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析如何徹底革命社交媒體,實現去中心化?

買賣虛擬貨幣

去化社中心交協議要取得成功,必須提供目前社交平臺所做到的無縫體驗,但又要具有去中心化帶來的額外好處。

撰文:Ross Ulbricht,暗網絲綢之路創始人,目前在亞利桑那州圖森監獄服刑

編譯:Perry Wang

社交媒體網路的中心化已經給社交媒體平臺及其使用者帶來一堆問題。其中包括侵犯隱私權,並造就了稽覈數十億使用者內容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在下文中描述了一種「去中心化社交協議」(DSP),可以透過讓使用者控制自己的內容並讓他們負責網路內的價值創造和轉移,來幫助解決或緩解這些問題。透過允許使用者從眾多介面提供商、內容伺服器和廣告商中進行選擇,而不是由單一平臺將這些必要角色壟斷於一身,這一設想才可能得以實現。

我將描述用於配置檔案管理、隱私保護、託管、使用者介面、廣告網路、內容過濾器、後設資料等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簡而言之,這覆蓋了社交媒體的所有基本組成部分。

原則:一切皆去中心

不需要多說,去中心化協議的主要設計原則之一就是去中心化。但是,中心化的趨勢很強大,任何可能的時候將會形成中心,要預測它們將在何處生根併成長,是需要有遠見的。

以網際網路上廣泛使用的 TCP / IP 和 HTTP 協議為例。當它們被採用時,它們似乎完全是去中心化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個網站,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它,只要能連線網際網路和一個 IP 地址就能訪問。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平均主義呢?在早期的網路中,我們看到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期待的蓬勃發展。

但是,沒有人預見到網路效應將發揮主導作用。

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與 Facebook、YouTube、Reddit 或 Twitter 競爭的網站。但沒有人會使用它。它可能具有更好的隱私保護、更好的功能且沒有廣告,但是它不具備給這些技術巨頭帶來不可逾越的優勢的另外一個因素:其他使用者。即使擁有龐大使用者群的谷歌試圖透過打造 Google+ 與 Facebook 競爭,在花費了 7 年時間、耗費了數十億美元巨資之後最終還是失敗了。

在 TCP / IP 和 HTTP 協議環境下,去中心化在 URL 處戛然而止。誰控制 URL,誰就能控制 URL 的所有內容。結果是,facebook.com、google.com、amazon.com 等 URL 已成為地球上一些最強大、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之下,我們必須走得更遠。

在社交環境中,最小的、沒有約束的單位是個人,使用者。因此,當我們談論去中心化時,我們是在談論將所有決策權和授權交由使用者掌握。僅僅讓他們擁有建立網站、及選擇要訪問哪些網站的權力,已不再足夠。

由於中心化將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蔓延生長,因此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設計者和開發者必須竭盡所能阻止中心化。不幸的是,這需要想象力和努力。實現不完全的去中心化要容易得多,將真正困難的部分留給他人或用自己的中心化平臺填補空白。科技巨頭已經實現部分去中心化。他們不生成內容,,那交給使用者去做。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必須擁有他們已實現中心化的功能,設計一種將這些功能也實現去中心化的系統。

內容由誰控制?

資訊從根本上不同於實體資產。資訊幾乎可以被免費複製,因此當人們談論「擁有」資料時,可能會造成歧義。版權法的存在是為了抗禦資訊固有的這種豐富性,以防止複製副本(為了保障內容建立者的利益)。有關分類和保密的法律也對人們未經同意分享資訊的做法予以懲罰。但是,P2P 檔案共享破壞了這些法律;而吹哨人的湧現,也破壞了保密法律。控制資訊、阻止資訊傳播變得非常困難。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不能依靠中心機構來執行此類法律,因此我們必須按事先規定的條款處理資訊。我們談論的不是誰擁有使用者內容的問題,而是談論誰有權訪問使用者的內容。

現代社交媒體平臺的預設立場是該平臺擁有內容,並中心化掌控訪問許可權。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內容建立者(使用者)應使用涉及金鑰共享的加密方案來控制訪問。只要有可能(理想情況下),服務提供商不可以訪問未加密的使用者內容,只有建立者已授予訪問許可權的人才可以訪問它。

加密將控制權完全掌握在金鑰持有者手中,因此,在我們尋找可以遏制中心化的地方時,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中儲存加密金鑰的位置將為我們指明方向。金鑰必須儘可能(理想情況下)由使用者掌管。除非是為公眾特別建立,否則所有資訊,無論是儲存的還是傳輸的資訊,都應預設加密。

