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滿足麥當勞中國的數字化需求嗎?

買賣虛擬貨幣
《火訊琅琊榜》經歷了前三期的沉澱,本期迎來了純鏈圈、頂級陣容的訪談。巨頭雲集,蓄勢待發。第四期第五場

朱江、易歡歡×蔡棟

前言▼

最近鏈圈幣圈被麥當勞刷屏,作為世界零售食品服務業的領先者,麥當勞著實也在區塊鏈界火了一把。

3000家店,每年售出上億份雞肉,區塊鏈能滿足麥當勞中國的數字化需求嗎?

麥當勞已經在哪些場景上應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呢?巨頭們如何佈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的呢?溯源真的是偽命題嗎?

10月19日,火訊琅琊榜第四期第五場,邀請到了麥當勞中國首席資料智慧官、前萬達網路科技首席架構師蔡棟。他同時也是InfiniVision深見(上海)ABC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兼總裁,Altius One基金會AIX人工智慧雲+區塊鏈專案聯合創始人,BitAccount創始人。

聊到麥當勞幣和區塊鏈的關係,蔡棟坦言:“麥當勞幣是物理幣,和區塊鏈沒關係。”

關於麥當勞的區塊鏈佈局和應用場景,他表示:“我們仍然在理解資料和業務,同時在底層區塊鏈上深度研發,要注意的是我們從來就是說“XX+區塊鏈”,而不是“區塊鏈+XX”。
比如我們先做ML/AI,(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然後做AI+區塊鏈,即資料、演算法、算力都可以上鍊。適合我們的場景是溯源、LEED認證(環保)、會員、權益等等。”

“對麥當勞來說,供應鏈的溯源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蔡棟說,區塊鏈在供應鏈物流沒有特別好的聯盟,不像供應鏈金融很多嘗試。實際上要落地端到端溯源,不是做一兩個平臺就能解決的。跨多企業的系統,要做到打通,資料全部上到一個系統,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

談到麥當勞的未來,他坦言,未來最重要的佈局是深度挖掘場景,企業內部深度數字化,同步佈局iABC,建設社羣、吸引合作伙伴(尤其是新創公司)和各路人才,提早進化到理想架構。

至於麥當勞探索區塊鏈中遇到了哪些挑戰,蔡棟坦言:“麥中和其他大型實體一樣,挑戰主要是傳統架構的升級以支援國內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更深入的數字化或者數字化轉型。app架構、雲戰略都是挑戰。”

提到未來兩年區塊鏈有望在哪些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的問題,他也表示,“區塊鏈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對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形的演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慧三者的結合,才是未來兩年技術和應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

同時蔡棟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他表示,目前的穩定幣發行機制存在巨大風險,建議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精華摘要▼

1.麥當勞幣是物理幣,全世界760萬,中國大陸分到100萬,和區塊鏈沒關係。

2.現在區塊鏈公鏈賬戶和權益體系設計是嚴謹的數學和密碼學,對於泛金融有價值的權益幾乎沒有特別的考慮。倒是ERC721開始試圖對卡券建模,不過還是非常初級,同時底層體系也太老舊,沒法應用在中、大型場景。

3.對於大流量實體的業務場景,任何基於現有區塊鏈的技術方案都不靠譜,但區塊鏈對很多業務痛點有針對性的潛在契合特性。

4.區塊鏈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對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形的演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慧三者的結合,才是未來兩年技術和應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

5.麥中和其他大型實體一樣,挑戰主要是傳統架構的升級以支援國內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更深入的數字化或者數字化轉型。

6.對麥當勞來說,供應鏈的溯源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溯源的挑戰在於巨大的體量、端到端多方資料標準以及各種混合資料來源和格式的整合。

7.所謂的目前的穩定幣發行機制其實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一旦穩定幣背後的實體破產倒閉,沒法保證人性,只有透過開源軟體定義、數學和加密學證明的才更可信。建議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以下是訪談實錄▼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今晚,我們將迎來的嘉賓是麥當勞中國首席資料智慧官、前萬達網路科技首席架構師蔡棟!蔡棟先生同時也是InfiniVision深見(上海)ABC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兼總裁,Altius One基金會AIX人工智慧雲+區塊鏈專案聯合創始人,BitAccount創始人。閣主和嘉賓都到啦,請朱總先開始今晚的訪談吧!

