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上的比特幣,能衝破DeFi的天花板嗎?

買賣虛擬貨幣

讓 BTC 使用者無縫參與 DeFi,享受更低的費率,和更多樣的體驗;讓 DeFi 生態獲得增量,突破底層資產 ETH 的限制。

文 | 黃雪姣 運營 | 蓋遙 編輯 |Mandy王夢蝶

出品|Odaily星球日報

2 月 14 日,火幣全球站宣佈,將在以太坊上發行 1:1 錨定比特幣的 HBTC。

BTC 錨定幣,Bitcoin-backed token,就像它的名字那樣好理解,但是為什麼要基於其它公鏈發行 BTC 的錨定幣呢?

DeFi 是加密世界近 2 年最受關注的明星賽道,但它的發展深受以太坊市場的侷限。而比特幣市值 1600億美元,是以太坊的 6 倍,若以太坊的上千個生態應用撬動比特幣這一資產,無疑能為其“世界計算機”的故事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以太坊之外,也有多條公鏈在漸次嘗試發行比特幣錨定幣。去年 6 月,幣安在幣安鏈上推出 BTCB,ChainX 基於 Polkadot 發行了 xBTC,另有 Cosmos 上的借貸平臺 Kava,也已支援 BTC,可見將比特幣作為第一個“大眾資產”帶入自家公鏈,有著一定的使用者市場。

反過來說,BTC 使用者對公鏈生態應用亦有需求。以太坊的成功建立在智慧合約和應用基礎上,使用基於它的 BTC,使用者們能夠體驗到多樣的開放式金融產品,享受比中心化借貸、槓桿交易更加低廉的費率。

就像美元錨定幣一樣,想來分割這塊蛋糕的玩家不止一個。迄今為止,ERC20 BTC 已有 3 個不同的發行方,累計兌換比特幣近 2000枚(價值 2000萬美元)。

最近火幣的入場,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交易所既是區塊鏈世界的流量入口,也是大型資金池、生態鏈聚集地。由他們來給 DeFi 輸血,可能是最為理想的發展方式之一。

對於交易所而言,發行美元錨定幣的先機已失,搶先發行 BTC 錨定幣,並推動其連線起比特幣和以太坊、DeFi,打造一個由自己作為核心參與者的網路效應,似乎是頗具想象力的故事。

ERC20 BTC 會被廣泛使用嗎?會有更多交易所入局嗎?也許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BTC錨定幣有什麼用?

經過連續一月的上漲,2 月 7 日,以太坊重新突破 200 美元大關並持續上漲。

與此同時,以太坊上 DeFi 的鎖倉總值,達到了第一個 10 億美元。

資料來自:DeFipulse

對諸多開放式金融的踐行者而言,這不失為一個里程碑。

誕生兩年,DeFi 從鎖倉量不足 10 美元、鮮為人知,到如今吸金無數、備受追捧,讓不少從業者相信,DeFi 的下一個 10 億會來得更快。

但這個“更快”要從何處入手呢?哪裡有增量呢?

提高合約的安全性、以保資產安全和使用者信心;提高可用性是兩個必備功課。

在此之外,一些創新者也開始尋找“走出去”的新路徑。在以太坊生態上釋出的 1:1 錨定 BTC 的 ERC20代幣,是他們捕獲的方向之一。

ERC20 BTC 有什麼用呢?

第一個就是透過吸引 BTC 持有者及其資產,壯大 DeFi 的市場規模(或者可以理解為市場滲透率)。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太坊上的 DeFi 需要 BTC。

在不少從業者看來,原因可能很簡單粗暴。

“DeFi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侷限在以太坊生態。”數字貨幣從業者繆凱對星球日報直言。“這個圈子裡唯一有價值的底層資產就是比特幣,所以,沒有比特幣的 DeFi 將難堪開放式金融的大任。因為它的底層資產(主要是以太坊和 USDT)都是存疑的。”

我們的確看到,基於以太坊的 DeFi 面臨著“土壤貧瘠”的問題,它的天花板就是 ETH 本身。

“在 DeFi 借貸中,缺乏抵押物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擁有其它主流加密貨幣的人尤其是比特幣使用者,是無法透過 DeFi 借到歐洲的錢的,首要一個問題是他們會配置以太坊嗎。即使會,以太坊市值 287 億美元,能借貸的數量(抵押物)的天花板很明顯,由此,DeFi 借貸的市場規模很難橫向擴張。”

那麼對於 BTC 持有者來說呢,吸引他將自己真金白銀的比特幣換成一個 ERC20代幣的理由又是什麼?

