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科普之ICO,IFO,IMO,IEO

買賣虛擬貨幣

很多人入圈很久了,依然對ICO,IFO,IMO,IEO傻傻分不清,其實這些都是幣圈的融資模式。今天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一下其中的區別和相似處。

最初ICO的概念源自傳統金融市場的IPO,即首次公開募股,IPO發行的是股票,獲得的是法幣;而ICO整則是用加密貨幣來替代股票進行募資。每個加密貨幣背後都有一個完整的專案介紹說明和明確的專案願景,韭菜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們,同時拿出比特幣、以太坊這種大幣種去參與專案,到時候專案方會給參與者一對應的數字貨幣,等代幣在交易所發行之後,參與者就可以交易自己獲得的代幣,如果專案價值被更多人認可,則代幣的價值就會暴漲,反之就會空氣化。

IFO中的F是英文單詞“fork”,即分叉,一開始,分叉是為了最佳化原有公鏈不足提出的解決方案,比如解決比特幣區塊大小的問題等。由於分叉後的代幣也等額複製,就好比憑空多了一堆資產出來,只要這部分資產還能值錢,就是賺到,於是一種新思路應運而生,在分叉之前,分叉團隊可以預挖的新分叉幣儲存住,在分叉後上線交易所,用預挖幣籌集資金的方式稱之為IFO。

IMO指的透過購買的特殊硬體裝置,人人把自己多餘的資源(現階段主要是算力,網路和硬碟)貢獻出來,從而獲得相應的代幣獎勵,後期在交易市場獲取回報,而這些特殊的硬體裝置也被統稱為“礦機”。在小編看來,極為接近中本聰大神構想的未來的區塊鏈網路的現實世界,但是部分大佬透過炒硬體的價格,從中牟取暴利,另一方面,由於共享的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使用,使得購買硬體的“礦工”們基本無法回收成本。

IEO其實也不是一個新的模式,其實就是變相的ICO,早在去年各大平臺大肆發行平臺幣的時候,就已經註定會出現,其的特點是專案沒有融資認購的過程,省掉了ICO、空投推廣等環節,可以直接透過交易平臺的平臺幣為背書,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透過平臺幣進行一些比較靈活的操作,可以用來抵其它交易對的交易費,還可以用來投票上幣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