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一飛:數字人民幣白名單使用者已達1000萬,將繼續擴大試點

買賣虛擬貨幣

7月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支付司司長溫信祥和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介紹金融機構減費讓利惠企利民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其中法新社記者問到了關於數字貨幣的問題,他表示近期央行就虛擬貨幣炒作約談了銀行還有支付機構,有關部門也對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頓。請問央行在這一方面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在國家層面是否也會對這些為虛擬貨幣相關活動提供服務的公司採取下一步的行動?範一飛就記者問題進行了解答。他表示,首先,數字貨幣發行主體可以分成私人數字貨幣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幣等這樣的貨幣,也包括推出的各種所謂“穩定幣”。這些貨幣本身已經成為一個投機性工具,市場出現了這種情況,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潛在的風險。同時,也成為一些洗錢和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一些商業機構所謂的“穩定幣”,特別是全球性的“穩定幣”,有可能會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帶來風險和挑戰,我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擔心的,所以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他認為,針對私人數字貨幣,它是不是可以作為貨幣信貸存在,央行也還在觀測和研究。而同時,央行正在大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目前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批發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於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公眾發行,可以用於日常交易。他表示,目前社會各界對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影響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識。大多數研究認為,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影響。對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分歧是比較大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引發金融脫媒、會不會削弱貨幣政策、會不會加劇銀行擠提等,爭論比較集中。目前,我國央行正在推行的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正是典型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而針對數字人民幣在試點過程中對貨幣體系、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範一飛表示央行始終高度關注。他介紹道,央行正在努力透過業務、技術和政策設計,確保數字人民幣體系對這些巨集觀方面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正在穩步推進,使用者端採用的是白名單邀請方式進行體驗,範一飛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的白名單使用者已達1000萬。他還表示,北京冬奧會場景是下一步試點的重點領域,有信心繼續擴大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面和試點範圍。作者:,來源:數字法幣研究社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