閣主朱江:好嘞,今天實在太熱鬧了,各大媒體都來圍觀,我也很有幸能夠採訪蔡棟總!記得2016年,當時我們一起推廣聯盟鏈,舉辦了Hyperledger亞太區第一次Hackthon駭客松活動,在蔡總的推動下,在外灘七星級酒店舉辦了迄今為止逼格最高的區塊鏈極客大賽,在鏈圈裡影響非常廣泛,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麼第一個問題:您在2016年加入了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擔任大資料中心總經理和首席架構師。從那時起便開始了區塊鏈的研究。大家都瞭解,2016年是國內鏈圈剛開始形成的一年,早期的技術愛好者紛紛投入區塊鏈的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就是在那一年,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當時在萬達期間主要進行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心得體會?後來是什麼契機促使您加入麥當勞呢?

嘉賓蔡棟:是啊是啊,一下子快3年啦!我們的佈局很大,這主要是萬達商業體量和場景極為龐大,我找張圖給大家看看我們的區塊鏈佈局和PoC嘗試。

閣主朱江:哈哈,很高興的是,大家都更關注區塊鏈的事。好呀,圖文並茂。

嘉賓蔡棟:

閣主朱江:太豐富了,已經有12個方向的佈局。

嘉賓蔡棟:不是啊,這是我們實際測試過的案例,絕大多數都是真實資料測試。有的成功,有的做下來區塊鏈技術不行。

閣主朱江:那就更厲害了,能不能具體講講。分享下心得體會,成功了哪些,哪些不合適。
嘉賓蔡棟:之後大量的PoC都是直接ABBC - AI BigData Blockchain 和Cloud(包括雲資料庫)一起來解決。這樣成功率高得多了。供應鏈、溯源、票據、發票看上去可以執行了,其實仍然很難真正落地,光光靠後臺技術平臺仍然不夠,遠遠不夠。

閣主朱江:是的,技術提供了可選擇性,但是業務還是要有業務策略和政策支援。

嘉賓蔡棟:

其實,PoC案例只是一部分佈局,這個slide比較詳細的列出了我們做過的事情,第一是標準化,國內國外;第二是社羣培訓培養人才;第三是具體案例嘗試,因為作為這麼大體量的實體商業,我們當時有太多的場景適合區塊鏈作為一個重要的工具和平臺來彎道超車。但是單單區塊鏈肯定不夠的。例如為了處理物聯網資料,我們得先設計一個龐大的物聯網雲,而且要開放給生態。

我們有機會從零建設了大資料團隊、飛凡科技研究院(區塊鏈、AI和雲端計算),還有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我們技術人員真正以資料驅動Data Driven、技術驅動Technology Driven為戰略建立起業務部門,具體就是2大創新事業部:ToC的數字權益平臺和ToB的共享商業平臺。但是因為不可抗的外部原因,我們在年初不得不自己尋找投融資,最後是選擇了中信資本把飛凡科技研究院及其IP買下來,加上麥當勞以及團隊成立了深見iABC實驗室(物聯網、AI、區塊鏈、雲端計算)。我同時接管了麥當勞(中國)的戰略、IT和大資料部門,加上我原來的海外基金會,這樣很少見的,我在業界擁有三位一體的身份,我真心認為這是最好的將創新生產力持續地提供給一個世界五百強公司公司,同時依靠基金會的社羣/社群不斷地提供創新人才和開源解決方案。【背景是2017年8月8日,中信集團、中信資本和凱雷買下了麥當勞80%的股份】麥當勞中國的品牌、流量和戰略合作伙伴(中信體系以及海外麥當勞)是主要的考量,當然還有麥當勞HK也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業務環境。

閣主朱江:所以iABC其實是原有萬達團隊的成員過來的,剛才您談到的在萬達的佈局和工作進展,都是目前iABC的團隊成果。

嘉賓蔡棟:當時我在萬達有近400人,100人大資料,2、30人研究院、還有2大創新事業部(各約150人),其實相當於十幾個初創公司。區塊鏈有關的是編制屬於研究院,不過他們也參與落地開發,不僅僅是研究。成果是整個虛擬團隊的,所以我的演講標題這幾年都是圍繞iABC,或者ABBC,因為我們是真的把人才放在一起試圖解決最大的挑戰。

閣主朱江:您曾提出:“麥當勞作為世界零售食品服務業的領先者,在全球百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3000家餐廳,在中國也有近3000家店,每年要售出上億份雞肉產品。以區塊鏈技術目前的發展情況還難以承載麥當勞如此龐大又複雜的供應體系。但麥當勞從未放棄對區塊鏈的探索”,那麼請您介紹目前麥當勞已經在哪些場景上應用區塊鏈和使用了哪些底層技術?

