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遷 : 公司、社群經濟及新型自組織經濟 | 鏈塔專家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高彩霞

微信公眾號:鏈塔智庫(ID:liantazhiku)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也許,區塊鏈可以作為翹起未來新經濟的支點。

近百年來,公司作為社會的基本組織單位和社會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功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用少量的資本撬動大規模的資源,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用。

然而,近年來,公司治理模式被不斷詬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不斷顯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社群經濟開始興起並有壯大之勢,社群經濟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人際關係,以共同的價值觀為驅動力,透過各自之間非線性的互動協同效應,激發群體的創造力和生產力。

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去中介、平等、公開透明的特點與社群經濟的理念不謀而合,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通證的引入,將使得社群經濟轉變為一種新型的自組織經濟,這種新型經濟體將變得越來越智慧和高效,協同效應也會越來越顯著。新型自組織經濟有可能取代部分公司,並催生無數新的可能性。

一、公司與社群經濟

從歷史來看,公司和社群都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以公司為主的現代企業制度作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最早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英國,在中國,現在企業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透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社群經濟的發展得益於網際網路尤其的是移動互聯的發展,藉助於身份驗證、通訊錄繫結、地理位置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社交的信任感和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提升。

從組織形式上看,公司的組織形式較為規範和緊密,有法可依,社群則相對鬆散。在我國,2005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是規範公司治理結構的法律依據。股權是公司制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權利,確保了投資人對公司所享有的權利。

在文化上,公司的更偏向於單向輸出模式,並進行員工招募和培訓。而社群自帶文化屬性,他們對社群有自發的歸屬感,具有較強的消費力和協作力,透過互動參與尋求價值認同感。比如我國的豆瓣小組、新浪微博、天涯社羣等,以及國外的Twitter、MySpace、Linkedin、Facebook等。社群維繫的關鍵是情感交流、文化傳播和價值認同。

從商業體系來看,在傳統的商業體系中,消費者和生產者是最主要的角色,作為生產者主體的公司,以及公司的員工,和消費者有較大的區隔。但在社群經濟體中,生產者、參與者、消費者三者角色重合。社群經濟的盈利模式是透過社群經濟和媒體電商的方式所實現的。但是目前來看,社群很少能夠做到商業上的閉環,其創造的經濟效益有限。

目前,公司仍舊是社會創造的主體力量,但公司治理的詬病不斷凸顯,如不論是以控股股東利益組大化還是以公司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都不能兼顧全體股東、利益相關者以及社會利益;公司管理層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積極履行勤勉義務和忠誠義務。

公司模式從股權設定到激勵機制、監督機制以及融資保障上,公司都有其固有缺陷。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而形成巨頭網際網路公司,形成了巨大的連線壟斷,中小企業沒有與之抗衡的話語權。無論是從傳統治理模式還是從社會結構來看,已經限制了創新的發展,無法再帶動社會持續巨大的價值創新。

社群經濟作為一種更開放社會組織形式,更符合多元化時代的要求。以維基百科為例,在沒有中央權威協調、傳統命令機制的情況下,全世界的人共同合作,編輯出一個線上免費的知識庫,並且維基百科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它的費用都是透過社羣捐贈完成的。

維基百科可以說完成了從募資到價值創造的全過程。社群經濟是社會化分工和合作的創新機制,它能夠在基於共同理念的認同的基礎上完成複雜的協同效應,能在更大範圍內去進行更深刻、更及時、更有效的合作。但是社群經濟缺乏激勵機制,無法長期激勵價值創造者,社群經濟亟待長效機制的激勵。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解決信任機制的技術,透過在社群經濟中引入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通證系統,可以改變社群經濟的現狀。在傳統的公司治理中,股東即享有管理權又有決策權,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員工和消費者都沒有話語權,處於被動地位。

而通證的出現,將生產者、參與者和消費者有機統一起來,這種新的經濟我們稱之為新型自組織經濟模式。新型自組織經濟是區塊鏈等新技術發展下社群經濟的迭代升級,是邁向未來智慧社會的第一步,即區塊鏈3.0時代。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教授表示,區塊鏈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提到:“世界正在進入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要推進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區塊鏈技術無疑將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自組織經濟模式的技術及試驗-比特幣、以太坊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中本聰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並於2009年1月挖掘出了創始區塊,從此開啟了比特幣的時代,被稱為區塊鏈1.0時代,比特幣正是整個比特幣區塊鏈社群所生產的通證,因其難以偽造、不可篡改、加密性和匿名性,而產生了一定的交易價值,由比特幣作為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算力參與到比特幣區塊鏈的挖礦之中,從而使得這個原本僅在極客間開展的專案得到全球矚目。

在比特幣專案中,通證(也即比特幣)構成了整個專案內部迴圈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後的合理激勵機制促成了比特幣區塊鏈專案成為目前最為成功的區塊鏈專案之一。比特幣區塊鏈的成功驗證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

2014年,年僅24歲的俄羅斯的天才Vitalik Buterin在比特幣雜誌(Bitcoin Magazine)上發表了《以太坊:一個下一代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提出了以太坊的概念,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系統的正式誕生。以太坊提出了多項創新性區塊鏈技術,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智慧合約,智慧合約對應的是社會中的契約精神。

