幫助你們弄清楚彼此的合作契合程度,以及你們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最後,你應該問自己的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創辦這家創業公司? 為了賺錢?名聲?還是因為這個世界確實需要你想建造的東西,而你是唯一能建造這些東西的人?

這裡我想給聰明人一個忠告,很少有創業公司將賺錢為自身創業主要的驅動力。 我也不懂這是為什麼,但賺錢這個目的似乎並不能激發出人們最大的潛力。另一方面,那些在困境中堅強生存下來的幸運兒往往是那些由改變世界的強烈願望所驅動的創業公司。

請務必記住這一點。

(注意:本文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屬於是標準的創業建議,如果這些知識對你來說比較陌生,你就應該先去看看 YC 創業學校 這樣的課程。)

但假設你現在已經確信自己已經準備好建立一個加密貨幣創業公司了。那麼現在就該進入構思階段了。

為什麼還需要“構思階段”?我都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

不是這樣的,你還需要對很多想法進行研討,因為你的第一個想法(很抱歉這樣打擊你)可能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第一個想法”都是有問題的。在這個行業裡,找到好點子通常都需要很長時間。

區塊鏈既錯綜複雜又令人困惑,遍佈各種知識性的焦油坑陷阱。而且,區塊鏈是完全開放的平臺,這就意味著世界上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推出一款與你競爭的加密貨幣產品。同時也意味著,大多數簡單易行的好主意已經被別人嘗試過了。如果你有了一個點子,很有可能的情況是,它之前就已經被別人實現了,或者它甚至是一個不值得嘗試的非常糟糕的點子。

真正的好主意總是鳳毛麟角。要得到一個真正的好想法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提煉和打磨。

構思想法

矽谷有句眾所周知的格言:“想法並不重要,執行才是一切。” 如同大多數創業相關建議一樣,這是一個挺棒的建議,並不是因為它的真實性,而是因為它對創業者確實有用。

在現實中,想法顯然也很重要。一個壞點子,不管執行得多好,也只會白白浪費你的時光。

那麼怎樣才能發掘出一個好主意呢?最好的方法是深入研究你要進軍的領域。Balaji Srinivasan 將擺在創業者面前的鳥瞰檢視描述為 “想法迷宮”。

“因此,一個好的創業者能夠預測哪些道路會發現寶藏,而哪些道路會通向死亡。而一個糟糕的創業者只是匆匆地跑到迷宮入口,只知道這是一座“電影 / 音樂 / 檔案共享 /P2P”或“圖片共享”的迷宮,卻並不瞭解這個行業的歷史,以及還有其他哪些玩家(公司)也在這座迷宮中,過去有過多少傷亡例項,有哪些技術可能在迷宮中幫助你移動牆壁並改變假設。”

所以我建議 你首先得成為這一行業“想法迷宮”的專家。 有興趣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DEX)嗎?還是一項放貸業務?做一個莊家公司?還是實現一個新的第二層機制?在你進軍這個領域之前,這個行業已經有一段豐富的歷史,所以你應該去研究一下想法迷宮中的其他玩家,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已經出局的,從而瞭解這個迷宮的整體佈局。比如,這些企業如何賺錢?誰是他們的客戶?它們之間的業務區分度是什麼?他們釋出了什麼產品特性讓他們獲得了成功?

資料來源:Balaji Srinivasan

將想法迷宮視覺化。 一個好主意不僅僅是讓你進入迷宮的一句話。它是一系列小幅度的調整,定義了穿越迷宮的路徑,並解釋了為什麼這個特定的組合在這個迷宮裡能行得通,而其他附近的道路卻只能通向失敗。請注意,這需要非常詳盡地瞭解自己當前的和潛在的未來競爭對手,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競爭對手,請再仔細思考一番,直到找到最明顯的毗鄰市場。這項工作至關重要,就像 Larry Ellison 所說的,“請仔細選擇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你和他們會有很多相似之處。”