嘉賓蔡棟:不容易,真不容易 - 麥當勞的供應鏈是世界上最大的供應鏈之一(排名第三我記得),任何基於現有區塊鏈的技術方案都不靠譜但是顯然區塊鏈技術對很多業務痛點有針對性的潛在契合特性。我們加入麥當勞有7-8個月了,我們仍然在理解資料和業務,同時在底層區塊鏈上深度研發,要注意的是我們從來就是說“XX+區塊鏈”,而不是“區塊鏈+XX”,這跟很多區塊鏈專案方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先做ML/AI,(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然後做AI+區塊鏈,即資料、演算法、算力都可以上鍊。深見iABC實驗室需要解決的是我們中長期的問題,不是短期問題,短期問題是我們麥當勞戰略、IT和大資料的挑戰,就是傳統企業數字化。適合我們的場景是溯源、LEED認證(環保)、會員、權益等等。

閣主朱江:現有區塊鏈技術方案都不靠譜,哈哈,所以你們要配合AI、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再自己研發區塊鏈。

嘉賓蔡棟:其中會員也是,我們有數千萬會員(單單8.8一週年活動就有新使用者超過一千萬且每天繼續增加),每天有不同的市場營銷和針對性權益,同樣沒有任何一個先有區塊鏈技術能解決這些基本的賬戶、權益(數字權益錢包 - 預付款類似ERC20,卡券,即類似ERC721)能夠勝任。是的,我們不會為了公鏈而開發公鏈(以上還需要解決隱私和跨行業、跨國家的會員和數字錢包/權益),研判了很多開源區塊鏈技術發現沒有一個能解決我們的體量,所以自己得設計。

閣主朱江:有了業務需求再去做技術攻堅,這樣目的性就更強,更適用業務場景。這其中遇到了哪些挑戰,有哪些突破呢?您說過,賬戶、支付、權益和社交,將是麥當勞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切入點。可否透露下,未來將在這四方面具體如何發力?

嘉賓蔡棟:是,不過深見iABC實驗室本來就是解決中長期挑戰的。而我們的麥中IT和大資料在解決短期技術問題和中長期企業技術架構,兩個團隊和合作夥伴這樣配合的,也就是我為什麼一身幾個roles的好處,雙模+資料和技術驅動。

閣主朱江:是的,多個Role的好處是能夠橫向貫穿,打通各種資源,但是同時也對您的要求更高,時間分配也需要統籌安排。

嘉賓蔡棟:麥中和其他大型實體一樣,挑戰主要是傳統架構的升級以支援國內omni-channel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更深入的數字化或者數字化轉型。app架構、雲戰略都是挑戰。突破我只能說我們目前有基本的全觸達,不能叫突破。不過我們的品牌優勢真是不錯,28天能獲得超過千萬級的真實會員(必須到訪門店)。是的,我的時間切分的很瑣碎,團隊架構也基本扁平話,會有很多交叉和虛擬團隊,所以這個圖代表了我們的戰略一直,人才+所有資料。

閣主朱江:雖然麥當勞是傳統企業,從戰略角度短期要解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但是我們很快的看到了麥當勞已經在+區塊鏈領域有了這麼大的進展,轉型速度也是驚人的。

嘉賓蔡棟:賬戶、支付、權益和社交:主要指的是良好的區塊鏈平臺及其外圍架構設計應該能滿足我們的最核心場景,主要的考量就是上面的scale,我們的體量在網際網路裡還不最大的。

閣主朱江:關於賬戶,是DID嗎?為什麼要做DID,與傳統賬戶管理有何不同?

嘉賓蔡棟:但是因為我們也是流量平臺(實體+線上),我們實際可以觸達的會遠遠大於上述數千萬級的會員和他們的權益和社交。這倒不一定,可以用類似的DID概念來設計我們的複雜omni-channel來的客戶,做大資料的都必須有一個id-mapping-engine,要定位到唯一使用者:手機號、微訊號、微信oid、支付寶id、其他oAuth、IMEI、email、地址+家庭電話(外賣資訊)等等。把一個資料不全,但是極其重要的碎片資料集放到鏈上本身不是好的practice,但是可以參考DID設計區塊鏈底層賬戶架構,目前也沒有一個區塊鏈架構能夠直接處理我剛才說的企業可能得到的不同來源的使用者IDs。

閣主朱江:對於toc的業務,賬戶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就好比銀行的核心賬戶系統,選擇可靠的技術來實現是必須的。關於權益,不得不讓我們想到Stake,是什麼動力讓麥當勞這種國際大型MNC企業去主動改變,讓利消費者?歡迎提供各種支撐資料。

