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代幣經濟學:探索 Work Token

買賣虛擬貨幣

Work Token(“工作型代幣”)已經作為一種新型互動方式出現,並且應用到去中心化應用(dApp)當中。

在深入理解工作型代幣的具體例項之前,我們得先了解早期的代幣經濟模型。

早期代幣經濟模型存在的問題

融資工具:許多專案建立代幣只是為了將它作為融資工具,用來替代法幣或 ETH(並沒有成熟的考慮)。對於這些專案來說,與其透過傳統的股權或者已有代幣融資,還不如發行一種新型代幣來得容易。因此,即便這些專案日後完成了他們的技術路線,他們仍然無法解決產品與代幣脫節的問題。

交換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MoE)模型:“實用型” 代幣(Utility Token)不會因為使用量的增加而自動增加網路價值。即使在產品釋出之後,擁有專有支付系統的網路也很難激勵參與者持有他們的代幣。供需雙方都可以買入代幣,使用其服務,並且在服務完成後將代幣買掉。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拋售壓力將進一步拉低代幣的價格。

Vitalik Buterin(Ethereum)與 Kyle Samani(Multicoin Capital)均對代幣的發行速率進行過深入探討: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 ‘交換媒介’ 代幣的例子。假設有 N 個人對去中心化網路中某個產品的估價為 x 美元;該產品的銷售價格為 w < x。他們每個人都在代幣發售中購買了價值為 w 美元的代幣。開發者搭建好網路之後,一些賣家參與進來,以 w 美元的價格提供商品。 買家使用他們的代幣購買這種商品,花去了價值為 w 美元的代幣,得到了 x 美元的效用。而賣家投入了 v 美元的資源來生產這種商品,最終卻只得到了價值為 w 的代幣。

需要有一個持續的買賣交易流才能維持該代幣的價格。”

——Vitalik Buterin

空投:我們認為空投是一種新穎的價值分配方式。然而,它並沒有真正激起人們對代幣的認可和接受。向 “感興趣的” 地址傳送代幣是一種盲目的廣撒網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有很多地址即使注意到了這些空投代幣,也只會將這些代幣丟棄,或者向協議提供幾乎為零的價值。

投機:投機還導致 2017 年的許多專案忽視了代幣經濟學,現在仍有很多專案在迴避這一點,將重點放在 “實用性” 而非經濟激勵上。這就導致一些專案無法開發出技術產品,甚至走向失敗。即使他們改進了代幣經濟機制,最終還是被投機破壞了市場平衡。

由於存在以上問題,一些專案從一開始就重點思考代幣經濟學,以便更好地協調供需雙方的參與者。

工作型代幣(Work Token)的出現

交換媒介型代幣催生了搭便車(Free Rider)的問題,也就是某些市場參與者不勞而獲的問題。由於沒有利益繫結關係,一部分代幣持有者並未積極參與網路活動,卻能分走活躍的代幣持有者所創造的利益。由於持有代幣的動機相對較弱,外部市場/投機行為引起的持續拋售壓力將進一步壓低代幣價格。

工作型代幣引入了一種組織網路參與者的新方法。從理論上來說,適當的激勵機制能夠激勵參與者為網路做出積極的貢獻。

在工作型代幣系統中,網路參與者需要事先質押一定量的代幣才能在網路上提供服務,並獲得相應的收益。這種模型就類似於計程車牌照,個人先要支付高昂的前期成本來獲得計程車牌照,才有權透過駕駛計程車/租賃計程車牌照獲取額外收益

-圖片來源:https://medium.com/@patrickmayr/improving-network-incentives-through-work-tokens-94193b0dd922 -

工作型代幣例項

Augur

Augur 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協議,讓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建立預測市場。

服務:在預測市場中,參與者需要使用 REP 代幣參與播報相關事實、裁定預測市場的結果或對結果提出異議。代幣持有者在他們認為正確的結果上下注,也能夠對結果提出異議。

激勵機制:下注正確的代幣持有者將獲得與其下注 REP 代幣數量成正比的收益。錯誤下注的代幣持有者將受到懲罰。

Livepeer

Livepeer 提供去中心化的轉碼服務,專為 Web3 堆疊中的實時流媒體建立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服務:節點透過抵押 LPT 代幣來執行轉碼工作。該過程包括將影片輸入轉換成適合不同終端使用者裝置和應用的格式。不想提供轉碼服務的代幣持有者可以將自己的代幣委託給轉碼服務提供方。服務提供方基於費率和過往業績進行競爭。