如果你甚至都不知道該去探索哪座迷宮,我建議你先做做這個練習:你認為加密貨幣的格局從現在起兩年後將會發生哪些改變?不要再構建另一個新的第二層機制或另一個智慧合約平臺了,因為人們在幾年前就意識到這些問題,而現在他們已經往前走得很遠了。你在這場比賽中已經算是遲到了。所以你需要考慮的是,當你的產品最終成熟時,在未來什麼會變得更有價值。這需要對加密貨幣的未來如何發展有一些遠見和信念。

到未來那個時候,驅動你的新產品需求的世界和現在相比有什麼不同?也許是我們將擁有更高吞吐量的第一層機制,也許是更多的現實世界資產將被虛擬代幣化,也許是更成熟的互操作性,總而言之,不管新的東西是什麼,你必須展望未來並預測市場需要什麼。

另一方面,我們很確定有些想法迷宮裡只包含死衚衕,而任何進入這些領域的企業家都註定失敗。

以下是一些在首次代幣發行(ICO)熱潮中獲得投資的創意,但在今天,其中大部分都無法再獲得投資青睞。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如今這些創意仍然作為快取四處漂浮。以下是在我看來的不可取的一些創意方向(如果你構思的點子也在其中,我很樂意讓你證明我是錯誤的):

  • 一種新的法定支撐的穩定幣。 除非你是 Facebook 或 JP 摩根(JP Morgan)這樣的巨頭,否則在這一創意領域上,已經有太多穩定幣產品了,你不太可能佔據競爭力或體現差異化優勢。即使 Tether 幣宣告破產了,也會有一大批由法定支援、且廣泛流通的穩定幣時刻準備好馬上就取而代之。

  • 一種與另一主流設計略有不同的去中心化的穩定幣。 例如加密貨幣抵押、演算法等。在這個領域中,現在才從零開始創業已經太遲了,市場上已經有多種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存在,也沒有顯示出這個市場有足夠的需求來容許其他競爭者的加入。散戶投資者已經表明,他們並不太在意各種穩定幣在設計上的區分度,原因顯而易見,在投資者心目中,不管設計成什麼樣它們的價格都應該是一樣的。

  • “號稱比特幣終結者的貨幣。“ 很抱歉,但事實是比特幣(Bitcoint)已經幹掉了所有號稱“比特幣終結者”的其他選手。比特幣做到勝者為王的原因其實與技術並不相關,所以想要在技術的基礎上與比特幣一決高下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 而另一方面“以太坊終結者”的視窗也正在迅速關閉。一般來說,我認為這種專案已經不值得投資了。在未來兩年內,已經有大約 10 個專案正在籌備中,除非你有強大的分銷渠道優勢,否則你已經出現得太遲而無法擠上正規戰場了。

  • 為 X 行業打造的區塊鏈。 這個 X 可以是廣告、石油、天然氣、香蕉,等等。這與之前的“X 的社交網路”或“X 的優步”的模式基本類似,幾乎所有這些生造出來的概念都是不必要的,而且也無法成功地解決他們號稱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如果你試圖為這個微型經濟透過新增一種支付代幣來實現賺錢獲利的話。

讓我來為你們放大一下這種直覺,因為確實很多想要創業的人點子都和這個類似。

區塊鏈最初是為了解決去中心化貨幣的問題而發明的。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最初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被推廣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協調性問題。

而到目前為止,這一觀點還沒看到什麼曙光。我們還沒有看到區塊鏈在貨幣和產權之外的任何領域真正發揮作用。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場意外,也不認為這只是時間尚早的問題。更確切地說,似乎只有極少數具有特定的形式的協調性問題能用技術去單獨解決。

當你看到一個支離破碎的生態系統,置身其中的各位參與者互相併不合作,你這時可能就會想:“嘿,我打賭區塊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看過成百上千的創業公司遊說投資的演講,他們都在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在對這些方案進行足夠深入的研究之後,通常的結果是,僅僅使用區塊鏈並不能解決問題。這些創業公司往往沒有充分地去理解為什麼那些領域內的參與者不合作(通常而言,是因為占主導地位的市場參與者透過拒絕合作而獲得優勢)。