這與當前正規化截然不同,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在使用者控制自己的資料的情況下,網路效應失去了僅有的立足之地。如果組成各種社交網路的內容和關聯是在協議層進行管理,則網站會失去在使用者頭上的壟斷權。

再一次(與早期網際網路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建立競爭性網站或應用程式,只是這一次使用者將掌控自己的所有內容以及他們有權訪問的其他內容,而不是兩手空空。使用者的切換成本將降至最低,因為新網站將只是相同內容的一個新介面。這樣的環境將促進創新的蓬勃發展,擴大使用者的選擇範圍,並顯著改善使用者體驗的方方面面。

資金至關重要!

社交媒體平臺每年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這些收入幾乎全部是由廣告投放產生的。忽視資金問題很簡單,讓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服務提供商發明自己的商業模式,並希望在使用者轉換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提供商可以有出色表現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協議中內建的假設導致我們這個世界今天變成了這個樣子。

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是,貨幣是中心化的關鍵要素。使用者帶來了廣告商,廣告商帶來了錢,錢為服務的擴充套件和開發提供了經費,更好的服務帶來了更多的使用者。資金對於這種反饋迴路至關重要,這種反饋迴路將所有人吸引到同一個服務提供商,其真正的業務是為使用者的眼球關注匹配廣告。

這可能是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設計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但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無論如何,使用者必須處於價值創造和轉移流程的核心位置。鑑於使用者關注是系統價值的源泉,這個問題應該是可以克服的。

重新構建社交媒體

考慮到以上設計原則,讓我們看一下現代社交媒體平臺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重新構建這些關係。

圖 1

圖 1 描繪了構成當前以平臺為中心正規化的四個元件。共有三個利益相關者:平臺(紅色)、廣告商(綠色)和使用者(藍色)。一切都經過平臺。該平臺擁有並中心化控制內容伺服器,儲存使用者透過其介面生成的內容,並從該內容中提取部分內容予以顯示。至關重要的是,該平臺是使用者和廣告商之間的紐帶。廣告商向平臺付費以向使用者顯示廣告,從而為廣告商產生點選。在這種架構下,平臺掌控所有鑰匙。它控制著系統生成的所有價值。

圖 2

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支援下,新系統必須以使用者為中心。

如圖 2 所示,使用者是其他三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紐帶:介面提供者、內容伺服器和廣告商。不是由平臺作為使用者和廣告商之間的紐帶,而是廣告商直接向使用者付費,透過競標在使用者介面上投放廣告。然後,介面提供商和內容伺服器將爭奪這一廣告收入。不再是提供互動介面的單一平臺,而是很多介面提供商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其服務。不再是平臺擁有和控制所有內容,而是內容伺服器競爭託管使用者的加密內容。

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使用者可以控制所有鑰匙,並控制系統生成的所有價值。

這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正規化需要重新考慮線上服務的設計和構建方式。當前的平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內容、使用者介面和有時被稱為「業務邏輯」的部分。業務邏輯是平臺用來收集相關內容並將其傳送到使用者介面顯示的所有指令。它是用於搜尋、排序和實時處理內容的演算法。推薦引擎、聚合器和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 AI 都是業務邏輯。

圖 3

圖 3 簡化演示瞭如何透過當前的中心化平臺將內容交付給使用者。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發出請求,使用者介面將請求傳遞到業務邏輯伺服器(步驟 1 和 2)。該伺服器確定需要什麼內容,然後從內容伺服器獲取它(步驟 3 和 4)。然後準備好要顯示的內容,併傳送到使用者介面,使用者介面將其顯示給使用者(步驟 5 和 6)。業務邏輯和內容伺服器由平臺控制,並在平臺的計算機上執行,而使用者介面(例如瀏覽器或應用程式)在使用者的計算機上執行。

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由於互動介面提供者無權訪問內容,因此它們無法自行執行業務邏輯。這必須在使用者端透過所謂的「使用者客戶端」來完成。

使用者客戶端只是一個應用或瀏覽器外掛,可以執行業務邏輯並管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和錢包。然後,介面提供商的功能只是將業務邏輯傳送給使用者客戶端,指示其收集內容並進行編纂,以透過使用者介面進行顯示。

