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額Top50的區塊鏈明星專案現在還有幾個活著?

買賣虛擬貨幣

前幾天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在網站推送了一條非常有意思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僅有 3 個山寨幣價格的變化跑贏了比特幣的漲幅,分別是幣安平臺幣 BNB、Tezos(XTZ)、Chainlink(LINK)。剩下的專案都沒有跑過比特幣的 215% 漲幅。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行業幾萬個專案,剩下的那些,現在怎麼樣了?

2017 年,全球 ICO 融資 54 億美元;2018 年,全球 ICO 融資 126 億美元;2019 年上半年,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根據 ICOdrop 的資料統計,一共 87 個專案融資,一共 20.6 億美元。

在這 200 多億美元裡,融資里程碑的專案筆筆皆是:EOS 用一年時間公募,融資 42 億美元;Telegram 靠著不到 200 個人的私募融了 17 億美元;主網已經拖延快一年的 FileCoin 融了 2 個億美元...... 這些專案現在褒貶不一,有的突然起勢,幾十個公司都宣佈合作;有的是融了上千萬美元,卻做了一個市值只有幾百萬美元的專案;有的專案一再延期,不斷有團隊成員離開。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根據 TokenData 的資料,結合專案的 Twitter、Github、社羣活躍度、週報這些因素,總結了截止到 2019 年 6 月 30 日區塊鏈融資歷史上金額排名前 50 的專案現在的狀況。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曾經大名鼎鼎的專案現在混成了什麼樣子?

融資歷史 Top50

注:1. 市值資料擷取自 CoinMarketCap、CoinGecko、BitUniverse,若專案未上線則顯示「-」、若專案已上線但無法查證流通市值則顯示「?」。因統計資料來源眾多,上表資料或存在些許差異,請讀者不吝勘誤。

2. 若該專案主網已上線並持續發聲或專案 Github、Twitter、周/月報彙報進度基本正常,無嚴重逾期,則顯示「進度基本正常」;若該專案 Github 更新延後、Twitter 等社交渠道發聲較少、產品正在推進的,則顯示「進度延期」;若該專案 Github 更新、路線圖進度、Twitter 等渠道熱度、產品推進有一項有嚴重缺陷或較大滯後的,則顯示「進度延滯」;若該專案 Github、路線圖、Twitter、產品均有嚴重缺陷且滯後較多的,則顯示「進度停滯」。

這 50 個融資總金額剛好 100 億美元的專案中,我們看到了虎頭蛇尾的「傷仲永」,看到了落魄的「過氣網紅」,也看到了心術似乎不正的「空氣幣」。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統計,這 50 個明星專案中目前 19 個進度延滯,5 個已經停滯了,還有一些專案已經宣告失敗,團隊遣散,甚至被指控,真正進度基本正常的,只有 17 個,只佔 34%。

這個資料還是因為今年有些新的大額融資,專案剛啟動,還在正常階段。再往下看幾位,很多專案也都早就停滯了。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挑了幾個代表,看看這些明星專案的現在。

明星專案的現在

EOS 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一年時間的眾籌讓 EOS 融到了史無前例的 42.34 億美金,在 50 個專案中,金額佔了接近一半。但是主網上線後,這個號稱「區塊鏈 3.0」的專案出現了許多問題讓行業詬病:效能無法兌付、Github 進展緩慢、中心化程度高、DApp 經常被駭客攻擊等等。創始人 BM 又在研發新的專案,不知道還會不會在乎 EOS 的未來。

加密聊天工具 Telegram 開發的網路 Telegram Open Network,靠著不到 200 個人的私募,融了 17 億美元,也是私募融資的里程碑。最近 TON 的測試網剛剛上線,主網現在還未上線。我們只看到了 Telegram 畫的大餅,但始終沒有喂到嘴邊。不過從 Telegram 比較紮實的開發功底來看,最終 TON 或許能給我們一些驚喜,行業內也有不少人對這個專案表示看好。

tZero 是證券代幣發行(STO)的發行平臺,融資 1.34 億美金。當時,STO 這個概念本寄予了合規 ICO 的希望,可是並沒有熱起來,t0 代幣的價格在上線後也破發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新動作,不過 7 月底,線上零售商、tZero 的母公司 Overstock 宣佈,將使用由 tZero 發行的數字通證證券向其下屬公司支付股東股息,同時透過美股給 t0 代幣持有者分紅,這種新玩法不知道能不能讓 tZero 有一點熱度。

