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獵奇“加密貨幣頭號資產” 對幣圈是好訊息嗎

買賣虛擬貨幣

伴隨著參考訊息轉載彭博社網站訊息:《加密幣成今年“頭號資產”》,隨後新華社、央視財經紛紛轉載。官媒對加密貨幣的正面報道,讓一直被監管打壓的中國幣圈紛紛叫好轉發。

吳說區塊鏈認為,官媒的轉載更多是一種獵奇。彭博社慣常為加密貨幣喊單,這眾所周知,而《參考訊息》的風格是什麼呢?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時間,《參考訊息》一直是中國普通民眾閱讀海外事件的視窗,而它的風格就是報道海外獵奇事件為主。

《參考訊息》是新華社旗下報紙,參考訊息的內容大多新華社都會轉載,因此新華社電頭進行了二次轉載。

第三輪傳播則是來自央視財經。央視財經對加密貨幣的關注由來已久,主要也是關注大漲大跌的部分,在比特幣減半後幣價破萬時,央視財經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而在之前暴跌時,內容也是非常犀利。

深潮有趣地統計了央視對加密貨幣的報道,2017年7月12日,央視記者走進大山,深入調查比特幣礦場,此後,央視開始密集報道比特幣;8月9日,央視CCTV2頻道播出《環球財經連線》欄目,講解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價格走勢;9月4日,央行釋出檔案明確叫停了代幣發行融資,即1CO禁令。《央視報道加密貨幣統計》

迴歸頭來,如何理解官媒的訊號價值,我們首先要理解它們的生態。

中國官媒生態有兩個特點。

第一,政治領域極端嚴謹,經濟領域比較開放。換言之,政治領域的報道可以被視為對官方訊號的解讀,經濟領域則不然。經濟領域的主管部門也相對開放,允許不同意見的討論。準確的訊號應該來自主管人員或部門的表述。

第二,官媒已經集團化、市場化,頻道欄目眾多。新華社自主報道,可以代表官方訊號,參考訊息則不然。央視新聞聯播可以代表官方聲音,財經頻道則不然。

綜上,這一輪報道只是官媒的獵奇,不能看出任何監管層的訊號。相較而言,此前央行主管機構《中國金融》的文章才是真正代表監管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看法,值得細讀。(中國央行司長透露《證券法》曾討論制定1CO法規 合規曙光?)

目前中國加密貨幣行業的核心矛盾,在於監管邊界能否緩慢的開放,否則主流交易所、OTC商依然戰戰兢兢。目前監管停留在允許個人持有以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以及對主流交易所模糊的默許態度。未來能否開放牌照給相應機構,以及明確合規數字貨幣、資產的邊界,如紐約州允許一系列數字貨幣合法,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合規之路。(你的USDT會暴雷嗎?紐約州批准多個穩定幣但沒有USDT)(作者:Colin Wu)

吳說區塊鏈正在招聘調查記者與分析師,希望對某一領域(如DeFi、波卡、衍生品)有深入研究與體驗,喜愛寫作,也歡迎機構合作。

風險提示

根據銀保監會等五部門釋出的《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請大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本文內容報道不對任何經營與投資活動推廣進行背書,請投資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作者:吳說區塊鏈,來源:吳說區塊鏈real(ID:wushuotech)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