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火熱,科學家追趕 NFT 潮流

買賣虛擬貨幣

原文作者:Nicola Jones

拍賣科學資料衍生的非同質代幣勢頭正盛,這到底是一次吸睛的藝術潮流,還是一場環境災難,亦或是未來基因貨幣化的形式?

非同質代幣(NFT)市場古怪又特別,從貓咪梗圖、音樂曲目到各式各樣的數字藝術,NFT市場日漸擴大繁榮。現今,科學也趕上NFT潮流,線上買賣數字檔案的所有權憑證。

美國藝術家Beeple的數字作品《日子:第一個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於三月競拍,其NFT賣出了6930萬美元。來源:佳士得(Christie’s)圖片2021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於六月8日,以超過50000美元的價格,結標一檔案NFT,此檔案為諾獎得主癌症研究專家James Allison的相關工作記錄。美國太空部隊(美軍部隊之一)於同月17日開始售賣一系列圖片的NFT,標記的是人造衛星和太空影象的增強現實圖。

還有,發明全球資訊網的計算科學家Tim Berners-Lee,也將從六月23日至30日,拍賣一NFT,標記的是最初網頁瀏覽器的原始碼及程式碼輸出的無聲影片。

與此同時,生物學先鋒人物George Church,及其聯合組建的公司,坐落於加州舊金山的星雲基因(Nebula Genomics),已經放出其意欲售賣Church基因組NFT的訊息。Church是哈佛大學的遺傳學家,他曾協助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因提出的計劃常極具爭議而聞名,包括復活猛獁象、開發一款基於DNA資料的約會應用軟體。

全球資訊網原始碼的動畫視覺化,網際網路先驅人物Tim Berners-Lee於六月末拍賣的部分NFT。圖源:蘇富比(Sotheby’s)

NFT潮流因提升了數字藝術的價值而在網上大火,但同時也有人認為NFT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會產生大量碳足跡,因為儲存NFT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

科學界關於NFT的爭論也同樣火熱,有人說NFT為大眾開啟了認識科學的一扇門;有人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新籌資手段;甚至在製藥公司購買消費者的基因組資料時,它可以成為人們賺取版權費的手段。另一些人則認為,跟數字加密貨幣工作方式相似的NFT,不過是毫無必要的能量蜂擁進一個註定破滅的泡沫市場。

“見的越多,就越覺得這事太瘋狂了。” Nicholas Weaver說道。他在伯克利國際電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加密貨幣。

NFT泡沫

NFT使用的是區塊鏈技術,此技術是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的基礎,用以認證檔案的所有權。NFT的鑄造方式與加密貨幣相同,即在網路平臺上將其存入防篡改的區塊鏈賬戶中,一般花費幾十上百美元,然後網上出售。買賣這種所有權認證書,跟交易實體收藏品的方式一樣,比如棒球卡。其他人可以在網上免費看藝術品、資料檔案,也可以以原始格式下載;NFT購買者只持有其所有權的認證憑據。

NFT概念產生於本世紀10年代早期,但今年大爆:例如,化名Beeple的美國藝術家創作的數字藝術品,其NFT在三月份售出,成交價格近7千萬美元。NFT市場在五月上旬創造了30天3250億美元的銷售記錄。市場雖說在六月份迅速冷卻,每週銷售額依舊能超過1千萬美元。

Michael Alvarez Cohen,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智慧財產權部主管創新生態系統發展的主任。他決定試用NFT為學校籌集資金。因此設計師團隊掃描了學校存檔的法律檔案,以及涉及James Allison寶貴發現的手寫筆記和傳真。這份藝術作品,名為《第四支柱》(The Fourth Pillar),現已面世,所有人都可線上觀賞。設計師團隊也為這份作品的所有權鑄造了NFT。

在6月8日短暫的競標戰後,這個NFT賣出了22以太幣(約合54000美元)。購買者是FiatLux DAO伯克利校友會,這個組織成立於他們提議鑄造NFT的前幾天,也正是這批區塊鏈專家告訴伯克利如何鑄造NFT。所得錢款將分配給NFT競拍機構、伯克利研究基金以及碳補償。

