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前傳:除了中本聰,它誕生的背後還有哪些超級天才

買賣虛擬貨幣

白話區塊鏈

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2008年,中本聰在bitcoin.org上釋出了比特幣的白皮書,燃起了密碼朋克們的激情,一場波瀾壯闊的社會實驗就此展開。

“密碼朋克”運動興起於美蘇冷戰的最後十年。其成員堅信,應該用強密碼技術,保障個人自由和隱私,讓其免受資本和政治等外在力量的攻擊。

他們中,很多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包括“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帕克、BT下載的創始人布拉姆·科恩等。當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本聰。

幾十年來,密碼朋克”運動幾經起伏。這場運動的參與者們,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開源加密協議。其中一些協議,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通訊的基石。

而在探索自由、匿名、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道路上,包括中本聰在內的密碼朋克們,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本聰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已不再重要,每一個密碼朋克大師,都是人們心中的“中本聰”。



 01 

密碼朋克

“網際網路將解放我們,還是將奴役所有人?”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曾經在一本書中,深度討論這個問題。

書的引言中,還有一句話:“宇宙相信加密。”

密碼學,自誕生之日起,便與軍事緊密相連。二戰結束後,密碼學技術本身,也被全球政府視為機密。

在美國,NSA(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僱傭了一大批密碼學專家。全世界最前沿的密碼學技術,被鎖死在NSA那座以深黑色玻璃聞名的總部大樓之中。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政府視密碼學為“武器”,禁止其技術出口及民用化。

美國NSA總部大樓

在民用加密通訊興起的20世紀80年代,美國民間對於密碼學民用化的呼聲,越發強烈。

1982年,剛剛修完博士學位的大衛·喬姆(David Chaum),釋出了一篇關於盲簽名技術(Blind signatures)的論文,首次提出在網路上匿名傳遞價值的方式,並將之命名為Ecash。

大衛·喬姆

Ecash透過銀行的加密簽名,以數字形式儲存貨幣。使用者可以將這種“數字貨幣”自由轉移,且無需暴露自身資訊。

嚴格意義上,Ecash並不是一種數字貨幣,但它可以讓傳統貨幣以完全數字化的形式,在網路上自由、匿名地傳遞。

大衛·喬姆的天才構想很快引發熱議。十年後,一群信奉大衛·喬姆思想的密碼學專家、愛好者、程式設計師與極客們,發起了一項名為“密碼朋克(Cypherpunk)”的社會運動。他們將密碼(Cypher)與朋克(Punk)一詞結合,是希望用密碼學建立一個自由、不受監控的世界。

蒂姆·梅(Tim May)是“密碼朋克”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也是英特爾早年最傑出的科學家。1992年,他在網路上發起了加密的密碼朋克郵件列表,僅僅兩年時間,就有超過700名使用者加入。

在這裡,全世界的密碼學專家、程式設計師與極客們,透過電子郵件互相交流,討論涵蓋數學、密碼學、電腦科學、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問題。

他們信奉自由主義與開源社羣的力量,大多將自己的作品以開源形式釋出,讓全球使用者免費使用。

1993年,《連線》雜誌報道了這些隱匿於世界各地、為人類隱私事業戰鬥的一群人:“密碼朋克正在與FBI、NSA作戰。他們的戰爭,將決定21世紀是否還會有隱私存在。”

1993年,密碼朋克登上《連線》雜誌封面

如今,密碼朋克們的作品,大多已經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價值傳輸的底層協議。從電子郵件到網上銀行,密碼朋克時代傳承至今的DES、RSA等加密技術,仍在被廣泛使用。

2008年,比特幣的白皮書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公佈。這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終於迎來了最高潮。

此後,比特幣迅速超越了密碼朋克的小圈子,走向了更遼闊的世界。由比特幣衍生出的區塊鏈技術,也正在變革著人類社會。

中本聰則成為了比特幣的圖騰。儘管直至今日,仍然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中本聰無疑是密碼朋克的一份子。也只有密碼朋克,能讓中本聰誕生。

而在比特幣問世前,“密碼朋克”運動中的一位又一位大師,為了真正可用的、匿名的數字貨幣,前仆後繼。

某種意義上,他們都是比特幣的創始人,都是它在精神上的“父親”。


 02 

數字貨幣的誕生

在大衛·喬姆釋出關於Ecash的經典論文的3年後,9歲的戴維(Wei Dai),被父親接到了美國。


被同學視為“數學怪物”的他,在高中就獲得了提前就讀哈佛的機會。

1995年,讀大一的戴維,注意到了密碼朋克組織。戴維利用業餘時間建立了一個名為Cry.pto++ library的開原始碼庫,並一直維護至今。

大學四年,戴維曾在微軟密碼學小組內實習。在這個全球頂尖的密碼學團隊中,他常常毫無顧忌地指出前輩的錯誤。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獨自工作。

戴維

戴維的父親戴習為,曾是微軟最高階別的華人工程師。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他是新一代的IT人,從小吃穿無憂,也不為世俗所動。他最熱衷的事情,便是將自己的作品放在網上,徹底開放,自由使用。”

戴維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並不多,但他無論去哪個國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密碼朋克網友。

“他們獨來獨往,又群而樂之,像金庸筆下游俠的童話世界。而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對歐美IT業的影響,已初見倪端。”戴習為在自傳《過河卒》中,這樣評價密碼朋克。

戴習為可能沒有注意到,戴維和密碼朋克對於世界的影響,並不侷限於IT行業。

1998年11月,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戴維釋出了B-money的白皮書。“數字加密貨幣”的概念,由此而生。