激勵機制:節點透過提供轉碼服務收取費用,委託方從各自委託的轉碼服務提供方處獲取一定比例的收益。網路參與率直接影響代幣的通貨膨脹率,並從另一個層面為網路參與者提供經濟激勵。不提供服務的轉碼節點會被扣除押金,並且被其他願意提供轉碼服務的節點所取代。

此外,該團隊還引入了 MerkleMine 的概念,礦工要透過參與計算 Merkle 證明的比賽來贏取 LPT。雖然在這種模式下代幣分佈相對集中,但是相比傳統的空投模式更加有效。只有具備了計算 Merkle 證明的技術能力,代幣持有者才有資格成為 Livepeer 的轉碼服務提供方節點。

The Graph

Graph 正在構建一種去中心化查詢協議,旨在讓 dApp 以比中心化索引服務更快、更安全的方式從區塊鏈上獲取資料。

服務:節點透過質押 Graph 代幣可以成為網路中的服務提供方。為想要查詢區塊鏈上資料的 dApp 提供以下服務:為相關的區塊鏈資料建立索引、過濾出感興趣的資料、驗證索引服務等等。

激勵機制:節點透過提供索引、過濾、驗證服務來收取費用,而這些費用將由提供精確索引和查詢功能的 Graph 節點獲得。

FOAM

FOAM 正在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位置服務平臺。

服務:節點透過質押 FOAM 代幣可以增加、管理和標註新的地理座標,並且推出地理座標的動態證明。

激勵機制:TCR 代幣的持有者可以對新增到網路中的位置資訊進行驗證或提出質疑。此外,FOAM 代幣的持有者可以透過質押代幣來獲取提供位置驗證服務的權利,以此獲取一定的收益。

NuCypher

NuCypher 正在構建一個代理二次加密(re-encryption)網路,專注於解決去中心化系統中的隱私保護問題。

服務:節點提供二次加密服務,使得多個使用者能在公鏈上共享私有資料。

激勵機制:節點透過提供二次加密服務來獲取收益。NuCypher 擴充套件了傳統的工作型代幣,提出了一種 WorkLock 模型。在該模型中,參與者鎖定 ETH 到 WorkLock 合約中,換取相應的代幣,然後再提供網路服務。如果他們正確地使用代幣,就能取回之前鎖定的 ETH 。反之,他們鎖定的 ETH 將被銷燬。

-圖片來源:https://blog.nucypher.com/the-worklock/ -

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質押模式,但是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二次加密服務的收益對節點鎖定 ETH 的意願有什麼影響。如果節點必須在提供服務之前先鎖定 ETH,他們就得放棄其他機會(例如:透過 Compound 或 Dharma 貸款)。

工作型代幣估值

工作型代幣是一種能夠更好協調供需雙方網路激勵機制的嘗試。代幣持有者受到了區別對待,活躍的參與者可以選擇質押代幣或提供服務,以此獲得比其他代幣持有者更多的回報。在供給方面,有能力並且願意提供服務的參與者可以開始提供類似轉碼、查詢的服務,成為這個市場的供給方,讓購買方有機會發布他們自己的應用/服務。

隨著服務需求量的增長,我們可以預測網路中提供服務的節點將收取多少費用。

開發工作型代幣模型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單靠工作型代幣模型並不足以讓專案實現固有價值增長機制。

1. 潛在市場範圍(TAM)與可服務市場範圍(SAM)

TAM 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某個專案所面向的市場規模,這個規模通常也就是一項特定產品或服務的收益上限。大型市場為顛覆性專案提供了發展機遇,而且通常會先被人注意到。然而,僅僅依據 TAM 往往會導致判斷錯誤

在去中心化的背景下,為了評估專案價值還需要考慮其 SAM,從而明確去中心化解決方案能夠捕獲中心化市場的哪些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去中心化網路很難做到 100% 捕獲一個行業的 TAM。另一方面,SAM 能夠揭示 TAM 中的哪一部分是目標市場。

舉例而言,Livepeer 的 TAM 可以說是價值 300 億美元的流媒體市場。然而,由於審查、平臺限制等原因,它的 SAM 僅僅是 TAM 中希望轉型成為去中心化流媒體平臺的那一小部分。並非每一個現有的流媒體平臺都需要透過這種轉型來降低成本,更何況這還有可能意味著要放棄現有的中心化解決方案所提供的機遇和網路效應。

