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區塊鏈第一股覆滅記

買賣虛擬貨幣

2017年是區塊鏈市場突飛猛進的一年,無數上市公司跟著“蹭熱”,只要改個帶“區塊鏈”字眼的名字,股價就能瞬間翻倍。但向前一步是英雄,向後一步是深淵,在上天入地的幣圈混,A股背書的上市公司真的能做到好好做區塊鏈,而不去割韭菜嗎?

晨鑫科技(002447)被稱為國內“區塊鏈遊戲第一股”,8月29日,晨鑫科技公佈了2019年上半年報,營收和淨利分別同比下滑76.03%和99.43%,較上個半年報有所好轉。其中,晨鑫科技曾倚重的遊戲主業收入同比下降82.21%,成為拖累業績主要的“包袱”。

轉型區塊鏈狂賠6億多

這些年來,晨鑫科技一直在轉型的路上躊躇,“改名”成了它的“主營業務”。2010年,晨鑫科技以“壹橋苗業”名稱登陸A股。2015年,更名為“壹橋海參”。2016年,更名為“壹橋股份”,形成海珍品和網際網路泛娛樂“雙主業”。2018年,初更名為“晨鑫科技”。

從晨鑫科技的頻繁更名,可以看出貫穿其背後的主營業務轉型軌跡。晨鑫科技是圍堰海參起家,主要經營海參加工品的生產和銷售。2016年,透過收購壕鑫互聯的股權,晨鑫科技業務大翻轉,邁出轉型區塊鏈的第一步。

2018年初,受到區塊鏈大熱影響,公司趁熱打鐵釋出了國內第一款區塊鏈養寵遊戲《寶利馬》,隨後股價迎來大漲,很多分析師也都給公司冠上了“區塊鏈遊戲第一股”的稱號。

然而好景不長,轉型以後晨鑫科技交出的首份年報就讓投資者捏了一把冷汗,其淨利潤為負6.36億元,同比下降334%,且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更狠的是,2019年上半年報業務營收居然同比下降了76.03%,淨利潤同比下降99.43%。

晨鑫科技的區塊鏈轉型之路似乎已經走進了一條死衚衕,連年持續的、如此嚴重的業績下滑,晨鑫科技該拿出什麼舉措應對呢?

晨鑫科技迴應稱:“公司會積極拓展遊戲儲備,在研發、代理和發行中,都會選擇精品遊戲以及弘揚正能量、主旋律、傳統文化以及體現社會責任感的遊戲。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動電競產業持續發展。”

當談到晨鑫科技在區塊鏈技術的佈局情況時,董秘表示,去年以來區塊鏈技術的熱度有所降溫,晨鑫科技還處於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和研發階段,正在積極拓展實際應用場景。

海參大王為何跑去賣路由器挖礦?

A股市場上,似乎從來不缺“逆襲”的故事,但逆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驚天大秘密。

晨鑫科技以經營海參養殖業務起家,2010年,公司以“壹橋苗業”名稱登陸A股;2015年1月,更名“壹橋海參”;2016年10月又更名為“壹橋股份”;2017年12月1日,公司再度更名為“晨鑫科技”。

2018年8月31日,僅僅過去半年,晨鑫科技釋出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42.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884萬元,同比增長140.82%,淨利潤增長率傲視整個A股市場。這讓從海參轉型“遊戲”的晨鑫科技感到,這次的轉型決定非常正確。

然而,其靚麗的業績並非來自於遊戲業務,而是一款終端硬體。

但是,晨鑫科技一直“雪藏”著這款硬體產品,對外界來說,它是朦朧而神秘的,幾乎沒有人瞭解它到底什麼來頭,公開資料中,僅在2018年的半年報中有一段模糊的描述。

“在遊戲發行業務上開展了基於區塊鏈的衍生服務——競鬥雲,擬打造以硬體產品為骨架,積分為血液的競鬥雲區塊鏈生態。”

