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困境:DeFi 要成為 CeFi?還是 CeFi 吃掉 DeFi?

買賣虛擬貨幣
兄弟們,我們成事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總鎖倉金額(TVL)達到 100 億美元。我們上了彭博、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所有人都在調整自己進軍 DeFi。我們幹得漂亮,是吧?也許這有點諷刺,但我認為大多數人清楚看到,DeFi 仍處於早期階段。無論是看使用者數量,還是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數量與中心化交易所(CEX)進行比較,或者是尋找真實的、非推測性的用例,DeFi 已經小有規模,但仍然需要發展。我們暫時忽略一下阻礙 DeFi 普及到主流受眾的眾多技術和產品壁壘,假裝我們可以揮一下魔杖就能夢想成真,實現以廉價、快速的交易和大量的產品吸引主流需求,假設一下成熟的 DeFi 生態系統會是什麼樣?在對未來憧憬的一種設想中,DeFi ……依然是小眾化系統!一小群與 DeFi 願景一致的愛好者繼續使用各種協議組成的網路進行交易、借貸。但,依然侷限於一小部分愛好者。我們之前看到過許多保護隱私和去中心化的技術走上了這條道路,因為它們從未能克服這些解決方案通常具有的不少可用性和產品問題。考慮一下類似火腿電臺之類的東西:這種擁有 200 萬名全球使用者的去中心化、自我主權的業餘無線電。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做到了包裝盒上所許諾的,但我認為,普遍共識是,我們對 DeFi 寄予的希望可不是業餘無線電對世界那樣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普及度不夠。DeFi 的未來有一種可能是這樣的:Uniswap 流動性提供者(LP)和 Compound 貸款人會舉行小型聚會,線上上論壇上互相聊天,直到他們的配偶問,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在這種垃圾上。

當然,DeFi 的未來還有另一種潛在願景,是所謂「去中心化至上主義者的夢想」。屆時全世界億萬人會意識到,他們將自己的財務狀況委託給不負責任的中央機構已經太久了,於是會爭先恐後將自己的財務生活轉移到鏈上。遠房親戚會來詢問如何安裝 Metamask;Infura 一夜之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最終,每個人都變成了自己的銀行,傳統金融機構崩潰了。可以想象這與第一個場景類似,但是在這個場景中,消費者的品味和喜好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第一個場景中不存在的 DeFi 採用浪潮。

不幸的是,我覺得這也不太可能成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消費者口味的變化極其緩慢,並且消費者的口味會拒絕 DeFi 的許多複雜功能。消費者重視易用性和便利性,而不是隱私或自主權——這一直是網際網路的主題之一:多數人透過託管服務訪問開放、可訪問的協議和工具。想想看,是用 Gmail 還是使用自己架設的電子郵件伺服器?是用團隊溝通工具 Slack 還是來執行自己的 IRC 伺服器?目前的現狀是一種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特徵,我認為 Web 3 和 DeFi 中會依然有效。

因此,假設使用者更喜歡使用某種託管或半托管解決方案,那麼問題就變成了:哪一家?

每當技術發生代際更替的變化時,市場中的兩組參與者之間關係就會變得緊張:現有企業必須決定是否採用這種新技術來進行創新和顛覆自己,新入局者必須迅速成長,以免被巨擘對手擠出局。不幸的是,對於這些年輕的新貴來說,足夠多的 CEO 讀了 Clayton M. Christensen 的《創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一書,認識到這種轉變沒有一條清晰的道路。有時現有企業會顛覆自己,但通常不會。

在當今世界現有企業無法創新且不能適應這些新的 DeFi 挑戰者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能會看到 DeBank 或 Instadapp 之類的服務興起,並透過提供某種半托管式解決方案,向主流消費者提供更對他們口味的服務,而同時,或許還有一家中心化企業機構依然掌握 Gnosis 安全備份金鑰。儘管真正的 DeFi 理想主義者不想信任第三方,但大眾只是喜歡便捷性而又不願意管理私鑰,最終可能會在這些產品基礎上開發新的半托管解決方案,例如安全多方計算(MPC),或基於 SGX 的解決方案,例如 Enigma 或 Bitski,以此來迎合這些新使用者。這些產品還必須努力贏得中心化交易所擁有的成千上萬使用者以及許多新的使用者,同時打造這些產品,讓新使用者接納使用。

