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區塊鏈支援實體經濟,是重點也是難點,正確認知是關鍵

買賣虛擬貨幣

       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的集中學習,聚焦了區塊鏈,引發了社會關於區塊鏈話題沸騰的新高度,成為資本市場和社會新聞的熱點。這一次政治局學習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創新的突破口,希望透過區塊鏈技術去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那麼區塊鏈作為創新技術和應用,過去和現在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支援實體經濟有哪些領域?有哪些現行法規和投資風險呢?讓我們來梳理一下。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最初誕生由中本聰在2008年的論文裡提出。它是一種綜合應用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在擺脫中心伺服器的情況下,實現分散使用者之間的資料資訊操作。與以往相比,區塊鏈最大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和資料的不可偽造與篡改。作為底層技術,使用一長串密碼關聯資料,包含著驗證和生成資訊的有效性。馬雲曾表示,區塊鏈不是泡沫,也不是金礦,而是解決在進入資料時代的隱私和安全的一個解決方案。

     區塊鏈是創新技術

     區塊鏈技術是因比特幣等電子虛擬貨幣為大家所熟知的,政府一直鼓勵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但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虛擬貨幣和搞資金盤,是政府堅決打擊的。因炒幣所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近年一直未能完全消減,各方炒作總是此起彼伏,令很多人“談鏈色變”,將區塊鏈與虛擬貨幣混為一談,導致區塊鏈的技術實質和應用卻為社會知之不多。從創新型核心技術領域看,區塊鏈有望達到和人工智慧同樣的高度,主要是研發前景和落地應用。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標準化的信任體系和解決方案,目前涉及運用在金融證券、會計審計、電子政務、社會服務、司法實踐等,其基本內涵和應用仍處在不斷研究和探索中,我國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

     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這次集中學習裡特別提到,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扶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資訊、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探索利用區塊鏈資料共享模式等方向。透過講話,我們能看到,透過區塊鏈技術支援實體經濟和民生經濟發展,需要不僅是包容,還有方向上的賦能實體、改善民生,支援實體經濟是難點,也是重中之重。推廣區塊鏈主要應用於民生領域、城市管理、資訊徵集、政務體驗上,我們需清楚它的價值在哪裡?解決長久而具體的場景應用和使用者痛點,就要實實在在地落地應用。

     法規保障和投資風險

     區塊鏈技術在快速演進中,立法調研和規範也在不斷跟進。除了已有的基本法律涉及個人資訊保安和網路財產、民事責任,還有資訊科技領域的立法,如《民法總則》、《網路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在行政和部委法規中有《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對區塊鏈領域標準化規範有《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區塊鏈參考構架》、《區塊鏈資料格式規範》等。區塊鏈投資常被炒作,狂熱背後是認知風險,包括冒險者的一知半解、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投資專案真假難辨、代幣價格的劇烈波動、缺乏法律的有效保護、保密性受到挑戰等等,都需投資者應有清醒而深刻地認識。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