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內測「央行數字貨幣」流出: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買賣虛擬貨幣

從安裝使用方面看,DC/EP操作與一般APP並無差異,非常符合居民使用習慣,完全迴避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較高使用門檻的問題。從匿名性方面來看,央行DC/EP需要實名註冊。使用DC/EP數字錢包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DC/EP要求實名註冊這一點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匿名交易屬性相去甚遠。

作者:白魚

編輯:江小漁

4月14日晚,多個社群中流傳的截圖顯示,中國農業銀行正在對央行數字貨幣DCEP進行錢包的內部測試。

據中國農業銀行內部人士透露:“人民銀行和四大行,還有阿里和騰訊是央行數字貨幣內測的第一站,試點工作將在成都、蘇州、雄安和深圳展開。成都最先開始應用的商戶是太古裡。”

隨後,有媒體給出了測試連結,並提供了DC/EP個人錢包操作指南以及DC/EP錢包截圖。報道稱,“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稱上述測試錢包為真,但僅限白名單內客戶。”

如果訊息為真,這場內測無疑將會成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從「呼之欲出」到「開始內測」

事實上,早在2019年8月10日,時任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的穆長春就表示:“從2014年到現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進行五年,現在‘呼之欲出’。”隨後在9月6日,他正式出任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

也是在去年8月,《福布斯》援引中國建設銀行的一名前僱員訊息稱,中國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正式推出數字貨幣,初期將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阿里巴巴、騰訊以及銀聯七家機構發行。

而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加速了央行數字貨幣推出的步伐。3月初,國家發改委課題研究會稱:“疫情是數字經濟的催化劑,快速、全面、精確的資料採集和分析是高效決策的前提。疫後時期,國家可能會加大投資與採購力度。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加快推出,成為流向全程可控的特殊‘專項資金’。央行數字貨幣,或成為‘新版四萬億’定向刺激的選項,或將加速推出。”

4月14日流傳出的農業銀行內測截圖,讓之前的種種說法和猜想得到了證實。

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支付無接觸的特徵。疫情期間,許多人擔心現金會成為病毒傳播的載體,給現金集體消毒更是讓人們記憶猶新。此外,相比起現金,在「後疫情時代」,數字貨幣更有利於政府直接給人們進行「直升機撒錢」,以及進行負利率刺激。非常時期,政府對採用新型技術的態度較之前也更為激進。

身處全球金融頂端的美國,就在今年一改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平淡態度。今年2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在研究和探討央行數字貨幣;隨後在3月,參眾兩院分別在國會提交了包含數字美元方案的經濟刺激方案,這是美國政要首次正式提出美聯儲數字貨幣。可以說,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是大勢所趨,全球各國政府都在加速推進這方面的研究和佈局。

DE/CP的神秘面紗

關於DC/EP的基本知識,這裡不再仔細闡述,讀者可以檢視穆長春的講話以及姚前的系列論文。這裡我們主要來分析此次流傳出來的截圖內容透露了DC/EP的哪些新資訊。

首先,從安裝使用方面看,DC/EP操作與一般APP並無差異,非常符合居民使用習慣,完全迴避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較高使用門檻的問題。使用DC/EP,只需要下載APP,並且完成註冊、設定密碼,最後繫結銀行賬戶即可用來支付。此外,穆長春曾表示DC/EP可以雙離線支付。「雙離線支付」,是指收支雙方都離線,也能進行支付。簡單來說,只要手機有電,哪怕通訊網路都斷了也可以實現支付。比如地震中通訊癱瘓的災區、沒有網路的地下超市或者飛機上,這些場景中均無法使用銀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工具,但仍可以使用DC/EP和現鈔支付。

其次,從支付流程方面來看,DC/EP與支付寶等第三方工具並無明顯差異,符合我國居民已有的移動支付習慣。使用者繫結銀行卡即可實現掃碼支付、匯款和收付款等功能。居民可以透過APP將銀行賬戶資產兌換成DC/EP,並使用數字錢包進行數字資產查詢等操作。錢包分為四類,應該是類似銀行卡對不同金額和不同使用場景設定的安全防護措施。

再次,從匿名性方面來看,央行DC/EP需要實名註冊。從上圖可以看出,使用DC/EP數字錢包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DC/EP要求實名註冊這一點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匿名交易屬性相去甚遠。

此前穆長春指出,DC/EP具有可控匿名性。他指出,網際網路支付、銀行卡支付都是跟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緊緊繫結的,滿足不了公眾匿名消費的需求,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鈔支付。只要你不犯罪,你想進行一些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消費,這種隱私我們還是要保護的。而可控匿名的央行數字貨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它既能保持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的價值特徵,又能滿足便攜和匿名的要求。筆者猜測,這種可控匿名的功能可能正是透過四類錢包的設計來實現的。比如,小額匿名支付透過一類錢包,而繫結銀行卡則升級為二類錢包,此時可以進行更大金額操作。

最後,從兌換流程方面來看,居民透過商業銀行賬戶發起兌換DC/EP的請求,所得DC/EP屬於央行負債,本質上是M0。這符合之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為二元體系的說法,二元體系指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DC/EP,商業銀行負責辦理居民的DC/EP兌換工作,且商業銀行須對DC/EP進行100%儲備。

「支付寶們」會被替代嗎?

透過上文對央行DC/EP的解讀,讀者自然會問:這與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在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後,像支付寶這樣的金融工具會被替代嗎?

其實早在去年9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表示,“可能也有人會問,DCEP會對支付寶、微信的地位產生影響嗎?我們的回答是:並不會。因為目前支付寶、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幣支付,其實也就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支付。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後,只是換成了數字人民幣,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貨幣,雖然支付工具變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場景都沒有變化。”

2019年12月,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在國內期刊《新金融》發表“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初步分析”一文,文章先梳理DC/EP的核心特徵,隨後透過與“斷直連”前後的第三方支付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儘管DC/EP 屬於貨幣工具,‘斷直連’後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支付工具,但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DC/EP在技術效率和商業拓展上做得足夠好,站在使用者角度,DC/EP 與‘斷直連’後第三方支付可以帶來同樣的體驗。因此,D C/ E P與‘斷直連’後第三方支付在應用有相互替代關係。”

筆者曾專門整理過穆長春講稿,並根據當時的公開資訊製作了一張紙鈔、DE/CP、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工具之間的功能比較表。另外,雖然餘額寶和零錢通屬於貨幣基金範疇,但是也能用於日常支付,所以仍放到表格裡面作為比較。

根據之前公開資訊,央行DC/EP是不向持幣使用者支付利息的。法幣兌換DC/EP以及DC/EP兌換法幣是否收取手續費(可以理解為徵收負利率)目前仍是不得而知的。假設沒有手續費,考慮到無論支付寶餘額提現還是微信零錢取現均存在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加上DCEP具有的法償性、匿名性和雙離線支付功能,那麼公眾會選擇什麼工具進行支付呢?這一點非常值得觀察。其實,在新興技術帶來的「貨幣革命」下,大家都是在「摸石頭過河」。

表1 支付工具功能特點對比

不過,考慮到阿里和騰訊可能在首批允許運營DCEP資產的機構名單中,支付寶和微信未來的功能可能也會發生變化。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