另外,許多“為 X 行業打造的區塊鏈”所玩的遊戲實際上只是讓每個人都遵循一個通用的資料標準。遺憾的是,這實際上與區塊鏈的獨特屬性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由於其他原因也很難做到用區塊鏈解決這些行業的實際問題。

資料來源:xkcd

”標準“的數量是如何增長的:許多期待“一統江湖”的嘗試不過是又創造了一種新標準。

  • 天然全球流通,無需許可,可程式設計的虛擬貨幣和財產 確實是個新概念。它們也是我們創造出區塊鏈的第一個實際應用。然而到目前為止,它們似乎也是我們使用這項技術所能做的唯一一件從根本上來說稱得上新穎的事情。所以我還是鼓勵你朝這個方向去尋找你的創業點,因為我相信這個行業的大部分創新仍將建立在這個方向上。

至於為還不存在的客戶構建全新的產品,這種景象倒是隨處可見。但是,為還不存在的客戶開發一款產品真的很難。這就像在 iPhone 被髮明之前就試圖開發 iOS 應用程式一樣。

  • 同時我建議創業也不要延伸到為財富 100 強打造區域鏈產品的領域。 他們現在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是的,我知道他們說他們在搞區塊鏈,但他們沒有真的在用這種技術,他們只是讓自己的創新部門負責玩一玩概念驗證罷了。這就類似於 2004 年的雲端計算概念,因此,儘管現在區塊鏈是一個讓企業創新人員興奮的時髦詞彙,但對於決策者來說,真正去實施他們的基礎設施轉換如今還為時過早。所以現在創業請跳過這些大公司,期待他們從現在開始 5-10 年後才真正開始使用區塊鏈。(注:如果你是一家財富 100 強企業,且現在正在實際生產中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使用區塊鏈,我非常樂意聽聽你們的做法。)

你可能會反駁:但是加密貨幣是如此新的概念!它將改變世界!這會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貨幣的制度將完全改變!那就是我的客戶來源所在!

這確實沒錯。但是今天所有偉大的加密貨幣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產品,而這些產品至少現在是有客戶需求的。而這些客戶可能只是一個小群體:解密高手、以太坊炒幣者、加密貨幣交易者等等。但不要落入為根本不存在的客戶群體開發產品的陷阱。

押注未來趨勢的最佳方式是為一個你認為會日益增長的小客戶群開發產品。 不要自己假想一個還不存在的客戶群,並試圖想象他們未來的偏好。這樣你最終會因為沒有客戶而失敗,沒有使用者反饋,也根本不知道你是否取得了進展。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這簡直就是煉獄模式。

為那些在加密貨幣行業頗具影響力的人打造產品,是另一個常見的加密貨幣創業陷阱。 確實在大多數行業中,如果你開發出了一款圈內有影響力的人會喜歡的產品,通常就會有數百萬其他客戶追隨。但加密貨幣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圈子,在加密貨幣客戶群體中,那些有影響的人的偏好常常並不具有代表性。

加密貨幣使用者同心圓

以上數字只是非常粗略的近似值。

如果拋開那些有影響力的人群,你可能會假設大多數加密貨幣消費者都是偏執的解密高手,他們有自己的完整節點進行解密運算,從不把自己的貨幣放在交易所。而實際上,這也只描述了一小部分加密貨幣使用者。大多數加密貨幣使用者把他們的貨幣存放在交易所,且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命令列,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奧地利經濟學派。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賺錢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而不是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

  • 在對加密貨幣友好的監管管轄區進行創業。 如果你正在構建的產品可能和棘手的法規有所牴觸(在這一點上,加密貨幣的確處於荊棘叢生的環境中),你的公司建立在哪個管轄區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面向全球的產品,這意味著香港、新加坡和瑞士可能是建立加密貨幣創業公司的絕佳地點。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選擇在紐約建立一家加密貨幣公司,你支付過高的員工工資和場所租金,換來的卻是監管機構不斷地上門來找你的麻煩。