圖 4

圖 4 演示瞭如何操作過程。使用者再次透過使用者介面發出請求,該請求被傳遞到介面提供商的業務邏輯伺服器(步驟 1 和 2)。然後,介面提供商將適當的業務邏輯傳送回使用者處的使用者客戶端(第 3 步)。使用者客戶端執行業務邏輯——根據需要從內容伺服器收集內容——將輸出傳送到使用者介面以顯示給使用者(步驟 4 至 7)。在使用者客戶端和使用者介面之間執行的步驟 6 是在使用者裝置上本地執行的。單個應用或帶有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外掛的瀏覽器可以同時處理使用者客戶端和介面,因此從使用者角度來看,使用者客戶端可能「處於幕後」。

為簡單起見,在圖 3 和圖 4 中未顯示廣告商。如果上述操作確實執行良好,圖 3 中已連線到業務邏輯伺服器,圖 4 中連線到使用者客戶端。

更復雜的關係也可能成立。例如,使用者客戶端可以根據使用者設定、錢包餘額或任何其他本地儲存的資訊,在初始請求傳送到介面提供商之前對其進行修改。所有這些都未在圖中演示,因此圖中只是看到了社交網路的基本重組。

什麼是社交網路?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相對高的層級討論設計原理。本文的其餘部分將討論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在實踐中如何執行的想法。大家請將它們視為這一問題討論的起點,而不是最終的答案。

從本質上講,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到底是什麼?我們看一下主要的社交媒體平臺,我們會看到 Twitter 主打簡短的公開言論,Facebook 強調與朋友分享,Reddit 側重於小眾社羣,Instagram 側重於圖片,YouTube 側重於影片,等等。我們不需要為它們一一複製一個去中心化版本,因為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區別僅僅在於與他人交流和共享內容的方式不同。僅此而已。

從這種層次的抽象著手設計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既可以簡化它,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擴充套件其覆蓋範圍。

上面列出的所有社交媒體平臺,其中很多現在已經存在、有些尚待想象,都應該能夠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上執行。這些平臺(和任何通訊平臺)區別的維度如下:

-內容型別

- 內容訪問

- 語境

內容型別

影片、圖片、音訊、文字或任何其他內容型別之間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它們都可以被降解為數字 1 和 0,並且需要以相同的基本方式進行處理。儲存、訪問、語境和各種後設資料,無論內容型別如何,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都應以相同的方式處理。Instagram、YouTube 和 SoundCloud 基本上是同一網站,只是它們主打的內容型別有所不同。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應該抽象化,這樣所有內容都可以支援,包括新的內容型別(例如 VR、觸覺)。

內容訪問

公開推文、推給好友的狀態更新、群聊,私聊;根據誰有權訪問內容,它們之間有所不同。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將需要使用加密來確保只有獲得許可的人才能檢視內容,但又要足夠靈活,以使介面提供商可以設計出種類豐富的內容共享機制。

公開內容易於處理,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因此無需加密。為了限制訪問,我們需要加密。一種方法是使用對稱密碼對內容進行加密,使只限於持有該內容特定金鑰的人才能訪問該內容,然後將該金鑰分發給使用非對稱密碼共享內容的一方(或多方)。

不用說,這種複雜性不會展現在使用者眼前。使用者只需要知道已經與他們共享了新內容。

預設情況下,服務提供商(介面提供商和內容伺服器)不可以訪問未加密的內容。

語境

當談到傳播問題,語境就非常關鍵。語境的不同,笑話就可能變成威脅,槓精可能變成哲人。所有內容都有各自的語境,因此,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必須具備豐富的方式來將語境捕獲為後設資料,以便內容可以按建立者的意圖來呈現。

內容的語境通常是其他內容:影片的評論或「贊」、反對票轉推等。指向所引用內容的一根簡單手指就足夠了。但是,這一內容和所有內容都需要歸類。

需要將一個系統整合到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中,該系統可以捕獲從子貼 subreddit 到朋友圈,從 LinkedIn 風格的網站到部落格的所有內容。一種方法是使用標籤。我建議從當前平臺收集語境分類,並編纂一個標籤列表。這些不應硬編碼到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中,而應作為文件開放給服務提供商,以供其借鑑和新增。

像往常一樣,這種複雜性不影響出現在使用者視野中。使用者建立內容時,通常不會有意識地考慮語境,他們只是知道自己在發推文,在貓主子 meme subreddit 發帖,或單擊他們所喜愛影片旁邊的心形圖示。生成的內容應根據所使用的介面提供商的業務邏輯進行自動打標籤(更多資訊請參見下文)。這樣無論使用什麼介面,當使用者生成內容時,其他介面提供商都將知道如何向其使用者詮釋和顯示內容。