嘉賓蔡棟:實體商業/電子商務的賬戶比數字錢包賬戶複雜得多,剛才多ID是一個大問題,另外怎麼儲存權益,先做一個staged-wallet(類似ApplePay/微信/支付寶錢包)作為過渡,然後一個權益錢包能夠儲存並交易,如果有一個通用的其他企業、行業也能用的,那會真正釋放“價值”,及那些泛金融的權益,充值、積分、卡券,進而健康讀數、上網記錄、購買歷史等等都可以被隱私保護下儲存和確權。現在區塊鏈公鏈賬戶和權益體系設計是嚴謹的數學和密碼學,對於泛金融有價值的權益幾乎沒有特別的考慮。倒是ERC721開始試圖對卡券建模,不過還是非常初級,同時底層體系也太老舊,沒法應用在中、大型場景。主要還是市場倒逼的吧,哈哈。不過既然我們都是區塊鏈精神的信仰者,如果連我們手上的工作挑戰都解決不了,團隊沒試過前是不願意放棄的,因為區塊鏈的其他特性對我們太有吸引力了。

閣主朱江:哈哈,倒逼是肯定的,我們作為消費者如何分享到泛金融的權益,真的是實惠了麼,這些肯定涉及運營資料,相信蔡總也很難拿到或者統計到。剛才提到1000萬的新使用者增長,著實讓我們覺得+區塊鏈的技術戰略,給麥當來帶來了業務增長。

嘉賓蔡棟:不是哦,1000萬新使用者的增長我們連傳統架構都難以支撐,數千萬的體量沒有一個區塊鏈平臺能夠勝任,任重道遠呢。

閣主朱江:您是說這裡面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麼?那麼跟前段時間發的麥當勞幣是什麼關係,我有點混淆。

嘉賓蔡棟:餐飲管理才是麥當勞最核心的業務,要保證食品的一致性和美味,讓使用者享用這是它的核心目標。正因為這些,才使得我們一直有增長,目前不是區塊鏈。不過區塊鏈技術和其他技術對我們持續增長和更多給客戶的喜悅絕對用幫助。麥當勞幣是物理幣,全世界760萬,中國大陸分到100萬,等到我們提出我們需要增加數字化含量,例如外掛NFC包裝等,已經來不及趕在我們的8.8一週年活動。所以這真和區塊鏈沒關係。今年是巨無霸50週年紀念,10年才發一套呢。

閣主朱江:瞭解了,其實前面提到的很多都是基於社交資料和交易資料的大資料應用,跟麥當勞物理幣完美錯過,不過物理幣確實讓大家無限遐想,其稀缺性使得有很大的增值空間。聽說當天真有人拿幣去買巨無霸。關於社交,在美國分為Security和Utility兩種,麥當勞選擇了哪種做激勵,在中國和海外的發行方式有何異同?麥當勞發行的是物理幣,有紀念幣的性質,如果不是麥當勞發行,介紹您海外基金會的選擇也可以。

嘉賓蔡棟:是哦,5-10%,不過這些回收的MacCoins銷燬了,不然通脹了。

閣主朱江:是回收銷燬了5-10%麼?

嘉賓蔡棟:是的。其他大家都收藏了,或者在鹹魚上買,溢價非常高。大家知道積分的財務模式有兩大種,一種是財務撥備的,那就是有底價的,往往能換現金。一種是市場預算,就是市場部決定某一時刻積分能換多少權益。

閣主朱江:所以麥當勞幣在內部其實是有成本價的。

嘉賓蔡棟:這兩種都應該算utility tokens 只是後者如果你要設計tokenomics 通證模型只能是動態的智慧合約。而合約單位非常複雜(會是“巨無霸+中號薯條”),你可以想象複雜度。

閣主朱江:市場部決定跟運營部決定還是有區別的,市場部更看重營銷效果,花錢不是事,運營部門更看重財務報表,是這樣麼?

嘉賓蔡棟:然後積分(單位就是麥當勞積分,而不是充值時候的“麥當勞會員卡餘額”元,這裡注意其實是CNY穩定幣),就能換剛才定義的“巨無霸+中號薯條”智慧合約(一般規定起止日期),這個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有更好的模型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市場部和運營部應該是後者產生經營資料反饋前者做決定。

閣主朱江:這個通證模型肯定是你們充分討論設計的,我們好好消化消化。關於支付,據我瞭解,市場上有支付公鏈的目標是減少中間環節,提速降費,做“信用”支付。那麼麥當勞在支付方面的思路是怎樣的呢?

