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新華日報今日刊文《比特幣:區塊鏈技術 首個成功應用》。文章提到,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傳統金融體系的交易記錄都被儲存在銀行中心的資料庫中,而區塊鏈則是比特幣的賬本,任何時刻產生的比特幣的所有權以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中。

任何人只要下載了客戶端,就能接收相關資訊。總體而言,比特幣有以下幾個特性:

1.總量有限性,發行不會失控。

2.良好的匿名性,賬戶擁有者的身份不會被任何人知曉。

3.比特幣的生產和維持耗用了大量能源。

4.比特幣的價格容易大幅波動。

全文如下:

比特幣(Bitcoin),無疑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它究竟是未來貨幣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瘋狂炒作的又一顆“鬱金香球莖”?

首先,比特幣不是任何有形的貨幣,它的生產和執行基於網際網路,是一種開源形式的P2P(Peer to Peer)數字“貨幣”。不同於人類早期的因其自然屬性而選擇的金銀貨幣,也不同於近100年來人們習以為常的法幣(Fiat Money)——由國家法律和主權信用支撐的紙幣,比特幣完全誕生於現代科技網際網路時代。

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傳統金融體系的交易記錄都被儲存在銀行中心的資料庫中,而區塊鏈則是比特幣的賬本,任何時刻產生的比特幣的所有權以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中。任何人只要下載了客戶端,就能接收相關資訊。

比特幣的地址、私鑰類似於個人賬戶與支付密碼。個人擁有的比特幣被鎖定在個人地址上,只有運用私鑰才能解鎖併發往別的地址,實現交易。交易過程中會向全網傳送一份賬單,其他使用者會對其校驗,一旦透過驗證,交易行為就成功了。第一個校驗出這筆交易是否有效的使用者,會被獎勵一筆比特幣。這筆獎勵的比特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交易的手續費,這部分由轉賬者支付,是系統中已經存在的比特幣;另一部分則是系統新生成的比特幣獎勵。計算機的算力越大,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幣獎勵。所謂的“礦工”就是專門進行驗證交易資訊並更新記錄的人。

總體而言,比特幣有以下幾個特性:

總量有限性,發行不會失控。比特幣發行的唯一來源是記賬成功後系統的基礎獎勵。基礎獎勵最開始有50個比特幣,每建立21萬個區塊後獎勵會減半,到目前為止,減半已經發生了兩次,成功記賬只會得到12.5個比特幣。估計到2140年左右,比特幣總量將達到2100萬個的上限。

良好的匿名性,賬戶擁有者的身份不會被任何人知曉。人們可以隨意地透過比特幣進行轉賬交易,不用像銀行轉賬那樣需要核驗各種身份資訊,更不用與任何銀行卡繫結。不過,這一特性也使得比特幣在洗錢等非法交易中被大量運用,目前比特幣支付的最主要用途是黑市交易和“暗網”交易等。

比特幣的生產和維持耗用了大量能源。“採礦”使得每生產一個新比特幣都要透過高效能運算機執行加密過程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由於挖礦得到的貨幣數量和機器的運算能力大小成正比,從概率上看,採用效能越高的硬體,在所有礦工中算力的佔比越高,更易獲取比特幣。“礦工”們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彼此之間在算力上進行著較量,全世界10大礦池的算力總和佔據了比特幣算力的75%,算力的高度集中以及維持分散式去中心化的賬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比特幣的價格容易大幅波動。比特幣只是一堆資料,如果不與現實法幣和實物掛鉤,就很難確保其價格的穩定性。國家主權信用的承諾使法幣在短時間內不會大幅貶值,因此人們才願意使用法幣而不是迴歸金銀貨幣。與法幣不同,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實物所有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與比特幣掛鉤、脫鉤,這使得比特幣非常容易受非理性情緒影響,價格產生大幅度的波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