因此,如果有人在 Twitter 風格的網站上為您的內容「點了一個贊」,而其他人在 Facebook 風格的網站上為您的內容「點了一個贊」,無論別人使用哪個網站,檢視您內容的每個人都會看到兩個贊。

透過調整這三個引數,可以使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複製所有各種平臺。更重要的是,在不需要抗衡網路效應的情況下,其他無法贏得受眾的社交媒體和傳播服務現在應該發現,它們可以滿足小眾社羣的需求。

有人可能會說,上面所列舉的三個清單中缺少「內容約束」。Twitter 與眾不同之處不是將使用者推文長度限制為 280 個字元嗎?確實是這種情況,但是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不需要處理內容約束,因為它可以透過語境來實現。

例如,在使用 Twitter 風格的服務時,用其介面(推文)生成的內容可以這樣標記。該介面不允許使用者生成超過 280 個字元的內容,因此該介面中標記為推文的所有內容不得超過 280 個字元。如果使用者要獨立生成超過 280 個字元的推文,則這種類似推特的服務不會簡單地將其顯示給其他使用者。

個人資料管理

使用者才是給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協議帶來生命的關鍵因素。處理使用者資料時,去中心化協議的主要挑戰是名稱空間。中心化平臺透過將所有已註冊使用者名稱的列表放在一個位置,並在使用者嘗試註冊新名稱時檢查是否重複來處理其名稱空間。(當然,使用者必須在他們使用的每個平臺上重新註冊,並且可能會發現他們在一個平臺上註冊的使用者名稱,在另一個平臺上已經被人佔用)。

對於去中心化協議,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沒有要查詢的中央列表,也沒有中央權威拒絕重複。

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密碼學來給出解決方案。公鑰密碼學將使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任何介面提供商輕鬆建立公鑰和私鑰對。公鑰代表您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網路中的身份,而私鑰將由您的使用者客戶端保留,並用於證明在該身份背後的是您。公鑰是偽隨機生成的,因此兩個人生成同一金鑰的機率非常小,可以放心地忽略。哇!現在您在網路上擁有唯一的名稱和身份。但是可能幾乎沒人願意自己顯示的身份是外觀隨機的一串字串。

處理此問題的一種方法與在現實世界中處理該問題的方法相同:讓人們隨心所欲地稱呼自己,忽略重複。當您不確定是在與誰打交道時,只需檢查一下對方的唯一 ID。

另一種方法是建立名稱伺服器機制,類似於如何將唯一 IP 地址轉換為唯一域名。在這種情況下,公鑰類似於 IP 地址,使用者名稱類似於域名。為了實現去中心化,使用者客戶端和介面提供商可以保留他們遇到的所有金鑰 / 名稱對的列表。當註冊新名稱時,使用者客戶端將會「四處詢問」該名稱是否已經存在於任何列表中。如果沒有,則宣佈新的金鑰 / 名稱對生成。如果使用者遇到已經在列表中重複使用的名稱,則該介面可能會用隨機數(1、2、3 等)或其他一些區別來消除歧義。

另一種解決方案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不存在重複的金鑰 / 名稱對。不過要求在區塊鏈上進行註冊,這一規則的麻煩是它侵蝕了隱私。區塊鏈必然是公開的,但是並非所有使用者都如此在意名稱空間的重複,以至於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身份。他們可能只使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與親朋好友建立聯絡,而消除歧義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區塊鏈註冊還需要以區塊鏈原生代幣計價的費用。這給推廣帶來了麻煩,因為新使用者免費使用了數十年現代網路平臺後,就沒法指望他們會為使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付費(更多資訊請參見下文)。選擇權應該在使用者手中,而不是他們必須考慮和處理的事情,而是其使用者客戶端或介面提供商應該做的事情。無論是區塊鏈、名稱伺服器,還是隻詢問一下網路中加的好友,都需要在成本、隱私和中心化之間進行權衡。在底層,可以用公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介面提供商必須想出辦法來處理使用者名稱與公鑰的匹配問題。

聲譽管理

現在我們有了使用者資料,接下來來看看這些使用者資料如何相互關聯。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社交網路將成為相互尊重和共同體面基礎上文明理智討論問題的場所。顯然,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中。社交媒體使用者更像是暴徒,平臺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壓力,只能投放溫和的內容。平臺發現自己無法決定數十億使用者允許和不允許什麼內容。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會使一部分使用者感到沮喪。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透過將給使用者聲譽打分這一責任實現去中心化,來避免這一問題。每個平臺都不再向整個使用者群發號施令,而是保留一個由其他使用者點贊或點踩的評分表,並與網路中的其他人員分享該列表。這個構想稱為信任網路(Web of Trust ,WoT),它是一種將系統中不良行為者的影響最小化的漂亮的、簡單的方法。它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做法的線上版本。

