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city: 我們為什麼會選擇基於CirclesUBI?

買賣虛擬貨幣

先說一句這一週我自己最大的感受:CirclesUBI是一個交朋友的好工具,大家一起好好用!接下來,我們也要基於CirclesUBI建立UBI.city了:

UBI.city is the Protocol layer of the future organization.

Circles官方資料週報

CirclesUBI前日在Twitter上釋出了其上線一週的資料:

  • 173,272位訪客;

  • 232,255,227次請求;

  • 149,164筆轉賬;

  • 19,978個賬戶;

  • 169,411條信任關係。

看完這組資料之後,我和Gavin有幾個共同的感想:

  • 賬戶啟用轉化率:“19,978個賬戶”遠低於我們的想象,因為僅ChinaDeFi社羣就已經有1850人了,和我們合作的社群也已經超過1500人,啟用成功率應該在70%以上,繼“水龍頭”無法繼續使用,我們人肉打出的xDai筆數(匯出地址:0xf71762656E62d0221545CE272591fdaA96E3802b)也已經超過1200筆,也就是說,僅ChinaDeFi社羣就可能佔到CirclesUBI啟用賬戶的6~8%,加上夥伴社羣還有沒有入群的使用者有可能會整體佔比超過15%。CirclesUBI的“賬戶/訪客”只有11.53%,這意味著約88.47%的使用者失敗率,也就是說專案本身的認可度是很高的,但是使用者被卡在了哪裡而沒有最終成功啟用。就我們觀察來看,xDai這一步或是最大的阻礙,平均每人開戶的xDai合算成人民幣只有幾毛錢,但是如果使用者自己去獲取xDai,需要先用ETH兌換成DAI(手續費6USDT左右),再把metamask錢包配置到xdai網路環境下,用DAI鑄造成xDai——這一系列熟練操作也需要10幾20來分鐘+40元左右的成本。

  • 平均賬戶信任關係數量“信任關係條數/賬戶數”約8.5條,這一平均資料相對於我們在社群中看到的大家積極的相互授信而言是比較低的,CirclesUBI的創始人也在影片採訪中提到他原本沒有注重中國市場,但是這次中國市場卻讓他也覺得意外。所以說,中國使用者在這方面自己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方式:使用者會自發在群內以接龍的形式發出自己的邀請連結,大家再每個人都把所有的連結都信任一遍,就可以確保即是真實使用者、又可以更快的擴充套件可信範圍。

  • 轉賬功能體驗情況“轉賬筆數/信任關係數量”約為0.88條,也就是說明目前已經體驗過轉賬的人數比例可能還比較低。正如貨幣的流轉才會產生GDP,轉賬的發生對於UBI這樣的經濟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關於這一點,發現社群使用者有已經開始自發行為:“幫我點信任,我也會回點,還會轉給你1個我的circles!”有這樣行為的社群活躍度目前已經持續了一週直到現在,活躍度的情況遠好於絕大部分其他專案社羣。

Martin Köppelmann在YouTobe上的Bankless採訪中(http://ll032.cn/qLExLh)顯示出了他的理想化的一面,但是也並沒有給出下一步能讓人激動人心的策略,也沒有更多的關於這次實驗結果的本質一些的分析。他在影片裡面表示,中國給了他意料之外最大的驚喜,中國社羣的佔比很高。他很強調線下,local體驗。他們只有兩個開發人員,接下來會參與文化與規範討論,什麼是circles的社會契約。

資料和Martin的採訪一方面說明CirclesUBI的確已經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但也說明了從參與度的使用者資料來看還依然存在著很多的最佳化空間—這些空間也接下來開發者的機會

說實話,看到這組資料的時候,其實我和我的合夥人Gavin都內心糾結了下,因為使用者數遠低於我們先前的想象,那我們是否還值得繼續在CirclesUBI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的專案是否應該選擇CirclesUBI作為基礎依據之一?這兩個問題要重頭再思考一遍。

是否值得基於Circles開發?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平時面向社羣的事務會比較多—這是所有區塊鏈專案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事情,所以從市場、社羣、發展角度我是這樣理解的:

1.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代幣流通市值體量會對專案形成正向作用,CirclesUBI如果做為底層機制,那麼基於其上的專案應該是具備容納大資金可能性的