嘉賓蔡棟:最底層的支付方式目前整個中國肯定是微信和支付寶佔絕大多數市場,所以又回到了現實,即使有不少公鏈聲稱能處理強一致性、高併發的支付場景,要改變使用者的習慣卻難得多。我們主要是做好主流支付手段的易用性,同時考慮內部架構能否用區塊鏈做好底層,這樣可以更多得做好對賬、資料儲存以及未來的場景。

閣主朱江:做好支付的後臺助手,並不直接參與支付環節。

嘉賓蔡棟:倒是我說的權益交易、交換(社交)會涉及類似支付的場景,需要區塊鏈支援支付功能,支付清算協會可以多影響。

閣主朱江:是的,蔡總這麼介紹下來,我也就明白了麥當勞跟iABC的關係了,在擔任麥當勞(中國)首席資料智慧官的同時,您還擔任InfiniVision深見(上海)ABC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中信資本和麥當勞投資了上海深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組織其以前的團隊在上海成立了深見ABC區塊鏈實驗室。用於專門研究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和區塊鏈。成果顯著,請問未來還有哪些佈局?

嘉賓蔡棟:是的。InfiniVision深見網路科技(iABC實驗室)是一家技術驅動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聯合創始人為原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總裁助理和首席資料官蔡棟和飛凡研究創新中心核心團隊,由麥當勞中國和中信資本共同投資,幫助企業面對資訊化轉型升級遇到的痛點,讓企業真正從先進生產力中獲益。InfiniVision致力於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區塊鏈、大資料,以及物聯網邊緣計算技術的創新和整合,力圖做到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InfiniVision團隊積極擁抱開源文化並將核心演算法和架構開源,目前InfiniVision下轄4個實驗室,分別為:DeepInsight人工智慧實驗室 - 團隊擁有在計算機視覺、廣告推薦、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資深專家,曾在多項Kaggle競賽中獲得金獎,並在MegaFace百萬級別人臉識別挑戰賽中獲得2018年世界第1名,擁有10多項AI技術儲備。

DeepFabric 雲端計算基礎架構實驗室 - 團隊致力於打造Cloud Native的基礎架構,在高併發、高可用、高伸縮系統架構方面擁有豐富的一線經驗。開發了中國第一個透過Jepsen分散式測試的開源雲資料。DeepSource 區塊鏈實驗室 - 團隊深度參與工信部白皮書和國內、國際標準化工作,是超級賬本的董事會成員並積極貢獻開源社羣工作,致力於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區塊鏈dApp創新應用開發以及企業基礎架構的整合和落地。DeepEdge 物聯網邊緣計算實驗室 - 團隊致力於實體商業的數字化改造、以及邊緣計算底層研發和在零售、農業等垂直行業的創新綜合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我想最重要的佈局是深度挖掘場景,企業內部深度數字化,同步佈局iABC,建設社羣、吸引合作伙伴(尤其是新創公司)和各路人才,提早進化到這種架構:

就是能處理各種傳統意義上的大資料、還包括機器人和區塊鏈上的資料(會越來越多),資料的挖掘和上層dApp Store,鼓勵不僅不同內部部門、更多的更有趣的app能最終為我們的使用者提供更好、更貼切的服務和產品app提供方。

朱江:您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屬於樂觀派。今年5月,您在公開場合表示:“現在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近兩年區塊鏈應用在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將越來越多,企業要做好準備。”您認為未來兩年區塊鏈有望在哪些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這個市場接下來的格局和趨勢會是怎樣的?

嘉賓蔡棟:區塊鏈本身的核心突破是對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形的演算法/工程突破,我看中的是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慧三者的結合,才是未來兩年技術和應用上真正的突破方向。例如機器人領域的應用。現在我們主要是考慮人,但是機器對機器,人和人,人和機器,都會產生共識。現在的社羣機器人,主要是做一些很簡單的動作。利用物聯網將物理世界數字化之後,就特別適合機器人參與,這是一個趨勢,現在有些社群也在做,但做的比較簡單,做得最不好的一點主是到處發廣告,實際上做得好的現在都開始按服務計時了,服務型機器人已經開始大量上市了,但你不能確定他上傳的資料的可靠性,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三者結合下越來越緊密。

格局,肯定是會出現各種鏈,像網際網路一樣的,甚至可能每個人都是一個鏈。但是最主要的區塊鏈共識演算法,這種核心演算法不會超過10個。這裡提到了機器人,因為我們不僅在callcenter用了機器人,我們也在研究OA機器人(辦公室自動化),這些有趣的場景能夠影響到我們數十萬的員工,讓他們能更多的瞭解、進而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客戶。