得益於以太坊的智慧合約,2017年迎來了數字資產的大爆發,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智慧合約時代被稱為區塊鏈2.0時代。後來,為了規避法律風險,2017年,不少專案透過籌集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數字貨幣來融資,被稱為ICO融資。

在中國,ICO 的勢頭瘋狂迅猛,央行等七部委已經叫停 ICO並被將其定位為非法集資,但在日本等國家已經合法化。透過ICO融資後的專案方,其資金的使用狀況以及專案研發進展狀況長期處於無人監控狀態,為降低ICO風險, 2018年1月,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Buterin提出新的數字資產眾籌融資模式——DAICO。

該模式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功能加入了傳統眾籌中,為眾籌加上一層智慧合約,給專案方募集的資金安上“資金閥”。

在DAICO模式下,資金募集完成後,專案方並不完全擁有資金的自由支取權利,資金的使用最終取決於專案的推進情況,並由數字資產持有者投票進行決定。這是實際上是一種新型自組織經濟的再一次嘗試和迭代,強化了對約束機制。

根據coinmarketcap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7月份,全球大概有1600多種數字加密貨幣,涵蓋平臺、金融、娛樂、電商等數十個垂直領域的應用。實際上,每一種加密數字貨幣本身都是對新型自組織經濟的嘗試和探索,包括商業可行性及技術可行性。

以版權應用為例,柯達推出一個KODAKOne平臺,該平臺利用了區塊鏈技術發行一種“柯達幣”,給攝影師建立一種基於數字賬簿、經過加密的照片所有權,讓他們可以對新作品和存檔作品進行登記,然後可以在 KODAKOne 平臺上出售這些作品的版權。

攝影師的作品被售出後立即獲得報酬。同時KODAKOne平臺會不斷對網路進行搜尋,以監督和保護在 KODAKOne 系統中登記的圖片版權。一旦發現圖片未經授權使用的情況,KODAKOne 平臺就可以高效啟動事後授權(post-license)策略,讓攝影師獲得報酬。

柯達的嘗試是想給價值創造者更多的回饋,並給照片使用者帶來便利,當然其實踐效果還有待觀察。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很多專案的可行性受技術、客觀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尤其是效能、跨鏈問題和高耗能問題等仍舊是瓶頸,制約著區塊鏈技術成為商業級的應用的可能。

三、自組織經濟的通證經濟體系及現狀

區塊鏈本質上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但是它的底層框架和執行原理,能夠對現有的商業模式和生活場景產生巨大的變革。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使得新型自組織經濟發展成為可能。

新型自組織經濟模式能夠打破了“二八定律”,縮小基尼係數,實現帕累托最優,在多方共贏的前提下,增加參與者的收益,能夠實現更最佳化的資源配置和更靈活的就業,是更精細化和集約化的社會組織方式。

新型自組織經濟得以有序、高效執行的關鍵在於通證體系的建立,通證體系是一種激勵機制。2017年,在CSDN的對話欄目中,由世紀互聯元道和CSDN孟巖最早提出了通證概念。

通證分為三類。第一類包含證件類通證,比如身份證、出生證、畢業證等;第二類包含功能類的憑證,比如虛擬商品,積分、代金券、門票等;第三類包括權益類通證,代表什麼證券、期權、股票等。

通證作為價值的載體,可以在組織經濟體中自由流通、轉讓、使用和兌換。通證能夠改變鬆散的組織形式,並透過激勵機制,將相關者的利益給予合理的回饋。

通證的引入更夠起到激勵作用,從而助推資源要素的投入和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同時,社群自組織經濟的繁榮會反向推動幣值的升值,從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彌補社羣經濟沒有商業閉環的不足。

區塊鏈技術是建立通證的最佳方式,其加密技術可以保障所有不可篡改的符號都可以作為通證,並透過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點對點以及智慧合約來實現線上與線下,現實與網路世界的對映關係。具體如下可示:

以區塊鏈為技術的公鏈是未來價值交易的基礎設施,是未來社群自組織經濟的雛形,目前處於研發階段。

根據火幣網釋出《區塊鏈資產行業專題報告-公鏈平臺篇》,截至2018年6月,包括以太坊、NEOEOS在內的公鏈專案大概有50多個,目前仍舊處於技術研發階段,部分公鏈專案將於2018年下半年上線。

目前,這些平臺在系統狀態、賬本結構、共識演算法、智慧合約、鏈下鏈上結合、跨鏈交易、價值傳輸、交易處理速度、可擴充套件性可相容性上尚未形成明顯優勢的方案,制約著公鏈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未來,隨著公鏈平臺的發展以及公鏈上部署的DAPP應用,各種垂直領域的應用才會出現,並結合實體行業,帶來新一輪的浪潮。當然,除了技術上的發展,自組織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例如通證的合規性、生態的建設、法律主體及監管的缺失等問題,可以說每一關都是關山萬重,步步驚心。

每一輪新的技術革命,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現在,區塊鏈技術所驅動的價值網際網路時代大幕正在徐徐拉開。新生行業需要呵護和時間的沉澱,道路維艱,只得且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