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發展區塊鏈金融,長三角如何建設“四梁八柱”

買賣虛擬貨幣


世界經濟論壇調查顯示,疫情將全球數字化程序平均提前了5年至7年,並認為區塊鏈代表了可持續數字金融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將新興技術與具有環保意識的商業模式相結合的新模式。長三角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高地,該如何建設好區塊鏈金融的“四梁八柱”,將區域的供給與需求、生產與消費、學研與產業、政府與市場、監管與投資以及內外迴圈等,實現有效地系統整合?

公共與許可鏈同步發展成核心

在疫情倒逼下,公鏈發展已形成國際共識。從企業層面看,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將領導30傢俬營部門實體進行數字日元實驗。從政府層面看,英國政府宣佈將出臺穩定幣監管建議草案,並就央行是否適合發行以及如何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展開研究;美聯儲正深入cbdc的研究,希望找出數字美元的內在驅動價值。

筆者認為,具備公鏈的數字貨幣,正在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的一盞指路明燈。與此同時,公共與許可鏈互動的格局正在形成,漸漸成為區塊鏈金融“四梁八柱”的支撐核心。我國央行dcep的公鏈穩定幣戰略佈局、為商業銀行開發許可鏈的節點,以及公鏈對許可鏈的監督,正在形成彼此相互依存共贏的鏈上金融服務和社羣,加速了許可區塊鏈金融與實體金融產品的落地與對接速度。

從區域研發投入看,長三角地區佔全國的30.38%,但上海的研發投入分別落後於北京(3.2%)、江蘇(5.67%)和浙江(0.66%)。由此可見,長三角區域內迴圈動力高於其他區域,但上海的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投入仍落後於北京和周邊地區。因此,長三角區域的區塊鏈金融的“四梁八柱”策略,應圍繞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兩個維度開展布局。

我們需要改革系統整合的思維方式,加強各種政策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突破積體電路、基礎材料、基礎軟體、生物技術、重大裝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將各種重要資源納入統一協調集中到高效系統中,形成區域內科研機構、科技企業、金融資本、高階人才、政府部門“上鍊入雲”,共同支援與協同向前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比翼齊飛、共同發力。

同時,應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把握長三角區域內需優勢的戰略基點,構建區域數字要素市場的體制機制,推動區域數字化營商環境的建設,深化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主動構建長三角區域區塊鏈金融與生產網路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如發揮數字技術驅動跨國貿易的增長、釋放勞動潛能、提升創新效率和質量。

為此,長三角區域應重塑未來戰略,加速數字轉型;夯實技術基礎,強化創新基因;重塑工作方式,培育未來員工;建立全球視野和包容向善的價值觀等,成為“雙迴圈”發展格局的關鍵推動力。

六大對策建議

1、發揮區域區塊鏈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核心作用。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創新是長三角區域突圍的關鍵變數。以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支援區塊鏈金融發展的新一輪社會科技革命和產業的變革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核心作用,是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環節,重塑著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和競爭格局,長三角要贏得主動,就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重要位置,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促進區塊鏈金融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才能增強長三角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併發揮競爭優勢,暢通區域內大迴圈與國家大迴圈對接,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長三角需要強化區域戰略的科技力量,瞄準積體電路、基礎材料、基礎軟體、生物技術、重大裝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創新體系戰略性重構、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鼓勵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探索,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產業創新平臺。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利用後發優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空間差距。為此,前瞻性基礎研究需要壓縮垂直管理的傳統模式,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的“一業一證”改革方案先行試點,為區塊鏈金融服務與後續的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節點管理創造了便利條件。

2、加快佈局長三角區域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區塊鏈金融服務體系。

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存在巨大的需求潛力,是加快推動區域形成“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採取更務實的舉措,補上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區塊鏈金融服務體系“短板”,強化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金融服務弱項,啟用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研發潛力,夯實區塊鏈金融對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內需基礎。