閣主易歡歡:感謝蔡總的精彩分享,下面輪到我來請教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今年“區塊鏈+食品溯源”這個應用場景很火:10月9日,IBM中國官方微信顯示,其推出區塊鏈食品跟蹤網路,零售巨頭家樂福參與合作。這一網路即IBM Food Trust,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雲網路,可以對食品實現溯源。而阿里、京東、沃爾瑪等零售巨頭也都在“區塊鏈+食品溯源”領域紛紛卡位競爭:2017年底,沃爾瑪、京東、IBM、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宣佈成立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今年3月3日,京東宣佈將推出區塊鏈平臺來跟蹤海外肉類供應商的牛肉產品進口情況;今年3月,阿里巴巴也進入區塊鏈溯源的隊伍,搭建了基於區塊鏈的跨境貿易溯源體系。此外,上市公司北大荒也在3月宣佈,“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已在京東銷售。巨頭紛紛佈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嘉賓蔡棟:首先我是Pro溯源的,和很多業界反對意見不一樣。不過我們來探討一下正反兩面:第一這些巨頭提供了一些平臺性的溯源,但是這些是很中心化的,對它們系統本身的信任是要基於使用者對它們作為一箇中心化實體的信任,這個是跟區塊鏈的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不相符的,但是這些平臺本身的設計思路是多中心的,比如說多參與方,多認證機構,更多方資料的上鍊。(就是說大多數溯源平臺是一個多方參與的中心化溯源平臺 - 有點拗口)價值仍然是資料!但是區塊鏈只能保證資料不可篡改,不能保證資料上鍊是真實的,除非是數字資產本身。

閣主易歡歡:是的,關於資料的真實性問題,這就引出我想請教的下一個問題了:“區塊鏈+食品溯源“也面臨著一些根本問題:你能保證上傳的資料,絕對不會被篡改;但你不能保證,上傳的資料是真的,而且鏈上傳輸中資料和實物能否準確對應也是一個問題。正因為如此,溯源一度被部分人認為是偽命題。這方面你有應對方案嗎?目前做了哪些努力?

嘉賓蔡棟:同時對上鍊的商家、廠家來說這會是一次深度的系統整合專案了,可以藉機升級換代歷史遺留的系統,標準化自己的後臺系統,是的,認為是偽命題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其實是對物理和數字世界的混淆判斷:物理世界混亂得多,怎麼能這樣對比有圖說明:

物理世界的實體,包括溯源,只有不斷深度數字化改造才能進入數字化世界,即使這個數字化世界不是100%的,溯源本身就面臨一個悖論,上傳時資料當然可以被篡改。但是從我們的實踐來說,正因為我們在無限制數字化地逼近物理世界,這已經大大增加了透明度,不僅對最終客戶增加了,對相關行業中間行業,比如說供應鏈金融、物流,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可信度更高的統一的資訊儲存、訪問,和API呼叫。我們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規模太大,任何試圖數字化我們的物理世界,例如物流成本極高。我們需要仰頭才能看到屋頂的物流分配中心已經高度集約化,但是包裝仍然是紙盒。如果要每個安裝NFC,因為紙盒沒法複用,成本太高。例如步步雞,每個雞一個mcu,據說是20元成本,每隻買到268,我們一年好幾個億隻雞。但是即使我們只靠條形碼,我們能追蹤每個批次的運到餐廳的食材,保證溯源。但是速度還不夠快,資料收集也不夠自動化,所以要繼續研究以及和學術屆、行業保持溝通。我每隔幾個月都去復旦微電子等企業學習最新的半導體積體電路和感測器技術進展以及新產品計劃,我們有大型的物流供應鏈專案在進行,同步的我們在做上述調研和碎片化PoC和落地測試(供應鏈的複雜度在於不僅你自己要統一標準,怎麼甚至能否統一合作伙伴的標準是更大的挑戰)。

閣主易歡歡:是的,就這需要依靠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比如麥當勞,去統一標準,建立體系了。

閣主易歡歡:之前你提到過供應鏈的問題,“傳統的供應鏈有很多問題,就像工廠的自主品牌其實給專業品牌做了很多代工,質量非常好,但自主品牌很難發展,中間有大量批發商,商品要轉幾道手才到消費者。在這裡面,不透明、流通成本高等都是很明顯的問題。”食品行業中也存在大量供應鏈的應用,能否透過溯源解決供應鏈的金融問題?麥當勞有打算將區塊鏈應用到自己的供應鏈中嗎?

