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對比特幣的影響

買賣虛擬貨幣

目前比特幣仍是區塊鏈技術唯一的現象級應用,身為行業圖騰,預期利好自然能凸顯比特幣的優勢,並令價格水漲船高。但縱觀比特幣的發展史可以發現,經濟危機才是比特幣牛市最大的催化劑,而非行業預期。

2007年席捲美國的次貸危機,其根源是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透過立法使銀行可以向低信用者提供貸款,史稱“次級貸款”。這一政策使得房地產行業泡沫氾濫,為了轉嫁風險,房地產貸款公司將次貸貸款產品低價打包出售給華爾街,後者將其證券化並打上“好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放心”購買,從而將風險轉嫁給普通民眾。

被擠上天際的房地產泡沫最終破滅,引發大面積的違約潮,才使得由次貸產品堆積的虛假繁榮瞬間崩塌。這場風波於2008年9月15日,隨著擁有巨大商業地產的雷曼兄弟倒閉而到達頂峰。

2009年1月,中本聰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中留下一句無法被修改的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自此比特幣正式進入歷史舞臺。時至今日,各國已無法忽視比特幣的存在,它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危機的產物。

如今仍有許多人質疑比特幣,認為虛無縹緲的東西無法產生任何價值。比特幣的最大價值源於共識,是信仰者對應有基本權利的追求。雖然比特幣有“數字黃金”之稱,但作為避險資產卻不被大多數人看好,其實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比特幣的避險屬性體現的反而比黃金更加明顯。

在2013年的經濟危機中,塞普勒斯為了獲得歐盟100億歐元的緊急援助貸款,決定向銀行儲戶徵收存款稅,其中存款10萬歐元或以上的稅率為9.9%,10萬歐元以下的為6.75%,這一舉措引發了嚴重的擠兌潮。

事發後,當地居民人人自危,恐慌情緒甚至蔓延到歐元區的其他國家,而這也引發比特幣避險屬性第一次完整顯現,據統計,當時比特幣玩家中的90%都是受此事件影響而入場的,其價格也從年初的13美元飆漲至1147美元,漲幅高達88倍。

除了經濟危機,在那些爆發惡性通脹的國家和地區,如辛巴威和委內瑞拉,比特幣的避險屬性也能得到良好顯現。

由於當前並未形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惡性通脹也只發生在部分國家,這也致使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僅在一部分國家獲得認可,雖然這背後更多的是無奈。

去年美聯儲連續三次降息,其他國家央行也紛紛跟隨,歐洲甚至祭出了負利率,這些都反映了全球性的經濟下行壓力。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一直或曾經使用量化寬鬆政策來解決金融危機,泡沫可能已再次堆積。

巴菲特喜歡使用美股總市值佔GDP比重衡量美股估值的泡沫程度,目前這一估值處於20年前網際網路泡沫以來從未出現過的高水平。

經濟放緩、美股泡沫和負利率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會有更多人願意接受比特幣避險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