同時,其半年報資料顯示,晨鑫科技單單來自於“產品銷售”這一項的收入佔到全部收入的34%,按照晨鑫科技的營收計算方法,“產品銷售”和“遊戲”屬於兩個不同的分項,這便從側面說明,這款產品是與遊戲業務無關。

“競鬥雲”實際上是一款路由器。網路資料顯示,在蘇寧易購網站上,一家名為“競鬥雲旗艦店”的認證店鋪曾銷售過這款路由器,並且這家店鋪只銷售這一款產品,目前該店鋪已經下架競鬥雲,將產品銷售轉向了競鬥雲官網。

不過火星傳媒記者注意到,“競鬥雲旗艦店”的主體是喀什壕鑫網路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晨鑫科技100%控股的全資孫公司。不同於普通的路由器,競鬥雲銷售的路由器價格都在1999元以上。

因此,我們猜測,晨鑫科技在半年報中的“產品銷售”指的應該就是競鬥雲的路由器銷售。

對比市場發現,在具有同樣效能引數的情況下,競鬥雲可以賣出比競品高10倍左右的價格,,為上市公司晨鑫科技貢獻近1/3的收入。

根據晨鑫科技的公開資料介紹,競鬥雲路由器是一款專門用於“挖礦”的硬體設施,使用者可以透過貢獻路由器算力進行“挖礦”,從而獲得一種名為“GCP”的積分。同時,使用者可以在競鬥雲平臺上將GCP積分兌換成搏盈鏈PONY(曾用名“BATT”)的數字貨幣。公開資料顯示,BATT可以在AllCoin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

這意味著,晨鑫科技銷售的路由器挖礦硬體挖到的積分,可以透過數字資產BATT和ALLCoin交易所實現法幣提現,積分只不過是躲避監管,讓自己合規化的幌子而已。如此看來,競鬥雲的路由器之所以敢超過同類產品10倍的價格售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帶上了“區塊鏈”概念。而所謂的區塊鏈遊戲第一股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元素,只不過是在“繞道”炒幣而已。

“連環套”覆滅

和所有路由器挖礦的專案類似,有了上市公司的背書,投資者並不關心專案本身的情況,他們只把目光放在自己持有的代幣市值多少。BATT由於改名PONY後還沒有上交易所,所以無法查詢其價格走勢,但從之前BATT的走勢來看,從2018年6月上線以來,“競鬥雲”的礦工開始源源不斷的拋壓,BATT價格一路看跌,僅41天的時間便接近歸零。

除了價格上線即高點以外,BATT 的前4名持倉地址佔比高達93%,BATT專案已經被高度控盤。

進一步挖掘可知,上市公司晨鑫科技與BATT專案實則一家。

根據媒體報道,BATT 的核心團隊成員李爽,另一個身份是蓋世電競創始人,其背後的公司主體是奕思(上海)資訊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奕思科技),而晨鑫科技董事長馮文傑正是奕思科技的董事,另外,生產競鬥雲路由器的晨鑫科技子公司壕鑫互聯也是奕思科技的股東之一。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晨鑫科技所謂的轉型區塊鏈其實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連環套。從最初在深交所上市A股以後,晨鑫科技的股價變現一直令人大失所望,買了晨鑫科技股票的大部分早期投資者都虧損嚴重。其後來所謂的轉型區塊鏈計劃其實就是一場騙局,利用所謂會賺錢的挖礦路由器吸引幣圈的投資者進場,一路將競鬥雲的價格從發售的1999元炒到4000元。再利用關聯公司設立區塊專案,包裝成國外競猜平臺,讓使用者挖礦獲得的積分在國外的競猜平臺變現,再在數字貨幣的二級市場不斷拋售,讓散戶投資者接盤。

在晨鑫科技的股吧,一位投資者寫了這樣一段話,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區塊鏈技術是改變人類未來格局的一個技術,晨鑫科技敏銳地把握住了風口,打造出A股第一款區塊鏈遊戲,如果認真研發相關遊戲產品,必定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然而,管理層背後的無節制貪婪,導致了這個故事有一個美好的開頭,卻最終悲劇收場,令人痛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