2. 費用及節點參與率

在經過 TAM / SAM 分析之後,我們就可以轉而分析特定的產品或服務有可能產生多少費用。一個節點所分配到的工作量以及對應的費用由其質押的代幣量佔總代幣量的比例決定。如果某項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費用總額也會隨之上升。在理論上,網路參與者將把現金流的增加視為賺取更多收益的機會,因此會購買質押更多代幣用於質押。

例如,如果使用 Graph 的 DApp 看到交易數量在上升,那麼查詢量也會增加,從而為建立索引的節點和充當管理員的節點提供更多費用(收益)。

3. 預期增長與淨現值

透過預估某一具體服務/應用的發展空間,我們就能夠預估它的費用增長空間。預期增長將反映總費用池未來的增長情況,以及成為服務提供商所需質押的資產量。

透過引入適當的貼現率並且對費用調整進行假設,我們可以使用淨現值(NPV)作為工作型代幣的價值指標

此類分析引入了許多假設,並且這些假設因專案而異,因此需要分清這些專案之間的界限。

工作型代幣模型的注意事項

1. 服務提供商集中化/治理問題:

隨著某項服務需求增長,勢必會有更多節點希望利用不斷增長的現金流進入市場。然而,新的參與者會受到准入門檻的阻礙。

除了負擔質押成本之外,節點可能需要具備(成為服務提供方所需的)特定硬體或技術。與傳統 PoW 或 PoS 網路不同,服務層的工作型代幣模型可能只適用於一小部分早期網路參與者,例如能夠執行網路所需工作的早期投資人/硬體專家。如果某個節點不能正確地執行工作,他們質押的代幣有可能會被扣除。然而,隨著准入門檻越來越高,未來能夠替換惡意節點的新節點將會越來越少。

這將導致服務提供商呈現集中化趨勢,引發新的可攻擊面,或是壟斷市場行為。

那麼,網路治理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呢?如果網路參與率已經很低,高度集中化的服務提供商可以選擇修改協議,例如,在沒有經過充分討論的情況下,收取更高的費用或者改變質押所需的代幣量。

如果工作型代幣進一步激勵服務提供方參與協議修訂,那麼問題就變為:哪些代幣持有者具有修改協議的決定權?決定權的集中化程度有多高?

例如,紐約計程車市場上購買一個車牌的成本越來越高,僅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能夠參與進來。這些集中化的參與者完全控制了計程車司機的收費以及計程車服務的供應量,因此消費者和計程車司機的體驗感都很差。這與工作型代幣的運作方式並非 100% 相似,但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有趣的案例

2. 費用 vs 現金流

成為服務提供方需要具備特定的硬體/技術,因此需要有足夠的激勵來彌補他們在硬體或時間方面的投入。如果一個去中心化平臺試圖顛覆尋租模式並提供更低價的服務,那麼收取的服務費必須足夠低才能說服買家加入。然而,如果費用太低的話,服務提供方就不會為這個服務投入額外的硬體/時間成本,因為他們能獲得的收益太低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達到某種市場平衡,但是如果這種經濟模式不能在早期為供應方提供足夠的激勵,這個網路就不能啟動

3. 規模經濟 vs 去中心化經濟

許多工作型代幣模型瞄準的都是現有的影片、查詢、儲存等中心化服務。

現有的中心化企業多數依靠規模經濟盈利,即,隨著生產總量的增加,單位成本會逐漸降低。例如:亞馬遜雲服務在過去十年不斷擴張,計算和儲存需求量也隨之增加,但是對應成本已經下降。

-亞馬遜雲服務資料中心-

去中心化服務無法像這些中心化公司一樣很快從規模經濟中獲益,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來吸引願意從事所需工作的積極參與者。這意味著網路無法在相同的規模下獲得相同的成本優勢。

因此,專案提供的服務需要具備一個特徵——去中心化因素(例如:抗審查性、改善長期規模經濟/降低費用、消除交易對手風險等)所能產生的價值需要超過立即轉換模式背後的成本與風險。

如果工作型代幣模型要在沒有明確去中心化理由的情況下顛覆中心化服務,那麼它將與規模經濟作長期艱苦鬥爭。

這個想法與產品/市場的契合度相關。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服務?代幣模型如何幫助網路實現價值增長呢?

結論

工作型代幣有助於解決代幣經濟學中的很多問題。然而,它自身還有一些侷限性需要突破。任何工作型代幣模型都需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是:

  1. 應用真的需要自己的代幣麼?
  2. 如何長期激勵參與者保持活躍?

隨著加密經濟領域不斷成熟,我們將看到現有的工作型代幣模型經過多次迭代後不斷髮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