假設您社交圈邊緣的某個人邀請您喝咖啡。您怎麼判斷是否應該接受?您詢問圈子裡在您心目中眼光準確的人。如果所有人都說他很有侵略性或很無聊,那麼您可能不會赴約,如果他們評論很正面,反之亦然。WoT 的工作原理相同。與其將所有的信任寄託在一個平臺上,不如從網路中您已經信任的人員那裡獲得很多輸入引數,而他們也從您那裡得到輸入。當然,WoT 是在協議層處理的,因此具體問題不勞使用者操心。

設計用於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 WoT 落地機制時,需要格外謹慎。應該儘可能抽象,以接納不可預見的應用,並將決策權置於使用者一端。工作機制可能是這樣的:假設一個名為 spambot2020 的使用者不斷在您精心製作的公開訊息中釋出指向快速致富專案的連結。您應該能夠這些令人不爽的內容標記為「垃圾郵件」。該帳戶中的內容將不再為您顯示。更重要的是,它也不會出現在信任您的人眼前。該標記可能是根據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內容訪問和語境系統標籤和共享的另一段內容。

不是所有決定都能像標註一個帳戶是垃圾郵件一樣容易,立即遮蔽某個帳戶中的所有帖子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幸運的是,WoT 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允許每個使用者確定如何詮釋和處理其網路中的標誌。標記可以有不同的標籤(例如,垃圾郵件、拉仇恨、槓精、機器人、贊、聰明、有趣),並且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偏好進行不同的加權。如果您信任的人強烈信任喜歡某首歌的其他人,那麼您也可能會喜歡這首歌。您自己的標誌和其他人的標誌都會自動加在一起,以幫助介面提供商確定向您顯示的內容及其醒目程度。

現有平臺已經做到這一點,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專有演算法。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WoT 層的底層架構和內容由使用者控制,因此他們可以選擇所需的任何介面,屆時介面提供商會有更多種類,並提供更多選擇。

這揭示了 WoT 的真正魅力:沒有中心化的觀點。如果我將某人標記為槓精,則這些人僅是我眼中的槓精。這不是「真相」。一些使用者可以接受我的判斷,對被指控的槓精進行權衡,另一些使用者則可以忽略它,而另一些使用者則可以把這種標籤視為正面評價,將其視為「榮譽徽章」。

關鍵是,每個介面提供商都將選擇如何過濾和顯示內容。反過來,使用者將能夠從非常豐富的選項中進行選擇,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每天或時時更改過濾標準和介面。沒有人會再抱怨遭到不公平禁言或審查,因為每個使用者都有發言權,而每個其他使用者都有權不聽他 / 她說話。

不過,WoT 不僅用於過濾掉不良內容。它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系統,可以幫助使用者選擇可以信任的商業夥伴。正如將在下文看到的,對於解決如何在使用者、廣告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進行價值創造和轉移的難題,WoT 將具有無可限量的價值。

價值創造和轉移

社交媒體平臺透過出售廣告位來賺錢。他們的平臺是免費的、向公眾開放,但是除了使用者選擇的內容之外,還包含廣告。有爭議的是,平臺使用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和內容對廣告進行分類,以便可以幫助廣告商更精準地定位潛在客戶。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服務提供商無法訪問使用者內容,而使用者可以訪問。因此,如果我們要完全實現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則需要重新設計這種已經非常成功的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

當前,平臺充當廣告商和使用者之間可信賴的中間人。廣告商向平臺付費,並相信他們的廣告將按照協議的頻率顯示給協議的使用者型別。廣告商開始重視給其連結帶來最多流量的平臺,但他們真正看重的是使用者。使用者觀看品牌廣告、點選廣告並最終進行購買,或做出廣告商希望的事情,是使用者創造了價值。使用者創造價值,因此應該向使用者付費。

但是,平臺確實可以為廣告商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必須確保不會將廣告投放到一堆假帳戶中,那些假賬號可能只是為了收取廣告收入而建立的,要做的是向正確的使用者展示正確的廣告。這就是 WoT 透過優雅的解決方案重新發揮作用的地方。