這也並不意味著紐約就沒有成功的公司,但你應該綜合地權衡利弊。如果你正在做的業務與交易領域相關,比如 DeFi(去中心化金融),或者正試圖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公司(諸多加密貨幣公司都嘗試這樣),請再三考慮你的監管策略。雖然大多數企業家傾向於在這一點上遮遮掩掩,但從一開始就選定一個合適的管轄地域是和公司未來息息相關的最關鍵的決定之一。

也就是說,不要畏懼監管!或許監管一開始是一種障礙,但在你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後,它也可以成為一條強有力的護城河。另一方面,在你還沒有業務可談之前,你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聘請律師上。

一旦你覺得你的想法已經被很好地研討過了,你就應該把這個想法充實成一個更綜合的計劃。關於這點,Slava Akhmechet 有一個很棒的 20 條清單,你應該參考這個清單仔細檢查你的創業想法。

驗證想法

對於自己在做什麼,你現在已經有大概輪廓了。所以,是時候驗證這個想法了。你可以參加本地的相關聚會,去參加駭客馬拉松與其他企業家交流,把你的想法告訴每個聰明的人,並得到他們的反饋。在這個階段 過於保護自己的想法 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請為之做一個原型驗證。 你可以在網上或駭客馬拉松上秀出來。你可以讓人們為你的想法感到興奮。許多最偉大的加密貨幣專案都是這樣構建的,比如 InstaDapp最初就是在一場駭客馬拉松中誕生的(它最初叫 CryptoPay),而 BitMEX 在籌集到外部投資之前就啟動了迷你的“alpha”交易平臺。

請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和你的使用者交流,找到他們的痛點,他們正在使用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的不足之處。透過前面的步驟,現在你應該知道你的實際客戶是誰了吧。他們是投機者嗎?交易者?DeFi 使用者?交易所?

如果你所工作的專案更像是基礎科學,比如研究深奧的技術,一個新的區塊鏈等,那麼就會更難獲取來自使用者的驗證。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和許多可能想要在你所研究的東西上構建其他產品的技術人員和專案進行交流。在這個階段,設計反饋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架構和實現能力。

籌錢 !(或者不籌錢)

讓我們假設你已經完成了想法驗證,現在你有信心把它變成一項商業。

下一個問題是:我需要籌集資金嗎?很多時候,答案是:絕對不要! 如果你要創立的商業不是資本密集型的,或者以低廉的成本就能實現原型並開始創業,那麼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籌集資金。CoinMarketCap 是當前最大的加密貨幣價格聚合網站,而它最初 只是一名工程師的業餘專案,當時他在紐約一家企業軟體公司全職工作,所以這個專案一開始並沒有傳統的風險投資。而現在在加密貨幣行業中,它是最大的廣告驅動的商業之一。

但許多公司都是資本密集型商業(或者只是需要加快發展步伐以擊敗競爭對手),需要籌集風險資本。如果你的商業也是這樣,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你需要做些什麼來籌集資金。

首先,你需要為籌錢準備一套演講稿。 如果你在做一些技術性的工作,還需要準備一份白皮書。(為什麼是白皮書?主要是因為加密貨幣行業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模式有狂熱的追捧。雖然這很傻,但最好還是遵循行業規範。)

你的這套演講稿很重要。它需要充分展現你的專案實際做了什麼(你會驚訝地發現很少有人能以清楚明瞭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它還需要展現你的專案是如何運作的。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我能輕易指出你沒有提及的任何明顯的弱點、缺陷或疏忽,那我就無法相信你對自己的系統有深思熟慮。

你的演講稿還應該描述你的經濟狀況,以及為什麼你的貨幣 / 私募股權能夠保值。考慮到現在是 2019 年,你至少還需要制定一個合理的上市策略。此時已經不是那種“只要創業,風投就會來”的大好時光了,因為你將與成千上萬的加密貨幣專案競爭。