去中心化的結算架構、匿名交易、點對點網路、比特幣的精神核心,在B-money中已經全部顯現。

“B-money無法被國家監管,也無法被政府控制。”戴維在它的白皮書中寫道。十年後,B-money,成為了比特幣白皮書中的第一個引用來源。

但謙虛的戴維,並不認為自己對比特幣產生了影響。“在我看來,中本聰在獨立發明比特幣之前,應該沒有讀過我的文章。他是後來才將其放進比特幣白皮書的,我與比特幣的聯絡非常有限。”

即便如此,後人依然十分尊重戴維對於數字貨幣的貢獻。在以太坊中,ETH的最小單位被命名為Wei。Vitalik Buterin在用這樣的方式,向戴維致敬。

 0

算力之美

自B-money以後,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先後誕生了數十種數字貨幣。

然而,所有的數字貨幣先驅,都沒能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實現數字貨幣的初始發行。

直到密碼朋克運動中的一位傑出人物,有了天才的創造。

“[公告] 雜湊現金(Hashcash)郵資計劃正式實施。”

1997年3月28日,所有密碼朋克郵件列表成員,都收到了這封郵件。傳送郵件的人,名叫亞當·巴克(Adam Back)。27歲的他,當時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讀計算機博士後。

亞當·巴克

雜湊現金,是一個用來解決垃圾郵件氾濫問題的方式。而垃圾郵件,自從網際網路和網路郵件誕生後,一直困擾著人們。

雜湊現金,基於雜湊演算法(Hash Algorithm)展開:執行雜湊現金程式的計算機,在傳送郵件時,需要額外付出幾秒鐘時間進行雜湊運算,試湊出一個符合特殊規則的雜湊函式值。

幾秒鐘的時間,對於普通使用者不算什麼。但對於垃圾郵件的傳送者,每封郵件花幾秒鐘,是不能承受的。

在亞當·巴克發出這封郵件的7年後,即2004年,密碼學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把雜湊現金演算法改進為“可複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它被用於比特幣出現之前的一系列數字貨幣實驗。

直到比特幣問世。在比特幣的白皮書中,中本聰將雜湊現金演算法改造成了比特幣的發行機制:使用者貢獻算力,進行雜湊運算;作為回報,比特幣網路將比特幣贈予首個挖出區塊的礦工。它成為了新一代數字貨幣網路運轉的基石。

如今,從中國四川的山谷,到凍土覆蓋的西伯利亞,眾多大型廠房內,都執行著一種叫做“礦機”的計算工具。它們共同守護著一個名為“比特幣”的金融網路,這也是有史以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貨幣實驗。


 04

望向未來


2009年,金融危機中的舊世界,風雨飄搖。


“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上,中本聰寫下了對舊金融體系的嘲諷。

3個月前,在密碼朋克的郵件列表中,中本聰釋出了比特幣的白皮書,其精神核心來自於Ecash和B-money,而工作量證明等核心技術,則來自亞當·巴克和哈爾·芬尼等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是密碼朋克們的集體創作。

看到比特幣的白皮書之後,哈爾·芬尼興奮不已,立即與中本聰取得聯絡。

“他似乎挺憤世嫉俗的,我則比較理想主義。我熱愛密碼學,熱愛它的神秘感和矛盾性。”多年後,哈爾·芬尼這樣回憶。他甚至比中本聰本人更相信比特幣的未來。

在比特幣創世區塊問世不久,哈爾·芬尼下載了比特幣客戶端。他多次透過郵件,對中本聰指出比特幣執行時的漏洞,後者則回覆修補方式並致謝。

2009年1月11日,為測試比特幣交易功能,中本聰將10個比特幣轉給了哈爾·芬尼。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次轉賬。

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轉賬

也是在這時,哈爾·芬尼開始用自己的IBM電腦挖礦。因為沒有競爭者,他一天最多能挖出100個比特幣。機緣巧合,哈爾·芬尼就成為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位礦工。

但命運給哈爾·芬尼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年8月,他被確診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即和霍金一樣的“漸凍人症”。

此後數年,他與疾病苦苦搏鬥,病情逐漸惡化,雙手麻木、全身癱瘓……為了醫藥費,他賣出了一大半自己曾經挖出的比特幣。

然而,他對比特幣的熱愛,一如當初。他一直在為比特幣寫程式碼。到最後,僅有眼球可轉動的哈爾·芬尼,還透過眼球追蹤器,一行又一行地打出可加密比特幣官方錢包的程式碼。

哈爾·芬尼與妻子

與此同時,中本聰也在網路世界漸漸淡出。因此,很多人懷疑,哈爾·芬尼就是中本聰本人。

這個懷疑因一個烏龍報道而被推上輿論高潮。當時美國《新聞週刊》稱,一位日裔美國人多利安·中本聰,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而哈爾·芬尼的家,和前者的家只隔著幾個街區。

世界上,竟然存在這樣的巧合。

2014年8月,哈爾·芬尼告別人世。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他的遺體送往Alcor生命延續基金旗下的冰凍工廠低溫貯藏。

與比特幣一樣,人體冷凍技術一直備受爭議。許多人將其視作一場騙局。人死了,真的能再復生嗎?

哈爾·芬尼的妻子說,丈夫對“復活”一事,根本不抱奢望,“但在生命最後的一刻,他把所有的信仰都給了這項科技”。

就像他曾經對比特幣那樣,毫無保留。

自1982年的Ecash到2008年的比特幣,密碼朋克們用了26年,創造出了真正改變世界的數字貨幣。

如今,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正在成為超越比特幣的存在。區塊鏈對於人類社會的改造,現在才剛剛開始。

“他很喜歡現在,但他已望向未來。” 哈爾·芬尼去世後不久,他的妻子告訴媒體。而這,也是比特幣所有創造者們的共同心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