具體可能是這樣的:廣告為符合其定位的每個使用者競標廣告位,而使用者從在其螢幕上顯示的每個廣告中獲取收入。使用者的客戶端使用密碼對廣告進行簽名,然後將其傳送給廣告商,這樣廣告商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廣告已被看到。如果使用者點選廣告,則廣告商也知道這一點,因為該使用者登陸了廣告商的網站。如果使用者執行了廣告商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例如進行購買或點選連結),則廣告商會向使用者傳送簽名的收據,包含使用者操作的價值、發生的時間以及其他後設資料。

這意味著,在使用者使用的每個步驟中,都有其創造價值的證明,他們可以公開分享這些價值,以吸引更多廣告商競標其廣告位。簽名收據就像是 WoT 中的信任代幣。如果使用者嘗試欺騙該系統,並透過虛擬帳戶向自己出售廣告,並不會有影響,因為這些虛擬帳戶不會與真實廣告商建立任何信任關係,它們將被忽略。因此,一名使用者點選廣告的次數越多,並遵循廣告商的需求,就越能向其他廣告商證明,自己是良好的投資物件,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廣告比當前平臺所提供的廣告更具針對性,並且絕不會分享使用者的內容或侵犯其隱私。

這種架構存在一個問題,但是密碼學可以再次提供解決方案。使用者可能希望廣告商知道:自己點選了廣告,並登陸網站花費了 300 美元,但如果該網站出售的是某些藥物,或為某個政黨接受了捐款,使用者可能不想讓人知道。從技術上講,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公開來自此類站點的代幣,但是無論如何,所有這些複雜性都應該對使用者隱藏。我們不希望他們每次單擊連結時都必須做出如此困難的決定。

相反,應該建立一個未公開的使用者資料,連結到使用者的主要個人資料,專門用於使用者與廣告商的互動。因此,使用者的聲譽和對廣告商的價值將與隨機生成的公共金鑰相關聯。廣告商會知道使用者的購物和點選習慣——對於客戶定位非常有用的資訊——但不會知道他們是誰,或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上做什麼和分享什麼。

廣告商可能不會對使用者一個個進行單獨分析和競標。專家肯定可以以不同方式(基於使用者匿名公開的個人資料)將使用者打包成不同類別,以迎合廣告商。但是,這應該不會引起中心化問題。此類專家入局的障礙很少,因為底層的 WoT 資料是去中心化的和公開的。

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要使用哪種付款系統來完成所有這些工作。我不認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應該回答這個問題,而應該讓第三方開發者建立外掛。可以與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起開發用於支援小額支付的當紅支付系統的初始外掛,以推動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啟動。而更好的辦法是,可以部署去中心化支付協議(DPP)。

服務

現在使用者手裡有了錢,我們就可以討論如何以去中心化方式支付必要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服務。

內容儲存和訪問

中心化平臺提供的服務之一是按需儲存和交付內容。散佈在全球各地的資料中心都致力於這項任務。因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必須真正去中心化,該服務也必須去中心化。不能有單一實體負責這一工作。任何人都必須能以非常低的門檻提供這項服務,並且使用者必須負責如何處理其資料。在使用者控制廣告收入的情況下,可以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內容伺服器將在這一市場嘗試以儘可能便宜和快速的方式交付內容。

在實踐中這可能行得通:使用者搜尋一條內容,例如「查理咬了我的手指」影片。內容伺服器答覆給出報價。使用者客戶端權衡響應速度和價格,然後將付款傳送到最佳伺服器,內容在這裡交付。當然,所有這些將由演算法在一瞬間處理,而無需人工干預。

設定內容伺服器應該只需要很少的技術技能。為此,已經在執行網路服務的人們可以安裝軟體,利用其過剩的儲存空間和頻寬。甚至家用計算機和裝置也可以實現此功能。

WoT 可以用於幫助該系統更平穩地執行。彼此信任的內容伺服器和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地交換內容和付款,而無需為每個內容競價並達成交易。從本質上講,內容伺服器可以授予一系列信用額度給遵循協議確立聲譽的使用者,或給他們希望與之建立 WoT 連線的新使用者。

雙方都可以試驗使用不同的演算法。可以為尋找網路上最便宜、最快速和最可靠的伺服器的使用者部署探索 / 利用(explore/exploit ,E/E) 演算法。在伺服器端,他們希望儲存可以儲存的最有價值的內容:訪問量最高的內容。

在實踐中的具體運轉將會很複雜,因為訪問(需求)受制於可用性(供應)。成為託管內容每天訪問量 1000 次的唯一伺服器,好過託管內容每天訪問量達 100 萬次的百萬臺伺服器中的一臺。伺服器在搶生意時將嘗試使用不同的演算法。

