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網路效應

買賣虛擬貨幣

前言:本文全面探討了加密貨的價值儲存網路效應問題,包括網路效應的基礎、衡量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數字黃金和數字現金的網路效應。對我們更清晰的理解數字貨幣的網路效應非常有幫助。本文作者是Kyle Samani,來源於hackernoon.com,由藍狐筆記社群“郭知行”翻譯。

比特幣具有網路效應。許多區塊鏈的佈道者斷言,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如此強大,以至於比特幣的超級增長是不可避免的。

但這並不完全正確。網路效應是微妙的,通常被誤解,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網路效應並不像許多人斷言的那樣。

在本文中,將探討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以及作為數字貨幣的的網路效應,還會討論比特幣非網路效應方面的護城河。

網路效應的基石

什麼是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是湧現性的特徵: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某項產品或服務,它對現有使用者來說變得更有價值。

網路效應可分為以下幾種:

1.直接網路效應

產品或服務使用量的增加導致了其價值的直接增加。

直接網路效應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隨著產品或服務被採用,現有使用者可以與越來越多的新的使用者進行互動。基本上所有的閉環通訊網路都表現出這種網路效應,包括基於網際網路的服務,比如Facebook和Whatsapp。

2.間接網路效應

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量增加造成越來越有價值的副產品的出現,從而導致原產品或服務價值的增加。

作業系統是受益於間接網路效應的最有名的產品。某作業系統吸引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到其之上構建應用程式出售給使用者。而隨著新程式的出現,此作業系統對消費者來說會變得更有吸引力,也將吸引未來更多的應用開發者到來。

3.雙面網路效益

產品或服務使用量的增加會引發某種副產品或服務,而這種副產品或服務對該產品的另一群使用者有價值,從而導致原產品或服務價值的增加。反之亦然。

一些著名的例子包括eBay、Uber、Lyft、AirBnB和亞馬遜的市場業務。在這些網路中,消費者可以從供應商的更多選擇和競爭中收益,這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供應商的加入。

4.資料網路效益

一個由機器學習演算法驅動的產品,當它獲得更多的使用者資料時,會變得更智慧。

資料網路效應在當今大多數現代的基於雲的應用中都存在,儘管它們的相對優勢因用法和複雜程度而有很大差異。

量化網路效應的強度

因為網路效應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想要精確地測量網路效應的強度相當困難。

額外使用者增加導致的邊際效應隨著時間在變化。舉個例子:不少我的朋友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開始刪除他們的Facebook個人資料,但Facebook對我的價值和3年前一樣。

為什麼呢?儘管有5%或者10%的朋友離開了Facebook,但這對我的Facebook體驗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還有500個使用Facebook的朋友。

通常認為網路效應可以用梅特卡夫定律來量化,該定律指出,網路的價值與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是成正比的。為了便於閱讀和理解,可以這樣說,受梅特卡夫定律影響的企業的網路效應具有n^2的特點。

自從梅特卡夫提出了此網路價值的定量方法,它就一直在被攻擊。沒有任何已知的網路在它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永久地顯示出n^2的網路效應。

此外,驅動網路效應具有n^2的特點的前提假設是網路中的所有連線都是同等重要的。相反,人們更普遍地認識到,大多數網路的網路效應可能更接近n*log(n),而不是n^2。

顯然nlog(n)比n^2更有意義(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遠的平方增長),但nlog(n)也是一個永久的超線性曲線。現實中實際情況是不僅所有的連線都不具有同等價值,而且在某一點之後,系統中每個邊際連線的價值也開始下降(比如,在未來亞洲的1000萬Facebook使用者對現有美國使用者的價值非常低)。

在實踐中,最佳案例的網路效應類似於S曲線,而不是等於n*log(n)和n^2。

有很多案例研究在實踐中證明了s曲線本質更貼近網路效應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蘋果的Macintosh在90年代能夠活下來(如果Windows的網路效應等於n ^ 2,那麼,蘋果可能無法生存下來)。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聊天應用程式(Whatsapp,電報,Facebook Messenger,Signal,Wechat等),為什麼Lyft可以有效地與Uber競爭(我不關心有多少司機在路上,只關心在兩分鐘內找到一輛汽車即可),以及為什麼這麼多小眾的電商平臺可以和亞馬遜競爭。

既然如此多的案例證明網路效應應該類似S曲線,為什麼人們還一直在說網路效應等於n*log(n)或n^2?