嘉賓蔡棟:只能互相影響,不過跟我們合作的系統解決方案合作伙伴例如愛信哲、德勤這種諮詢公司肯定希望專案成為明星專案,他們也可以影響其他合作伙伴和業界。區塊鏈在供應鏈物流沒有特別好的聯盟,不像供應鏈金融很多嘗試。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對麥當勞來說,供應鏈的溯源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裡的挑戰指的如何將資料快速查詢到,而不是食品本身的品質,這方面我們非常自信,因為我們有非常高和嚴厲的標準),實際上要落地端到端溯源,不是做一兩個平臺就能解決的,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麥當勞中國的一個配送中心,提供整個上海、浙江和蘇南,這麼龐大的一個配送中心,室溫的倉庫能夠在一個短短的五天內一迴圈,在-18度和-7度,0-4度,冷凍的和冰凍的在兩天時間內就要一迴圈。但是我剛才說了最難做的是,已經比較環保的紙包裝,因為現在都是用條形碼來做溯源,需要對他進行掃描,這個仍然是比較難自動化,如果做層nfc,這個雖然單個的成本不高,但對於麥當勞這麼大的體量來說,增加的成本依然是很巨大的。我們內部正在進行ERP和供應鏈兩套後臺系統的升級,其實標準化和資料安全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這涉及到很多隱私,我們不可能把這些放在別的公司的大平臺上。以及跨多企業的系統,要做到打通,資料全部上到一個系統,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供應鏈金融正因為端到端的資料不管補全,如果能夠上鍊,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以前他們沒有的資料,可以大大增加他們貸款的自信和貸款本身的透明度。即連續的貸前、貸中和貸後的風險評估。

我們當時在萬達因為是第一次進入供應鏈上游,不是萬達之前涉及的業務,所以規模較小,能夠收集足夠多的資料提供給企業徵信和商業貸款部門,業務同事對獲取的新資料非常認可。

這是我們當時的實際測試 - 而且我們還在繼續測試,包括在義大利西西里半島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在測試那裡的有機食品的溯源和進口,時間戳 + 地理戳 + 質量戳(物聯網感測器+/第三方認證QA質檢部門/企業)能夠最大化的保證溯源資料的收集的完整性,為後期的驗真提供不可篡改的原始記錄資料。/資料多了,金融行業用的多的風險控制、擼羊毛檢測等演算法都用來評估資料的真實性。有些物聯網/區塊鏈專案透過授權和認證物聯網節點的辦法也提高資料準確新的手段,總結一句話就是,要綜合採用iABC技術和方案來解決企業最大的挑戰。溯源先講到這裡,我可以一直講下去。

閣主易歡歡:回答的很精彩,需要仔細回味,的確,需要綜合物聯網、AI、區塊鏈、雲端計算,共同幫助企業應對挑戰,下一個問題:今年9月,中食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中食鏈總經理範金剛表示,中食鏈將為農業企業提供區塊鏈溯源、品牌升級、產銷對接等相關服務,另一方面將以區塊鏈分散式多中心的治理思想,將食品產業鏈相關的生產企業、加工企業、物流企業、電商平臺和銷售企業、各類社羣以及終端消費者,按照生態節點、行業節點、監督節點等類別集聚在中食鏈產業聯盟中,實現整個食品產業生態體系的“共建、共治、共享”。你怎麼評價中食鏈所做的事?麥當勞跟中食鏈有合作嗎?

嘉賓蔡棟:範總是我們的好朋友,很早就在區塊鏈領域耕耘。首先目前國家有溯源的標準部門和做法,在高檔的超市裡大家應該能發現不少綠色標籤。但是目前的標準和實施確實是有嚴重缺陷的,基於區塊鏈DPoS共識機制的BP, block producer出塊者,國內翻譯為超級節點的做法,如果引進閉環的正向通證模型激勵機制,可以大大改進溯源體系對整個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控制。他們的通證模型我還沒來得及研究,跨行業、跨公司的標準化極其難以協調。即使我們的體量已經大到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地步,我們準備用至少3-5年來改進。如果沒有正向的激勵機制,例如終端使用者價效比提高(因為更有信心)選擇更多、生產方營業額、利潤增加,整個機制還不如國家層面來推廣更有效。