你還應該從這時開始考慮估值。雖然這並不需要出現在你的演講稿中,但是你應該考慮和投資者對話開始時,你將如何為你的公司定價。在早期階段交易中,這通常是透過比較來完成的。看一看那些在同一領域、質量相似、在同一市場週期內推出的專案,它們是如何估值的?和一個在 2017 年籌集資金的專案作比較對你沒有任何好處,畢竟那時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沒有人會給你的公司與當時相同的估值。

如果你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種演講稿,可以參考 Airbnb 的宣傳演講稿結構,遵循這樣的結構不至於犯太大的錯誤。

現在你已經有了一套演講稿,需要去見真正的風險投資者發表你的演講了。

你如何能站到風險投資者面前開始你的演講呢?答案通常是透過他們的社交圈,這就意味著你需要他人的推薦。這一般可以透過另一個風險投資者的推薦,或者在理想情況下,透過他們合作過的企業家的推薦。這就是為什麼一再強調之前你做的大量社交活動會帶來莫大好處。

不要指望在會議上沒有社交熱身就能和風投搭上話,也不要使用 LinkedIn 來找風投。老實說,我不知道是否會有風投僅透過電子郵件的冰冷聯絡就決定投資這個領域的,除非他已經對這個專案很熟悉了。因為加密貨幣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我們從世界各地隨機地收到了如此之多送上門的演講稿,但其中許多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局,所以我們根本不可能在郵件閱讀上放太多注意力。幾乎矽谷的每一家風投公司都會告訴你:要找靠譜的推薦人,才能贏得潛在投資人關注,而一份熱情生動的介紹,非常有助於你拿下投資,對加密貨幣領域的風投來說更是如此。

但如果你是被人推薦來見風投的,你通常就會繞開許多幹擾。當然,恰當的語言藝術也可以讓你的介紹變得熱情生動。

最後,一旦開始募資,你需要為你的募資設定一個明確的最後時間期限,既要建立緊迫感,又要表明你的嚴肅性(這還因為,風投們都很忙,如果你不主動抓緊時間,他們經常會把你的募資提案放一旁緩一緩)。你設定一個最後期限的另一個原因是,整個籌資的事情真的很浪費你作為公司創始人的時間。你想要讓籌資儘快完成,不會擋道,然後回去安心打造你的事業。

那麼 你應該從誰那裡籌集資金呢? 首先,你要考慮你資金募集的階段。你要確保你正在籌集的資金與你演講稿中談論的經費保持一致。a16z Crypto 和 Paradigm 都是令人驚歎的加密貨幣風投公司,但它們的投資一般都只針對大型的、已處於創業後期的公司,所以這兩家通常只開出大額支票——不到 50 萬美元的“前種子輪”交易根本不值得它們花時間,因為這個投資額只佔其總投資組合不到 0.2% 的比例。但像我們這樣規模較小的投資公司非常樂意開出 25 萬至 50 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些活躍的天使投資者和家族財團,他們樂於在更早的階段進行投資。

總是值得對你的投資者們進行一番調查,可以透過曾與他們共事過的其他企業家聊天,從側面增進了解。尤其是在加密貨幣技術中,別不加判斷地從任何願意向你扔錢的人那裡拿錢,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加密貨幣這樣一個不透明的行業,“聰明的錢”和“愚蠢的錢”之間的差距非常顯著。這個領域有許多可怕的故事,投資者一腳踢開創始人、起訴公司或阻礙後續融資的。你希望自己的投資者真正瞭解你在做什麼,並與你在長期合作中步調一致。