最直白的,我們能看到兩點,BTC 錨定幣的交易成本更低、能在以太坊的 DeFi 生態中使用。

首先,比特幣當前的平均交易費用是 17.9 satoshis/byte(以當前幣價摺合0.3324 美元),比特幣錨定幣作為 ERC20代幣,在以太坊上轉賬的平均成本為0.006/Transfer,僅為有比特幣的 2%,轉賬交易時間也將從 1 小時降至 5 分鐘內,兩相比較,誰更經濟一目瞭然。

以太坊轉賬費率,資料來自:Ethgasstation.info

其次,直到現在,比特幣的主流功能仍是交易和儲值。但毫無意為,BTC是共識最強的區塊鏈資產,仍有不少人仍希望比特幣完成“點對點電子轉賬系統”的使命,促進經濟自由。

此前,比特幣的持幣者囿於沒有生態應用(最多的可能是用來線下支付,但深受時空侷限),但現在有了比特幣錨定幣,也許就像 WBTC 專案的口號那樣,人們可以“Do more with Bitcon”了。

WBTC 是基於以太坊發行的比特幣錨定幣。BTC使用者將自己的幣換成WBTC 後,既可以到MakerDAO抵押貸款,到Compound上放貸,或是到Uniswap/Kyber 等 DEX上開比特幣交易對的槓桿(要開槓杆需要先後這種資產,此前沒有比特幣或其錨定幣難以操作操作)……

當然,如果僅有轉賬資金&時間成本低、用途廣泛這兩個好處,對於絕大多數 BTC 使用者來說,仍然缺乏到以太坊上嘗試複雜產品的動力。

畢竟,將 USDT 作為作為通貨同樣便宜高效、資產本身還更穩定;至於用 BTC 借貸或開槓杆的需求,也有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商深耕多年,在服務的收費以及便捷度上已達到不錯的水平。除非,BTC 錨定幣能進一步降本提效。

在一些場景中,我們已然看到這一潛力。

DeFi 專案 dForce 核心協議的社羣負責人張先生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他看到一個比較好的用例是,使用者可藉助 BTC 錨定幣在 CeFi 和 DeFi 借貸之間套利。

當前,在中心化借貸商抵押比特幣借 USDT 等穩定幣的費率通常在 10%左右,而在大部分的去中心化借貸平臺上,這一利率可以下降 25%甚至是 50%,去中心化借貸平臺上的資金使用成本明顯更低。

便宜的資金來源能讓借貸商透過降低借貸利率來獲取優勢。從整體上來說,不論該便宜資金是流向使用者,還是透過同業拆借流向同行(最終將降低市場整體的借貸利率),市場規模都有望進一步壯大。

那麼手上持有大量 BTC 的借貸商如何獲得 DeFi 上的 USDT 呢?

透過 BTC 錨定幣在 DeFi 上質押和借貸,讓事情容易了不少。據張先生介紹,已有借貸商透過這一方式在去中心化借貸平臺 Lendf.Me(dForce 子專案)上開始套利。

除此外,張先生表示,透過 BTC 錨定幣和 DeFi,BTC 使用者也能獲得比在中心化交易所更便宜槓桿交易費率。“當前,Lendf.Me 上 BTC 的借款利率年化小於 1%,已經比多數中心化借貸平臺的現貨槓桿(年化利率可達 36%)要便宜許多。”

BTC錨定幣如何執行?

理解了“法”的問題,我們來看看“術”是什麼。

理論上,BTC 錨定幣可在任何圖靈完備的公鏈上發行,以目前情狀看,多數擁有發行量和使用者的BTC錨定幣選擇了以太坊。

ERC20 BTC 的執行機制大致分為三種,中心化(HBTC、imBTC)、半中心化(WBTC)和去中心化(TBTC)。

1.半中心化的WBTC

WBTC 是首個上線的 BTC 錨定幣,其諸多規則被後來者加以參照。

2018 年 10 月,WBTC 由 Kyber Network、BitGo 等 DeFi 專案共同發起,並於 2019 年 1 月正式上線。

WBTC的執行圍繞一個機構(WBTC DAO)和兩個角色(Merchant承兌商和Custodian託管商)

如下圖所示,當使用者需要將 BTC 換成 WBTC 時,就向承兌商發出請求,再由承兌商向 WBTC 智慧合約發出 Mint 鑄幣請求,同時向託管商傳送使用者的比特幣。託管商接收到比特幣後也向智慧合約發出鑄幣請求,經過這一類似多重簽名的過程後,合約透過請求,向承兌商傳送一枚 WBTC。

圖片來源:WBTC官網

使用者從承兌商那兒獲取 WBTC 後,想還回去怎麼辦?