即時社交應用 Kik Messenger 是主流網際網路公司發幣的一個代表。Kik 早期非常火爆,2010 年公開之後在 Twitter 上推出後,僅 15 天就已有 100 萬使用者登入。2017 年,KiK 月活 5000 萬人的時候,宣佈發行代幣 KIN,在 2017 年 9 月完成 9850 萬美金的 ICO 融資。但是今年 6 月 4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起訴 Kik 的 ICO 是非法融資,認為 KIN 是證券,但是 Kik 公司並沒有在 SEC 那裡註冊。這個事情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Elastos 亦來雲是國內公鏈專案的一個經典。團隊均是名校背景,背後行業知名的位元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和 NEO 小蟻的創始人達鴻飛,甚至還有富士康公司的站臺,三輪融資近 7000 個比特幣,還沒上線就已經是國內最拉風的專案了。然而在 2018 年上線火幣交易所後,幣價大跌,很多投資者虧得血本無歸,甚至開始自發組織維權。專案名聲一落千丈,現在已經幾乎沒人關注了,甚至其他專案方都不想表明自己跟亦來雲有關係,生怕投資者不滿。

融資 5200 萬美元的 Blockstack 最近大火,是這 50 個專案中,為數不多的還有好訊息的專案。今年 7 月份,Blockstack 成為首個美國 SEC 批准的按 Reg A+規則,發行合規代幣的專案。在加密貨幣融資的歷史上,Blockstack 成為了里程碑。而且 Blockstack 的合規化也讓提供 STO 融資形式失去了意義,既然可以主動尋求 SEC 的合規,為何還要去 STO 呢?

另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 Centra 公司的創始人的被捕。這位曾在 2017 年的 ICO 狂潮中融資近 5000 萬美金的公司的創始人在 2018 年因涉嫌詐騙被指控,成為美國首位因 ICO 非法融資被捕的創始人。同時,為這個專案站臺的眾多明星,包括拳王梅瑟威都接到了 SEC 的罰款通知。現在看來,這也是當年 ICO 投機泡沫中,人性瘋狂和貪婪交織在一起的一個縮影。

Sirin Labs 曾在 2017 年底融資近 1.58 億美金,旨在打造一個內建獨立硬體錢包的區塊鏈手機「Finney」,據悉富士康也合作參與了「Finney」的開發。然而,市場似乎並不買賬。2019 年 4 月,Sirin Labs 宣佈大幅裁員四分之一,同時 CEO 以欺騙投資者為名被起訴。SRN 代幣的價格也從最高的 3.8 美金滑落到 0.015 美金,流通市值滑落到僅 700 萬美金,不到當初融資額的 5%,直到現在也沒有復甦的跡象。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The DAO 的故事更是精彩。作為治理專案的鼻祖,THE DAO 第一次提出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的概念付諸實踐。在它的設想中,每個人可以將加密貨幣投入其中,The DAO 再把這些資產投入到區塊鏈專案中,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能夠成為這個鏈上組織的有限合夥人。由於理念的前瞻性,The DAO 在 2016 年 5 月就完成了 1.5 億美金的融資,這在當時的幣圈絕無僅有。然而,The DAO 甚至還沒有機會敗給設計機制,就敗給了技術漏洞。The DAO 被駭客進行了迴圈提現攻擊,損失慘重,這一事件在以太坊社羣鬧得沸沸揚揚,最終硬分叉出 ETC 和 ETH 兩條鏈,而 The DAO 則作為陪葬品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Bankera 曾在 2018 年 2 月完成 1.5 億美金的融資,提出「建立傳統金融和區塊鏈之間橋樑」的它雖然仍保持社交媒體的發聲,但現在已經看不到專案的實質性進展。其代幣 BNK 也已經無人問津,跌去 80%,日交易量僅 5 萬美元。

