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EX:從清算角度思考未來的多鏈格局

買賣虛擬貨幣

519 大慘案你一定還歷歷在目,是個圈內人就很難忘記這一天,畢竟這是可以與 312「齊名」的史詩級瀑布。

你可能也聽說過 xvs 在 519 當天遭遇的尷尬,xvs 遭遇了「史詩級」清算,而這場清算,本質上來說與 519 當天的暴跌幾乎毫無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眾所周知 venus 是可以抵押 xvs,借出 btc 或者 eth 等資產的抵押率為 80%,而 xvs 的流動性相對於主流幣其實差很多。某大戶發現了這個「漏洞」,便有了如下神操作:

  1. 短時間內花了幾千萬美元,把 xvs 的價格從 70 美元拉倒 140 美元。
  2. 高位抵押 xvs 借出了四千個 btc 和上萬個 eth。
  3. 跑路。
  4. 任由 xvs 價格迅速下跌開始清算。
  5. xvs 由於流動性不夠短時間內無法清算,給 xvs 平臺造成了上億美金的壞賬。

據一位社羣成員說,上百萬個待清算的 xvs 低價掛在那,被清算人(大概率是機器人)花了十幾個小時才慢慢買光。

於是引發了我們這樣的思考:當前的多鏈宇宙下,是否每條鏈真的可以獨立執行好一整套 defi 的金融體系?包括兌換,借代,穩定幣,合成資產。

就目前的區塊鏈現狀而言,這個答案很有可能是「懸」。

無處不在的清算

清算是個平常你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因為確實不怎麼發生。然而當極端行情來臨之時,清算無處不在。

就拿 defi 基礎四件套:兌換、借代、穩定幣(這裡特指 defi 原生加密抵押型穩定貨幣,比如 dai,lusd 等)和合成資產來說。你會發現除了兌換,其他三個都有清算機制作為其核心元件。

簡單來說,不清算,無 defi。每次極端行情,像是 312、519,也都相當於是一次各個專案的清算機制,乃至整個 defi 系統「健康程度」的一次大考。

各個平臺的清算各不相同,比如 makerdao 是資產拍賣機制,compound 和 aave 是清算者直接以折扣價接管債務人的倉位機制,最近的穩定幣新秀 liquity lusd 更是設定了三重清算(穩定池,債倉轉移,全域性清算)機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在這兒就不展開講了。

然而無論是何種清算機制,都避不開這麼基本三大步:

  1. 待清算資產打折。
  2. 清算人買走折扣價債務。
  3. 清算人賣出以折扣價買入的債務。

不難看出在整個清算系統之中,清算人這個角色,都是核心中的核心。

312 makerdao 清算失敗簡易覆盤

和礦工一樣,清算人也是受到經濟激勵的一群人。畢竟清算資產是打折出售的,只要你搶到並在足夠短的時間內賣掉,這就是一筆幾乎穩賺不賠的買賣。

他們時時刻刻盯著 makerdao、compound、aave 和 liquity 等專案裡面的符合清算條件,或是臨近清算的資產,待到清算髮生時便一窩蜂的衝上去。就像是一群禿鷲,盯著一隻瀕死的兔子,待到它倒下的那一刻,便看誰俯衝的更快,抓的更準了。

估計你不難想到,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會是人用肉眼盯著,肯定都是無數個寫好的機器人程式,在那無時無刻不停的監控。

以太坊是個黑暗森林,裡面不光有各路套利機器人暗中潛伏,還有各路清算機器人時刻待命,甚至許多清算機器人會用到閃電貸這種高階工具進行 0 風險清算 (拿自己的錢買入打折資產再試圖原價賣出,在價格迅速滑落過程中是存在「入不敷出」風險的)。

那麼 312 makerdao 最後為什麼會出現 0 元的價格贏得拍賣,從而累積了幾百萬壞賬的情況呢?主要是因為當時 eth 堵到 gas 費用已經超過 1000gwei(1 eth = 10^9gwei) ,這導致兩個後果:

  1. makerdao 的拍賣機制裡,最擁堵的是很多出價比 0 高的兌換因為 gas 費用不夠,從而沒被打包。

  2. 更關鍵的是,很多清算機器人在那種超高 gas 的情況下停了。這不難理解,機器人是逐利的,當 gas 費用太高,超過了資產折扣價,或者說每次清算失敗的 gas 成本太高,那麼許多機器人便會「停機」。

這與每次 btc 價格下跌跌破許多礦機的「關機價」導致礦機關機一個道理。據說 312 那天 makerdao 的拍賣到最後只剩三個清算者參與競標,每個人(or 機器人)都以 0 元的價格贏得過拍賣。

xvs 暴露的清算深度問題

312 暴露的是 makerdao 在 eth 上遭遇的「清算人買走「折扣價債務」這一步的問題,519 暴露的則是 xvs 在 bsc 上遭遇的「清算人賣出‘以折扣價買入的債務這一步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當 80 美金的 xvs 打折到 70 被清算人買走,清算人卻發現因為滑點以及深度的問題,量大的話再賣的時候只能賣到 65,這就尷尬了……