也就是說,創業者通常認為籌資只是一個評級問題。你,作為一個企業家,會收到一個來自向你投資的風投公司關於排名的評級。但這種思考方式是錯誤的。籌集資金不僅是一個公司的評級問題,也是一個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匹配問題。 風投會根據他們的投資組合的需求來與你的公司進行匹配。如果他們在貨幣交易中心方面已經有大量投資,或者他們對 DeFi 方面有較強興趣,或者他們沒有足夠投資放在智慧合同平臺方向上,這些因素往往會決定你是否更適合一家或另一家風險投資。還有可能的是,如果他們對你比較瞭解,他們對你投資的可能性會比投資與他們關係較弱的其他企業家(或者他們只是不想與他們合作!)更大。

所以,請與很多投資者都談談。明智的做法是,不要過度最佳化估值,尤其是在早期階段。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出自一個投資者的私心,但你會一遍又一遍地聽到這句話。在早期,估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為公司設定良好的增長軌跡,不要向投資者過度融資或過度承諾。如果你成功了,你將在以後階段掙到更大一部分錢,而不是透過你早期的資金籌集賺錢。

這貌似是違背直覺的,所以值得進一步說明:籌集太多的資金通常會為公司招來毀滅。 我們都知道,那些 ICO(首次代幣發行)的大型專案一開始過度融資,現在卻枯坐等待機會,不知道懷揣千萬美元的資金如何進行迭代開發,於是就困在已變得毫無意義的商業計劃之中。當然,你籌集到的所有資金並不是一種變現輸出——它不會直接進入你的銀行賬戶。這些資金會放在你公司的金庫裡,試圖以某種方式來幫助你建立業務。當沒有明確的前進道路時,公司往往會停滯不前,並陷入政治和內訌。這不是一個你想要的結局。

如果你正在進行股權融資,你的交易機制應該類似於標準的創業公司融資(如果你想深入瞭解,我推薦 《風險交易》 這本書)。但如果籌資是以虛擬代幣的形式,則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劇本。

虛擬代幣交易結構

當涉及到虛擬代幣時,加密貨幣公司的結構就已經帶來很多麻煩。一般來說,如今代幣股權效益(例如,公司的股東將自動獲得公司創造出的代幣)比未來代幣簡單協議(SAFT)更受青睞。但大多數優秀的加密貨幣投資者一般會在股權或代幣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進行投資交易。請與你的投資者和法律顧問就這個問題進行商議。

你需要仔細考慮代幣的分配方式。 一些粗略的經驗法則是,對於產出的代幣量,你不應該分給自己團隊超過 15-20%,也不應該分給投資者超過 30%。如果風投持有的資產超過這個份額,你的代幣就有可能完全變成“風投幣”。你會更希望這些產出的代幣能更廣泛地流通出去。

另一方面,一些虛擬代幣的創始人出售的代幣太少。透過以儘可能高的估值出售一小部分代幣,他們希望藉此最大化自己的所有權,並在賬面上賺一大筆錢。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請跟我一起念這句話:代幣並不是真正的股權。

代幣分發的要點是儘可能廣泛地讓代幣流通起來。為什麼?因為虛擬代幣本就應該是全球性的、去中心化的、像真實貨幣一樣被使用的。換句話說,代幣之所以有價值主要就是因為它是分佈流通的。擁有一家公司 80% 的股份會讓你成為一個精明的公司持有者,但是一種代幣自擁 80% 只會讓該代幣在市場上變得一文不值。你應該對對外發行代幣感到興奮,因為這會讓你放在代幣上的賭注變得更有價值。

你應該成立基金會嗎?你應該在哪裡成立這個基金會呢?而且基金會和公司之間又應該如何安排協調呢?

儘管我很想為這些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但事實是沒有人真正有明確答案,而且目前還沒有所謂的最佳實踐。簡而言之,現在斷定某種模型進展順利還為時過早,而我們已經看到幾乎所有的相關商業模型都在走下坡路。幾乎所有的事情正在展現其真正面貌,我的猜測是,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情況還將繼續演變。你如今最好的選擇可能是去和你的投資者、你信任的企業家談談,並擬定一個你願意押注的好方法。