簡單,承兌商會負責收回 WBTC 並把它發給合約銷燬,而後從託管商那兒贖回比特幣。

截至目前,WBTC 共獲得了超過 20 家承兌商,但託管機構只有一家,即 BitGo,這也是其最為中心化的地方。

據承兌商之一 DDEX 運營負責人 Bowen 介紹,為提高借貸商的合規性和安全性,BitGo 會對新加入的承兌商進行 KYC/AML 稽覈;為了防止合約漏洞超發代幣,BitGo 還會人工稽覈每筆鑄幣請求。當然了,WBTC 規定,BitGo 可憑這些服務獲得鑄幣額的千分之二作為手續費。

當然,BitGo 公佈了其比特幣託管地址,以確保 WBTC 是由 100%準備金的。

使用者要獲得 WBTC 不一定非得透過承兌商,也可透過上架了 WBTC 的 DEX 直接購買,此時支付手段也不再限於比特幣,只要交易所支援 WBTC 和 XX 幣的交易對即可。

承兌商、託管商和交易所,構成了這一生態的治理組織——WBTC DAO。

據 WBTC 官方介紹,DAO 的初始成員有 16 家,其任務是共同管理 WBTC 的所有重要變更,包括增減承兌商和託管商,“這是一個由多重簽名合約控制的公開透明的決策流程”。

WBTC 官方資料顯示,發行一年來,WBTC 已在 34 個 dAPP 中流通使用,當前 WBTC 鑄幣達 887 枚,分散在 1700+個地址上,產生了 10w+次轉帳。

資料來自:WBTC官網

2.中心化發行的HBTC和 imBTC

它和 WBTC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自己作為“中央銀行”,負責鑄幣、銷燬和託管。當然,其比特幣託管地址也是公開的。

HBTC執行模式,圖片來自:HBTC白皮書

HBTC 支援多承兌商承兌,目前已接入 Huobi Global、火幣韓國、火幣雲,並計劃上架 MakerDAO-Oasis、DDEX 和 dForce 等。在 Huobi Global 上,使用者可以在 BTC 提幣時選擇 BTC-ERC20來兌換 HBTC。

Etherscan.io 資料顯示,當前 HBTC 合約地址內已發行 500+ HBTC,分佈地址 18 個。相較而言,早於 HBTC 發行的 imBTC 鑄幣量也是 500+,但分佈地址達到了 1000+,轉賬次數達 8000+。

有知情人士表示,這很可能是由於目前 HBTC 的使用者主要是承兌商和機構,他們多利用這些資金在 DeFi 上存款和放貸。

同為中心化 BTC 錨定幣的 imBTC,有自身的獨特之處。

imBTC 由去中心化交易所 Tokenlon 發行+託管+承兌。也即是說,imBTC 的背書全靠 Tokenlon。

官方資料顯示,Tokenlon 背靠著最大的以太坊錢包 imToken,其最新的運營資料顯示,平臺月度交易量為 2800萬美元。

資料來自:Tokenlon.im

作為發行方,Tokenlon 會向使用者收取0.0005BTC 的固定手續費,以比特幣 9600美元計價值 4.8 美元。

imBTC 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會對手續費進行分成,“以彌補使用者質押 BTC 造成的流動性損失。據官方資料,以當前手續費計,imBTC 使用者當前的年化收益為0.79%,並不算高。

3.去中心化的TBTC

最後,我們來介紹下這個領域中獨樹一幟的TBTC,就如它的標語那樣,“No KYC,no middlemen,no bullshit……”

TBTC此前的標語,現在已改為 No games,just math.

如上所述,TBTC 最大的特點即是去中心化。為了實現這一構想,TBTC 精心設計了一套“自發行”規則,實現起來,遠比基於中心許可+智慧合約自動化操作的方案複雜。

經過將近 10個月的悶頭研發,TBTC 於去年 8 月釋出白皮書,又過了半年,也即本月 21 日,TBTC 專案負責人 Matt Luongo 宣佈,專案程式碼已完成,目前正在凍結程式碼並接受審計,如順利將在下個月推出 V1 主網。

從 TBTC 的白皮書來看,TBTC 的執行機制有些類似於 POS 共識演算法。首先,這個生態上會有一些想要獲取鑄幣手續費的使用者、透過質押保證金來獲取資格,我們姑且稱之為“節點”;當使用者想把 BTC 兌換成 TBTC 時,系統便在備選節點中選“人”組成簽名組(Signing Group),併為其在比特幣上建立一個多籤共管地址,用來存放使用者準備鎖定的比特幣;鎖定住使用者的比特幣後,簽名組將為該使用者生成 TBTC。