但是,某些內容可能訪問量很少,因此沒有伺服器願意託管它們。也許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人資訊,很少被重讀。儲存此類內容將需要付費。同樣,伺服器可以爭奪儲存您存檔內容的特權。使用者在這些情況下需要多留一些後手,以免託管其內容的唯一伺服器宕機。

在這種安排下,我們可以預期,資料儲存和訪問的費用將非常便宜,等於或接近於成本。假設可以以零邊際成本使用多餘的伺服器容量,並且可以在獲客和 WoT 打分上獲得一定的價值,那麼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免費提供資料服務。

使用者介面

當然,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難題的另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是使用者與網路互動時的體驗。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在想到社交媒體時所想到的:內容流、朋友列表、收件箱、主頁、頭像、論壇、聊天視窗等。不出所料,平臺利用其掌控的資料集,壟斷了資料的使用者體驗。例如,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檢視您的 Facebook 個人資料,即 facebook.com。

必須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將其實現去中心化,那樣任何網站或應用都可以顯示您的內容,但無需訪問該內容。由於使用者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容,因此他們從介面提供商那裡所需要的全部內容就是與該內容進行互動的、直觀且令人愉悅的方式。任何人都應該能夠設定服務,並嘗試以不同方式讓使用者生成其內容,並與其內容進行互動,而不僅僅是隻能在 twitter.com 上訪問的 Twitter 頁面佈局。

想象一下一個 Facebook 風格的主頁。左側是您的朋友列表,中間是您朋友們更新的資訊提要,右側是一些廣告。假設您正在透過平板電腦上的應用檢視該內容。當您開啟應用時,將從介面提供商那裡提取業務邏輯,該介面提供商告訴應用如何生成頁面。基本資訊,如個人資料、金鑰和錢包,作為應用的一部分,與使用者客戶端一起儲存在本地。如果是全新安裝的應用,並且您之前已經有預置的個人資料,則該應用將從內容伺服器中提取加密的使用者資料,而您必須輸入密碼。

該應用將接受廣告商的最高出價、對您的錢包授信、並在右側顯示廣告。它將從內容伺服器中提取您的朋友列表,以及相關的內容,例如您被授予訪問許可權的圖片和帖子。該應用將使用從介面提供商獲得的業務邏輯中的演算法,對所有內容進行排序和顯示。

為此,介面提供商可以收費,使用者可以由產生的廣告收入支付。與內容伺服器一樣,由於使用者的轉換成本非常低,可以預期介面提供商之間會出現激烈的競爭。因此,使用者和廣告商不會去控制內容和介面的平臺,而是廣告商、內容伺服器和介面提供商都會去爭取使用者,激烈爭搶使用者的注意力和價值。

這種設計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依賴於訪問使用者內容的服務將成為不可能。例如,如果使用者私人訊息已加密且分散在多個內容伺服器上,那麼使用者如何透過關鍵字搜尋其這些私人訊息?理想情況下,我們不會開啟潘多拉魔盒,允許服務提供商訪問內容,即使是在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幌子下。我們就這樣陷入困境。值得慶幸的是,通常會有一個創新解決方案,使使用者既保障隱私又具備實際功能。

在上面的搜尋示例中,介面提供商可以向使用者客戶端傳送一種演算法,使用關鍵字為使用者內容編制索引,並將該索引儲存在僅使用者可訪問的單獨檔案中。當使用者想要執行搜尋時,她 / 他的使用者客戶端會 pull 體量較小的索引檔案進行搜尋,然後僅 pull 出與索引中關鍵字匹配的內容。

這是一種以使用者為中心而不是以服務為中心的工程正規化。它可以保護隱私,並且隨著使用者端處理能力的不斷擴充套件,對於多數應用來說,將使用者置於事物的中心不會是問題。

但是在使用者眼中,主要區別在於記住並保護其金鑰安全詞的責任。如果使用者忘記密碼,則沒有平臺可以重置。解決此問題的任何其他解決方案都會讓第三方可以訪問您的內容。

也許可以部署多簽名加密方案,在這種機制中,幾個受信任的合作方可以恢復一個人的密碼。這種方式下,任何人都無法獨自訪問或訪問您的內容,只有當您需要恢復密碼時才會。

最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系統將權力賦予使用者,而權力伴隨著責任。考慮到近年來各大社交平臺的駭客攻擊和資料洩露事件,使用者會期待以上解決方案及其帶來的自主權。沒有人比您自己更關心您的隱私和安全。