“(科學NFT)不僅向世界展示了這些歷史記錄,又進行了藝術創作,還支援了研究和教育,三者組合起來很有趣,算得上一種良性迴圈”,Cohen說。

上為內含專利披露宣告的藝術作品,標記的是Jim Allison贏得諾獎的工作,屬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售賣的部分NFT。圖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但另一些人認為,售賣NFT就是一種浪費,因為區塊鏈要防止資料損毀,就要依賴計算機運算,這樣耗能極大。舉例來說,數字貨幣執行商以太坊(Ethereum)現今的能耗量,等同於辛巴威全國所用。

用Weaver的話說,這讓NFT變成了“除了當一個資料庫——存的還是些醜貓的所有權憑證——以外啥有用的事都不幹,簡直是犯罪程度的浪費”。他說,競拍實體檔案還有點道理。

基因組淘金熱

伯克利團隊還在創作另一數字藝術作品,準備以後拍賣其NFT。作品源於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的相關記錄,她是CRISPR基因編輯領域的先驅人物。但NFT創作程序有所延緩,因為需要確保她手上的有效專利不會因此受侵害。

同一時間,Church和星雲基因於6月10日對外出售20個NFT。每個NFT標記的一是基於Church喜好選出的藝術品,二是星雲全基因組測序服務的特定限量版折扣。款項將由多方分得:一家未具名的慈善機構、Church本人、區塊鏈公司Oasis Labs、星雲基因,以及銷售平臺AkoinNFT。

這個標記內容比一開始推廣時說的差遠了,他們之前說將在6月10日拍售內含Church基因組的NFT。星雲基因告訴《自然》,他們最後一刻擱置了這個計劃,“因為NFT和加密貨幣市場上週勢頭有所減退。”

星雲的共同創始人Kamal Obbad 說:“我們計劃等市場情況好轉時再發布全部的拍賣品。”但不清楚會是什麼時候。

出售Church基因組的計劃,讓網友們感到興奮,同時又有些困惑。正如一位科學家在推特上調笑道,既然Church基因組早就可以免費線上獲取了,那麼“機緣巧合,我也在賣George Church的基因組!但不需要拍賣會或者NFT之類的。”他們打趣道,只要5美元,就給你發連結。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計劃拍賣他自己的基因組NFT。圖源:Gretchen Ertl/紐約時代週刊/Redux/eyevine

倫理問題

然而對Church公司來說,推出這個NFT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試驗性運作。星雲基因已利用區塊鏈技術,把公司測過的15000人全基因組序列資料暫時授權於特定使用者(比如製藥公司,要尋找基因與疾病的關聯)。Obbad 說,NFT未來能打造一個快捷系統,讓顧客從上述交換中獲利。

一些其他公司也在做類似的實驗,嘗試一些鼓勵措施,讓顧客在區塊鏈市場上出售基因組資料。他們的想法是,讓使用者多控制其資料,把獲利直接給予個人,從而鼓勵更多人測自己的基因組。

但是有人說,這些目標沒有NFT也能實現。拍賣Church基因組NFT的計劃,“就是個公關噱頭” 。此話出自Yaniv Erlich,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計算科學家和MyHeritage的首席科學官。MyHeritage位於以色列的Or Yehuda,是一家主營基因組測序和家譜的公司。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Vardit Ravitsky認為,出售個人基因組會帶來一些倫理問題,比如說,考慮到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基因組的相似性,人們能說是真正擁有自身的基因組嗎?她還提出,人類是否有權從自身生物資源中賺取錢財(例如捐獻精子等),早已頗有爭議。出售資料的問題,她認為“會成為下一波這種倫理問題”。

Obbad同意科學NFT中有很多“開放性問題”。而他說,出售標記了Church基因組的NFT,這個計劃是“一個不錯的對話開場白”。

原文以How scientists are embracing NFTs標題發表在2021年6月18日的《自然》的評論版塊上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1-01642-3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