這也是擼走 xvs 羊毛大戶原本的算盤。在自己手裡 xvs 夠多,想要出貨,市場深度承接不住自己「砸盤」的前提下,把 xvs 抵押給系統,相當於以最高價的 80%(xvs 的抵押率)賣出了手頭所有的 xvs,而接盤的則是所有清算者+無法清算所導致系統自身的壞賬。

這引起了許多討論,尤其是 xvs 作為一個流動性不那麼好的資產,80% 的抵押率是在太高了,這才引發了此次壞賬事件,如果抵押率是 50%,這些問題也許根本不會發生。

亦或者,只接受 btc、eth 這種高流動性資產做抵押,此類問題同樣可以避免。那麼問題來了,即便是隻接受 btc,eth 這種高流動資產作為抵押,在多鏈宇宙的大環境下,清算是否會是問題呢?

多鏈宇宙下的清算與區塊鏈終局

你看,清算人 or 清算機器人本質是利益驅動的。

所以你需要保證在他買入折扣價被清算抵押品之後,可以立刻找到一個平臺 (通常來講是 dex)以高於他買入價的價格賣出這些抵押品,保障清算人獲利。

原先我們只有一個以太坊,我們有 uniswap,我們從來不擔心 wbtc、eth 和一些主流 defi 幣種的深度問題,所以 compound 也好,makerdao、aave 也罷,大家沒擔心過「清算人賣出‘以折扣價買入’的債務」這一步會有什麼問題。

然而 xvs 的事件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即便是隻接受 btc 和 eth 的抵押,多鏈宇宙下,我們的 btc 和 eth 夠麼?

你看,我們現在已經有了 eth,eos,trx,bsc,heco,solana,fantom,cosmos,polkadot,avax……這些還都只是主鏈。

l2 或者側鏈,我們有 loopring,xdai,matic,剛剛 rollup 家族上了 arbitrum,過倆月還有 optimism,再過幾個月不出意外我們還會看到 zksync,startware,aztec……

貌似我還沒有算一些冷門的主鏈譬如 waves,ada,老一代的 neo,量子,iost 等等……

如果我們認為區塊鏈的終局,或者說至少近幾年會是這樣一個群雄割據的多鏈宇宙的話。

你覺得,每一條鏈上跑齊 defi 四大件:兌換、借代、穩定幣、合成資產的可能性有多大?單就清算而言,就得滿足:

  1. 這條鏈上有 btc,eth,或者說主流抵押品的 dex

  2. 這個 dex 的 lp 池子得夠深

  3. dex 的 lp 還得足夠多。 沒錯,很多這些鏈上主流對的 lp 就是幾個大戶提供的,一旦清算髮生時或者發生之前,他們撤了池子咋辦?

按照這個標準,毫不客氣地說,上面列的幾十條鏈,能夠符合的其實真沒幾個。

如果你認為 defi 會是區塊鏈的未來(至少就目前來看的確是這樣),那麼按照 defi 本位尤其是清算角度來推導,幾年後區塊鏈多鏈宇宙的終局,無外乎以下幾個:

1 多鏈宇宙並存

理論上來說,如果 l2 進出 l1 速度足夠快,且有足夠完善的多鏈宇宙跨鏈機制,那麼黑天鵝級別清算觸發時單鏈 dex 深度不夠的問題可以被來自各個其他鏈「搬磚」的清算機器人所解決。

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了多鏈宇宙的整體流動性,但是隻是理論,如此多標準不同的鏈,想要快速完美的打通,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實在是太大。

2.1 萬鏈歸一到 eth。

一條鏈+一個 l2,eth 進入 l2 rollup+2.0 分片時代,tps 和 gas 不再是問題;rollup l2 完成吃雞大業,留下一個最能打的 rollup ko 其他所有 rollup,深度也不再是問題。從清算角度來講,這應該是最「舒服」的一種模式。

2.2 萬鏈歸一到 eth。

一條鏈+多個 l2,eth 進入 l2 rollup+2.0 分片時代,tps 和 gas 不再是問題;rollupl2 戰國時代,割裂嚴重,但找到了打通各個 rollup 的方法,比如狀態通道或者聚合器,深度在這種情況下也 ok。清算的話,複雜度肯定是高於 2.1,低於 1。

3 萬鏈歸一到 polkadot。

從清算角度來講,波卡有兩大優勢,一是底層設計而言,eth 清算需要一個 tx 來觸發, 而波卡可以做到直接清算。

二是波卡平行鏈的標準化多鏈,有通用介面,在多鏈互通共享深度方面,比第一種多鏈宇宙並存的異構跨鏈要實際太多,相對於 2.2 也更有優勢,最大的對手應該是 2.1 場景。

當然,這只是從 defi 和清算一個角度出發去推演區塊鏈的發展,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各位看官千萬別當真。

小結

關於清算最後再提一句,uniswap v3 透過提供粒度控制的 lp (流動性提供商)做市提供了比 uniswap v2 高 n 倍的資本效率,但如果你反過來想,在大區間範圍內,v3 理論上也就意味著比 uniswap v2 低了 n 倍的深度。

當黑天鵝極端事件發生大規模清算時……越來越有華爾街那種 feel 了:效率越高,泡沫越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