當然,為了保證程式碼對鎖倉的控制,簽名組需向系統提交該地址的公/私鑰,而不守規矩的節點,就像 POS 一樣,面臨著保證金被罰沒的風險。

TBTC發行規則,圖片來自TBTC白皮書

TBTC 去中心化系統帶來的無需信任(只需信任合約及邏輯沒有問題)的體驗,是它最大的亮點。但同時,缺點也十分醒目。

為了能讓這一絕對去中心化的系統良性運轉,TBTC 設定了諸多規則,比如節點、兌換使用者需

抵押驗證額/兌換額的 1.5 倍的以太坊;二來,單次只能兌換 1 枚比特幣,且兌換後有 6 個月的鎖定期(a fixed term of 6 months),使用者在此期間無法換回比特幣。再者,這一設計複雜的系統能否成功實用,我們還無從得知。

BTC錨定幣發展的利好及挑戰

讀完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這一領域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

但從發行商屈指可數,且大部分還是剛上線甚至是未上線的狀態可知,這一領域還處於發展初期。

但近日入場的火幣,無疑是這一行業的重要事件。

正如張先生所言,頭部交易所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區塊鏈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在 Staking 經濟裡,交易所憑藉巨大的資金池,已然成為頭號玩家。在 BTC 錨定幣上,相信只要需求真實,就會有交易所陸續進場。

“這類資源型玩家進場,將是 ERC20 BTC 的強行催化劑。如果沒有交易所涉足的話,其他不管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 ERC20 BTC 方案,短期內是很難發展起來的,有激勵不足的問題、也有信任問題,更重要的是缺少一個輻射大量使用者、生態完備的參與者,那在這種情況下,進來 100個 BTC 激盪不了水花,1000個也是。”

張先生相信,交易所或許是扭轉局勢的一環。對於交易所而言,進軍 BTC 錨定幣也頗具吸引力。

仔細看上文幾大 BTC 錨定幣的對比圖可知,目前只有火幣是免費提供這項兌幣服務。這也許是因為,早期鑄幣量少,不像 USDT 那般已經發行了數十億美元,這項收入目前不見得能掙大錢。另一面,火幣看中的,更多是 HBTC 能幫助自己接入 DeFi,由此獲得該領域的資金流動效益,又為自家公鏈、DeFi 應用鋪路,可謂一舉兩得。

“如同 USDT 由 Bitfinex 發行一樣,第一手的 USDT 都從 Bitfinex 進出。同理,HBTC 的鑄幣以及贖回最終都會在火幣過一道。在 HBTC 接入更多應用場景後,火幣將會因此享受到 HBTC 帶來的網路效應。”張先生對此做了詳細闡述。

“每一次在 DeFi 中使用 HBTC,就是在增加 HBTC 的鑄幣需求,長期來說不管獲取模式是直接/間接,對火幣交易所的 BTC 都是淨流入。”

基於此邏輯,張先生也認為,同樣釋出 BTC 錨定幣的幣安,場景選擇得不夠好。

“在幣安鏈上發行 BTCB,他們應該是想加強自己的生態,這沒問題,但幣安沒有想明白的是,幣安鏈上還沒有完整的 DeFi 生態,這個迴圈也沒有轉起來。”

被巨頭看中之外,不少人對 BTC 錨定幣能高速發展另一大信心在於,其資產價值已被行業公認、但在開放式金融市場上滲透率很低。

據 DappTotal 資料統計,以太坊當前鎖倉量 365 萬(以當前價格計約合 9 億美元),佔總供應量的 3.33%;反觀比特幣,已發行的三大 BTC 錨定幣的鎖倉總額僅有不到 2000萬美元左右,可見,BTC 在 DeFi 的參與度還近乎0。儘管現在說讓 3%的比特幣鎖倉進入 DeFi 還為時尚早,但哪怕只有 10 萬個比特幣進來(也即不到 1% 的比特幣),DeFi 市場就能翻倍。這一想象空間,足以讓 BTC 錨定幣發行方、DeFi 生態成員感到興奮,併為此不斷努力。

在此之前,正如上文所言,從業者們還需解決 BTC 錨定幣對早期採用者激勵不足,或是所選場景不夠剛需的問題,同時,目前的解決方案仍有很多中心化部分,可能帶來潛在信任問題。

再者,雖然有費率低等優惠吸引,DeFi 對於一般使用者仍有不可忽視的門檻,正如 DEX 仍不能撼動中心化交易所地位一樣,能夠轉化多少使用者尚未可知。

不過,很樂觀地說,假若 BTC 錨定幣慢慢實現了總量 1% 的鎖倉,一些從業者反而要顧慮了。因為,這將極大利好以太坊的 DeFi 生態,但同時也將動搖以太坊在 DeFi 資產中的統治地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