進入市場

正式進入市場,分銷你的產品,指的是同樣一件事情,卻有很多不同的術語描述。這是加密貨幣行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你將如何吸引你的初始使用者?你可以使用什麼分銷渠道?你會使用什麼樣的病毒式營銷或推薦營銷計劃來吸引新使用者呢?你希望你的客戶獲取成本(CAC)是多少?在這種 CAC 下你會獲得多少回報?你應該有一個比“透過有影響力的人來推廣”或“做市場營銷”更具體的計劃。要想在 2019 年取得成功,你需要一些創造力。

如果你正在創造一種代幣,你還需要考慮如何在發行前的投資者之外對代幣總量進行分配。遺憾的是,這裡也無法給出簡單的答案。

ICO(首次代幣發行)曾經是行業標準,但是現在使用這種自行發行代幣的方式卻越來越不常見了。比如,CoinList 平臺可以讓你接觸到可信任的投資者,但其中許多人只是想要玩一玩你的代幣,而且其中還有很多與風險投資交叉的部分。Coinbase 的 Earn 專案允許你向 Coinbase 使用者分銷代幣,同時向他們宣傳你的產品,但是它並不是一種交鑰託管發行。根據交易平臺不同,IEO(首次交易平臺發行)可能製造的聲勢並不浩大,但它允許你把錢分發給更全球化的投資者群體(只要確保你的產品是有法律保障的,尤其是涉及到美國客戶時)。而空投(Airdrop,免費發放)也是發行代幣的一種方式,但我沒看到任何非分叉幣(non-fork coin)在採用了空投發行的基礎上獲得了成功。還有有一些很有創意的發行方法,比如 Handshake空投到 Github 賬戶 上,或者 Stellar空投給 Keybase 使用者,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空投發行的代幣都沒有真正投入使用。

如果你正在構建純加密貨幣產品,請開放原始碼。一旦產品上線後,如果你希望最終能實現去中心化,開源是一個先決條件。你必須把社羣納入你正在建設的專案中,如果他們不能參與開發,他們就不會對它產生信任。如果可能的話,你還會希望逐漸將公司從業務的核心運營角色中抽離出來。值得學習的優秀模式可以參考 Maker、Cosmos 和以太坊(Ethereum)。尤其是 Cosmos,針對新網路的釋出建立了許多最佳實踐,可以參見 “抵押遊戲”(Game of Stakes) 及其 分階段發行版本。所有軟體都難免會有 bug,但是你當然希望在現實的鬥爭條件下儘可能多地捕獲這些 bug。

與網際網路不同,加密貨幣從第一天起就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無論你的公司在哪裡創立,你最終都必須建立一個全球團隊,讓業務踏足世界各地。無論你是來自美國、歐洲還是亞洲,你都希望在這些地區都有自己業務的一席之地,這樣才能提高品牌認知,並獲知不同使用者群體的需求。僅僅關注公司所在的本土地區是遠遠不夠的。

資料來源:Chappius Halder(注:此統計無法追蹤中國相關資料,而中國的加密貨幣交易者數量可能超越北美)

最後,你必須不斷地為了提升使用者介面 / 使用者互動(UI/UX)而進行迭代開發。這可能是加密貨幣最重要的前沿陣地,我甚至懷疑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使用者體驗而不是核心技術上體現業務區分度。Taylor Monahan 用 一篇富有說服力的文章 論述了與使用者清晰交流的重要性,而 Austin Griffith 也在不斷地推廣 加密貨幣使用者互動的入門級技術。

所以,構建產品!尋找使用者!聘請優秀的人幹活!迭代開發!

從現在開始,我想我再也不能向你給出任何通用性的建議了。你的公司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需求和挑戰,而你和你的團隊需要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無論你在這個創業過程中現在處於什麼位置,我都希望這篇指南能夠幫助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很期待看到你們創造的成果!

作者介紹:

Haseeb Qureshi,Dragonfly Capital 的投資者,曾經在 Metastable、Airbnb、earndotcom 等公司任職。

原文連結:

https://medium.com/dragonfly-research/so-you-want-to-build-a-crypto-startup-8904ca300794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