因為在這三條曲線中,很難分辨出每條曲線最左部分之間的差異:

每條曲線的右半部分,只有當網路達到臨界點才出現,三條曲線本質上的區別,才開始發散。n^2曲線繼續向上加速。n*log(n)曲線也會永久地向上加速,儘管速率較之n^2曲線要低得多。相反的,當網路效應跨越某個飽和點後,s曲線從超線性變為亞線性。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效應都受制於相同的s曲線,也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效應都受到s曲線最佳網路效應的影響。

一些網路效應永遠不會達到指數級增長,比如s曲線的左半部分。有些網路效應遵從log(n)的影響,使它們永遠是次線性的,而不像s曲線從一開始就是超線性。網路效應等於log(n)的最常見的例子是流動性可替代商品的交易所。

即使你做出了一個非常激進的假設,即每個額外的使用者都可以增加日常流動性,但額外的流動性的邊際價值對所有現有使用者來說基本為零。即使是在網路的早期,這也是正確的。因此,這條曲線從來不是超線性的,而總是亞線性的。

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此案例中,每增加一個新使用者,都將增加此交易所0.01%的日常流動性。

當有100個使用者的時候,每日流動性是商品市值的1%。

當有1000個使用者的時候,每日流動性是商品市值的10%。

當有10000個使用者的時候,每日流動性是商品市值的100%。

當有100000個使用者的時候,每日流動性是商品市值的1000%(每日交易量的10倍)。

如果一個使用者在交易中擁有總商品的0.1%時,那麼每個邊際使用者所提供的流動性的價值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從技術上講,隨著使用者數量和流動性的增長,利潤下滑將會減少。但在實踐中,邊際流動性收益將會非常低,以至於不僅對特定使用者而且對所有現有使用者來說,都是不可察覺的。給定可替換資產的所有交易所具有大概的log(n)的網路效應,其視覺化如下:

目前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如果可交換商品的交易網路效應在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是超線性的,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我以觀察到的是,如果一個交易所擁有一定流動性——只是頭部交易所流動性的一小部分—就足以維持一個交易所存活下去,為市場提供合理的流動性。

數字黃金的網路效應

數字黃金有什麼型別的網路效應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使用者將如何使用數字黃金。

之所以人們利用數字黃金儲存價值,是為了在以後的日子裡能消費這些價值。除非將數字黃金轉換成其他東西,其他時候,數字黃金就在那裡,什麼也不做。它不會從增加新使用者或使用者離開中受益或受損。

當使用者想要清算他們的數字黃金來購買其他商品或服務時,他需要找到流動性,即願意購買數字黃金的人。交易可以在數字黃金的交易所完成。

數字黃金的效用等於其流動性。如上所述,這意味著比特幣在充當數字黃金時的網路效應可以近似為log(n)。

數字現金的網路效應

數字現金有什麼型別的網路效應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使用者將如何使用數字現金。

數字現金的目的既包括儲存價值,也可用作交換媒介使用。此外,數字現金也可以成為記賬單位。因此,數字現金總體的效用取決於有多少商家願意接受數字現金支付商品和服務。

這類似圖1描述的直接網路效應。使用數字貨幣接受支付的人越多,現有使用者就能與更多的商家進行交易。

現有主要的貨幣(法幣)在各自的管轄範圍內表現出這種網路效應。由於商人和消費者必須在各自國家用法幣納稅,他們發工資(僱員)和賺收入(企業)時都以當地的法幣結算。這就產生了強大的網路效應,因為很少有人願意持有一種時刻波動的貨幣,比如在購買商品和納稅時。

直覺上,這很可能會受到s曲線網路效應的影響。前50%接受數字現金支付的商家為商品或服務增加的價值高於後50%。

價值儲存 VS 效用

比特幣的極端主義者會爭辯說,以上給出的論證是基於語義的。具體來說,他們會說,“新使用者當然會讓比特幣變得更有價值。他們會購買並持有它,根據定義,它更有價值!流動性論證是一條紅鯡魚(轉移注意力的問題)。”