筆者認為,區塊鏈金融服務應擴內需鏈、促產學研的鏈上消費需求,強化區塊鏈金融的靶向“雙迴圈”堵點和難點,發揮區塊鏈金融的“扁擔效應”。針對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區塊鏈金融服務的關鍵堵點與難點,區塊鏈金融應發揮更多的引領作用,促進解決線下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金融消費“觸網”堵點,以及產學研一體化的數字化、智慧化、資訊化的短板和瓶頸;啟用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中的新要素和新模式,促進最佳化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要素稟賦結構,提升高質量的金融供給能力;疏通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外圍的產學研等金融消費的關鍵堵點,讓更多高階群體能夠享受到區塊鏈金融的服務,發揮區塊鏈金融的關鍵引領作用,進一步開啟產學研空間的消費空間;以產學研供應鏈、價值鏈思維,不斷診斷和偵測鏈上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供給與消費的堵點,為加快形成“雙迴圈”的區塊鏈金融作用。

3、加快區塊鏈金融監管的法律機制建設。

建立與商業銀行節點運營和服務相適應的程式碼監督管理機制,是關係到公鏈與許可鏈金融服務體系,以及數字貨幣正確投放和流動性調控的重要環節,是發揮零知識證明作用並對節點銀行行為能否達成共識的核心。

筆者認為,構建公鏈與許可鏈監管協會節點,發揮監督和協調社羣節點自律性,平衡金融監管權與政府公權力,彌補區塊鏈金融監管真空,發揮監管的民間性、自律性、非盈利性的關鍵。可程式設計貨幣的樂高組合特性,在創新金融的原語組合產品中,增加了節點對產品辨識難度,降低了數字產品應用的便捷性,提升了其穿透性風險和欺詐風險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提升公鏈的程式碼監管能力,同時倡導自願依法組織社羣共同制定章程(規則),約束節點會員的行為,並實現金融節點內部的自我管理,讓社羣行為願意為公鏈的監管部門提供資訊服務。商業銀行節點應及時向社會公佈各種區塊鏈金融資訊,如碳權價格、溫室氣體減排行業指數,以及可程式設計貨幣的衍生金融等服務;監督機構節點應對運營機構發表的資料進行客觀公正的核查並出具報告,以及制訂經濟金融從業人員職業行為道德規範等。

4、加快節點銀行的戰略佈局。

目前,大多數銀行仍停留在傳統業務管理的思維模式,不具備提供安全合規的區塊鏈金融與數字資產託管服務能力。在交易所交易、結算、交易執行、記錄儲存、估值和稅務服務等方面,長三角區域銀行應透過節點開發,提供更多與傳統業務對應的服務便利,強化交易對手的結算風險監測。這需要成立專業部門,為區域企業數字資產的加密託管業務開發、整合現有基礎設施等,提供數字資產的保護和監管服務。筆者認為,商業銀行應提升智慧合約的服務能力,並加快對接央行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dcep)的公鏈機制與節點銀行的戰略佈局。

5、構建區域區塊鏈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機制。

筆者認為,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是區塊鏈金融發展的核心。未來,應構建面向全球的科技創新專項、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瞄準隱私計算技術、真實性監督機制、智慧合約技術、金鑰技術以及多元化技術平臺整合等低碳核心技術,推動區塊鏈金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實現區域節點的機器學習與物聯網近場通訊協議,並與企業行為資料準確、安全地連結,形成準確的、不可撤銷的記錄等可持續發展機制。

6、加快形成適應區塊鏈金融的人力資源新崗位培訓體系。

筆者認為,為了加大區塊鏈技術開發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區域轉型的發展需要,商業銀行應具備區塊鏈金融和金融工程技術的雙重人才培育能力。國家應儘快出臺具有區塊鏈應用和金融工程操作的職業技能標準、框架和工作要求,以及職業技能標準等級、功能等細則,將許可鏈開發的分散式賬本、隱私密碼保護、密碼學演算法等技術運用的職業標準,納入職業分類,規定職業標準,形成區塊鏈金融行業工程師、區塊鏈衍生金融行業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金融行業關鍵人才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依據。

(作者繫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