今年剛剛融了 5000 萬美元的 ThunderCore 在昨天也出問題了,首席科學家、技術核心 ElaineShi 博士結束了 2 年的合約,不再繼續與 ThunderCore 簽約。ElaineShi 之於 ThunderCore,就像 Gavin Wood 之於 Polkadot。此事也引發了 ThunderCore 社羣內的激烈討論,有投資者在社群內表示專案團隊早已知道這一事情並且進行了隱瞞,並認為專案方「偷偷砸盤」。

由 3 位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創辦的 Basis,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代表。Google Ventures、a16z、Polychain Capital、Pantera、Metastable、貝恩資本、幣安 Labs、Naval 等諸多重量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紛紛入局,融資 1.25 億美元,搶灘演算法穩定幣江湖,打算開闢穩定幣新時代。然而,美國 SEC 打碎了 Basis 的美夢,監管認為 Basis 系統中的 Baseshare 和 Basebond 屬於「證券」型資產,發行該類代幣違背了有關規定。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三個普林斯頓的年輕人最後競以「散場」謝幕。

PumaPay 是一個比較冷門的支付系統類專案,悶聲不響地在 2018 年 5 月完成了約 1.17 億美金的 ICO 融資。一年多過去了,專案並沒有突破性進展,代幣也依然鮮為人知,據 Coinmarketcap 顯示,PMA 近 24 小時交易量僅 2.2 萬美金,流動性幾乎歸零。

而類似的下場,在區塊鏈專案中,數不勝數。

融資高≠專案靠譜

史上最高融資的 50 個專案,66% 都處於不正常的狀態,團隊不是被抓就是遣散,只有 17 個還算正常。從這個結果看,我們本能地就想下個結論:有些專案從一開始就打著發幣圈錢的主意有備而來。還有一些專案本來想認認真真做事,可當鉅額融資款到手後思想轉變,將白皮書中描繪的美好計劃拋之腦後,最後也成了敷衍了事的垃圾專案。

雖然不排除有些專案上線的目的就是要割韭菜,但其實很多專案落寞的原因非常複雜,我們無法判斷專案方本來的意圖,很多時候外部環境對於團隊的影響,我們這些不瞭解資訊的外部人員無法做出判斷。

所以,我們也只能得出兩個結論:

融資金額高並不能說明專案靠譜;

2017 和 2018 年那個區塊鏈瘋狂融資的時代再也不會出現了。

其實,也有很多現在依舊活躍的知名專案並沒有過大量的融資。Cosmos 在 2017 年 4 月完成的 ICO 中,僅募集了 1700 萬美金等價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但是今年主網上線後引領了跨鏈這個主題;號稱「區塊鏈 USB」的去中心化預言機 Chainlink 在 2017 年 9 月份融資 3200 萬美元,沉寂了兩年後開始爆發,在穩定幣、物聯網、公鏈、隱私、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等方面,甚至 Google 和甲骨文這些巨頭均宣佈與 Chainlink 合作,合作團隊多達 41 個。代幣 LINK 的價值也在今年達到了頂峰。

當然,還有很多 PoW 專案並連融資都沒有。今年年初的 Grin 團隊為了實現代幣公平分配這個目標,有人給他們投資都不要,所有的收入全靠社羣的捐款,希望真的能用區塊鏈,去實現自己的那一點理想主義。

當我們回過頭來回顧那些曾經在區塊鏈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筆劃的專案時,上億美元融資、頂級開發團隊、烏托邦式白皮書,無時無刻不在扣動著每一個買了他們代幣的投資者的心絃。有些專案方確實還在做事,但是已經開始偏離他們的主題,也有很多專案方在賺得盆滿缽滿之後離開行業,甩手走人,再次把「韭菜」推到「割不割肉」的懸崖邊上。

除了上述提到的融資過 4500 萬美元的明星專案之外,還有更多融資金額超過千萬美元的專案,他們的專案開發和社羣執行早都已經停滯,甚至有些專案方團隊都已經解散了。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推薦諸位讀者再去關注一下自己曾經投資過的專案,檢視一下他們現在是否還在「做事」,或者已經「跑路」。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提示各位投資者防範追高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