另一種可能性是,當今世界的現有企業不斷創新並適應這些新的 DeFi 挑戰者,變得越來越清晰的是:今天亞洲各地的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可能成贏家。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利用其現有的龐大使用者群和基礎架構,並將 DeFi 協議整合為新功能。在當今世界,消費者的關注度越來越重要,這使他們相比 DeFi 新型銀行和互動介面新興企業享有極大的優勢,後兩者必須努力從頭開始獲取新使用者。

舉個例子,OKEx 是交易額最大的加密交易所之一,它已經先後將 MakerDAO 和 Compound 整合為其中心化借貸選項之外的借貸選項。OKEx 使用者無需掏自己的資金,只需設定 Metamask,不必擔心 Gas 擁堵或 DeFi 原生使用者遇到的任何其他麻煩,就可以輕鬆享用 DeFi 的甜美果實。自推出以來的短短時間內,已被證明非常成功,估計有 5000 萬美元的 Compound 協議存款來自 OKEx,涉及 2000 個帳戶。


或以 Matrixport 為例,這是由位元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和葛越晟創立的最大的資產管理移動平臺之一。Matrixport 是一箇中心化加密金融應用,向加密貨幣持有人提供借貸和結構化產品,但他們最近試水 DeFi 領域,提供與 Curve 流動性挖礦整合的資產管理產品。使用者只需在手機上輕點幾下即可進行 CRV 挖礦,而無需離開 Matrixport 主應用的中心化體驗。最近他們推出了一款名為「DeFi Smart Pool」的產品,使使用者能夠透過使用 BTC 等非 ETH 資產作為抵押品來獲取穩定幣進行挖礦,從而賺取收益。Matrixport 會自動輪換為 DeFi 中表現最佳的機會。儘管使用者放棄了對 Matrixport 的中心化保管和執行的控制權,但在多數情況下,為方便起見,這種權衡是值得的。

無需費力假設,就可以看出這種做法在其他 DeFi 協議中也可能發揮作用。中心化交易所已經在爭奪最熱門的 DeFi 新代幣在自己平臺上幣交易,這當然需要獲得足夠的流動性、延攬做市商入局等。

對於許多交易所,尤其是二線交易所,最好與一個像 1inch 這樣的 DEX 聚合器整合,在任何代幣上市後,它可以讓使用者立即訪問這一代幣,並且通常可以提供比單一中心化交易所更好的價格,正如我們在 Curve 上看到的穩定幣互換那樣。更多產品和協議可能會重複使用這一操作手冊,從期貨到期權再到合成類資產都是如此。這些中心化交易所可能會慢慢新增越來越多的 DeFi 協議,直到它們開始類似於現有 DeFi 互動介面或錢包,而 DeFi UI 和錢包原本試圖取代中心化機構。而且這些中心化交易所甚至可以整合自己的 DeFi 原生競爭對手,就像我們在 DeFi 世界中已經看到 1inch 的 Mooniswap,在 CeFi 世界看到幣安使用自己的中心化自動做市商 Binance Liquid Swap。

這有可能成為現實嗎?可能嗎?絕對可能。如果歷史可以作為參照,中國的加密企業似乎最有可能跨越這道鴻溝而殺入 DeFi 領域。

中國孕育著超級平臺。在網際網路時代,今天的微信和美團這樣的超級平臺最初是以一個簡單產品的面目出現的。

以微信為例,它最初是一個聊天應用,擴充套件覆蓋了金融支付、打車、酒店預訂,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小程式平臺。美團開始時是中國版的團購網站 Groupon,但同樣緩慢地將其功能擴充套件到更多市場。在西方,人們可能會使用 Yelp 對商家進行評論,使用 DoorDash 送快遞,使用 OpenTable 預訂餐館,而美團已經囊括了所有這些功能,現在是一站式商店。

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發展路徑,即中心化交易平臺發展成超級平臺,先是交易,再到現在擴充套件到貸款和其他類似銀行的服務。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就能預見到他們將底層的 DeFi 產品整合為這種「超級平臺化」的一部分。

最終這將歸結為一個簡單的問題:DeFi 可以成為 CeFi?還是 CeFi 吃掉 DeFi?儘管 DeFi 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憑藉初步的判斷力和歷史的經驗教訓,後一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似乎比想象的要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