從經濟模型角度來看,Cricles是一種全新的代幣分配方案—每個賬戶都是鏈上的一個獨立的合約,合約之間建立信任後可以相互轉賬。關於CirclesUBI未來會是什麼?我不想做過多的解讀,因為精妙之處正在於此,它的機制給我們留下的是一道非常開放的命題。就像在以太坊網路剛上線一週的時候,誰能準確預估到它可以帶來遠高於傳統股權融資效率的ICO機制,並且上面還衍生出了今天的DeFi生態?開放性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想象空間,也意味著潛在的市值體量,這一角度看來,CirclesUBI具備為區塊鏈專案所引用的基礎條件。

2. 其次,一個比較實際的情況,任何區塊鏈專案都面臨著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更活躍的建設社羣的問題

那麼,這就是CirclesUBI可以用具體數字說明問題的地方。目前就ChinaDeFi參與這次實驗結果來看,我們用1周的時間,組建了1850人的社羣,人們對領取一份有業內知名人士背書的額外的“社保”有著積極的興趣,建設社羣的平均使用者成本約為0.2元—也就是幫大家打的xDai成本。但凡有一定市場推廣或運營知識的人,看到0.2元的獲客成本的這個數字都知道意味著什麼,這很接近網際網路最早期的獲客成本—有一個好的域名使用者就來了,而現在,絕大多數網際網路APP現在獲客的成本都已經在10元以上了。Circles可以“代替支付”獲客成本,而專案方、社羣組織者僅需要為使用者支付0.2元的xDai“開戶費”以提高使用者啟用轉化率,這一過程我們已經在實踐中完成了驗證,行之有效!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就像17、18年因為ICO的融資效率遠高於股權融資的效率,很多知名網際網路公司衝進來發行ICO也帶來了很多傳統投資人入場。那會不會“0.2元的獲客成本”也會吸引很多區塊鏈行業外的公司、組織入場並帶來更多的新增持幣使用者呢?Circles給開發者留下了很多的發揮空間,不僅是從成本降低的角度,還是機制構建的角度。

3. 最重要的,接下來代幣機制設計與組織結構設計的結合可能成為一個更加重要的命題。

儘管YFI的創始人Andre一直在Twitter上喊話,只有治理權的YFI是空氣,但是依然阻止不了YFI萬倍的增長,價格一度到達BTC的3倍+,看似空氣的“共識”帶來的這個結果值得多研究。今年公平發行、社羣治理都是區塊鏈行業的熱點詞,都代表著組織結構關係的變化。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此前區塊鏈世界透過代幣的經濟體系設計帶動了大量的投資與投機的資金,那麼接下來去中心化組織結構的機制設計是否也可以挖掘出更大價值?組織結構機制去中心化金融機制結合,將成為ChinaDeFi接下來的重點思考的方向,也會成為我們正在研發的UBI.city設計思想的核心。

UBI.city關於“組織結構”的框架

CirclesUBI提出了“個人級”的合約框架

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角落的人,加入的都可以領一份“工資”——全球範圍的去中心化“社保”。但是“工資”怎麼“值錢”?CirclesUBI目前基礎層裡,“值錢”需要靠與真實、有價值的使用者授信,也就是“共識”來實現。但是正如“打土豪分田地”共產主義有面包才更香,除了“共識”還需要“收益利潤”的支撐。

那麼基礎保障利潤收益的關係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簡化來看,大有:聯合國組織解決國際間的經濟、社會、文化問題,維護各國和平發展;各國又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經營環境,企業向國家交稅,國家將稅收的一部分用於國民社保保障開銷,進一步促進穩定利於企業的發展與創造利潤。小有:公司或組織依靠業務盈利,用利潤(也可以是外部融資)招募員工併為其繳納社保公積金形成保障,再透過股權和分紅形成激勵,員工繼續為公司創收帶來更多利潤…“組織“在基礎保障與利潤收益的迴圈中是必不可少的結構

UBI.city在構建”組織級“的合約框架

首先組織內部——每個組織都可以構建去中心化的治理、協同、創收、代幣經濟規範;其次組織之間——進一步形成聯盟透過治理決定拿出收益的x%作為整個去中心化體系的”保障“計劃,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個去中心化的體系,並在體系中選擇組織貢獻力量給組織帶來更多收益的可能性。這裡的x%正是”利潤保障“的支撐,也是吸引更多人加入的明確指標,大多數人在大多時候還是需要一個更明確的指引。

