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擴容技術,百家爭鳴還是紙上談兵?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區塊鏈落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優先解決公鏈效能問題目前成了大家的一致共識,但是進展好像沒有那麼順利,一邊是不斷有各種讓TPS大幅提升的擴容技術被提出和討論,一邊則是比特幣網路依然擁堵,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測試也再次推遲。

那麼公鏈的擴容離我們還有多遠,到底是不是紙上談兵呢?

首先看下比特幣團隊新提出的軟分叉技術“Forward Blocks” ,該技術稱可避免硬分叉,建議以“軟叉”方式進行驗證(PoW)交替,並使用替代的私人賬簿,大幅提升鏈上的容量。不需硬分叉就能擴容,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很多人質疑這項技術目前只是處於理論上的,而且提出該方案的開發者之前一直在NASA做開發,在比特幣相關開發領域上並不是很知名。所以該技術能否實施還是個未知數。倒是比特幣的側鏈,“隔離見證”網路的使用率在逐漸提高,很多大交易所也將要支援它。

以太坊的擴容方案討論更多了,除了已經制定的CasperSharding路線外(雖然一直在推遲……),最近還提出了ZK-SNARK(零知識證明)方案,可以採用中繼節點或者側鏈的方式來擴容以太坊,但是V神也說了這還是理論上的構想,實際應用起來開發工作量和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還有些方案比較奇葩了,比如用萊特幣做比特幣的零錢,把Dapp轉移到其他公鏈減輕以太坊的壓力,或者一些沒有什麼技術創新的公鏈號稱上萬的TPS可以用,感覺更多是在搏眼球拉流量了,沒有實際的技術價值,沒什麼分析的必要。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帶來很多好的變革,但是也給技術實現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以前中心化的技術方案要想實現很容易,找個伺服器測試環境進行各種開發和模擬執行就行了,升級改造週期比較短,花費的代價也小。但是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特別是比特幣和以太坊這種有大量業務在上面的主流公鏈,任何改動都要考慮周詳,比如以太坊雖然有不錯的測試網路Ropsten,但是還是難以完全模擬主網的節點和算力水平,去中心化的主網出現了技術問題那可是致命的,君士坦丁堡測試一直推遲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公鏈擴容的方案雖然很多,給人一副百家爭鳴的景象,但是實際能應用起來的並不多,大家再看到那些說能把TPS1萬或者10萬的方案不用激動了,不是提出了就是可行的或者馬上能實現的,要知道,現在主流公鏈TPS1000的只有兩條:XRPEOS

好在現在比特幣以太坊這些主流公鏈也都達成了共識,先專注於用能落地的方法逐步提高效能,正如BM在推特上所說的,區塊鏈的發展不能只追求完美,要注重技術的推進和落地。與其只是討論理論上存在的讓TPS達到上萬級別的擴容方法,不如先務實點,短期先採用相對易於實現的技術,把效能提高個10倍或者20倍,不是更實際嗎?

版權宣告:萬智凝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