閣主易歡歡:看來最難的還是標準統一化,協調好跨行業,跨公司的難題,提升價效比,這樣才會加速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應用,下一個問題:從9月以來,關於穩定幣爭議一浪高過一浪。10月15日,USDT遭遇大量恐慌性拋售。USDT背後的發行方Tether公司也被媒體爆出千瘡百孔:操縱幣價、審計不透明、與Bitfinex實為一家公司、和Nobe Bank交情頗深、Nobe Bank或破產、Bitfinex缺乏足夠的兌付能力.....你認為USDT完全崩盤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覺得接下來誰將可能取代USDT?穩定幣對未來金融規則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嘉賓蔡棟:我們現在關注的是我們供應鏈系統升級、瞭解系統的體量(因為實在太大、太複雜、要求太高,連分析清楚架構、資料流、參與方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但是目測我們的體量沒有一家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所以我們還在自研公鏈。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是沒有監管發的,也是市場需求產生的,所以USDT得到了這麼大的應用,但是它不透明,中心化的特色越來越可疑,隨著新的穩定幣的出現,終於觸發了大量的拋售,但實際上大家還是離不開USDT,所以最近它的價格又回來了,但是就像金融風暴一樣,風暴不是一夜間來的,我們早就提醒過各位,所謂的目前的穩定幣發行機制其實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一但穩定幣背後的實體破產倒閉,沒法保證人性,只有透過開源軟體定義、數學和加密學證明的才更可信,但是現在已經有幾十種穩定幣了,我們認為,這個也和區塊鏈一樣,會有大量的穩定幣存在。數字貨幣超額抵押的穩定幣靠譜點(但是類似基於bancor的演算法仍然不能保證穩定,因為突發供需會導致大的波動),但是幣價跌時,對抵押的人不利,他沒發拋售止損。類似央行的靠調整supply/demand的穩定幣最不靠譜。其他還有各種靠演算法,還有我本人比較傾向的物理抵押(例如黃金)+數字貨幣混合穩定幣都會存在。我們的建議,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剛才說了沒有一家能夠說是一直穩定的,就是機制不同,一個是1:1的抵押,他的成本誰來承擔;如果是透過演算法,仍然會導致市場流動性,在鉅額交易的時候產生大變動。另外透過供需模擬央行的你憑什麼信任它的決策機制。新的穩定幣會不斷推出,像基於日元,澳元等,還有結合黃金的,還有混合的,大量出現的穩定幣。這個取代的事情還沒有定論。但是金融世界待多了,什麼都是可能,自己要對自己的頭寸風險有備份方案或者分散。

閣主易歡歡:好的,關於穩定幣的討論也很多了,是信任演算法,還是信任中心化的機構,在新的區塊鏈虛擬世界,總之在探索,就是好事,就是對傳統金融的進化。下一個問題:最近STO(證券型通證發行)橫空出世,佔據了各大頭條的眼球。很火。10月13日,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旗下區塊鏈平臺tZERO完成了它的STO,這也代表著以太坊公有主網上第一例完成的STO案例。你認為STO的來襲將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STO將取代ICO嗎?它有哪些風險?

嘉賓蔡棟:對我們來說,如果美國金融監管機構認可的穩定幣得到重用,且有區塊鏈保證審計監管透明性,會大大加快人民幣數字化、電子化的落地時間表。其實預付款問題就是個很現實的需要數字穩定幣抵押的場景,你付了押金會員的美髮店如果跑路了,你的充值(預付款)就會損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國家報備和統一賬戶,完全的行政手段+數字貨幣法幣穩定比就能避免這些問題。tZERO首發STO,是因為Overstock已經有金融牌照,就是已經被監管。所以減低了它的發行STO門檻。我認識的很多古典投資人一方面在觀望加密貨幣市場,其實目前對他們來說成本降低了很多。我認識的一些大的已經涉及加密貨幣投資的具有古典投資人背景的,就是在佈局(用法幣投資現有的區塊鏈公司換取tokens和股權),同時等待SEC等美國的監管機構正式批覆STO的合法合規性,因為現在觀察來看,美國那邊最先會允許STO的發行。但是昨天我還在和朋友(@威廉居士(已滿)  和洪院長)探討,他們認為監管的成本高於STO的好處。這點我不認,最早的一批肯定成本高的,但是資料都上鍊了,應付合規監管機構的成本會越來越低,會有專業公司來做這件事情,最後直接給個API給監管機構自己去讀就是了。STO最大的風險在於企業證券的定價,還是老問題,你的資產、估值是怎麼定價的。如果都是數字貨幣就簡單多了。

閣主易歡歡:同意,怎麼估值依然是關鍵,STO也無法繞開資本市場的本質,好,感謝蔡總今天精彩的分享,值得仔細回味,我的訪談完畢。

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

另外,火訊琅琊榜第四期要非常感謝網易科技、鳳凰新聞、和訊、鏈得得、火星財經、核財經、金色財經、Blockchain No.1、bianews、鏈路財經、陀螺財經、布洛克科技、區塊網、金牛財經、維特財經、幣頭條、一本區塊鏈、烯財經、杭鏈財經、區塊鏈財經圈、零度財經、巨鏈財經、牛吧發、牛金財經、韭菜之家、幣小白的特約支援!也感謝Bitwin和ZOS的戰略支援!

蔡棟,麥當勞(中國)首席資料智慧官、前萬達網路科技首席架構師,蔡棟先生(Charles)同時也是InfiniVision深見(上海)ABC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兼總裁,Altius One基金會AIX人工智慧雲+區塊鏈專案聯合創始人,BitAccount創始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