理論上來講,想吸引一個個人加入體系,多個組織協同遠比單個組織更加快速有效,個人的加入也將利於體系中的所有組織——也正是“全民保障”的雙向價值所在。所以,UBI.city更像一個實驗,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由組織們的內部治理、組織之間的聯合治理決定。

“組織級“的協議始終有獨立存在的意義,所以UBI.city將會基於CirclesUBI研發並藉助其個人級的信任網路價值,但是也不會侷限於CirclesUBI。正如CirclesUBI當前基於xdai協議,未來也會考慮遷移到擴充套件效能更好、成本也很低的ETH 2.0網路中。

組織方式和能量的想象

如何讓去中心化的”組織“這一概念更清晰化,更易於接近?一些案例,這簡直就是”嚮往的生活“

  • Gitlabhttps://about.gitlab.com/company/team/是一個類似Github一樣的程式碼管理站點,就是上圖,由1274名團隊成員+322多隻寵物組成,是全球最大的遠端組織,在6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團隊成員。2019年9月18日,GitLab在由高盛和Iconiq Capital牽頭的E輪融資中籌集了2.68億美元。當時,該公司的估值為27億美元。在2019年12月,GitLab的年度收入達到1億美元。

  • Nomadlisthttps://nomadlist.com/ 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網站,由全球各地的”數字遊民“共同維護,很像一個全球版的點評。目前全球有480萬獨立工作者將自己描述為數字遊民,還有至少1700萬人渴望加入其中。

  • Burning Man(火人節)https://burningman.org/ 自1986年以來,火人節是每年在美國西部舉行的活動。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社交媒體影響者、名人和矽谷精英的目的地。2019年,有78,850人參加了他們的活動。

    對於目前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果再能結合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威力。即使迴歸到似乎無聊的現實,原來的公司體系是,你領多少工資老闆說了算,但是在UBI裡,老闆為自己的公共服務拿走多少錢,由你說了算。現有的公司巨頭總要透過被後來者代替,社會才能發展,這是客觀事實。那麼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透過UBI 再造一個全球住宿系統就是下一個airbnb,再造一個全球打車系統就是下一個Uber。UBI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組織生產時錢的流向,原來是從上向下的分配,現在是反向的。

    從現實到烏托邦

    UBI.city和CirclesUBI、UBI概念一樣,存在著很大的烏托邦的成分,希望這個美好的願景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未來的平靜。但是現實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找到現實和理想的平衡點決定了UBI.city可以走多遠,接下來UBI.city會做一個迭代的規劃:

    1. UBI.city首先會成為組織發展與治理的工具協議,社羣組織可以透過簡單的引數配置、或二次研發,釋出自己的工作量激勵、治理或有分紅等權益的代幣,並與個人代幣形成兌換關係。

    2. UBI.city會藉助代幣經濟機制的槓桿作用加速進展,加速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UBI.city本身的研發加速,一方面是用波動中的機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3. UBI.city透過組織內部治理、組織間治理效率的提升向烏托邦靠近,這將是一箇中長期的命題,需要依靠提案、治理來不斷最佳化。

    接下來的三週內我們將會逐步釋出並上線UBI.city,並將對其從功能模組設計、代幣機制設計、構想和意圖等方面進行更詳細的描述——也只是ChinaDeFi對於UBI.city的首個提案。由於ChinaDeFi目前是一個非盈利的mini組織(只有2個人,並且還”去中心化的“不在同一城市辦公),我們努力保證著質量和效率——維護拓展社羣並開展研發工作,所以最初的產品可能會有所欠缺需要不斷的迭代。而UBI.city本身更需要成為一個組織,就是要有寫程式碼的人、發提案的人、還有擅長傳播的人,一起來決定和推動這個實驗的發展。那麼感興趣的人,我們就聯絡起來吧!

    關於

    ChinaDeFi - ChinaDeFi.com 是一個研究驅動的DeFi創新組織,每天從全球超過500個優質資訊源的近900篇內容中,尋找思考更具深度、梳理更為系統的內容,以最快的速度同步到中國市場提供決策輔助材料。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