雖然這在狹義上是正確的,但它忽略了競爭現實:如果其他數字貨幣變成了數字現金並實現了超線性網路效應呢?這就是我所提出的更廣泛的觀點。單是流動性的次線性網路效應,單獨來說,是一個轉移注意力的問題。

但是,如果其他加密貨幣變成了具有超線性網路效應的數字現金,而比特幣仍然是具有亞線性網路效應的數字黃金,那麼比特幣將被其他加密貨幣超越。

在加密貨幣的圈子裡,價值儲存與效用的爭論從未停止。價值儲存的觀點是建立在自反性的基礎上的:人們越是持有某種價值儲存,它就變得越有價值,從而驅使更多的新人持有它。

可是自反性是上下起伏的。這就造成了過度的波動和不穩定,完全破壞了價值儲存的目的。當價格只漲不跌時,人們容易相信這個假設。但是當價格下降時,其效用價值將為下跌“護盤”。

很容易忘記我們還處於加密貨幣的早期階段。地球上有70億人,但只有5000萬人持有加密貨幣,佔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在一個程式碼開源的世界裡,任何功能特性都可以被複制,獲勝的關鍵是儘可能快地實現網路效應。這就是為什麼底層網路效應的力量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數以千萬計的使用者中,這些好處具有複利屬性(或者沒有),最後造成產品或服務的網路終端價值差異巨大。

其他護城河

有很多種類的“護城河”,而網路效應只是其中的一種。

比特幣的極端主義者所推崇的其他護城河包括品牌認知度和第三方生態系統整合,如交易所、自動取款機、其他金融產品、硬體和移動錢包等的整合。

為了探索這些護城河的力量,我將用比特幣與以太坊進行比較。這並不是說以太坊可能會取代比特幣。相反,這是舉例說明作為一個競爭網路,在推出後三年內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品牌認知度確實是一條護城河,而比特幣是加密貨幣的領跑者。但是,如果說它的品牌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逾越的,那就完全是錯誤的。沒有品牌是不可顛覆的。

對於比特幣這樣一個開放的、無需許可的品牌的品牌價值,並沒有一個好的方法來衡量,但我們可以使用谷歌趨勢作為一個粗略的衡量工具。

在上圖中,藍線代表比特幣,紅線代表以太坊。在兩者最大差異的時候,比特幣的搜尋量約為以太坊的11倍。今天的差值是8倍。考慮到空間的變化無常和快速發展,比特幣的領先優勢可能會在幾年內消失。

與第三方整合怎麼樣?在這一點上,以太坊和比特幣幾乎一樣:

交易所:所有主流交易所都支援法幣與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兌換。

硬體錢包:所有硬體錢包都都支援比特幣和以太坊。

自動取款機:據我所知,所有加密貨幣的自動取款機都支援比特幣和以太坊。

手機錢包: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有大量的基於iOS和Android系統開發的手機錢包。

其他金融產品:比特幣率先登陸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期貨市場。但考慮到以太坊的發展軌跡,有望在24個月內登陸。

再說一次,我的觀點並不是說以太坊將取代比特幣,而只是為了說明:“與第三方整合”這條護城河同樣是可逾越的。

總結

網路效應和競爭性的護城河通常被誤解。與流行的觀點相反,沒有任何網路證實網路效應等於n^2,事實上許多網路顯示出log(n)網路效應,特別可替代資產的交易所。

作為數字黃金,比特幣將會受到永遠的次線性log(n)網路效應的影響,而比特幣作為數字現金,在低於50%使用者接受時,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可以實現超級線性增長。從定義上來說,一種加密貨幣想成為主流的價值儲存標的,它需要在發展中顯示出超級線性的網路效應。

對於另外的兩條護城河,品牌效應和更廣泛的生態系統整合,回報並沒有隨著規模的增大而越來越大。同時目前已經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兩條護城河可以被具有超線性網路效應的競爭網路輕鬆顛覆。

加密貨幣的王者之戰才剛剛開始。在最左邊1%部分,所有加密貨幣的網路效應差異不容易辨別。人們容易認為,網路效應在實際發生之前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專案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