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有助金融監管效能提升

買賣虛擬貨幣



       如何認識區塊鏈?區塊鏈能幹什麼?日前,多名國內外區塊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區塊鏈相關組織及區塊鏈企業負責人相聚中國區塊鏈發展論壇。該論壇是第23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的一項重要活動,主題為“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大家圍繞區塊鏈相關技術創新、規模化商業應用及產業生態營造等內容,探討了區塊鏈未來發展趨勢。

  “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依託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大資料技術建立的數字信任機制,可以解決‘你是誰’‘所有權屬於誰’‘指揮權歸於誰’的問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教授何平將上述機制概括為分散式信用,他認為,區塊鏈可以實現新型的信用模式。“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在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懲戒或獎勵,鞭策違約行為,實現信用保障。比如,在食品安全、藥品安全領域,傳統是以一個政府部門為核心的中心化模式,但是未來可以有更廣泛的監督。很多地方政府正在推進地方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實現失信聯合懲戒,目前一般是用中心化的模式,我相信,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加速信用體系的建設程序。”

  基於相似的原理,區塊鏈技術對金融領域也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何平認為,區塊鏈可針對傳統單一中心服務體系的弊端,建立去中心或者多中心的跨平臺信用體系,從而降低金融體系佔用的成本。

  金融業務的改變,勢必牽動金融監管的革新。近年來,金融科技使得跨界業務和交叉性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不同業務之間彼此關聯滲透,風險的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廣,一旦爆發將引發相關金融風險。

  “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更加依賴技術進步提升監管效能、豐富監管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主任柴洪峰在發言中強調,如何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是各國金融監管部門的永恆主題和共性難題。他表示,與金融科技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相比,現有監管手段仍侷限於現場稽核、機構報送等傳統模式,難以滿足監管的實時性要求,風險資訊的獲取渠道也相對有限,無法應對新技術帶來的衝擊。

  他同時提出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對於監管部門而言,監管科技可以提升其監管效率和監管能力,緩解監管資訊不對稱、監管遲滯、監管空白等問題;對於被監管機構而言,監管科技有助於減少人工工作量,降低企業合規成本。”柴洪峰表示。

  儘管前景廣闊,但區塊鏈領域切忌“概念炒作”,多位專家均表示,要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

  “我國是資料資源大國和數字化市場大國,但在全球數字技術版圖上尚未建立地緣競爭優勢,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慧合約等底層技術上,我國目前尚缺乏自主產權。”李禮輝表示,因此要儘快進行人才培育建設。

  “要以人為本。佔領數字技術高地,關鍵在於人才,在於高階人才領軍的創新型科研機構和核心企業。”李禮輝建議,要明確產業政策,抽調一定財力,對創新型科研機構和核心企業加大投入,對數字技術專業人才給予研發經費、薪酬激勵、稅收減免、辦公和居住、就醫和入學等方面優惠。要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公平、寬鬆的營商環境,同時要支援國有企業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和科技規律的激勵機制。

  北京中關村資訊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區域總經理鄭毅則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各行各業快速數字化的背景下,“上鍊”已經成為一種新“標配”。區塊鏈從單個的技術創新到集聚成產業,其發展也需要區域創新土壤和先行政策的培育支援。

來源 | 金融時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