邊緣用例

我們知道社交媒體平臺是可以盈利的,因此按總金額計算,廣告收入是超過平臺提供所有服務的成本。因此,我們預計絕大多數個體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使用者獲得的廣告收入,足以支付其內容伺服器和介面提供商的成本。不過看一下三個邊緣案例還是很有啟發性的。

在一種極端情況下,某些使用者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廣告收入來支付其費用。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如果使用者從未點選過廣告,則廣告商最終將停止付費以顯示這些廣告。不過,品牌廣告商可能仍然願意支付很少的費用,從而允許一些內容交付。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樣的使用者可能會簡單地保管自己的內容,而忽略了服務提供商所帶來的便利性。或者更好的情況是,他們可以自己成為服務提供商,並有足夠的收入來滿足自己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使用需求。

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可能有一些使用者對廣告商來說非常有價值,以至於他們帶來的廣告收入超過了支付使用各種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服務所需的成本。鑑於社交媒體平臺從網路效應中受益,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因此可以合理預期,許多使用者將透過使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並與廣告客戶進行互動而獲利。

我們考慮的最後一種情況是一些離群索居的使用者,他們寧願看不見廣告不收取任何廣告收入,而自己掏腰包為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服務付費。這樣的使用者將不得不自己為他們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錢包充值,充值金額將慢慢耗盡。

內容問題

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都為一系列新問題播下了種子。以內燃機為例。內燃機是對馬力能源的巨大改進。它消除了城市街道上的馬匹糞便,釋放了資金並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人類的能力。沒有人願意回到馬車和犁的時代,但是我們確實得處理空氣汙染、汽車碰撞和其他問題。如果電動、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確保它們最終將成為我們子孫後代必須解決的新問題的源頭。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有助於解決網路效應和社交媒體平臺中心化帶來的問題。一旦被採用,沒有人會想回歸到沒有隱私、只有一個介面選項的時代。但是毫無疑問,我們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我們終將要處理的問題,我稱之為「內容問題」。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期望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成為不存在審查的領域。如果一個介面審查了使用者的內容,那麼使用者可以轉移到另一個不審查使用者內容的介面。如果這個使用者是在指出侵犯人權行為,或只是在行使言論自由,那自然是好事。但是,並非所有內容都是可以自由出街的言論。有些內容是有害的,因為它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無辜的人受到傷害。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戀童癖。

如果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因成為傳播這種內容的工具而聞名,沒有人會希望與它扯上任何關係。介面提供商、內容伺服器、廣告商和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背後的開發者不會為此貢獻自己的才能和資源。普通使用者將無法獲得上述去中心化的所有好處。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將一敗塗地。

可以說,內容問題是由作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核心的加密技術引起的。如果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不加密使用者內容,則內容伺服器可以掃描有害內容並將其拒絕。但這會破壞每個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使用者的隱私,其中大多數是普通的守法公民。為了解決內容問題,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識別正常內容汪洋大海中的有害內容,而無需訪問或看到其中的任何內容。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我在這裡提出了一種稱為零知識人工神經網路(ZKANN)的解決方案,該方案使用密碼學和網路機器學習來做到這一點。歸根結底必須開發類似的東西,來解決內容問題。

總結

當今的社交平臺在吸引使用者注意力及其創造的價值方面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平臺透過網路效應將人們鎖定,可以迎合廣告商,甚至以犧牲使用者利益為代價。平臺已經開發出複雜演算法來利用人類心理中常見的弱點。虛榮、偷窺和憤怒,使使用者一直盯著螢幕,點選,刷屏和輕掃,想看到更多,而這些都會顯示更多的廣告。

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下,每個人受到的激勵與服務使用者保持一致,使用者會使用最重視他們的介面。就我個人而言,我想使用讓我感到平靜、快樂,並與我關心的人和內容保持聯絡的介面。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要取得成功,必須提供目前社交平臺所做到的無縫體驗,但又要具有去中心化帶來的額外好處。加密、內容伺服器、小額支付、ZKANN 和 廣告網路的複雜性,必須從普通使用者的視野中消失。用於所需要知道的就是該系統可以正常工作,有時他們的錢包裡甚至還有一些多餘的錢。

在許多方面,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都是早期網際網路願景的兌現,但我們不是去中心化到域級別,而是全面去中心化給使用者,將控制權和隱私權交到他們自己手中。

順便說一下,我沒有對去中心化技術的現狀和最新發展進行具體調研。在監獄牢房內進行一部分調研是很困難的,而全部做到是不可能的。我確信上面的許多想法都不是新鮮事物,但我希望我的想法對將來構建和使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人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